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最新文章合辑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面向全科医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解读
王凤燕,张冬莹,梁振宇,苏冠升,郑劲平,陈荣昌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9): 3660-366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304
摘要2111)   HTML72)    PDF(pc) (1571KB)(2941)    收藏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以下简称修订版指南),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的分级诊疗中承担不同任务。基层医生在慢阻肺诊治、预防工作中可以主导疾病预防,通过问卷调查和普及简易肺功能检查的应用来落实慢阻肺的早期筛查,通过对患者教育、督导和定期随访来落实稳定期维持治疗的药物治疗,指导和核实患者吸入药物的使用正确性,提高患者依从性,贯彻落实呼吸康复治疗等。基层医生可参照修订版指南参与慢阻肺的全程管理,为提高基层防治慢阻肺水平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中国全科医生对工作场所患者源暴力的感知、心理资本与职业认同的关系研究
余旻毅, 冯晶, 郑艳玲, 雷子辉, 申鑫, 李欣妍, 屈歌, 甘勇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1): 3949-395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94
摘要1263)   HTML7)    PDF(pc) (2280KB)(206)    收藏
背景

社会环境和心理因素会对职业认同产生明显影响,目前尚无关于中国全科医生对工作场所患者源暴力的感知、心理资本与职业认同关系的研究。

目的

了解中国全科医生对工作场所患者源暴力的感知、心理资本与职业认同现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

于2021年3—5月,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 632例全科医生进行电子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全科医生的基本情况、工作场所患者源暴力、心理资本、职业认同。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工作场所患者源暴力、心理资本与职业认同的关系;采用多元分层回归分析工作场所患者源暴力、心理资本对职业认同的影响。

结果

共回收4 376份有效问卷(94.47%)。4 376例全科医生中,624例(14.26%)过去1年中遭受过工作场所患者源暴力,全科医生心理资本总得分为(102.89±16.94)分,职业认同总得分为(33.93±8.95)分。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全科医生工作场所患者源暴力与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职业认同呈负相关,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与职业认同呈正相关(P<0.01)。多元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场所患者源暴力对职业认同有负向预测作用(低频度,b=-0.071;中频度,b=-0.054;高频度,b=-0.042;P均<0.001),心理资本对职业认同有正向预测作用(b=0.330,P<0.001),心理资本在工作场所患者源暴力与职业认同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结论

中国全科医生工作场所患者源暴力、心理资本与职业认同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心理资本在工作场所患者源暴力和职业认同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未来应重视全科医生的职业环境、职业现状和心理健康。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四国全科医生薪酬制度对比研究
赵敏捷, 毛阿燕, 王坤, 孟月莉, 严晓玲, 邱五七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1): 3850-385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58
摘要1255)   HTML25)    PDF(pc) (2037KB)(648)    收藏

全科医生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服务提供者,承担着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大力培养全科医生可助力我国医疗服务模式转型,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但当前我国合格的全科医生数量不足,而薪酬水平是影响其从业意愿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让全科医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是我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检索文献、浏览相关国家官方网站,对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中国4个国家全科医生的收入来源、收入水平、薪资支付方式、薪资构成、绩效考核等方面主要特点进行梳理与归纳,旨在为我国全科医生薪酬制度的完善提供决策支持。经研究发现,四国均建立了全科医生薪酬制度及用于考核全科医生服务质量和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四国均采用混合方式向全科医生支付薪酬,以经济手段激励全科医生提升服务质量。另外,美国和中国探索下放医保基金管理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自主将结余基金进行再分配,提高了全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澳大利亚通过设置"差异系数"和奖学金/补助金、免费对偏远地区全科医生开展能力提升培训等方式,增强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郝爱华, 陈楚天, 万东华, 何群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3): 1629-163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57
摘要1163)   HTML19)    PDF(pc) (2456KB)(477)    收藏
背景

提升居民整体健康水平,建立完整的分级诊疗模式,需要大量的全科医生做支撑。截至2020年底,广东省全科医生数量达到3.13人/万人口,但这一群体的工作满意度尚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目的

调查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现状,了解影响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方法

研究者于2021年7月5—31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广东省8 710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生的人口学信息与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情况,以及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MSQ)短式量表。使用SPSS 24.0软件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识别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最终获得6 006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回收率为68.96%。广东省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平均得分为(3.70±0.87)分。满意度较高的前3位条目分别是"能够为其他人做些事情的机会"〔(4.03±0.64)分〕、"独立工作的机会"〔(4.02±0.69)分〕、"同事之间相处的方式"〔(3.99±0.61)分〕;满意度分值较低的条目分别为"收入与工作量"〔(2.98±1.04)分〕、"职位晋升的机会"〔(3.19±0.92)分〕、"工作表现出色时所获得的奖励"〔(3.39±0.93)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收入、行政职务、在团队中是否处于核心地位、是否拥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专家号源、是否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是否提供慢性病长处方服务、是否自学相关知识、是否与其他团队沟通并交流经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高收入、有行政职务、在团队中处于核心地位、有专家号源、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提供慢性病长处方服务、自学相关知识、与其他团队沟通交流的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较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北京朝阳区基层全科医生的变应性鼻炎知识知晓与诊疗情况
陈宁, 赵亚利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7): 862-86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15
摘要1141)   HTML17)    PDF(pc) (1911KB)(385)    收藏
背景

变应性鼻炎(AR)是高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国内关于AR知晓和治疗的研究主要来自耳鼻喉专科,针对国内基层全科AR诊疗的建议及基层全科医生对AR知识知晓、诊疗情况的相关研究较少。

目的

了解基层全科医生AR知识知晓与诊疗情况。

方法

2020年8—9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于北京市朝阳区抽取2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432例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调查问卷结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简称我国2015 AR指南)和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Guidelines:2010 Revision及其2016修订版的指南设计,咨询专家及预调查后完善问卷,内容涉及研究对象基本情况、AR知识知晓、诊疗行为、培训和支持需求等。

结果

432份问卷中共回收有效问卷383份(88.7%)。AR典型症状、诊断、治疗原则、一线药物类别及指南推荐疗程等题目全部回答正确的基层全科医生仅占0.8%(3/383),32.4%(124/383)的全科医生了解AR指南,其了解的指南包括我国2015 AR指南、ARIA指南等,学习来源包括好医生、丁香园、微信等网络继续教育及相关培训。59.8%(229/383)的医生接诊呼吸道疾病时每次会与AR鉴别;37.1%(142/383)的医生每次都进行环境控制指导,17.8%(68/383)的医生每次向患者推荐鼻腔冲洗,49.4%(189/383)的医生不会给患者推荐免疫治疗,13.1%(50/383)的医生会转诊AR患者而不对其诊疗,17.5%(67/383)的医生表示所在机构提供全部(4类)一线AR治疗用药;75.7%(290/383)的医生未在2019年参加过任何AR相关培训;91.7%(266/290)的医生需要AR相关培训,95.6%(366/383)的医生认为AR患者应该在社区进行规范治疗。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学历硕士及以上〔OR(95%CI)=2.790(1.057,7.366)〕、掌握AR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OR(95%CI)=3.537(2.015,6.209)〕的医生遇到呼吸道症状时更倾向考虑AR的鉴别诊断,掌握AR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OR(95%CI)=4.397(0.534,1.576)〕的医生更倾向对患者进行环境控制行为指导,了解鼻腔冲洗操作〔OR(95%CI)=6.592(3.038,14.306)〕的医生倾向推荐鼻腔冲洗,了解免疫治疗〔OR(95%CI)=1.881(1.087,3.254)〕、治疗原则答题正确〔OR(95%CI)=128.330(16.628,990.402)〕或所在机构提供部分或全部实验室检查项目〔OR(95%CI)=2.210(1.299,3.760)〕的医生更倾向推荐免疫治疗。

结论

朝阳区基层全科医生AR知识和指南知晓率较低,诊疗行为欠缺规范性,但其对继续学习及在基层展开AR规范治疗的态度较为积极。基层全科医生AR知识知晓及指南掌握程度越高越能促进其诊疗行为的规范性,故而应加强基层全科医生培训,制定适宜基层应用的AR指南,为基层进行AR规范治疗提供支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签约服务情境下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自评量表的开发与信效度检验
马志强, 张宝丽, 郭乐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4): 477-48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45
摘要1134)   HTML15)    PDF(pc) (4392KB)(552)    收藏
背景

随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启动和落实,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逐渐成为国家推进分级诊疗、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有效供给的基础。目标明确、操作性强并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日常考核和评价机制,能够正向激励全科医生的工作并促进签约服务不断提质增效。

目的

编制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自评量表,为科学评价我国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能力提供适用的工具。

方法

基于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通过文献回顾并参考相关岗位胜任力量表进行了测量题项拟定和初始量表设计。并于2021年4—8月对全国主要省级行政区域的基层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收集了402份有效问卷数据。将有效样本(n=402)平均随机分为两部分,样本A(n=201)用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样本B(n=201)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最终量表进行了信效度检验。

结果

最终的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量表包括4个维度(全科服务能力、人文执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发展能力)、21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9,全科服务能力、人文执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发展能力4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77、0.850、0.812、0.811。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显著(近似χ2=2 319.759,P<0.001),KMO检验值为0.923,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了4个共同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7.680%。一阶验证性因子显示4个维度相关系数为0.68~0.72,量表因子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为:χ2/df=1.312,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39,比较拟合指数(CFI)=0.976,拟合优度指数(GFI)=0.913,规范拟合指数(NFI)=0.907。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为我国签约服务情景下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提供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国内外全科医生激励机制对比与启示
潘萱达, 于晓松, 单海燕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1): 14-2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62
摘要1086)   HTML26)    PDF(pc) (1257KB)(1922)    收藏

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其数量和质量成为完善基本医疗服务的关键。完善的全科医生激励机制不仅能促进全科医生提升自身能力、降低离职意愿,还有助于保证基层医疗队伍的稳定。目前,国内对于全科医生激励机制的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完整且完善的实践体系。本研究梳理英国、澳大利亚、美国,以及我国深圳市、厦门市和上海市的激励机制经验,总结我国全科医生激励机制仍然存在的问题(激励方式单一、激励效果不明显导致缺乏职业吸引力、激励机制科学性不高导致各地区配置不平衡、各地区激励政策不同并落实缓慢),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从将全科医学列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立权威的全科医生专业学术机构和监管机构、建立统一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多元的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机制、借助信息化手段完善竞争和惩罚机制及组建一支高效的全科医生服务团队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基层全科医生激励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基于双因素激励理论的上海市奉贤区全科医生群体激励模型构建
潘丹英, 顾春妹, 曹伟艺, 彭燕, 唐燕, 金佳慧, 翁志贤, 张洁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7): 837-84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43
摘要1071)   HTML10)    PDF(pc) (1055KB)(270)    收藏
背景

在全科人才紧缺、社区资源有限的背景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亟须找到精准而科学的"激励"方式,"留住人、用足人",并促成组织与个人共同成长,进而利好社区居民。

目的

本研究通过构建全科医生群体激励机制模型,来检验现行政策的激励措施及其实际成效,以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完善全科医生用人、留人机制。

方法

2019年8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上海市奉贤区选取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04例全科医生,邀请其填写"全科医生对激励措施的认知与评价现况调查问卷";于2019年8—9月,邀请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业务分管主任/公共卫生业务分管主任、医疗质量控制科室负责人,填写"奉贤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工作负荷调研表"。然后以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作为理论指导,以上海市奉贤区为研究范围,以区内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将各级层面与激励相关的政策、制度和举措作为输入,将全科医生群体作为反应主体,提取有代表性的潜变量测量该群体的激励认知和激励评价,将全科医生群体的工作意愿、服务半径、工作量表现作为输出,建立全科医生群体激励机制模型。

结果

204例全科医生对激励措施落实情况评价的平均得分为(0.77±0.14)分,认为激励措施落实情况对自身工作状态影响的平均得分为(0.73±0.19)分。不同健康状况、是否为行政岗位的全科医生对激励措施落实情况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健康状况的全科医生对激励措施落实情况对自身工作状态影响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全科医生对25项激励措施(1项街镇层面的激励措施未分析)的评价和认为激励措施落实情况对自身工作状态的影响均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相关性程度较高的前3条激励措施分别为绩效分配(rs=0.65)、绩效工资计算方法(rs=0.62)和工资福利(rs=0.61)。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地区政策环境、所在街镇政府、所在工作单位变量后,全科医生对区域层面、街镇层面、机构层面激励措施落实情况的评价与全科医生认为此激励措施落实情况对自身工作状态的影响呈正相关(r=0.38、0.39、0.53,P<0.001)。204例全科医生的工作意愿得分为(0.76±0.18)分,不同机构全科医生工作意愿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政策落实情况通过中介工作意愿影响最后的工作量表现,从落实情况到工作意愿为正向驱动(w1=0.43),而从工作意愿到加权工作量为负向驱动(w2=-0.156)。

结论

奉贤区全科医生的工作意愿较好,也即稳定性较高,但政策的激励未能驱动有竞争态势的工作绩效表现。政策起到了保健作用,但激励作用失灵,长此以往,需考虑会否因为工作能动性的缺失,而造成留任意愿的变化;对全科医生群体而言,虽需要一定的保障,但更需多劳多得的激励,这一目标,在激励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可通过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激励权限和比重来实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全科医生认知功能评估量表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刘亚林,陆媛,徐圣明,于德华,薛娅雅,周路路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2): 2819-282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228
摘要1044)   HTML18)    PDF(pc) (1439KB)(2607)    收藏
背景 痴呆患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而上升,痴呆负担重却无有效治疗方法,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作为痴呆前阶段引起关注,但用于筛查MCI的各种量表因存在不足未广泛开展,因此,寻找适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筛查MCI的简易工具非常重要。目的 探讨全科医生认知功能评估量表(GPCOG)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MCI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加系统抽样的方法从2020年5—7月在嘉定区嘉定镇参加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的人群4 962人中抽出860人进行问卷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大学生志愿者通过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和认知功能相关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MoCA-B)、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临床痴呆量表(CDR)、GPCOG〕进行调查,根据Petersen标准诊断MCI。根据MCI确诊者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特征用SPSS软件对认知正常者按照1∶1随机抽样进行匹配,之后通过对比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得出划界分、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GPCOG量表信度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量表内部一致性以Cronbach's α进行评价。结果 参加此次调查并配合完成所有测试的人数为812人,符合MCI诊断者192人(24.27%)。进行抽样匹配后MCI组和与认知正常组(对照组)各187例。与MCI诊断“金标准”进行对比,GPCOG用于筛查MCI的约登指数最大为0.43,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78,GPCOG总分以12分为界,灵敏度为70.05%,特异度为69.52%,阳性预测值为69.68%,阴性预测值为69.89%。对照组MoCA-B评分、GPCOG分高于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oCA-B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PCOG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时间定位、绘制时钟、消息、记忆(姓、名、市、路、门牌号)、患者部分、知情者部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COG量表各项目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画钟与记忆(名)、知情者部分呈负相关,其他各项目间部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097~0.836。GPCOG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8。MCI组与对照组合并后,374例研究对象MoCA-B用时大于GPCOG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PCOG总评分与MoCA-B总评分呈正相关(rs=0.484,P<0.001)。结论 GPCOG在MCI筛查中的信度效度尚可,可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MCI的初步筛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我国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魏云,王飞跃,王美荣,潘朝路,金光辉,路孝琴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9): 2394-240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03
摘要1043)   HTML14)    PDF(pc) (1523KB)(2978)    收藏
背景 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其能力评价逐渐受到全科医学领域相关学者的关注。目的 了解目前国内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为科学评价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9月15—25日,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关于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构建相关文献。采用高级检索,构建检索策略:(岗位胜任力+胜任力模型+能力)*(全科医生+全科医师+家庭医生+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评价+评估+指标+工具),以“中文摘要”或“题目”为检索条件,匹配方式为“精确匹配”,检索时限为“发表时间不限—至今(2020年9月)”。应用文献计量学和内容分析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文献763篇,最终纳入分析的文献31篇。其中27篇中文期刊,4篇学位论文。研究涉及的指标构建方法有9种,使用最多的是文献研究法(22篇,71.0%),其次为定性访谈法(14篇,45.2%)、问卷调查法(14篇,45.2%)、Delphi法(14篇,45.2%)。最常见的参考模型是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树模型,有7篇(22.6%)研究在该框架的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条目数量不一,最少14个,最多113个,指标数超过40个的有7篇研究。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内容涵盖广泛,基本符合中国全科医生岗位的能力要求。结论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在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展开了丰富的研究,但缺乏实际应用,未来的研究可致力于中国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估体系的实际应用和完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基于洋葱模型的社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连国华, 陈亮, 张向杰, 张辰, 程菊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1): 3955-395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46
摘要996)   HTML10)    PDF(pc) (2094KB)(436)    收藏
背景

社区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其服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服务质量的好坏。但目前对社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的要求尚不明确,应用性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

构建适合社区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方法

于2021年1月,采用文献研究法,基于洋葱模型构建社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始条目池。于2021年2—3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全科医疗和管理领域专家52名,开展两轮专家咨询,根据函询结果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完善;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结果

两轮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52/52),专家权威系数为0.91,判断依据系数为0.904,对指标的熟悉程度系数为0.916。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及其权重分别为基本条件(0.085 7)、临床业务能力(0.436 1)、公共卫生能力(0.244 5)、人文素养(0.110 4)、职业发展(0.082 7)、其他方面(0.040 6)。一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254,二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302,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341(P<0.001)。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社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用于评价或考核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全科医生内隐胜任力量表的编制及应用研究
马志强, 王培蕊, 潘荷君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4): 467-47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06
摘要994)   HTML20)    PDF(pc) (1927KB)(775)    收藏
背景

全科医生是基层医疗服务的"主力军",现有关于全科医生胜任力的研究大部分强调应着力提升全科医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忽略了全科医生内隐素质的重要性。目前我国仍缺乏评估全科医生内隐胜任力的有效工具,开发全科医生内隐胜任力量表(GPICRS)对于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编制GPICRS,并对其进行评价,旨在为提升全科医生胜任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

在文献分析和行为事件访谈的基础上,形成初始版量表。于2021年9—12月,采用随机抽样法,从全国选取380例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初始版GPICRS对其进行调查,通过项目净化、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信效度分析验证量表的合理性,基于加权平均法评价全科医生的内隐胜任力水平,比较不同特征全科医生的GPICRS平均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35份(88.2%)。GPICRS由工作动机、自我效能感、医学人文关怀和医学职业素养4个维度14个条目构成。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737,Bartlett's球形检验χ2=592.715、P<0.001,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按特征根>1.000的标准可提取4个公因子,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8.861%。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四因子模型各拟合指标处于可接受范围〔χ2/df=2.834,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74,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22,简约拟合优度指数(PGFI)为0.623,规范拟合指数(NFI)为0.889,非归准适配指数(TLI)为0.903,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24〕。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1,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57~0.809;各条目的标准化因子载荷系数均>0.500,各维度的平均提取方差值(AVE)均>0.500,各维度的组合信度(CR)值均>0.700;各维度AVE的平方根均大于其与其他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基于加权平均法,335例全科医生的GPICRS平均总得分为4.15分,处于良好水平,且不同特征(性别、年龄组别、职称等)全科医生的GPICRS平均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存在差异。

结论

本研究开发的GPICRS能有效评估全科医生胜任力水平,可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决策及全科医生个人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未来可从自我认知与工作认同、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业务能力与工作态度、组织支持与社会认可四方面着力提升全科医生综合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基层药师与全科医生团队合作的研究进展、挑战及应对策略
邓志玲, 陆益婷, 梁旭健, 曾锐峰, 李海昕, 卢盼攀, 徐志杰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0): 1179-118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15
摘要991)   HTML22)    PDF(pc) (1277KB)(1314)    收藏

随着药师的职能转变,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药学服务的模式和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与全科医生团队的合作中可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基层药师与全科医生团队合作的内容与模式,探讨目前合作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结局、节约医疗开支和规范合理用药等方面的成效,总结出合作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包括全科医生合作意愿低、患者对基层药师专业能力信心不足、基层药师的角色转换阻碍、额外增加医疗费用及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针对以上阻碍因素,本文提出明确基层药师在全科医生团队中的职责、构建激励制度和加强经费管理、加强基层药师培训和构建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和药师的沟通和互信、优化合作模式5个方面的应对策略,旨在为推动我国基层药师与全科医生团队合作提供理论借鉴和策略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签约服务情境下基于扎根理论的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马志强, 郭乐, 李钊, 葛柏麟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4): 460-46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76
摘要974)   HTML36)    PDF(pc) (1701KB)(661)    收藏
背景

当下医疗卫生资源存在"供需错配"现象,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突破困境、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有力抓手,因此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并确保培养质量成为当务之急。

目的

探讨签约服务情境下全科医生胜任力的概念及其结构维度,挖掘胜任力的隐性部分,以构建系统且全面的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为全科医生培养的"量质并举"和签约服务的"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对江苏省镇江市、泰州市、苏州市和广东省佛山市10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38位提供签约服务的全科医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依据扎根理论对访谈数据进行三级编码分析,并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以构建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

结果

签约服务情境下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由全科服务能力、人文执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发展能力4大维度、10项胜任特征构成。其中,全科服务能力和学习发展能力是全科医生胜任力的外在表现和外在驱动,属于胜任力的外显层面,决定了全科医生提供签约服务的能力水平;人文执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是全科医生的内在特质与能力,属于胜任力的内隐层面,决定了全科医生提供签约服务的能力潜质。

结论

本研究充分挖掘胜任力的内隐层面,构建出完整且全面的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可为签约服务情境下全科医生的培养提供参考,也可为后续运用量化实证研究方法建立全科医生胜任力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中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发展、挑战与展望
杨辉,韩建军,许岩丽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19): 2267-227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351
摘要963)      PDF(pc) (1386KB)(6481)    收藏
新医改10年,是中国全科人力发展的积极探索和迅猛发展阶段。目前,中国的全科医生数量不断增长,全科医生教育培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持续改进的方面。本文以中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历程和现状为基础,分析了目前中国全科人力发展的尚存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建议。作者认为,全科人力资源的功能定位、全科医生质量和绩效管理、城乡和地区间的全科人力数量和质量差距、全科医学师资结构以及医学和教育双能力、全科医学学科和学术建设、全科人力发展及服务的质量和创新,是接下来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重点关注方面。从医学早期教育开始全科培训,以综合维度的需要为计划和培训导向,贯穿医学本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职业培训、持续职业发展各阶段,规划全科医学教育的蓝图和路径,充分重视和加强全科医学的学科建设与研究,支持全科师资和导师培养,是中国全科人力资源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综合性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北京市郊区全科医生接诊儿童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祁祯楠, 张家玮, 白薇, 迟春花, 孙万卉, 齐建光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2): 2758-276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15
摘要963)   HTML26)    PDF(pc) (2643KB)(432)    收藏
背景

社区全科医生作为儿童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接诊能力直接反映基层儿科诊疗水平。我国儿童医疗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存在较大区域差异,且基层儿科医疗服务能力不足,郊区全科医生接诊儿童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目的

了解北京市郊区全科医生接诊儿童现况,分析制约郊区全科医生接诊儿童的主要因素,以期为儿童疾病分级诊疗的开展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1年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参与"北京市密云区医共体建设暨全科医生综合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的全科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化焦点小组访谈,了解郊区全科医生接诊儿童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应用NVivo 12软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归类,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提炼访谈主题。

结果

共纳入19例访谈对象。其中男5例;年龄24~51岁,平均年龄(33.2±7.6)岁;18例学历为本科;9例职称为主治医师;1例参加过"5+3"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8例参加过"3+2"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8例参加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年限为1~18年,平均年限(6.3±4.8)年。基于访谈资料,共提炼出4个主题:郊区全科医生接诊儿童的数量和病种均较少,且接诊的儿童以3岁以上为主;郊区全科医生接诊儿童的自信心普遍不高;制约郊区全科医生接诊儿童的因素(家长对全科医生的信任度低、全科医生诊疗能力不足、儿童疾病诊疗风险高、护士执行能力不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乏儿童用药和实验室检查设备、尚无明确的儿童转诊制度);促进郊区全科医生接诊儿童的方法(儿科专家社区出诊、增加针对儿童的药品及实验室检查设备配备)。

结论

北京市郊区全科医生接诊儿童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基层接诊儿童现况堪忧。加强对郊区全科医生的儿童疾病诊治能力培养,加强全科与儿科间的协同合作,对健全儿童疾病分级诊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北京市社区全科医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青,陈亚红2,王仲,于婧,吴永浩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8): 982-9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01
摘要941)      PDF(pc) (1026KB)(1078)    收藏
背景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作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已成为我国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与医疗问题之一,而基层社区对慢阻肺的防治尤为重要。了解社区全科医生对慢阻肺的认知能力及现况,可以更好地为开展基层社区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目的 调查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对慢阻肺的认知现状,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为开展基层社区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09-28至10-04对北京市3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5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一线工作的在职全科医生进行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共同论证后应用问卷星技术平台形成最终稿在微信工作群发布,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生基本信息、全科医生更新学习专业知识方式、全科医生所在社区开展患者宣教方式、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60分及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专业知识获得方式、所在社区开展患者宣教方式、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情况,通过二元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社区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与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1 226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22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0%。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总平均分为(45.5±18.5)分,不及格的医生987名,及格医生239名(及格率19.5%)。其中女性医生及格率高于男性不同学历医生及格率(P<0.05);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医生及格率高于本科生、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医生,本科生学历医生及格率高于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医生(P<0.05)。不同职称等级医生及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级、中级职称医生及格率高于初级职称医生(P<0.05)。通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场听院外专家授课和现场听医学会组织的专家授课的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率高于不通过现场听院外专家授课和现场听医学会组织的专家授课的全科医生(P<0.05)。开展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率高于未开展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P<0.05);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健康教育讲座及健康咨询对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率高于未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健康教育讲座、建立健康咨询对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P<0.05)。二元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学历、职称是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对慢阻肺认知不足,需进一步加强这方面培训及考核;应重点加强社区男性、低学历及低职称的全科医生在慢阻肺知识方面的培训;获取慢阻肺专业知识的方式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场听院外专家授课及现场听医学会组织的专家授课更为有效;通过发放慢阻肺健康教育手册、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及健康咨询来进行患者教育,可以提高全科医生的慢阻肺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基于全科医生的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管理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葛剑力, 耿莎莎, 陈昕, 朱英倩, 孙晓明, 江华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4): 4318-432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10
摘要927)   HTML23)    PDF(pc) (2553KB)(351)    收藏
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发病率逐步增高,未经治疗的听力损失和诸多不良健康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由于症状进展缓慢,老年听力损失不易被发现,其危害常被低估和忽视。基层全科医生可在听力损失患者的早期筛查、及时转诊、健康教育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

构建基于全科医生的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管理指标体系,推动基层听力损失二级预防和管理。

方法

于2021年4—6月,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初步确立基于全科医生的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管理指标体系。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8—11月邀请15例专家(来自耳鼻喉专科、全科医学、行政管理、公共卫生管理领域)作为函询对象,对其进行两轮函询,通过计算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专家协调系数,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各级指标权重、检验各级指标逻辑一致性,最终确定指标体系。

结果

初步构建的基于全科医生的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管理指标体系由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组成。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7、0.920,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428(χ2=89.821,P<0.001)、0.307(χ2=87.387,P<0.001)。最终确立的指标体系由6个一级指标(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理论知识、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筛查技能、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转诊能力、耳科常见疾病的诊治能力、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不良事件管理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和20个二级指标构成。所有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均>8.0分,变异系数均<0.250,满分比均>30.0%。6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082、0.082、0.082、0.077、0.077、0.077,各层级指标的一致性比率分别为0.063 5、0.043 2。

结论

参与函询的专家积极性、权威程度较高,意见较为集中;专家函询结果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可信度和可靠度。构建的指标体系可为基层全科医生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二级预防和管理工作提供指导与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河北省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评估情况及对策建议
张敏, 宋世彬, 李术君, 张金佳, 钱卫国, 周志山, 王荣英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8): 3544-35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92
摘要920)   HTML10)    PDF(pc) (2087KB)(195)    收藏
背景

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是我国现阶段加强农村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重要补充,河北省已连续开展5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工作。规范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确保培训质量,是提高我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

目的

了解2020年河北省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评估情况,分析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方法

于2020年7月27—31日,对河北省23家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进行评估。主要评估依据为中国医师协会制定的《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评估指标》,评估内容包括基本条件、培训管理、师资队伍、过程管理、质量控制、保障措施6个方面。同时,在每家基地随机抽取2~3名学员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员的一般情况、对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了解度、对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满意度、对助理全科医生执业前景的看法及农村执业意愿。

结果

23家基地中,15家(65.2%)合格,8家(34.8%)基本合格,无不合格基地。13家(56.5%)基地尚未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11家(47.8%)基地的教学查房次数达标且落实规范,10家(43.5%)基地开展的小讲课和病例讨论次数达标且落实规范,8家(34.8%)基地2019年首次助理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85%,12家(52.2%)基地2019年首次助理全科医生结业考核通过率≥85%。共对50例在培学员开展问卷调查,对轮转科室设置满意者45例(90.0%)、对培训内容设置满意者45例(90.0%),对临床培训基地满意者46例(92.0%),对基层实践基地满意者43例(86.0%),对教学师资满意者47例(94.0%);认为助理全科医生执业前景较好者39例(78.0%);愿意到农村地区执业者26例(52.0%)。合格基地、基本合格基地学员的年龄、对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相关政策了解度、对基层实践基地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河北省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的全科医学科独立设置率较低,整体培训质量欠佳,学员对基层实践基地满意度不高。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应加强全科医学科的设置和内涵建设,加强基层实践基地建设,规范过程管理,从而提高培训质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基于全科医生视角的《202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治疗指南》解读
刘敏,孟娟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5): 3148-315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33
摘要908)   HTML28)    PDF(pc) (1388KB)(1406)    收藏
近年来,国内外痛风治疗指南不断更新,使痛风诊治逐渐变得规范。随着《202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治疗指南》的公布,一些模糊的概念越来越清晰。痛风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全科医生在痛风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全科医生的角度论述《202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治疗指南》,并与我国最新版痛风治疗指南进行对比,为全科医生诊治痛风提供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我国全科医生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郑艳玲,余芳,陈艳黎,余旻毅,刘玲,甘勇,李丽清,杨宇迪,卢祖洵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7): 764-76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7.005
摘要871)      PDF(pc) (978KB)(3790)    收藏
背景 目前我国全科医生面临着工作压力较大、社会认可度不高、薪酬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分析其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可以为稳定全科医生队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提供依据。目的 探讨我国全科医生的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7年10月—2018年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我国东、中、西部抽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年限≥1年的全科医生3 244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全科医生的基本情况、职业倦怠状况,其中职业倦怠调查量表参照马斯勒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MBI-HSS)翻译修订而来,包括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全科医生各维度倦怠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3 236例(99.75%)全科医生的问卷被有效回收。在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处于高度倦怠的全科医生占比分别为43.17%(1 397/3 236)、22.93%(742/3 236)、41.19%(1 333/3 236)。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文化程度、每日工作时间、加班情况是全科医生情感耗竭维度是否发生高度倦怠的影响因素(P<0.05);地区、性别、从事全科医生工作年限、收入水平是全科医生去人格化维度是否发生高度倦怠的影响因素(P<0.05);地区、年龄、每日工作时间是全科医生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是否发生高度倦怠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我国全科医生的职业倦怠较为严重,尤其是情感耗竭、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影响全科医生职业倦怠的因素较多,建议优化全科医生工作时间、减少全科医生工作强度、提高全科医生薪酬待遇、重视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从而缓解全科医生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国外医患沟通模式对我国全科医生沟通技能培训的启示
邓黎黎, 廖晓阳, 伍佳, 熊梅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3): 1684-168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85
摘要867)   HTML22)    PDF(pc) (951KB)(3493)    收藏
沟通能力是全科医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保障。国外在积累大量研究经验基础上,制定了系统、简单、实操性强的医患沟通模式,在医学教育中被广泛应用,被证明对提高医生沟通技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由于受生物医学传统模式的影响,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存在认识不足,缺乏适应不同阶段、专业方向的医患沟通教育教材,缺乏相关理论研究等问题,制约了沟通技能培训的质量,导致全科医生沟通能力相对薄弱。拥有系统、简单、实操性强的沟通培训模式是保证全科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重点分析国外推荐使用的主要医患沟通模式(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模式、卡尔加里-剑桥指南、SEGUE框架、“四习惯”、卡拉马祖共识声明基本元素沟通清单),以期为制定符合我国全科医生医患沟通技能培训内容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全科医生开展性健康服务的优势及模式研究
吴疆, 陈志远, 卢婧洁, 向宇凌, 程丹丹, 林城标, 颜伟卉, 黄志威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0): 1177-118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40
摘要864)   HTML18)    PDF(pc) (985KB)(510)    收藏

性健康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忽视或误解性健康及错误的性健康观念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全科医学的整体观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的原则、保护患者隐私的特点,使全科医生在开展性健康服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性卫生保健知识普及、性健康问题筛查、诊治方面还有待加强。为此,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全科医学科从全科核心理念出发,通过组建性健康服务专业小组、开展性史问诊及性器官查体技能工作坊、制定诊治工作流程等方式率先开展性健康服务,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希望为国内全科医生开展性健康服务提供一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中国社区全科医生心理资本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莉, 郑艳玲, 冯晶, 甘勇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0): 1186-119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02
摘要864)   HTML18)    PDF(pc) (1409KB)(398)    收藏
背景

心理资本会对个体态度、行为和绩效产生明显影响,而目前关于全科医生心理资本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较为有限。

目的

了解中国社区全科医生心理资本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3—5月,在中国东、中、西部各随机各抽取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名单中各随机抽取4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在调查当日于每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值班表中随机抽取40%在岗的全科医生(4 632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工作场所暴力、心理资本3个部分,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秩和检验、广义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4 376例社区全科医生,心理资本总得分为104(20)分,总均分为4.33(0.83)分,高于理论中间值3.50分。地区〔中部(b=1.355)〕、年龄〔40~49岁(b=2.609),≥50岁(b=4.035)〕、婚姻状况〔在婚(b=1.801)〕、执业地点〔农村(b=2.088)〕、行政职务〔无(b=-1.734)〕、每周工作时间〔>50 h(b=2.743)〕、日均诊疗量〔20~39人次(b=2.177)〕、工作量〔一般(b=6.900),较大(b=8.146)〕、工作压力〔一般(b=-6.936),较大(b=-10.309)〕、职业发展机会〔一般(b=2.073),较多(b=7.747)〕及工作场所暴力〔低频度(b=-3.132),中频度(b=-3.990),高频度(b=-7.033)〕是全科医生心理资本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中国社区全科医生心理资本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影响因素复杂,应重视全科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措施减轻其心理压力,提升全科医生心理资本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全科医生对1例抑郁状态患者的家庭治疗
姜岳, 李杰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3): 1667-167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50
摘要830)   HTML31)    PDF(pc) (1408KB)(631)    收藏

家庭医学系统理论是全科医学的特色理论,该理论认为全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除了考虑患者生理问题,还须关注患者家庭中各种因素对患者患病、治疗、康复的影响。本文介绍全科医生接诊1例抑郁状态的患者,应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及全科医学理念分析患者的家庭问题,并进行家庭治疗,以期提高家庭医生实施以家庭为单位的疾病管理的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全科医生能力评价分级指标体系及TSH模型的构建
王海棠,李娅玲,刘平阳,丁燕,单梅青,杜兆辉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6): 2077-208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27
摘要823)   HTML5)    PDF(pc) (1063KB)(1747)    收藏
背景 全科医生能力评价体系在国外发展已趋于成熟。但在国内,仍以医疗机构自行考核为主要方式,由于各个机构标准不一,评价方法不一,其结果的权威性、客观性等无法保证。因此需要构建符合目前全科医学发展的统一标准。目的 通过德尔菲法制定全科医生能力评价分级指标体系,根据指标结果构建“全科医生能力评价分级TSH立方体模型”,推动全科医生能力评价同质化进程,更准确、客观地评价全科医生能力。方法 2019年4—5月,通过文献分析、专题小组讨论,初步确立了全科医生能力评价分级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全科理论知识、全科临床技能、全科人文素养),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各44个。2019-07-01至2019-09-10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问询(n=28),将其建议进行归纳整理,最终确定并形成全科医生能力评价分级指标体系。记录专家基本资料、专家积极性、专家修改建议、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结果 第一轮专家咨询的熟悉程度和判断系数为0.900和0.936,第二轮为0.948和0.956;两轮权威系数分别为0.918和0.952,均在0.70以上;第一轮专家咨询重要性、可得性协调系数为0.471、0.409,第二轮为0.363、0.386。最终确定了包含全科理论知识、全科临床技能、全科人文素养3个维度,43条考核指标的全科医生能力评价分级指标体系。根据指标结果及前期所获专利完成“全科医生能力评价分级TSH立方体模型”构建。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各43个的全科医生能力评价分级指标体系,经统计分析,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程度较高,意见较集中,函询结果科学性、可信度和可靠性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提升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的SWOT分析
申鑫,冯晶,甘勇,卢祖洵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2): 2765-276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52
摘要814)   HTML13)    PDF(pc) (1305KB)(1977)    收藏
我国全科医生队伍人才短缺、人员留用困难的问题极大地影响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也给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与推进带来巨大挑战,亟须制定策略维护和提升全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探讨当下全科医学与全科医生队伍具备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所面临社会环境的机会和威胁。提出:目前我国提升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面临的优势在于广泛的政策支持、全科教育的持续发展及符合健康中国发展目标;劣势在于全科医生的社会认同不高及管理制度的缺乏;机会在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联体建设和健康信息技术的发展;威胁在于具体医疗行为的限制及培养体系、硬件基础的缺乏。同时,文章在分析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提升动因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全科医学发展方向的应对策略,包括增加财政支持力度、强化制度建设、拓宽晋升平台、优化团队配置等方面,以期提升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促进我国全科医生队伍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全科医生应了解原发性高血压亚型“纵向高血压”
聂连涛, 阮炳新, 张芳芳, 井艳, 黄菊香, 闫琼文, 周雨菡, 李世锋, 李中健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1): 1389-139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44
摘要811)   HTML7)    PDF(pc) (1108KB)(411)    收藏
临床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对于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导致的靶器官损害易引起人们重视,但对于血压<140/90 mm Hg引起的人体靶器官损害,人们常不重视,因此为完善高血压的创新理念和研究方向,本研究团队提出了“纵向高血压”。本文通过对“纵向高血压”的概念、诊断标准、优势、与横向高血压异同的介绍,发现横向高血压强调≥140 /90 mm Hg“量”的改变,而“纵向高血压”,除强调“量”的改变,更强调每个个体“质”的改变。因此,作为基层卫生守护人的全科医生应了解和掌握“纵向高血压”的本质、概念和诊治方法,同时本研究团队也期望能够与同道们共商和完善“纵向高血压”的存在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社区全科医生对开展痴呆筛查认知的质性研究
杨娟, 李守琴, 张昭昕, 张修斌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6): 1978-198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68
摘要811)   HTML56)    PDF(pc) (1976KB)(499)    收藏
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痴呆患者日益增多,而对痴呆患者而言早期诊断极其重要。

目的

探究社区全科医生对痴呆筛查的态度和看法,旨在为社区开展痴呆筛查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方法

于2021年7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甘肃省兰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化深度访谈,了解社区全科医生对痴呆筛查的态度和看法。应用描述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并提炼访谈主题。

结果

共纳入来自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10例社区全科医生。其中男5例,女5例;年龄35~57岁,平均年龄(46.6±6.5)岁;7例学历为本科;4例职称为主治医师;从事社区全科医生工作的年限为5~26年,平均年限(14.90±8.46)年。共提炼出3个主题和9个亚主题,3个主题分别为社区痴呆筛查的基础条件不足、痴呆筛查较为困难、提高社区全科医生痴呆筛查能力。

结论

社区全科医生痴呆筛查能力不足,但对痴呆筛查持支持态度。提高社区全科医生的痴呆筛查能力,通过加强痴呆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减少社会对痴呆患者的歧视,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能是推动社区痴呆早期筛查和干预工作的有力举措。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国外全科医生参与居家安宁疗护实践经验与启示
黎雯霞,马珺,杜雪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4): 4330-433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223
摘要793)   HTML5)    PDF(pc) (1508KB)(1334)    收藏
安宁疗护可提高患者在生命末期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身心痛苦。近年来国外在该领域的发展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且全科医生作为居家安宁疗护的主要提供者也已成为其突出特点。然而安宁疗护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基础建设薄弱,全科医生参与安宁疗护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面对日益增长的疗护需求,须加快安宁疗护服务体系的建设。本文通过分析、总结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全科医生参与安宁疗护的经验,结合我国现状和特点,提出相应的启示性建议,包括:可建立多层次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辅以活动为基础的支付模式和医疗保障;制定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指南,明确全科医生执业范围和责任划分;加强全科医生安宁疗护教育培训,提高疗护人员技能水平;利用有效宣传模式提高预立护理计划在医患双方的认知度,促进安宁疗护在我国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社区全科医生应对疾病焦虑障碍的管理策略
俞玉珊,徐志杰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8): 3648-365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273
摘要791)   HTML7)    PDF(pc) (3224KB)(469)    收藏
疾病焦虑障碍(IAD)是社区全科医生面对的常见疾病,因其治愈率低且易反复发作,往往需要长期、连续的治疗和随访。社区卫生服务综合、连续的特征与IAD治疗的特点较为契合,但目前缺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IAD的策略,并且社区全科医生针对此方面开展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回顾IAD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社区全科医生在应对IAD时需把握的3个要点,分别为:如何排查其他疾病,寻找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评估潜在的医疗资源和信息资源。同时,本文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与理念,为社区全科医生管理IAD提出应对策略,包括完善症状与心理评估、践行医患共同决策和持续健康教育,旨在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全科医生IAD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2—2020年全科医生转岗运行情况研究
陈红, 沙玛·木拉提, 李奇凤, 徐培兰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4): 4339-4343,43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18
摘要785)   HTML6)    PDF(pc) (2349KB)(374)    收藏
背景

目前,全科医生仍然是基层医疗紧缺人才。转岗培训是培养全科医生的主要途径之一,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2—2020年全科医生转岗运行情况。

方法

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通过查阅2013—2021年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获得新疆地区2012—2020年全科医生的数据,通过查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2010—2020年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培训学员名单获得实际转岗培训全科医生数,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处获得全科医生转岗名额分配数据。

结果

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有5 980名全科医生,其中1 765名(29.52%)为转岗培训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各地州转岗培训全科医生性别、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每万名居民配置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相关要求,新疆地区2012年需配置的全科医生数为6 696名,2020年为7 254名;而在本区全科医生实际配置过程中,全科医生数由2012年1 925名(0.86名/万居民)上升到2020年5 980名(2.47名/万居民),其中,转岗培训全科医生人数由2012年占总全科医生数的35.84%(690/1 925)逐渐下降至2020年的1.07%(64/5 980)。2012年给出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名额最多,共293个,2017年分配名额最少,为11个;2012—2020年,喀什地区的分配名额最多,共计248个,克拉玛依市分配名额最少,仅4个。

结论

转岗培训为培养全科医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各种政策的实施下,虽然全科医生的总量已达到每万人口的目标,但全科医生的总量尚未达到7 000人,仍然是医学紧缺人才。应继续加强实施相关政策,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从一例全身肌肉跳动患者谈全科医生4P问诊模式下的全人照顾
刘瑞红,陈志远,黄志威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5): 620-62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045
摘要777)      PDF(pc) (1056KB)(974)    收藏
全科医生在临床中经常碰到难以解释的症状(MUS)患者,给医生带来诊疗挑战。本文报道1例因“全身肌肉不自主跳动2个月”于2019-07-13就诊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全科门诊的年轻男性患者,通过其就诊及治疗过程,介绍全科医生如何系统地运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从症状的易患因素、诱发因素、维持因素及保护因素4个层面(4P模型),采集病史,寻找线索,收集证据来解释患者的症状及让患者明白自己的问题,进行症状管理,改善患者预后,体现全科医生全人照顾的理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基于全科医生胜任力的医患沟通能力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
庞建欣,王永晨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16): 2057-206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701
摘要775)      PDF(pc) (963KB)(2233)    收藏
医患沟通能力是全科医生必备的基本素质。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患者信任的基础,也是全科医生顺利开展社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保障。现阶段沟通能力对医患关系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医患沟通能力培训也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但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表明医患沟通仍不尽如人意。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医患沟通能力培训现状,强调提升全科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必要性,并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探讨提升医患沟通能力的具体举措,如增设医患沟通课程、联合应用多种培训形式、加强医患沟通能力考核,以期为我国全科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教育培训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提高全科医生在慢性病早期诊断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例
李凡,盛春风,王欢英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9): 1044-105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07
摘要762)      PDF(pc) (1382KB)(1394)    收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数量接近1亿,成为继高血压、糖尿病之后另一疾病负担重大的慢性疾病,但与高血压、糖尿病管理规模和管理水平相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规范化诊治水平较低,且尚未得到患者、医生及政府足够重视。全科医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控、管理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筛查、稳定期患者管理及肺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医院-社区-家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控模式、开展专科-全科医生之间的分级诊疗及基层医疗机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规范防控迫在眉睫。本文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例,就全科医生在慢性病早期诊断和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进食障碍诊疗新进展及其对全科医生的启示
陈珏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8): 873-88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047
摘要744)      PDF(pc) (1354KB)(1989)    收藏
我国近年来进食障碍正在迅速蔓延,影响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年轻女性的身心健康。本文从专业角度对进食障碍的分类和概念、流行病学、诊断、预后及转归、影响因素、治疗等方面的国内外新进展给予述评,最后对全科医生提出建议,旨在为国内进食障碍的诊治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开展形式及应用
季燕,严春泽,孙艳格,丁静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 88-9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715
摘要743)      PDF(pc) (1049KB)(2154)    收藏
继续医学教育是全科医生更新知识、提高岗位胜任力和带教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国内外研究显示继续医学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着组织形式单一、实施方法简单、满意度低等不足,其最为有效的实施形式和方法仍然存在争议。因此,应适当选择并不断丰富开展方式提高其满意度。目前继续医学教育开展形式多样,本文综述了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及常见的几种开展形式,旨在为选择合适的开展形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基于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中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
张华宇,苗豫东,屈晓远,王留义,王菊珍,顾建钦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4): 409-41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783
摘要725)      PDF(pc) (1127KB)(1330)    收藏
背景 全科医生资源配置是评价卫生公平性的基础性指标之一,目前我国关于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研究多局限于单一年份或区域性数据,缺乏对全国性数据动态变化趋势的研究。目的 对2013—2017年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分析,旨在为优化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加强对全科医生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4—2017年的《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2018年的《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为资料来源,收集2013—2017年全国及各地区全科医生数,并运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对2013—2017年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7年,我国全科医生数从145 511人增加到252 717人,增加了107 206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从1.07人增加到1.82人,增加了0.75人。我国全科医生按服务人口分布的洛伦兹曲线比较接近绝对公平线,按服务面积分布的洛伦兹曲线偏离绝对公平线程度较大。2013—2017年按服务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9、0.26、0.25、0.24、0.24,按服务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73、0.72、0.72、0.72、0.73。结论 我国全科医生按服务人口配置公平性优于按服务面积配置公平性,按服务人口配置公平性在正常状态,而按服务面积配置公平性呈高度危险状态,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强不同区域间全科医生资源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全科医生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研究
王荣华,王素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4): 388-39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084
摘要720)      PDF(pc) (1030KB)(3131)    收藏
我国当前正进行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科医生在此次医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探讨全科医生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内的价值,有助于激励各方参与者共同采取措施,促进全科医生服务的发展。本文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覆盖范围、医疗资源使用情况、就医格局、应对慢性病挑战的局限性、卫生费用流向、医患关系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的挑战,认为全科医生具有以下6个方面作用:有助于我国“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实现;平衡医患间医疗信息的不对称,降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内过度医疗;有助于形成合理的就医格局,高效使用卫生资源;使医疗服务具有连续性、主动性、互动性,应对慢性病的挑战;注重“疾病预防”,使卫生费用的投入得到较好的产出;提升医患关系的和谐度。同时,本文基于上述分析,对我国如何更好地发挥全科医生的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中国社区全科医生工作压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何武,平文俊,张鑫宇,王宏伟,包星烁,冯晶,甘勇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8): 3590-359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238
摘要719)   HTML12)    PDF(pc) (1498KB)(343)    收藏
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医疗服务模式相继出现,我国全科医生的工作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工作压力与日俱增。研究中国社区全科医生工作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探索缓解全科医生工作压力的方法,为稳定全科医生队伍提供参考。目的 了解我国社区全科医生工作压力现状和来源,分析影响我国社区全科医生工作压力的主要因素。方法 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我国东、中、西部随机抽取3 244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使用自行编制的“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调查表”对全科医生进行微信问卷调查,运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全科医生工作压力状况和来源的分布,采用多元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全科医生工作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3 244份,回收有效问卷3 236份,有效回收率为99.75%。58.56%(1 895/3 236)的全科医生工作压力较高。全科医生工作压力来源的前3位分别是工资低或购房压力(经济压力)〔76.17%(2 465/3 236)〕、难以达到考核目标〔42.37%(1 371/3 236)〕、缺乏职业认同感〔41.84%(1 354/3 23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性别、年龄、日均工作时间、加班频率是全科医生工作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我国全科医生工作压力较大,影响全科医生工作压力的因素复杂,最主要的来源是工资低或购房压力(经济压力)。建议提高全科医生的工资待遇,减少全科医生的工作量,优化全科医生的工作分配和福利保障制度,重视全科医生的心理健康,从而减少全科医生的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