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丢失啦 骨健康最新文章合集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4): 1671-169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21
摘要6689)   HTML433)    PDF(pc) (4154KB)(5842)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新病症:持续性生殖器官兴奋紊乱/生殖器官-骨盆感觉障碍综合征的研究现状及专家共识解读
张允旭, 王婷婷, 魏俊伶, 邢燕云, 苏莉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3): 2830-283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15
摘要1519)   HTML14)    PDF(pc) (1095KB)(600)    收藏

持续性生殖器官兴奋紊乱(PGAD)和生殖器官-骨盆感觉障碍(GPD)二者合称为持续性生殖器官兴奋紊乱/生殖器官-骨盆感觉障碍综合征(PGAD/GPD),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以自发或继发出现持续性性兴奋状态和/或生殖器官及骨盆其他区域感觉异常为特征的特殊病症。此病主要累及女性,因其症状特殊性,常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大多数患者处于焦虑、抑郁状态,甚至有自杀倾向。PGAD/GPD已引起国外医疗界的重视,并将其纳入国际疾病分类-11(ICD-11)。目前国内对这一新发现病症普遍认识不足。本文总结了PGAD/GPD的国外研究现状并结合国际妇女性健康研究学会(ISSWSH)最新专家共识对PGAD/GPD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了介绍,初步探讨了PGAD/GPD的未来研究方向及国内医学界应采取的应对思路,以期引起国内广大医学工作者对此病的关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施罗斯疗法联合正骨推拿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康复中的疗效研究
卢跃伦, 骆国钢, 谢海风, 戴子一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2): 4059-406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86
摘要1426)   HTML19)    PDF(pc) (2620KB)(451)    收藏
背景

临床上,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越来越普遍,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但是,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少,疗效一般,缺少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

目的

探讨施罗斯疗法联合正骨推拿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施行正骨推拿,1次/周,治疗6个月;治疗组在正骨推拿的基础上联合施罗斯疗法,90 min/次,3次/周,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脊柱旋转角度(ATR)和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obb角均小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ATR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TR均小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对照组显效率为30.0%(6/20),有效率为95.0%(19/20);治疗组显效率为85.0%(17/20),有效率为95.0%(19/20)。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1)。

结论

与单纯实施正骨推拿相比,施罗斯疗法联合正骨推拿能更有效地改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Cobb角和ATR,推荐在临床上联合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的Meta分析
朱洁云, 高敏, 宋秋韵, 吉攀, 李红园, 钟枝梅, 沈印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3): 346-35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83
摘要1368)   HTML40)    PDF(pc) (1159KB)(478)    收藏
背景

骨质疏松症(OP)的患病率高,且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OP及其引起的骨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防治OP刻不容缓。了解我国OP的患病情况是开展OP防控工作的前提。

目的

通过Meta分析了解中国老年人OP的患病情况。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网(VIP)中关于中国老年人OP患病率相关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为2000-01-01至2021-03-20。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48篇横断面研究,包含68 932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60岁老年人OP患病率为37.7%〔95%CI(33.8%,41.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2000—2009年中国≥60岁老年人OP患病率为39.6%〔95%CI(33.4%,45.9%)〕,2010—2020年为35.9%〔95%CI(31.1%,40.8%)〕;中国南方地区≥60岁老年人OP患病率为39.7%〔95%CI(34.0%,45.5%)〕,中国北方地区为35.7%〔95%CI(30.1%,41.2%)〕;中国男性≥60岁老年人OP患病率为27.3%〔95%CI(23.9%,30.7%)〕,中国女性为48.4%〔95%CI(42.7%,54.1%)〕;中国60~69岁老年人OP患病率为32.2%〔95%CI(28.6%,35.7%)〕,70~79岁老年人为41.9%〔95%CI(36.9%,46.9%)〕,≥80岁老年人为51.8%〔95%CI(43.9%,59.7%)〕。

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中国老年人OP患病率为37.7%,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术前控制营养状况评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预测价值研究
孟衍蓉, 刘利民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3): 2874-288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34
摘要1279)   HTML7)    PDF(pc) (2286KB)(353)    收藏
背景

由于人口老龄化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应用普及,髋部骨折发病率逐渐升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基础疾病多、预后差,术后1年病死率可高达15%~25%。若使用预测工具及时发现高危患者并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但目前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合适的客观指标预测患者术后1年死亡情况。

目的

探讨术前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价值,并分析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其他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治疗的一侧髋部(包括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9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常规、生化指标及凝血指标等,并计算术前CONUT评分、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患者行内固定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门诊和电话随访,随访1年,并根据术后1年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CONUT评分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价值。

结果

399例患者中,死亡组47例,存活组35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93,95%CI(1.040,1.148)〕、陈旧性脑梗死〔OR=0.353,95%CI(0.169,0.737)〕、肌酐〔OR=1.006,95%CI(1.002,1.010)〕、术前CONUT评分〔OR=1.261,95%CI(1.005,1.583)〕、NLR〔OR=1.049,95%CI(1.003,1.098)〕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术前CONUT评分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1〔95%CI(0.590,0.771)〕,临界值为4.5分,灵敏度为48.9%,特异度为83.5%;NLR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1〔95%CI(0.523,0.699)〕,临界值为7.055 μg/L,灵敏度为47.8%,特异度为75.9%。

结论

年龄、陈旧性脑梗死、肌酐、术前CONUT评分、NLR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影响因素。术前CONUT评分≥5分时,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更差,死亡风险升高,可用于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风险评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姿势解密技术治疗持续性生殖器官兴奋紊乱/生殖器官-骨盆感觉障碍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张允旭, 苏莉, 邢燕云, 刘晓林, 王强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7): 2169-217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96
摘要1081)   HTML52)    PDF(pc) (2244KB)(428)    收藏

持续性生殖器官兴奋紊乱/生殖器官-骨盆感觉障碍综合征(PGAD/GPD)为持续性生殖器官兴奋紊乱(PGAD)和生殖器官-骨盆感觉障碍(GPD)的合称,是国外近年发现的一种以自发或继发出现的持续性性兴奋状态以及生殖器官和骨盆区域的感觉异常为特征的独特病症,但在国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尚未查到PGAD/GPD的相关报道。姿势解密技术(DPS)是在融合国际上各种主流姿势矫正技术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以4R原则为核心的手法治疗技术,对改善肌骨疼痛和体态异常等病症疗效独特。本文报道了国内1例运用DPS治疗PGAD/GPD症状完全缓解的病例,并复习国外关于PGAD/GPD的相关文献,以期引起国内同行对此病的关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骨质疏松症的共病研究与早期筛查
魏戌, 刘宁, 章轶立, 韩涛, 孙凯, 齐保玉, 陈忻, 秦晓宽, 高景华, 谢雁鸣, 朱立国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5): 4369-437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25
摘要1039)   HTML35)    PDF(pc) (1761KB)(446)    收藏

骨质疏松症患者常共患多种疾病,涉及内分泌、循环、呼吸、泌尿、免疫、骨骼肌肉、神经等多系统疾病,共病发生率较高,且这些共病可能会加重骨质疏松症,从而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使疾病管理更加复杂,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对于骨质疏松症共病的研究较为缺乏,现有的研究策略在共因、共防、共治方面难以有效指导临床医生开展共病管理。鉴于此,建议引入多学科综合治疗(MDT)理念,加强骨质疏松症相关共病及其致病机制的认识,对于可能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需尽早筛查,一旦发现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应积极进行防治以降低骨折风险,早筛、早诊、早治,实现骨质疏松症共病的共防、共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与骨密度及骨折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熊丹, 刘丽君, 贺佩祥, 彭韦霞, 彭可, 钟雅琴, 李菊香, 徐雪辉, 丁婷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6): 682-6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120
摘要987)   HTML17)    PDF(pc) (987KB)(440)    收藏
背景

肥胖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但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含量与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关系尚不十分明确。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与骨密度及骨折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7—12月在益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02例。同期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益阳市南县麻河口镇、南洲镇、乌嘴乡、茅草街镇非糖尿病者202例为对照,均于益阳市中心医院进行检查。使用双能X线检测腰椎、股骨颈、总髋骨密度;使用欧姆龙内脏脂肪检测仪测量皮下、内脏脂肪面积。采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问卷)评估未来10年主要部位及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若为糖尿病人群,不纳入糖尿病作为骨质疏松风险因素所得结果用FRAX1表示;纳入糖尿病作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因素则将所得结果用FRAX2表示。

结果

2型糖尿病男性体质量、体质指数(BMI)高于非糖尿病男性,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大于非糖尿病男性,FRAX1(主要部位)低于非糖尿病男性(P<0.05)。2型糖尿病女性年龄、内脏脂肪面积大于非糖尿病女性,股骨颈骨密度、总髋骨密度低于非糖尿病女性,FRAX1(髋部)、FRAX2(主要部位)、FRAX2(髋部)高于非糖尿病女性(P<0.05)。校正年龄、体质量后,2型糖尿病女性总髋骨密度低于非糖尿病女性(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非糖尿病人群中,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内脏脂肪面积与体质量、BMI、皮下脂肪面积、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总髋骨密度均呈正相关(P<0.05),女性内脏脂肪面积与体质量、BMI、皮下脂肪面积、总髋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内脏脂肪面积与体质量、BMI、皮下脂肪面积、腰椎骨密度、总髋骨密度均呈正相关(P<0.05),女性、绝经后女性内脏脂肪面积与体质量、BMI、皮下脂肪面积、总髋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体质量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女性内脏脂肪面积与股骨颈骨密度、总髋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绝经后女性内脏脂肪面积与股骨颈骨密度呈负相关,与FRAX1(髋部)、FRAX2(髋部)呈正相关(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有较高的体质量、BMI及内脏脂肪面积。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股骨颈骨密度及髋部骨密度较低,其未来10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较高。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内脏脂肪面积与股骨颈骨密度及总髋骨密度呈负相关,且随着内脏脂肪面积增加绝经后女性未来10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增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慢性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研究
戴靖榕, 李婕, 何旭, 李杨, 李燕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8): 2194-220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009
摘要977)   HTML25)    PDF(pc) (2094KB)(539)    收藏
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逐年升高。当前关于骨质疏松症的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其预防和治疗工作尚存短板。

目的

调查慢性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并分析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复查的慢性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302例为研究对象。利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对患者腰椎及髋部骨密度进行测定,以T值≤-2.5为骨质疏松症。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自主研发的"老年综合评估系统软件平台"对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并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生物学标志物。

结果

302例患者中非骨质疏松症176例(58.3%)、骨质疏松症126例(4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失眠〔OR=2.180,95%CI(1.080,4.443)〕、合并慢性疾病数量多〔OR=1.223,95%CI(1.101,1.358)〕、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OR=1.043,95%CI(1.000,1.088)〕是慢性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P<0.05),血尿酸水平升高〔OR=0.996,95%CI(0.993,0.999)〕是慢性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

慢性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41.7%。血尿酸水平升高是慢性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失眠合并慢性疾病数量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慢性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中医宫廷理筋术手法与现代关节松动术手法干预膝骨关节炎的比较研究
韩思宇, 李多多, 蔡美玲, 于长禾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2): 210-21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31
摘要937)   HTML13)    PDF(pc) (2155KB)(308)    收藏
背景

正确有效地对膝骨关节炎(KOA)进行防治已成为目前各医疗机构所面临的难题之一,临床证据表明中医宫廷理筋术手法与现代医学关节松动术手法治疗KOA均具有临床疗效,但目前两者干预KOA的临床特点比较研究鲜见报道。

目的

比较中医宫廷理筋术手法与现代关节松动术手法治疗KOA的差异,促进世界范围内手法医学的规范化、标准化。

方法

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科门诊招募符合要求的KOA患者67例,随机分为宫廷理筋术手法组(33例)与关节松动术手法组(34例),两组患者接受4周10次治疗,中途脱落4例,最终纳入63例患者。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混合方法,定量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治疗前后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定性研究采用半结构化个体访谈法,围绕两种手法治疗KOA的疗效、对推拿治疗的认知和对两种手法的评价等问题开展访谈,比较两种手法的异同,采用主题分析法构建主题框架。并通过并排比较与联合展示的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混合研究的整合分析。

结果

疗效评价:定量研究显示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WOMAC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WOMAC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定性研究显示4周治疗后,患者对两种手法治疗后的疗效评价(正、中、负向评价)无明显差异。认知评价:定性资料显示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对推拿认知感受的正、中、负向评价基本持平,经治疗后,患者对于推拿的认知感受向正向评价倾斜;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疗效与既往是否于医院接受过推拿治疗无关,疗效与施盲的成功与否无关,施盲的成功与否与分组、既往推拿治疗情况之间无明显关联;患者对推拿的认知评价与本次治疗的疗效无关,且患者不论接受哪种手法治疗都不影响他们对推拿的认知。手法评价:第1次及4周治疗结束后,患者对于两种手法的力度大小、疼痛程度、手法特点、疗效的起效时间、自觉疗效最明显的次数等评价未见明显差别。

结论

定量与定性研究显示,中医宫廷理筋术手法与现代关节松动术手法治疗KOA均安全有效,两者在疗效评价、认知评价、手法评价三个层面上均无明显差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骨代谢关系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牟云平, 魏晓雪, 萨吉旦木·卡地尔, 朱大乔, 石长贵, 朱冰倩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0): 3825-383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04
摘要932)   HTML19)    PDF(pc) (4481KB)(314)    收藏
背景

在西方人群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骨代谢存在相关性。与西方人群相比,我国人群在OSAHS的发生和发展及骨代谢方面具有自身的生理特点。此外,OSAHS与骨代谢的关系可能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在健康中国人群中,OSAHS与骨代谢的关系尚无定论。

目的

聚焦于未合并有基础疾病的中国人群,探讨OSAHS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进而为改善骨代谢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PRISMA指南开展本综述,检索PubMed、Embase、CINAHL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2月。根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基层版)》诊断为OSAHS的成人(年龄≥18岁)为OSAHS组,未诊断为OSAHS的成人为对照组;结局指标包含骨代谢指标中的1项或多项。3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独立文献筛选、资料提取,2位研究者采用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工具对横断面研究进行独立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总样本量为898例(OSAHS组653例)。9项为横断面研究,1项为类试验性研究。根据JBI质量评价工具,9项横断面研究在条目1~5上质量均较高,有4项未控制混杂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SAHS组腰椎骨密度较低〔SMD(95%CI)=-1.758(-2.300,-1.217)〕、股骨颈骨密度较低〔SMD(95%CI)=-1.260(-1.949,-0.571)〕、Ⅰ型胶原羟基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较高〔SMD(95%CI)=0.803(0.122,1.484)〕、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较高〔SMD(95%CI)=0.820(0.318,1.321)〕。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腰椎骨密度呈负相关〔r(95%CI)=-0.36(-0.57,-0.12)〕、与β-CTX呈正相关〔r(95%CI)=0.39(0.29,0.47)〕、与P1NP呈正相关〔r(95%CI)=0.36(0.16,0.53)〕。

结论

在未合并有基础疾病的中国人群中,OSAHS可能通过促进骨吸收而降低骨密度,进而促进骨质疏松或者骨折的发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以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和预后影响的真实世界研究
王珺, 吴佳霏, 王依景, 郑博月, 王宇, 江川艳, 李慧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8): 2256-226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78
摘要909)   HTML17)    PDF(pc) (1744KB)(223)    收藏
背景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肿瘤,随着各种新药出现,患者生存率升高,但如何使患者更大程度达到缓解,减少复发,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目的

探讨达雷妥尤单抗治疗MM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接受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的73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所有患者采用以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方案进行治疗,通过门诊、住院复查或使用电话对患者进行随访,每月随访1次,以观察对象自2020-01-01起首次使用达雷妥尤单抗的时间为随访起点,以死亡、疾病复发或随访结束为随访终点。随访截至2022-07-31,中位随访时间6.5(0.5,26.5)个月,以总缓解率(ORR)、完全缓解率评估患者疗效。绘制不同用药情况、不同初诊肾功能情况、不同给药情况、细胞遗传学不同危险度分层、不同M蛋白类型的Kaplan-Meier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结果

患者中位年龄为64(30,86)岁,其中男38例,女35例。28例MM患者一线使用达雷妥尤单抗,13例因不良反应从其他方案换用达雷妥尤单抗,32例患者为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随访过程中18例患者失访,可进行疗效评估的患者共55例。使用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方案治疗1个疗程后,ORR 72.7%,完全缓解率30.9%,其中3.6%(2/55)达到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27.3%(15/55)达到完全缓解(CR),10.9%(6/55)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30.9%(17/55)达到部分缓解(PR),9.1%(5/55)达到微小缓解(MR),12.7%(7/55)达到疾病稳定(SD),5.5%(3/55)达到疾病进展(PD)。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0(0.5,26.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6(3,103)个月。一线使用达雷妥尤单抗患者与RRMM患者PFS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76,P=0.055);肾功能正常与肾功能受损患者PFS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1,P=0.004);采用达雷妥尤单抗+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方案与采用达雷妥尤单抗+地塞米松方案患者PFS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91,P=0.009);细胞遗传学分级非高危与高危患者PFS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8,P=0.567);M蛋白类型IgA型、IgG型、IgD型、轻链型、双克隆型、未分泌型患者的PFS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输注反应及骨髓抑制,其中21例患者在第一次输注时出现输注不良反应,21例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40例患者出现贫血,16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

结论

达雷妥尤单抗在MM患者中疗效较好,可作为初诊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也可改善RRMM患者的临床预后,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研究
项秋晴,陆敏秋,褚彬,王宇彤,石磊,高珊,房立娟,刘晰,丁月华,鲍立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 237-24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10
摘要901)      PDF(pc) (1002KB)(253)    收藏
背景 多发性骨髓瘤不可治愈,绝大多数患者终将复发。达雷妥尤单抗是一种人源化、抗CD38单克隆抗体,国外研究达雷妥尤单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显著,我国患者临床使用数据有限。目的 观察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血液科2019年10月—2020年6月接受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的9例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随访分析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9例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7例可进行疗效评估,其中完全缓解(CR)2例(28.6%),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例(28.6%),部分缓解(PR)1例(14.3%),微小缓解(MR)1例(14.3%),疾病稳定(SD)1例(14.3%),总体缓解率(ORR)71.4%(5/7)。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3~4级发生率分别为33.3%(3/9)、33.3(3/9)和55.6%(5/9)〕;输液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4/9)。结论 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预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价值研究
倪会芳, 李隽, 丁源, 付群, 吴文迅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8): 2207-221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021
摘要898)   HTML39)    PDF(pc) (2603KB)(277)    收藏
背景

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OP)的风险较大,尤其是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炎症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对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科住院的216例绝经后T2DM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常规、血脂等生化指标,计算得到NLR和MHR;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患者腰椎L1~4、左股骨颈及左髋骨密度(BMD)。根据BMD结果,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51例、骨量减少组78例、OP组87例,另外根据NLR四分位数(A1~A4组)和MHR四分位数(B1~B4组)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54例。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NLR和MHR与各部位BMD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MHR及两者联合预测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的价值。

结果

骨量减少组NLR、MHR均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OP组NLR、MHR均高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P<0.05)。A3组L1~4 、左股骨颈、左髋BMD均低于A1组(P<0.05);A4组左股骨颈BMD低于A1组,L1~4 、左髋BMD低于A1组和A2组(P<0.05)。B2、B3组L1~4 、左股骨颈、左髋BMD均低于B1组(P<0.05);B4组L1~4 BMD低于B1组、B2组和B3组,左股骨颈、左髋BMD均低于B1组和B2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LR、MHR均分别与L1~4 、左股骨颈、左髋BMD呈负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年限长〔OR=1.092,95%CI(1.005,1.186)〕、NLR水平升高〔OR=2.341,95%CI(1.453,3.770)〕和MHR水平升高〔OR=329.250,95%CI(21.421,5 060.810)〕是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体质指数(BMI)升高〔OR=0.806,95%CI(0.718,0.903)〕是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MHR及两者联合预测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0.709、0.787,灵敏度分别为65.5%、52.9%、81.6%,特异度分别为72.1%、79.8%、67.4%;两者联合预测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高于NLR、MHR(Z=2.418,P<0.05;Z=2.893,P<0.05)。

结论

NLR和MHR均可单独作为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的预测指标,且两者联合检测时预测效能及灵敏度更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骨质疏松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共病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韩涛, 孙凯, 孙传睿, 章轶立, 谢雁鸣, 申浩, 王旭, 齐保玉, 朱立国, 魏戌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35): 4375-438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84
摘要878)   HTML17)    PDF(pc) (2147KB)(319)    收藏
背景

骨质疏松症(OP)和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两种疾病,二者关系密切,常合并发病。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其给中老年人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目的

基于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群横断面调查研究,分析OP与LDH的共病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有效防治该类疾病提供参考。

方法

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选取北京市朝阳区和丰台区10个社区的1 540例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有完整的信息记录和骨量筛查数据,现场采集居民的一般资料、骨折史、跌倒史、遗传病史、骨密度、EuroQol健康指数等数据,筛选符合OP诊断的患者,以其是否并发LDH分为并发LDH组与未并发LDH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OP并发LDH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521例OP患者,其中是否并发LDH信息记录缺失1例;并发LDH组80例,未并发LDH组44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将年龄、体质指数(BMI)作为校正因素,跌倒史〔OR=1.96,95%CI(1.02,3.78),P=0.044〕、骨折史〔OR=1.80,95%CI(1.04,3.12),P=0.035〕以及疼痛/不舒适〔OR=2.43,95%CI(1.41,4.18),P=0.001〕可能是OP并发LDH的影响因素。

结论

OP和LDH共病情况普遍存在,跌倒、骨折以及疼痛/不舒适可能是OP并发LDH的影响因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
王茜茜, 沈睿, 王俊杰, 徐霓影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9): 1151-11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76
摘要860)   HTML30)    PDF(pc) (2040KB)(387)    收藏
背景

运动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但目前其相关证据内容广泛且分散,临床尚无规范、全面的运动指导方案。

目的

检索、评价并总结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

方法

系统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 To Date临床顾问、DynaMed,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网、国际指南网、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美国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英国皇家骨质疏松协会、美国骨质疏松症基金会、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师学院、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医脉通、澳大利亚乔安娜循证研究所网站,Cochrane Library、CINAHL、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关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运动干预的临床实践指南、临床决策、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月。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AGREE Ⅱ)对指南进行质量评价,采用证据总结评价工作表(CASE)对临床决策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专家共识的真实性评价工具(2016版)对专家共识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2016版)对系统评价进行质量评价。

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其中指南7篇、临床决策2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5篇,从运动前评估、运动类型、运动强度和时间、健康教育及注意事项5个方面提取了22条证据。

结论

本文从运动前评估、运动类型、运动强度和时间、健康教育及注意事项5个方面提取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医护人员可参考最佳证据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提供合理的运动指导方案,减少其跌倒和骨折发生率以提高生活质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社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阳虚质影响因素研究
孙传睿, 章轶立, 齐保玉, 方圣杰, 韩涛, 谢雁鸣, 魏戌, 朱立国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8): 2201-220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06
摘要847)   HTML25)    PDF(pc) (1947KB)(408)    收藏
背景

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体质学说对于防治PMOP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阳虚质是一种常见的偏颇体质,研究PMOP患者阳虚质的影响因素可以为防治PMOP提供个性化参考思路。

目的

梳理社区PMOP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探讨PMOP患者阳虚质的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随机选取北京市朝阳区、丰台区的10个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筛选PMOP患者;采用问答形式获取研究对象基本资料,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年龄、绝经年龄、民族、是否退休、曾经主要从事工作类型(包括以体力劳动为主、以脑力劳动为主、两者兼有)、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握力体重指数、骨折史、跌倒史、骨质疏松症家族史、夜间睡眠时间、食用剩菜习惯、饮食荤素类型(包括以荤为主、以素为主、荤素搭配);应用《中医体质量表》分析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MOP患者阳虚质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出PMOP患者432例,其中4例《中医体质量表》数据缺失,最终纳入428例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频次以平和质较多(175例),偏颇体质以阳虚质较多(10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质指数(BMI)<18.5 kg/m2、经常食用剩菜、饮食以荤为主是PMOP患者阳虚质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基于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PMOP患者偏颇体质以阳虚质居多,BMI<18.5 kg/m2、经常食用剩菜、饮食以荤为主是PMOP患者阳虚质的影响因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女性致密性骨炎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变化研究
刘辰婧, 宋慧, 李宏超, 过哲, 满斯亮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9): 3635-363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74
摘要839)   HTML9)    PDF(pc) (1741KB)(272)    收藏
背景

致密性骨炎(OCI)和其他疾病有时难以鉴别,探讨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可为OCI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目的

探索女性OCI患者的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3年6月至2022年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OCI的61例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15~50岁,平均(33.8±6.6)岁,病程2周~15年。选择同期61例女性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年龄15~48岁,平均(35.6±7.6)岁。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并对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与病情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观察组血清白蛋白(45.4±2.9)g/L低于对照组(46.5±2.8)g/L(t=2.190,P<0.05)。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0.28(0.23,0.37)μg/L〕、N-端骨钙素(OC)〔13.1(11.2,16.2)μg/L〕、25-羟维生素D3〔25-(OH)VD3〕〔(14.1±5.1)μg/L〕低于对照组〔0.36(0.29,0.48)μg/L,15.6(13.7,17.3)μg/L,(17.5±6.6)μg/L〕(Z=-2.983、-3.255,t=3.081,P<0.05)。长病程亚组OC水平〔14.6(12.4,18.5)μg/L〕高于短病程亚组〔11.7(10.2,14.0)μg/L〕(Z=-2.407,P<0.05)。多孕亚组β-CTX〔0.25(0.22,0.32)μg/L〕、OC水平〔12.2(10.3,15.0)μg/L〕低于非多孕亚组〔0.33(0.26,0.44)μg/L、13.4(12.0,18.8)μg/L〕(Z=-2.486、-1.897,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1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与妊娠次数、生产次数均呈负相关(rs=-0.276、-0.298,P<0.05),OC与体质指数(BM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妊娠次数均呈负相关(rs=-0.284、-0.374、-0.360,P<0.05),25-(OH)VD3水平与BMI呈正相关(rs=0.275,P<0.05)。

结论

女性OCI患者血清OC、β-CTX水平明显降低,可为鉴别其他疾病提供依据;血清OC水平可以反映OCI患者的严重程度,同时OC水平与患者妊娠次数相关;tP1NP与妊娠次数、生产次数相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久坐行为及运动水平对大学生跟骨骨密度的影响研究
李仕田, 吕晓港, 朱晓祺, 王嘉烨, 卢晓翠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6): 725-73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35
摘要831)   HTML17)    PDF(pc) (1969KB)(190)    收藏
背景

目前国内鲜有文章探讨久坐行为及运动水平对人群骨密度(BMD)的影响。外文文献中针对亚裔人群的相关研究目前较少,且研究对象主要为低龄儿童。鉴于国外人群在遗传、饮食习惯等多方面与我国人群存在较大差别,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

目的

分析大学生久坐行为及运动水平对跟骨BMD的影响,为了解大学生的骨骼健康状况和预防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设计,于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选取南方医科大学不同年级大学生781名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518名、男生263名,年龄为19~25岁。收集大学生一般资料和体格检查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脂肪体质量指数和去脂体质量指数)及生活方式信息(日坐姿时长,周运动时长,乳制品、碳酸饮料、茶水的摄入频率,钙剂补充情况,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并测定跟骨BMD,然后对不同体格和生活方式的大学生的跟骨BMD进行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久坐行为、运动水平与跟骨BMD的关系;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久坐行为、运动水平对跟骨BMD的影响。

结果

781名大学生中,BMD正常率为50.3%(393/781),BMD异常率为49.7%(388/781);其中女大学生BMD异常率(59.5%)高于男大学生BMD异常率(30.4%)(χ2=58.849,P<0.001)。女大学生不同日坐姿时长、周运动时长BMD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0、6.559,P<0.05)。在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趋势性检验结果显示,女大学生跟骨BMD(T值)随着每日保持坐姿时间的减少而增大,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女大学生日坐姿时长与跟骨BMD呈负相关(β=-0.17,P趋势=0.011);女大学生的跟骨T值随着每周运动时长的增加而增大,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女大学生周运动时长与跟骨BMD呈正相关(β=0.15,P趋势=0.004)。在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日坐姿时长>8 h,日坐姿时长<4 h为女大学生发生跟骨BMD异常的保护因素〔OR=0.17,95%CI(0.04,0.68),P<0.05〕;相对于周运动时长<90 min,周运动时长90~150 min为女大学生发生跟骨BMD异常的保护因素〔OR=0.66,95%CI(0.44,1.00),P<0.05〕。

结论

女大学生跟骨BMD异常率高于男大学生,且久坐行为及运动水平与女大学生跟骨BMD相关,在男大学生中未发现相关性。女大学生日坐姿时长<4 h、周运动时长90~150 min可有效保护跟骨健康,且每日保持坐姿的时间越短越有利于预防BMD异常的发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骨科住院老年患者衰弱评估工具的范围综述
秦兰芳, 郭文熙, 王瑞, 刘重斌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3): 2864-287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66
摘要818)   HTML19)    PDF(pc) (1422KB)(224)    收藏
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骨科围术期老年患者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衰弱在接受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中越来越常见且日益引起关注,术前尽早评估老年人的衰弱状态,早期进行干预,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对骨科住院老年患者使用的衰弱评估工具进行范围综述,为骨科住院老年患者衰弱评估工具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INAHL、PsycINFO、Scopus、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共7个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6—2021年。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文献的基本特征(第一作者、发表时间、国家、基本信息、研究工具和结局指标)及涉及的衰弱评估工具基本特点(名称、研究国家、研究类型、量表维度、量表条目、评估截点值、评估时间等)。

结果

共检索出1 733篇文献,最终纳入25项研究共12种衰弱评估工具。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评估工具种类繁多,不同的研究使用了不同的衰弱评估工具,Fried's衰弱表型(FP)标准和衰弱指数(FI)是常用的两种衰弱评估工具,运用准确有效的工具进行衰弱的筛查对加强术前风险分层和改善术后预后至关重要,患者自我报告埃德蒙顿衰弱量表(REFS)、简易衰弱问卷(FRAIL)、PRISMA-7问卷和Groningen衰弱指标量表(GFI)不需要使用额外的测量仪器设备,测量人员也不需要经过培训即可完成评估。

结论

骨科住院老年患者选择衰弱评估工具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特征和临床环境资源状况、工具的性能等因素,但目前仍缺乏衰弱评估的金标准,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对现有的量表进行信效度评价或研制开发适合我国骨科住院老年患者的衰弱评估工具。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老年男性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及其健康体适能情况研究
王淑芳, 王秀艳, 闫玉伟, 娜日苏, 衡玉钰, 吴汝虹, 金玲, 安娟, 梅艳, 邬晓春, 刘贞庆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8): 2188-219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002
摘要813)   HTML37)    PDF(pc) (1883KB)(542)    收藏
背景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患者随之增多。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是多样的,健康体适能良好的老年人社会适应能力更强,因此关注老年人骨质疏松、保障其健康体适能情况十分重要。

目的

探究老年男性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健康体适能情况,为预防骨质疏松、改善健康体适能及制订健康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骨密度检查的250例老年男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骨质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信息、实验室检查结果、健康体适能检测结果〔包括肌力(即30 s曲臂次数、30 s连续坐椅站立次数)、柔韧性(即肩臂伸展、坐位体前屈)、平衡能力(即闭眼单足站立)、有氧能力(即2 min踏步走次数)、敏捷/动态平衡能力(即起立走2.5 m所用时间)〕。

结果

250例老年男性研究对象中,骨质正常组76例(30.4%)、骨量减少组123例(49.2%)、骨质疏松组51例(2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围〔OR=0.710,95%CI(0.566,0.891)〕、体质指数(BMI)〔OR=0.685,95%CI(0.474,0.99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OR=74.182,95%CI(3.738,1 472.125)〕、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OR=0.745,95%CI(0.619,0.897)〕、雌二醇(E2)水平〔OR=0.784,95%CI(0.665,0.924)〕是老年男性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研究对象均顺利完成健康体适能各项检测,检测期间未发生不良事件。三组30 s连续坐椅站立次数、肩臂伸展距离、坐位体前屈距离、闭眼单足站立时间、2 min踏步走次数、起立走2.5 m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30 s曲臂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围、BMI、HDL-C水平、25(OH)D3水平、E2水平是老年男性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影响因素;不同骨密度老年男性的健康体适能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尤其以柔韧性、平衡能力、有氧能力、敏捷/动态平衡能力变化明显。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生物靶向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胡忠慧, 张茜, 李梅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6): 756-75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71
摘要784)   HTML20)    PDF(pc) (965KB)(516)    收藏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骨质疏松,但未被充分重视,其治疗极具挑战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介导的破骨细胞激活、Wnt信号通路抑制引发的骨形成减少是GIOP的重要发病机制,针对此病理机制的生物靶向抗骨质疏松治疗研究已取得长足进展。本文总结了生物靶向药物——地舒单抗、硬骨抑素单抗、Dickkopf-1单抗(DKK-1单抗)治疗GIOP的研究结果,发现地舒单抗能够显著增加GIOP患者骨密度,硬骨抑素单抗和DKK-1单抗有望成为GIOP的新型治疗药物。但目前上述生物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再发的研究进展
张华果,宋咪,徐月,皮红英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7): 886-88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29
摘要783)      PDF(pc) (966KB)(637)    收藏
骨质疏松症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成为我国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易再发骨折。再发骨折会造成老年人功能恢复困难、生活质量下降、致残率与死亡率增加,已成为阻滞健康老龄化进程的主要问题。本文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再发的危险因素、风险识别、干预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有效指导临床医护人员制定再发骨折预防方案,减少再发骨折的发生。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基于信息化的社区骨关节炎患者多学科管理模式构建及应用研究
刘茜, 邱梦思, 张含之, 张立智, 江容安, 钱洁, 傅喆暾, 于海燕, 刘晓东,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5): 3171-317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36
摘要783)   HTML12)    PDF(pc) (2496KB)(423)    收藏
背景

骨关节炎致残、致畸率高,可合并多种身心疾病,但早期症状不明显。当前社区骨关节炎的管理存在管治不协调、方法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目的

构建并评价基于信息化的社区骨关节炎多学科管理模式,以促进对社区骨关节炎患者的管理,改善患者疾病预后。

方法

首先构建社区骨关节炎患者的多学科管理模式,包含基于危险因素分层的患者分级管理流程、多学科管理团队及其诊治分工,然后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多学科管理流程,并完成信息软件开发。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上海市定海、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以及杨浦区中心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普通组和多学科组,各40例。普通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多学科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信息化的多学科管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关节炎生活质量测量量表(AIMS2)评分、健康素养管理量表(HeLMS)评分、体质指数(BMI)。

结果

治疗前,多学科组和普通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VAS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AIMS2评分、HeLMS评分、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多学科组和普通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VAS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低于治疗前,AIMS2总分、HeLMS总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多学科组患者AIMS2总分、HeLMS总分高于普通组,VAS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BMI均低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实施基于信息化的社区骨关节炎患者多学科管理模式,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关节疼痛和体质量,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健康素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患者的病情进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达格列净对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水平和体脂分布及骨矿含量的影响研究
梁宇,焦秀敏,张星光,郝平,吕肖锋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1): 2655-266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91
摘要755)   HTML10)    PDF(pc) (1410KB)(402)    收藏
背景 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大幅升高与肥胖和超重人群的不断增加有关,并以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人群为主。因此,T2DM患者的诊疗目标不应该只是降糖,控制饮食、合理运动及控制体脂也十分重要。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对超重T2DM患者脂联素水平和体脂分布及骨矿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住院的超重T2DM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达格列净治疗组和甘精胰岛素对照组,各30例。达格列净治疗组患者采用达格列净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甘精胰岛素对照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联素,体质指数(BMI)、腰臀比、全身体脂情况(包括全身总脂肪百分比、全身总脂肪质量、全身总瘦质量)、全身总骨矿含量(男性)、内脏脂肪含量所占比率(A/G),身体各部分(包括左臂、右臂、左腿、右腿、主干)体脂情况(包括脂肪质量和瘦质量),男性患者身体各部分骨矿含量及L1~4骨矿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FPG、HbA1c、TC、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格列净治疗组患者SBP、DBP、TG低于甘精胰岛素对照组,脂联素高于甘精胰岛素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全身总瘦质量、全身总骨矿含量(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格列净治疗组患者治疗12周后BMI、腰臀比、全身总脂肪百分比、全身总脂肪质量、A/G低于甘精胰岛素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左臂脂肪质量及瘦质量、右臂脂肪质量及瘦质量、左腿脂肪质量及瘦质量、右腿脂肪质量及瘦质量、主干脂肪质量及瘦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性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左臂骨矿含量、右臂骨矿含量、左腿骨矿含量、右腿骨矿含量、主干骨矿含量、L1~4骨矿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甘精胰岛素相比,达格列净在降糖效果相当的情况下还能改善超重T2DM患者的血压、血脂以及明显减少患者的腹部脂肪沉积,增加脂联素的生成,同时具有不影响患者肌肉含量和骨矿含量的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CD38单克隆抗体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李科, 李征, 耿惠, 马婕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1): 2661-266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90
摘要745)   HTML10)    PDF(pc) (4504KB)(393)    收藏
背景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的一种恶性增殖性疾病。绝大多数的患者可能会面临复发/难治及耐药的问题,预后不容乐观。CD38单克隆抗体可以使复发/难治性MM(RRMM)的患者维持缓解状态,目前已有关于CD38单克隆抗体Ⅱ、Ⅲ期临床试验,但尚缺乏针对这些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CD38单克隆抗体治疗RRMM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RRMM患者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网(CQ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国内外数据库,筛选自建库至2021年11月已发表的CD38单克隆抗体治疗RRMM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试验组应用CD38单克隆抗体且进行药物配伍,对照组应用配伍药物或仅应用CD38单克隆抗体。以疗效指标〔总反应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VGPR)、部分缓解率(PR)、≥完全缓解率(≥CR)、微小残留(MRD)阴性率〕以及安全性指标(非血液系统不良事件、非血液系统≥3级不良事件和血液系统不良事件)作为结局指标,采用Cochrane协作网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8项RCT,共2 82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 529例、对照组1 292例)。Meta分析结果:在疗效方面,试验组ORR、PFS、≥VGPR、MRD阴性率、≥CR均高于对照组〔RR=1.28,95%CI(1.15,1.43),P<0.000 01;HR=0.49,95%CI(0.39,0.62),P<0.000 01;RR=1.86,95%CI(1.53,2.27),P<0.000 01;RR=5.28,95%CI(2.80,9.96),P<0.001;RR=2.57,95%CI(1.89,3.50),P<0.001〕;试验组PR低于对照组〔RR=0.67,95%CI(0.53,0.86),P=0.002〕。在安全性方面,非血液系统不良事件中,试验组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腹泻、背痛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RR=1.55,95%CI(1.36,1.77),P<0.001;RR=1.34,95%CI(1.13,1.59),P<0.001;RR=1.64,95%CI(1.07,2.51),P=0.02;RR=1.49,95%CI(1.33,1.68),P<0.001;RR=1.29,95%CI(1.07,1.57),P=0.009〕;非血液系统≥3级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疲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1.99,95%CI(1.15,3.43),P=0.01;RR=1.30,95%CI(1.05,1.62),P=0.02;RR=2.44,95%CI(1.58,3.76),P<0.001;RR=1.75,95%CI(1.19,2.56),P=0.004〕;血液系统不良事件中,试验组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1.10,95%CI(1.01,1.20),P=0.02〕。

结论

CD38单克隆抗体在治疗RRMM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明显提高了患者的PFS,虽然在治疗过程中更易引起肺部感染、腹泻及血小板减少,但这些不良反应的风险是可控的。在RRMM患者人群中有依据的添加CD38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是可行的,但要做好处理高风险并发症的准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推拿手法治疗骨骼肌肉疼痛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范希然, 李多多, 王双双, 郭烨, 于长禾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2): 219-22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33
摘要739)   HTML19)    PDF(pc) (1647KB)(362)    收藏
背景

骨骼肌肉疾病是较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世界上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推拿自古以来在骨骼肌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针对推拿手法治疗骨骼肌肉疼痛的影响因素尚未开展系统研究。

目的

探究推拿手法治疗骨骼肌肉疼痛的影响因素。

方法

2021年10月采用目的抽样法,使用滚雪球抽样策略,以北京市推拿学系的医师为访谈对象,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对其进行推拿手法治疗骨骼肌疼痛影响因素的访谈,根据研究目的与课题组讨论拟定访谈提纲,当访谈资料达到饱和时结束访谈。将访谈内容整理成文字,以扎根理论为指导并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1进行三级编码,建立理论模型。

结果

共对16例受访者进行有效访谈,将访谈内容进行开放式编码得到21个初始范畴;主轴式编码将21个初始范畴归纳为"医务人员""患者群体""就诊环境""地域差距"和"优势病种"5个主范畴;经选择式编码,将其归纳为"人"的内在因素("医务人员"和"患者群体")、"环境"的外在因素("就诊环境"和"地域差距")和"疾病"的致病因素("优势病种"),进一步抽象为推拿手法治疗骨骼肌肉疼痛影响因素树状模型。

结论

影响推拿手法治疗骨骼肌肉疼痛的因素是由"人"的内在因素、"环境"的外在因素和"疾病"的致病因素3方面组成,人为因素中的"医务人员"作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诊断、治疗方案和技术水平等方面来影响最终疗效;"患者群体"因是否具有良好的依从性成为次要因素,"环境"的外在因素更加印证良好的医患交流是良性诊疗的基础;而从"疾病"致病因素可以看出,推拿在治疗骨骼肌肉疾病时具有更为突出的疗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对我国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的影响研究
李巧梅, 王一卉, 余莉, 王鹏举, 高银燕, 赵虹琳, 丁国武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1): 1327-133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027
摘要732)   HTML27)    PDF(pc) (1188KB)(255)    收藏
背景

腰背痛作为具有致残性的疼痛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有研究表明较差的睡眠质量对腰背痛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但目前睡眠时间与腰背痛发生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尚不明确,且国内缺乏此方面的研究。

目的

探究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对我国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的影响。

方法

利用2011—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纵向数据,选取2011、2013、2015年3次调查中基线年龄>45岁的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随访截止时间为2015-12-31,以研究对象自报的腰部和背部疼痛为结局事件,出现结局事件即终止随访。采用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对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的影响以及二者的联合效应,利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睡眠时间与腰背痛发生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

结果

共纳入4 459名调查对象,平均随访(3.6±0.8)年;睡眠时间:<7 h/d 1 549人(34.74%),7~8 h/d 1 843人(41.33%),≥9 h/d 1 067人(23.93%);睡眠质量好2 700人(60.55%),睡眠质量受损1 759人(39.45%)。共643人发生腰背痛,发生率为14.42%(643/4 459)。睡眠时间<7 h/d的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率〔20.92%(324/1 549 )〕高于睡眠时间7~8 h/d〔10.91%(201/1 843)〕及≥9 h/d〔11.06%(118/1 067)〕的中老年人(P<0.05)。睡眠质量受损的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率〔21.38%(376/1 759)〕高于睡眠质量好的〔9.89%(267/2 700)〕中老年人(P<0.05)。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睡眠时间7~8 h/d,睡眠时间<7 h/d是中老年人发生腰背痛的影响因素〔HR=1.63,95%CI(1.37,1.95),P<0.05〕;相较于睡眠质量好,睡眠质量受损是中老年人发生腰背痛的影响因素〔HR=1.85,95%CI(1.58,2.17),P<0.05〕。睡眠时间<7 h/d的男性和女性腰背痛发生风险分别是睡眠时间7~8 h/d的男性和女性的1.47倍〔95%CI(1.09,1.98),P<0.05〕和1.76倍〔95%CI(1.41,2.20),P<0.05〕;睡眠质量受损的男性和女性腰背痛发生风险分别是睡眠质量好的男性和女性的2.09倍〔95%CI(1.60,2.74),P<0.05〕和1.73倍〔95%CI(1.41,2.11),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间与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有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总趋势P<0.05,非线性P=0.33),腰背痛发生风险随睡眠时间缩短而增加;男、女性睡眠时间与腰背痛发生风险有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男性:总趋势P<0.05,非线性P=0.66;女性:总趋势P<0.05,非线性P=0.23),男、女性睡眠时间越短(<7 h/d)则腰背痛发生风险越高。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睡眠时间7~8 h/d且睡眠质量好,仅睡眠时间≥9 h/d且睡眠质量好与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无相关性(P>0.05),睡眠时间<7 h/d且睡眠质量好、睡眠时间<7 h/d且睡眠质量受损、睡眠时间7~8 h/d且睡眠质量受损、睡眠时间≥9 h/d且睡眠质量受损均会增加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P<0.05)。

结论

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受损与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密切相关,且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质量受损同时存在时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增加更明显。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绝经后女性退变性膝骨关节炎疼痛与性激素水平及关节液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牟利民, 张文豪, 张思平, 覃祺, 韩明展, 陈万吉, 冉建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9): 3652-365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35
摘要723)   HTML16)    PDF(pc) (2006KB)(190)    收藏
背景

绝经后女性退变性膝骨关节炎(KOA)疼痛患者较为多见。绝经后女性体内性激素水平降低,体内性激素水平及关节液中炎性因子是否会影响膝关节疼痛,目前缺乏临床实践证据。

目的

探讨绝经后退变性KOA疼痛与患者血液中性激素〔雌二醇(E2)、睾酮(T)、泌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孕酮(P)〕水平、膝关节液炎性因子〔白介素(IL)-1、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中雌激素治疗退变性KOA疼痛提供新的诊疗依据。

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因退变性KOA疼痛住院的女性绝经患者90例,患者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后分为轻度疼痛组30例(VAS评分≤3分)、中度疼痛组30例(VAS评分4~6分)及重度疼痛组30例(VAS评分7~10分);对照组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同期体检的绝经后膝关节积液女性30例。所有受试者检测性激素和膝关节液中炎性因子。

结果

四组患者体质指数(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轻度疼痛组BMI低于重度疼痛组(P<0.05)。四组患者的E2及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重度疼痛组E2、T均低于对照组,中、重度疼痛组E2与重度疼痛组T均低于轻度疼痛组(P<0.05)。对照组及轻、中、重度疼痛组退变性KOA患者的PRL、LH、FSH及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IL-1、IL-6、IL-10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轻度疼痛组IL-1,中、重度疼痛组IL-1、IL-6、IL-10、TNF-α均高于对照组,重度疼痛组IL-6、IL-10、TNF-α均高于轻度疼痛组(P<0.05)。E2和T与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呈负相关(rs=-0.686、-0.454,P<0.05),IL-1、IL-6及TNF-α与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呈正相关(rs=0.517、0.665、0.319,P<0.05),IL-10与膝关节疼痛VAS评分之间无相关关系(rs=0.162,P>0.05)。

结论

绝经后退变性KOA疼痛患者体内E2及T水平与VAS评分呈负相关,不同疼痛程度退变性KOA患者的PRL、LH、FSH及P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绝经后退变性KOA患者膝关节液中IL-1、IL-6及TNF-α水平与VAS评分呈正相关,降低关节内IL-1、IL-6及TNF-α水平可提高机体对膝关节疼痛的耐受,为临床上治疗退变性膝关节疼痛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减肥手术增加骨折发生风险的荟萃分析
袁丽君, 魏文静, 张侠, 傅睿媛, 陈秋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1): 1382-13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21
摘要721)   HTML11)    PDF(pc) (2456KB)(177)    收藏
背景

超重和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018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患病率高达50.7%。目前减肥手术是肥胖患者的治疗方式之一,但其是否会增加骨折发生风险尚存在争议。

目的

分析减肥手术是否会增加骨折发生风险。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11月发表的相关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及Jadad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Stata 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Begg's和Egger's检验评估研究的潜在发表偏倚。比较接受减肥手术患者与未接受减肥手术患者的骨折发生风险。

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12篇队列研究、2篇病例对照研究和1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质量均较高。纳入的12篇文献均设有接受减肥手术组(手术组,)和未接受减肥手术组(肥胖组+非肥胖组),其中10篇文献组间基线体质指数(BMI)无差异,分为手术组(137 239例)与肥胖组(159 066例),异质性较大(P<0.01,I2=94%),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组与肥胖组骨折发生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95%CI)=1.21(1.00,1.46),P=0.05〕;4篇文献组间基线BMI有差异,分为手术组(14 796例)与非肥胖组(132 124例),有轻度异质性(P=0.26,I2=2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组骨折发生风险较非肥胖组高〔RR(95%CI)=1.73(1.59,1.89),P<0.01〕。将组间基线BMI无差异的10篇文献中去除异质性较大的4篇文献后异质性明显下降(P=0.24,I2=2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组骨折发生风险高于肥胖组〔RR(95%CI)=1.38(1.31,1.46),P<0.01〕。亚组分析显示,手术组和肥胖组术后2年内〔RR(95%CI)=1.05(0.89,1.24),P=0.56〕及术后2~5年〔RR(95%CI)=1.16(1.00,1.35),P=0.05〕的骨折发生风险无差异,手术组术后5年后骨折发生风险高于肥胖组〔RR(95%CI)=1.50(1.23,1.84),P<0.001〕。胃旁路术(RYGB)术式骨折发生风险高于可调节胃束带术(AGB)术式〔RR(95%CI)=1.31(1.15,1.50),P<0.01〕和袖状胃切除术(SG)术式〔RR(95%CI)=1.77(1.55,2.02),P<0.01〕,胃束带术(GB)术式骨折发生风险低于胃转流术(GBP)术式〔RR(95%CI)=0.54(0.41,0.71),P<0.01〕。Begg's和Egger's检验结果显示存在发表偏倚可能性较小(Begg's检验:P=0.631,Egger's检验:P=0.720)。

结论

减肥手术会增加骨折发生风险,但该风险不受BMI的影响。高骨折发生风险在术后5年得到显现,其中RYGB、GBP术式骨折发生风险相对较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骨质疏松与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任昀, 陶立元, 范东伟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11): 1406-141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314
摘要715)   HTML25)    PDF(pc) (1018KB)(472)    收藏

近年研究显示,在老年共病患者中,骨质疏松与认知障碍共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表现为跌倒发生率高,骨折风险增加,从而引起致残、致死率升高,严重危害共病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成为目前社区慢性病管理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本文对骨质疏松与认知障碍关系的进展进行综述。重点讨论骨质疏松与认知障碍的共病机制、共病临床危险因素及共病临床特征。发现骨质疏松与认知障碍关系密切,并严重危害老年人群健康。希望本文能为探索骨质疏松与认知障碍共病新的风险因素提供思路,为有效预防和管理骨质疏松与认知障碍共病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中医药防治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优势、关键问题及研究策略
魏戌, 韩涛, 孙凯, 陈忻, 银河, 朱立国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5): 4421-442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032
摘要709)   HTML17)    PDF(pc) (1188KB)(184)    收藏

以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病、膝骨关节炎为代表的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是骨伤科临床治疗优势病种。中药、手法、针灸、传统功能锻炼等是中医常用的特色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预防疾病复发。目前,中医药防治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存在临床疗效评价欠规范、临床生物样本库应用不够、中医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不足、多学科交叉协同创新匮乏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中医药防治该类疾病应遵循“证据为重、中西共识”的原则开展临床研究,规范中医诊疗信息采集并构建临床生物样本库,融合现代科学技术研发中医关键技术装备,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协同攻关组织模式,完善中医药防治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证据,进一步提升临床诊疗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整合流式评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研究
陈颖, 李纪鹏, 叶佩佩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1): 1361-136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61
摘要694)   HTML13)    PDF(pc) (1091KB)(236)    收藏
背景

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金标准"是基于骨髓形态、祖细胞计数和细胞遗传学。但发育不良并非MDS特有,骨髓涂片质量不佳、病态造血不明显或原始细胞无显著增加,尤其是在核型正常的情况下,MDS诊断通常很有挑战性。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已成为诊断MDS的重要共同标准。有研究认为整合流式评分(iFS)是MFC诊断MDS的最佳评分系统,但在中国人群中的研究鲜见报道。

目的

本研究探索iFS在MDS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临床诊断MDS和评价预后寻找合适的流式细胞术评分系统。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在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血液科诊治的83例MDS患者(MDS组)和77例非MDS患者(非MDS组)的免疫表型,以MDS组中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小于5%为低级别MDS,包括MDS伴单系病态造血(MDS-SLD)、MDS伴多系病态造血(MDS-MLD),MDS伴环形铁粒幼细胞(MDS-RS)、MDS无法分类(MDS-U)、MDS伴孤立5q-(MDS-5q-)。收集MDS组患者染色体核型结果和骨髓形态学结果。根据iFS判读表型异常,比较两组患者各细胞系出现表型异常的概率;绘制iFS和Ogata评分诊断MD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AUC)等;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MDS患者iFS评价等级与细胞遗传学风险分类、修订版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MDS(iFS评价为C)的患者和其他MDS(iFS评价为A或B)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曲线,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结果

MDS组髓系祖细胞、粒系和/或单核系、红细胞出现表型异常比例分别为71.1%、73.5%和60.2%,高于非MDS组(1.3%、18.8%和14.2%)(P<0.05)。iFS诊断MDS的AUC为0.921〔95%CI(0.876,0.967)〕,特异度为93.5%,灵敏度为81.9%,诊断低级别MDS、核型正常的低级别MDS灵敏度分别为66.7%和65.0%。iFS评价等级与IPSS-R呈正相关(rs=0.411,P<0.05),iFS评价为MDS的患者无事件生存期短于其他MDS患者(χ2=5.71,P<0.05)。

结论

iFS可弥补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的局限,有效诊断MDS和评估其预后,为临床医生提供MDS诊断和预后信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现状和策略的系统综述
刘茜, 张含之, 邱梦思,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5): 3157-316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37
摘要686)   HTML16)    PDF(pc) (1690KB)(401)    收藏
背景

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社区开展骨关节炎的疾病管理有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提高疾病的整体防治水平,但目前骨关节炎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效果不佳。

目的

分析目前国内外社区骨关节炎的管理情况和策略进展,比较其优缺点,为我国社区骨关节炎管理提供更为优化的策略,以改善骨关节炎患者的诊疗效果和预后。

方法

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数据库主题检索"骨关节炎"与"管理"、"骨关节炎"与"模式"、"骨关节炎"与"策略",在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主题检索("Osteoarthritis")AND("Management"OR"Mode"OR"Strategy")获得发表时间为2010-01-01至2020-01-01的文献。剔除重复及涉及骨关节炎自我管理的文献,对入选涉及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

结果

检索到文献2 695篇,删除2 642篇,入选53篇涉及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的文献。其中5篇文献涉及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现况调查,均提及目前国内外对骨关节炎的管理缺乏协调性和目的性,同时治疗的重点是缓解症状、延缓软骨退化、减少畸形的发生,但疗效不能令人满意,且症状常反复发作;而且我国骨关节炎管理多停留在健康教育层面,管理模式单一。6篇文献内容涉及社区骨关节炎管理影响因素,结果提示目前患者及其家属对骨关节炎的认知不足,基层医院部分医生对骨关节炎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医疗资源配置不协调,多种因素导致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缺乏协调性和目的性。3篇文献内容涉及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的意义,主要强调通过社区骨关节炎管理减轻患者疼痛、延缓疾病进展,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满意度、优化医疗保健资源的使用。39篇文献内容涉及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策略,其中22篇涉及系统性管理策略,包括社区骨关节炎多学科或综合管理模式(18篇)、社区骨关节炎分级管理(4篇),整体来说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策略借鉴了我国社区管理糖尿病及高血压的成功经验,但策略大多处于建设阶段,在实践中的应用尚需进一步研究;其余17篇涉及各种非系统性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策略,其中8篇是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方式的管理模式,3篇管理模式涉及网络模式,各有2篇涉及远程电话管理、非药物管理、书面信息指南。

结论

社区骨关节炎的管理策略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管治不协调、方法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未来对骨关节炎患者进行管理可借鉴的策略包括:社区多学科或综合管理、分级管理等系统性的管理策略;充分利用医疗服务技术和工具,如电子医疗、网络远程管理、健康手册等;优化资源配置,如将骨关节炎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大政府对骨关节炎管理的政策扶持。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ARSE基因突变导致X-连锁隐性遗传点状软骨发育不良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分析
李林,杜开先,张晓莉,董燕,关静,甘玲,贾天明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4): 1831-183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35
摘要681)   HTML4)    PDF(pc) (2420KB)(180)    收藏
背景 X-连锁隐性遗传点状软骨发育不良(CDPX1)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骨骼和软骨发育障碍性疾病,致病基因为ARSE基因。目前国内报道较少,且均为新生儿,尚无儿童患者表型报道。目的 分析ARSE基因突变致CDPX1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6月确诊的1例ARSE基因突变致CDPX1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及全外显子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并以“点状软骨发育不良”“芳香基硫酸酯酶E”和“chondrodysplasia punctate”“ARSE”为检索词,分别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以及人类基因组突变数据库(HGMD)检索建库至2020年2月的相关文献,总结ARSE基因突变致CDPX1患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结果 本例患儿,男性,胎儿超声发现鼻梁低平,出生后呼吸困难,混合性耳聋,鼻发育不良,四肢短,手指短,认知及运动发育落后,房间隔缺损,X线检查示有典型的点状钙化。全外显子测序结果发现ARSE基因c.1219G>A(p.E407k)半合子变异,患儿父亲与姐姐该位点为野生型,患儿母亲为杂合突变,该变异国内外未见文献报道。经数据库检索到ARSE基因突变致CDPX1且有详细临床表型的病例23例,其中男22例,女1例,胎儿期确诊4例,其中2例活产,1例26周流产,1例不详;1例因出现新生儿期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死亡。临床表现:面中部发育不良,远端指骨短,脊柱及四肢长骨等点状骨骺,呼吸功能不全,听力异常,脊柱弯曲或椎体形态异常,鼻孔狭窄或闭锁,矮小,先天性心脏病,认知障碍,颈部短,气管及支气管钙化,气道狭窄,喉软骨钙化,肌张力低下,并趾畸形,体质量增长缓慢,喂养困难,宫内生长受限,小于胎龄儿,白内障,胸廓小,椎管狭窄,关节挛缩。其中胎儿期表现:面部扁平,不同程度的鼻发育不良,鼻梁凹陷,脊柱弯曲异常,椎体异常,椎管狭窄,上肢短,骨骺及脊柱弥漫性点状钙化,长骨发育不良,胎儿生长受限。通过HGMD检索到47个ARSE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单个或多个外显子缺失、完全缺失、染色体易位。结论 首次报道ARSE基因c.1219G>A变异所致CDPX1,扩大了ARSE基因的突变谱,且报道了患者从胎儿期到2岁的临床表型,有助于对CDPX1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的认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骨质疏松症患者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路径探究及对基层医疗的启示
蔡耀婷,方荣华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5): 1938-194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31
摘要680)   HTML7)    PDF(pc) (1066KB)(468)    收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位居常见慢性病的第5位。骨质疏松症易导致脆性骨折、残疾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6%,预计到2050年,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将达到2.02亿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将达600万人,将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骨质疏松症系统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的概念及将其应用在骨质疏松症管理中的必要性,分别从组建多学科协作管理团队、构建互联网在线健康管理平台、健全患者健康档案、加强全科医生团队专科知识培训、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骨质疏松症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路径,指出将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路径应用在骨质疏松症管理中切实可行,可建立高效、规范的骨质疏松症管理模式,以应对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快速增长的现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新诊断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虎静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9): 1057-106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30
摘要669)      PDF(pc) (1095KB)(229)    收藏
背景 糖尿病患者罹患骨质疏松症(OP)的风险较高,持续高血糖对骨密度(BMD)的不良影响已有较多报道,但血糖波动与OP的关系鲜有报道。目的 探讨新诊断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OP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15例新诊断男性T2DM患者,计算其体质指数(BMI);空腹8 h以上于次日清晨抽取肘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PG)、血钙(Ca)、血磷(P)、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测定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餐后2 h胰岛素(2 hINS)、餐后2 h C肽(2 hC-P),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腰椎(L1~4)的BMD。通过监测患者的7段血糖(三餐前血糖、三餐后2 h血糖、2:00血糖)评估血糖波动,计算血糖的标准差(SDB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平均血糖(MPG)。依据患者是否合并OP分为T2DM合并OP组60例及T2DM组55例。分析两组各指标的差异及血糖波动与BMD的相关性。结果 T2DM 合并OP组HOMA-IR、HbA1c、SDBG、PPGE、LAGE、CV-FPG、MPG高于T2DM组,HDL、FC-P、2 hC-P、BMD低于T2DM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新诊断男性T2DM患者的BMD与年龄、2 hPG、LDL、HOMA-IR、HbA1c、SDBG、PPGE、LAGE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01、-0.325、-0.436、-0.111、-0.603、-0.506、-0.324、-0.712,P<0.05),与Ca、2 hC-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29、0.015,P<0.05);校正年龄、BMI后,BMD与2 hC-P呈正相关(r=0.008,P<0.05),与HbA1c、SDBG、LAGE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9、0.285、0.399,P<0.05)。结论 对于新诊断男性T2DM患者来说BMD与2 hC-P呈正相关,与HbA1c、SDBG、LAGE呈负相关,血糖波动与其BMD密切相关,控制血糖波动对防治OP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社区骨关节炎患者的疾病认知与行为特点及就诊行为的影响因素:一项混合方法学研究
邱梦思, 刘茜, 张含之, 田久鹏, 张立智,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5): 3165-317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38
摘要656)   HTML9)    PDF(pc) (2421KB)(357)    收藏
背景

骨关节炎作为社区常见慢性病,其影响因素众多且相互作用,当前患者的就医认知和行为不足,造成骨关节炎的诊治和管理困难。

目的

了解社区骨关节炎患者的就医认知和行为特点,为改善该类患者的社区就医诊治提供策略。

方法

本研究为混合方法学研究。2019年5—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从上海市杨浦区一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综合医院选取骨科医生和全科医生各5例,同时在区域内的其中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便抽取12例全科医生、12例前来就诊的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多方访谈,了解访谈对象的疾病认知、疾病管理现况及就医行为影响因素。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从以上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随机选取3家,对前来就诊的425例骨关节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合访谈归纳的主题,除去部分具有较大主观性难以采用问卷量化的指标,设计定量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患病现况、就医认知和行为、自我管理情况及慢性病APP利用。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骨关节炎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果

定性访谈共提炼出3个主题,分别为对骨关节炎认知不足、缺乏对骨关节炎的管理、影响就医行为的因素。定量研究共计回收有效问卷397份(93.4%)。397例调查对象中,152例(38.3%)了解骨关节炎相关知识;152例了解骨关节炎相关知识者中,知识来源为媒体、病友的分别有79例(52.0%)、50例(32.9%);397例调查对象中,200例(50.4%)表示了解骨关节炎治疗措施,其中分别有91例(45.5%)、105例(52.5%)知晓运动和物理治疗及止痛药措施。不同性别、体质指数(BMI)、关节疼痛程度、疼痛影响睡眠情况、既往就医经历骨关节炎患者就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BMI、疼痛程度、疼痛影响睡眠情况、既往就医经历是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社区骨关节炎患者就医认知不足、自我管理意识薄弱,就医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未来应注重提高患者就医认知,并培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全科医生诊疗技能,改善医患双方消极态度,促进患者积极就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妊娠中期鼻骨发育异常胎儿的染色体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侯东霞,侯丽青,乌云塔娜,冀云鹏,王晓华,冀小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6): 696-70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05
摘要652)      PDF(pc) (1068KB)(510)    收藏
背景 胎儿鼻骨发育情况评估作为常规产前超声检查项目,是胎儿染色体检查的重要指标,近几年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的应用使得产前胎儿染色体疾病的检查范围更广、准确度更高,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对鼻骨发育异常和染色体异常之间的相关性重新进行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目的 探讨胎儿鼻骨发育异常或与其他产前筛查高危因素结合在预测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价值,以及CMA在胎儿鼻骨发育异常遗传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20年1月于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并提示胎儿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的92例孕妇及胎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产检信息、遗传学检测结果及妊娠结局。遗传学检测方法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结果 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染色体异常19例(20.7%),均为21-三体;CMA检出染色体异常25例(27.2%),包括21-三体19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6例。孤立性与非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胎儿相比,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颈项透明层(NT)增厚、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血清学筛查(MSS)高风险、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无创产前筛查(NIPT)高风险、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2种及以上产前筛查高危因素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均升高(P<0.05)。结论 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的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高,且与基因组变异有关;染色体核型分析、CMA结合其他产前筛查高危因素将有效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CMA的应用为产前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染色体变异信息,建议所有类型的胎儿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与CMA结合的遗传学检测。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围绝经期体检女性肌肉和脂肪组织与骨密度的关系研究
许海娜, 安苗苗, 朱焱, 吴春艳, 冉利梅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21): 2626-263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78
摘要651)   HTML15)    PDF(pc) (1568KB)(273)    收藏
背景

围绝经期女性肌肉和脂肪组织与各部位骨密度(BMD)间的关系已有研究,但存在部位分布差异,导致肌肉和脂肪组织对BMD的影响及作用部位仍未明确。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女性腰椎、股骨颈和全髋BMD与脂肪和肌肉组织的关系,为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及防治骨质疏松症(OP)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0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2 355例40~60岁的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绝经将体检女性分为绝经前女性(n=1 261)和绝经后女性(n=1 094),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和生物电阻抗体成分分析仪(BIA)测量体检女性腰椎、股骨颈、全髋BMD和脂肪、肌肉组织。采用Pearson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脂肪和肌肉组织与体检女性各部位BMD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四肢骨骼肌肉量(ALM)对绝经后女性OP的预测价值。

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MI、脂肪量、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和ALM与绝经前、绝经后、总体检女性腰椎、股骨颈、全髋BMD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是总体检女性股骨颈BMD的影响因素(β=-0.051,0.099;P<0.05);ALM是总体检女性腰椎、股骨颈、全髋BMD的影响因素(β=0.244,0.199,0.199;P<0.05);全身肌肉量是绝经后女性股骨颈、全髋BMD的影响因素(β=-0.125,-0.075;P<0.05);躯干肌肉量是绝经后女性股骨颈BMD的影响因素(β=0.150,P<0.05);ALM是绝经后女性腰椎、股骨颈、全髋BMD的影响因素(β=0.226,0.216,0.188;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LM预测绝经后女性全髋O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5〔95%CI(0.742,0.908)〕,灵敏度为81.82%,特异度为76.59%,最佳截断值为16.24 kg;ALM预测绝经后女性股骨颈OP的AUC为0.760〔95%CI(0.692,0.829)〕,灵敏度为75.61%,特异度为61.89%,最佳截断值为16.68 kg;ALM预测绝经后女性腰椎OP的AUC为0.641〔95%CI(0.603,0.679)〕,灵敏度为60.85%,特异度为60.17%,最佳截断值为17.20 kg,其中ALM预测绝经后女性OP的最佳部位是全髋(Z股骨颈=-9.89,P<0.05)。

结论

ALM与绝经后女性腰椎、股骨颈和全髋BMD呈正相关;ALM可预测绝经后女性各部位OP的发生,ALM预测绝经后女性OP最佳部位是全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