图片丢失啦 医患沟通最新文章合辑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阶梯式沟通技能课程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作用研究
陈恩然, 申颖, 韦宇宁, 韦思羽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13): 1561-156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15
摘要370)   HTML12)    PDF(pc) (1340KB)(253)    收藏
背景 本科医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沟通能力的起点,为毕业后教育阶段的沟通能力培训及之后的职业生涯中与患者及家属、同行、其他卫生行业人员有效沟通奠定了基础。探讨如何提高医学院校教育阶段医患沟通教育质量,并提升此阶段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 探讨阶梯式沟通技能课程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作用。方法 于2019年9月,选取广西医科大学2019级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259名建立队列1,选取同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262名建立队列2。队列1学生于2019年9月—2022年1月接受长达5个学期的阶梯式沟通技能课程培训,两队列学生均于2021年9月—2022年1月学习《医患沟通学》课程。比较两个队列学生的《医患沟通学》课程期末考试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调查队列1学生对阶梯式沟通技能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和满意度。结果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医患沟通学》期末考试总分及案例分析题、论述题得分高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单项选择题得分低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P<0.05)。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医患沟通学》课程过程性考试总分及信息收集、信息给予、协商解决、非语言沟通技巧使用维度得分高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P<0.05);建立第一印象维度得分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80.0%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对阶梯式沟通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师资、课程编排、教学效果感到很满意/满意,>60.0%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对阶梯式沟通技能课程在提升学习兴趣、增强接触困难患者信心、提高共情能力、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方面表示很有帮助/有帮助。结论 阶梯式医患沟通技能课程可明显提高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本科医学教育阶段医患沟通教育效果,促进培养医患沟通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素养。阶梯式课程模式是医学院校教育中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有效手段,并为全科医学毕业后教育及继续教育阶段开展沟通能力培训提供有益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中国全科医生的糖尿病医患沟通技能培训设计与开发
姚弥, 林恺, 樊洁婷, 纪欣鑫, 王颖, 董爱梅, 韩晓宁, 齐建光, 迟春花, Haroon Shamil, Jackson Dawn, Cheng KK, Lehman Richard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07): 816-82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900
摘要619)   HTML16)    PDF(pc) (1628KB)(550)    收藏

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在基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糖尿病管理可以延缓病情进展、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和改善患者健康结局,这需要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并互相协作。全科医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与糖尿病患者建立长期的照护关系、帮助患者建立有效的自我管理技能。本文总结了本研究团队在多种理论框架指导下的全科医生糖尿病沟通技能培训的设计和开发:基于系统综述发现的循证依据,通过定性研究进一步探索糖尿病患者与全科医生的沟通体验和想法,以及混合方法研究设计理念获取全科医学对于医患沟通培训内容的优先排序,旨在为高质量的基层糖尿病管理提供新思路,并为基于证据和医学教育框架设计全科医生相关培训项目提供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层公立医疗机构改革中的"以患者为中心":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了吗?
李东旭, 苏敏, 刘斌, 张天娇, 张苇乐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31): 3847-385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89
摘要533)   HTML14)    PDF(pc) (1534KB)(1348)    收藏
背景

"以患者为中心"对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医患沟通方式和医患关系重构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的

分析"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沟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为促进基层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内蒙古自治区某市主城区内所有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现场,于2021年采用标准化病人法开展了现场调查。本次调查包括由来自26家医疗机构的59名医生和12名标准化病人产生的118条医患沟通数据。本研究选择感冒、哮喘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作为标准化病人所要扮演的疾病类型。结合多元回归模型和Probit模型,评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沟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

结果

由118条医患沟通数据得出的结果显示,中位推荐问诊条目依从性为17.6%(14.6%),中位推荐检查条目依从性为25.0%(40.0%);其中75条(63.6%)诊断正确,59条(50.0%)治疗正确;中位总费用为84.84(130.44)元,中位药物费用为37.62(47.38)元;其中66条(55.9%)有不必要药物,71条(60.2%)有不必要检查;中位就诊时间为13.625(10.850)min;"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沟通平均得分为(26.712±10.658)分,第一维度得分为(12.915±5.355)分,第二维度得分为(7.492±2.867)分,第三维度得分为(6.305±3.465)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Probit模型结果显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沟通总得分每增加1分,推荐问诊条目依从性提高0.001个百分点,推荐检查依从性增加0.001个百分点,诊断正确率平均上升4.6个百分点,治疗正确率上升4.2个百分点,总费用提高1.993元,药物费用提高0.517元,不必要药物比例下降3.4个百分点,不必要检查比例增加0.2个百分点,就诊时间减少0.291 min。

结论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沟通增加了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也提高了医疗费用。需要从资源禀赋、薪资激励、医患关系、协同服务四方面促进"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沟通,进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北京市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门诊医患沟通技能水平现状调查
赵铁夫, 张彬, 马涵英, 韩红亚, 马立萍, 高绪霞, 罗天翔, 罗鸿池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8): 3539-354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37
摘要866)   HTML4)    PDF(pc) (1343KB)(190)    收藏
背景

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导师肩负着培养未来全科医学专业人才的重任,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导师自身的医患沟通能力对全科医学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目的

分析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在门诊接诊过程中的医患沟通能力现状。

方法

2022年4—6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来自首都医科大学的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75名作为测评对象。测评人员作为同行者参与门诊患者就诊全过程,按照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SEGUE)对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在门诊接诊过程中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测评。将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SEGUE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前期接受测评的三级医院专家门诊医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的测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性别、任职方式,以及就职于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SEGUE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的差异性,并比较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与美国通科医生的SEGUE总得分。

结果

75名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SEGUE总得分为12~24分,平均总得分为(17.8±2.6)分;在准备、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患者和结束问诊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9±0.9)、(6.5±1.7)、(3.1±1.1)、(2.6±0.9)、(1.7±0.5)分。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在SEGUE准备和结束问诊维度上的得分高于三级医院专家门诊医生(P<0.05);就职于一级医院的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SEGUE总得分及在准备维度上的得分高于就职于二级医院的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P<0.05),就职于一级医院的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SEGUE总得分及在准备、信息收集维度上的得分高于就职于三级医院的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P<0.05);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SEGUE总得分低于美国通科医生(P<0.05)。

结论

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的临床沟通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其临床沟通能力低于美国通科医生。全科医学院(系)的教学管理部门应重视对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并让其通过言传身教提高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五习惯"医患沟通评价量表的构建及信效度研究
王清燕, 尹兰义, 闫雅鑫, 彭艳, 姚晨姣, 唐秋萍, 刘新春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6): 1990-199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35
摘要899)   HTML14)    PDF(pc) (2088KB)(354)    收藏
背景

医患沟通障碍是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对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的评价研究较少,缺乏信效度良好的评估工具。

目的

构建"五习惯"医患沟通评价量表(5HCS),检验其信度和效度。

方法

2014年3月,采用Brislin翻译法在"四习惯"医患沟通评价体系(4HCS)的基础上,形成5HCS初稿;2014年4—6月,采用德尔菲法,使用问卷分两轮征求专家意见,根据专家意见修订条目后形成5HCS定稿;2018年3月,使用新构建的5HCS对127名住院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评估,通过分析其评价数据,检验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评价者间信度、内容效度和标准关联效度。

结果

正式版5HCS包含5个维度("尊重示善,融洽关系""采集信息,引导观点""表达共情,建立信任""风险告知,知情同意""提供诊断,协商决策"),21个条目。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16,各维度与量表总分的r值为0.524~0.692,各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0.81,量表总分的评价者间信度r值为0.912,组内相关系数(ICC)=0.912,标准关联效度以中文版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SEGUE)为标准,两个量表总分之间的r值为0.377(P<0.01)。

结论

5HC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将其作为我国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测评工具加以推广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国外医患沟通模式对我国全科医生沟通技能培训的启示
邓黎黎, 廖晓阳, 伍佳, 熊梅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3): 1684-168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85
摘要867)   HTML22)    PDF(pc) (951KB)(3481)    收藏
沟通能力是全科医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保障。国外在积累大量研究经验基础上,制定了系统、简单、实操性强的医患沟通模式,在医学教育中被广泛应用,被证明对提高医生沟通技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由于受生物医学传统模式的影响,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存在认识不足,缺乏适应不同阶段、专业方向的医患沟通教育教材,缺乏相关理论研究等问题,制约了沟通技能培训的质量,导致全科医生沟通能力相对薄弱。拥有系统、简单、实操性强的沟通培训模式是保证全科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重点分析国外推荐使用的主要医患沟通模式(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模式、卡尔加里-剑桥指南、SEGUE框架、“四习惯”、卡拉马祖共识声明基本元素沟通清单),以期为制定符合我国全科医生医患沟通技能培训内容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医教协同背景下全科医生沟通技能培训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
邓黎黎,廖晓阳,邹川,伍佳,程春燕,赵茜,王莉斐,罗晓露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3): 1690-169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18
摘要582)   HTML7)    PDF(pc) (965KB)(1300)    收藏
背景 医教协同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保健质量的关键。沟通能力是全科医生必备核心能力之一,尽管我国开展了全科医生沟通技能培训,但效果不佳。研究显示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模式可快速满足临床需要,显著提高教学质量。目的 探讨在医教协同背景下,全科医生沟通技能培训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10月选取“华西医院-社区”医教协同体下承担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社区基地为调查地点,以其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12家的全部全科医生104名为调查对象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全科医生基本情况、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既往参加沟通技能培训、沟通技能培训需求和参与意愿、医患沟通影响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全科医生沟通技能培训需求内容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95.2%(99/104)的全科医生认为医患沟通重要和非常重要,66.3%(69/104)的全科医生既往参加过医患沟通技能培训。在既往培训中接受过建立关系培训的人占比最多,为82.6%(57/69),接受过表达同理心培训的人占比最少,为29.0%(20/69)。全科医生均对沟通技能培训有需求,在培训需求方面共同决策需求占比最高,为71.8%(61/85);采集病史需求占比最低,为16.4%(17/104)。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培训需求内容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培训经历、沟通能力和医患关系满意度的影响(P<0.05)。基于全科医生视角影响医患沟通的医方因素中排名第一是“工作任务繁忙,没有时间精力”,其次是“缺乏沟通技巧,不会和患者有效沟通”。结论 医教协同背景下全科医生对医患沟通重视,培训需求率高,参与意愿强烈。既往培训内容与培训需求存在差异,持续动态评估培训需求是保证全科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我国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住院患者评价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刘江华,李骄阳,封恬恬,文兰,唐艳,苏玲,陈国栋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5): 614-61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76
摘要808)      PDF(pc) (1089KB)(412)    收藏
背景 目前我国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评价研究甚少且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不能客观、准确、全面地检测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并及时给予反馈。目的 编制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住院患者评价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0月和11月参加出科考试的448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住培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查阅、研究小组讨论、专家论证及小样本预调查形成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住院患者评价量表初稿,模拟住院患者入院至出院情景,以住院患者为评价者,对住培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测评。运用决断值(CR值)、相关系数、克朗巴赫α系数及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条目筛选,形成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住院患者评价量表,并检验量表的同质信度、分半信度、组合信度、同时效度、结构效度,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近似均方根残差(RMSEA)、拟合优度指数(GFI)、标准拟合指数(NFI)、相比较拟合指数(CFI)、对拟合指数(RFI)〕检验量表的结构合理性。结果 本次研究共发放量表448份,回收有效量表395份,其中10月份176份,11月份219份。通过条目筛选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形成了含沟通态度、疾病了解、病情告知、沟通效果、病史采集、诊治解释6个维度24个条目的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住院患者评价量表,其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63,分半信度为0.716,各维度的组合信度为0.766~0.837;6个维度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639~0.791。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RMSEA为0.050,GFI为0.837、NFI为0.872、CFI为0.835、RFI为0.819。结论 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住院患者评价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基于全科医生胜任力的医患沟通能力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
庞建欣,王永晨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16): 2057-206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701
摘要775)      PDF(pc) (963KB)(2232)    收藏
医患沟通能力是全科医生必备的基本素质。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患者信任的基础,也是全科医生顺利开展社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保障。现阶段沟通能力对医患关系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医患沟通能力培训也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但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表明医患沟通仍不尽如人意。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医患沟通能力培训现状,强调提升全科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必要性,并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探讨提升医患沟通能力的具体举措,如增设医患沟通课程、联合应用多种培训形式、加强医患沟通能力考核,以期为我国全科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教育培训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ISBAR沟通训练对全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影响研究
曹萌,王涛,翟倩倩,覃艳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16): 2062-206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700
摘要781)      PDF(pc) (973KB)(1146)    收藏
背景 沟通合作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的培训目标之一,提高全科规培住院医师的沟通意识、技巧及团队合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ISBAR沟通训练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医师的临床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将其应用于规培具有可行性。目的 探讨ISBAR沟通训练对全科规培住院医师的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17年9月开始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参加规培的全科学员10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学员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方法,不进行任何沟通方式的培训;观察组学员在常规带教的基础上,进行ISBAR沟通训练。分别于培训前和培训2周后,采用“规培住院医师人际沟通能力评价量表”“规培住院医师合作能力评价量表”对两组学员进行调查;分别于培训前及培训3、6个月后,采用“医护合作态度量表”“医医合作态度量表”对两组学员进行调查,采用“医医沟通能力调查表”“医护沟通能力调查表”对两组学员的合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培训前,两组学员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培训2周后,两组学员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得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且观察组学员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前后两组学员医护合作态度、医护沟通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医护合作态度、医护沟通能力得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培训前后两组学员医医合作态度、医医沟通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医医合作态度、医医沟通能力得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在规培阶段对学员进行ISBAR沟通训练,可以明显提高学员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北京市全科医生门诊医患沟通技能水平现状调查
赵铁夫,邹晓昭,周洪丹,马涵英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4): 413-41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4.009
摘要471)      PDF(pc) (1009KB)(893)    收藏
背景 全科医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尤为重要。目的 探讨北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医患沟通技能水平的现状。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在北京社区卫生服务网推荐的77家国家级及北京市市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中选取60家,再采用偶遇抽样法从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择5名门诊医生,共300名为调查对象。调查于2017年1月—2018年3月进行,测评人员随患者及其家属进入诊室,采用《医患沟通技能评价表》(SEGUE量表)通过现场观察打分的方式,对其进行医患沟通能力测评。结果 300名全科医生SEGUE量表总得分为6~22分,平均得分(16.0±6.3)分;准备阶段得分(3.9±1.9)分;信息收集阶段得分(6.4±2.1)分;信息给予阶段得分(3.0±1.7)分;理解患者得分(2.7±1.5)分;结束问诊阶段得分(1.8±0.4)分。全科医生与同期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医生SEGUE量表得分比较,全科医生在准备阶段得分高于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医生在准备阶段得分高于三级甲等医院专家组门诊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医生在准备阶段、信息收集阶段、结束问诊阶段得分及SEGUE量表总分高于三级甲等医院普通组门诊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医生、三级甲等医院医生SEGUE量表总分均低于美国通科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北京市全科医生的临床沟通技能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仅准备阶段评分高于同期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医生,但与国际同行比较存在一定差距。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养老机构老年人迁移应激中的应用
王真真1,唐浪娟2*,涂淑华3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14): 1661-166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134
摘要448)      PDF(pc) (1034KB)(583)    收藏
目的 探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养老机构老年人中迁移应激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9月南昌市某养老机构新入住的57例老年人为对照组,2017年3—8月该养老机构新入住的61例老年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交接方式入住,观察组根据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的结构框架,设计SBAR老年人入住交接表。比较两组老年人入住初期问题发生率,采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和应激反应问卷(SRQ)评价老年人入住期间抑郁情况和迁移应激反应。结果 观察组入住初期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住1周、入住1个月、入住2个月GDS-15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入住2个月后,观察组SRQ总分、情绪反应、躯体反应、行为反应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规范了老年人入住交接流程,有效改善了老年人迁移应激反应,提高了养老护理工作效率,可在机构养老中进行推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aidu(1)
13. 夫妻沟通方式与抑郁的关系及样本类型的调节作用研究
李强1,2,金铃1,2,陈晨1,2,周奕欣1,2,周明洁1,2*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13): 1618-162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13.022
摘要540)      PDF(pc) (1098KB)(667)    收藏
目的 了解夫妻沟通方式与抑郁的关系,并探讨样本类型在二者间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2016年北京市某心理专科医院门诊收治的以婚姻情感问题为主诉的148例患者为临床组,另在2016年选取社会招募400例健康人群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人口学变量问卷、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HQ-9)、沟通模式问卷-简短版(CPQ-SF),分别用于评价基本情况、抑郁、沟通方式水平。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探讨样本类型对夫妻沟通方式、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 临床组抑郁、男要求女回避、女要求男回避、双方都要求/回避、批评/防御评分高于对照组,积极沟通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交替进行要求/回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层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了性别、学历、有无子女后,男要求女回避评分、女要求男回避评分、双方都要求/回避评分、双方交替进行要求/回避评分、批评/防御评分、样本类型可以正向预测抑郁评分(P<0.05),积极沟通评分可以负向预测抑郁评分(P<0.05);分别将男要求女回避评分×样本类型、女要求男回避评分×样本类型、双方都要求/回避评分×样本类型、双方交替进行要求/回避×样本类型、批评/防御评分×样本类型、积极沟通评分×样本类型纳入回归方程,男要求女回避评分×样本类型、积极沟通评分×样本类型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样本类型对男要求女回避评分和抑郁评分关系、积极沟通评分和抑郁评分关系起调节作用(△R2分别为0.011、0.019,P<0.05)。结论 样本类型可以调节夫妻沟通方式与抑郁的关系,尤其是男要求女回避、积极沟通与抑郁的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北京门诊医师医患沟通技能水平调查
邹晓昭1,周洪丹1,许鼎2,张笑时2,赵铁夫3*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 (36): 4543-454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0.166
摘要372)      PDF(pc) (694KB)(431)    收藏
目的  调查北京市门诊医师医患沟通技能水平。方法  2017年2-4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门诊医师99名、病房医师98名,应用医患沟通技能评价(SEGUE)量表进行医患沟通技能水平测评。比较不同性别、类型、科室门诊医师SEGUE量表各维度得分及其总分,比较门诊医师与病房医师、门诊医师与美国门诊医师的SEGUE量表总分的差异。结果  99名门诊医师SEGUE量表总分为4~23分,平均(15.1±4.0)分;女性门诊医师信息收集得分高于男性门诊医师(P<0.05);内科门诊医师信息收集得分高于外科门诊医师(P<0.05);不同性别、科室门诊医师的SEGUE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专家门诊医师准备、信息收集得分及SEGUE量表总分高于普通门诊医师(P<0.05);病房医师、美国门诊医师SEGUE量表总分均高于门诊医师(P<0.05)。结论  北京门诊医师医患沟通技能水平明显低于国际水平,与医院重视程度不够有关,故医院管理者应加强医师此方面的意识及教育,提升其医患沟通技能水平,为建立和谐医疗环境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基于SEGUE量表的医生医患沟通技能评价研究
申丽君1,孙刚2*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 (16): 1998-200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6.019
摘要458)      PDF(pc) (748KB)(515)    收藏
目的  了解医生的医患沟通技能,探讨问诊流程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于2016年4-5月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选取就诊患者320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医患沟通基本问题、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SEGUE量表)3部分,其中SEGUE量表包括准备阶段、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患者、结束问诊5个维度共25个条目。同期在该院选取就诊患者31例进行访谈,整理并分析医患沟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为研究的讨论和建议部分提供补充说明。结果  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1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2%。患者的SEGUE量表平均评分为(15.5±5.2)分,准备阶段、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患者、结束问诊维度的平均评分分别为(2.8±1.3)、(6.5±2.2)、(2.6±1.2)、(2.4±1.3)、(1.3±0.8)分,得分率分别为56.6%(176/311)、64.5%(201/311)、64.8%(202/311)、60.0%(187/311)、64.0%(199/311)。不同文化程度患者总量表及信息给予、理解患者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准备阶段、信息收集、结束问诊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沟通感到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的患者例数分别为9例(2.9%)、104例(33.4%)、166例(53.4%)、32例(10.3%)。不同沟通满意度患者在礼貌称呼、询问问诊理由、介绍问诊和查体过程、建立个人信任关系、保护隐私、系统询问社会/心理因素、讨论既往治疗经过、疾病对生活的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强硬方式或诱导性方式提问、留有说话时间和机会、医生用心倾听说话、核实所获得信息、解释诊断性操作的理论依据、告诉患者目前身体情况、鼓励患者提问和核实自己的理解、根据患者理解力进行适当调整、认同患者的付出或取得的成就、保持尊重语气、表达关心/关注、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问题讨论、进一步说明下一步诊治方案22个条目的得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讲诉对健康问题的看法、系统询问生理/物理因素、体察患者暗示并配合3个条目的得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礼貌称呼、建立个人信任关系、避免强硬方式或诱导性方式提问、医生用心倾听说话、保持尊重语气是患者沟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患者对医生的医患沟通技能评分偏低,尤其是准备阶段、理解患者2个维度,学历较高患者对医生沟通技能要求较高。接诊过程中,礼貌称呼、建立个人信任关系、避免强硬方式或诱导性方式提问、医生用心倾听说话、保持尊重语气是患者沟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医学生沟通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唐梦琦,尹文强,马牧野,曹海虹,谭晖,陈钟鸣,贾海艺,朱丽丽,王伟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 (20): 2464-246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20.022
摘要462)      PDF(pc) (988KB)(598)    收藏
目的  了解医学生沟通能力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3年10月-2014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山东省3所医学院校5个年级共1 600例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淡路向性检验卡、医患认知及沟通知识状况问卷、人际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分别调查医学生对医患关系认知与医学生沟通知识状况、评价医学生沟通能力得分、医学生内外向性格特征。根据医学生沟通能力得分,以得分达到总分的80%及以上者为绩优组,以得分低于总分的80%者为绩平组。分析影响医学生沟通能力现状的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 600份,回收1 460份,有效问卷1 381份,有效回收率为86.3%。1 381例医学生中,性格类型为外向型者455例(32.9%),中间型者598例(43.3%),内向型者328例(23.8%);认为医患关系会趋好者612例(44.3%),认为变化情况不一定者551例(39.9%),认为会趋坏者218例(15.8%)。医学生沟通能力平均得分为(115.9±20.1)分,沟通能力绩优组254例,平均得分为(142.7±10.0)分;绩平组1 127例,平均得分为(109.7±16.5)分。不同性别、年级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性格类型、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家庭氛围、家庭经济状况、是否参加医患沟通课程以及不同医患关系态度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格类型、学生干部、家庭氛围、家庭经济状况、医患沟通课程、医患关系态度是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重要性象限图结果显示,家庭氛围和家庭经济状况属于Ⅱ区,重要程度较高,但得分较低;性格类型和是否参加医患沟通课程属于Ⅳ区,重要程度和得分均较高,应继续维持。结论  医学生沟通能力整体水平较低,性格类型、是否为学生干部、家庭氛围、家庭经济状况、医患沟通课程和医患关系态度是影响医学生沟通能力的主要因素。可通过增强医学生自信心锻炼,增加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医学院校规范开设医患沟通课程等措施,促进医学生沟通能力提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aidu(18)
17. 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评价量表的编制
王伟,尹文强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 (22): 2709-271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21
摘要608)      PDF(pc) (442KB)(1042)    收藏
目的 编制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评价量表,为评价医学生沟通能力提供工具。方法 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参考国内外关于沟通能力的理论研究,借鉴相关量表,运用专家小组讨论和小范围测试构建维度和条目,并在潍坊医学院的502例医学生中采用临界比值法、Cronbach′s α、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量表的项目分析和信、效度评价。结果 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评价量表构成包括5个维度33个条目,各条目比较可靠,量表的Cronbach′s α=0.962,KMO=0.97。结论 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评价医学生的沟通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