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24, Vol. 27 ›› Issue (20): 2429-2436.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05
所属专题: 指南/共识最新文章合辑
• 指南·共识 • 下一篇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
收稿日期:
2024-01-02
修回日期:
2024-01-23
出版日期:
2024-07-15
发布日期:
2024-04-08
Joint Committee on the Chinese Guidelines for Lipid Management
Received:
2024-01-02
Revised:
2024-01-23
Published:
2024-07-15
Online:
2024-04-08
摘要: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近几十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不断升高,血脂管理刻不容缓,在基层开展血脂规范管理尤为重要。《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简明地推荐LDL-C作为血脂干预的首要靶点,以ASCVD危险分层确定其目标值;推荐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以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作为起始药物治疗,必要时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和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的达标策略;并就常见特殊人群的血脂管理策略进行了推荐。本指南旨在为基层医生开展血脂管理提供指导,全面提升基层医生的血脂管理水平,推进ASCVD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工作。
中图分类号:
图1 中国成年人ASCVD总体风险评估流程图注: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KD=慢性肾脏病,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表示危险因素的水平均为干预前水平,包括吸烟、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年龄≥45/55岁(男性/女性);<40岁糖尿病患者危险分层见"特定人群的血脂管理"糖尿病患者部分。
Figure 1 The risk assessment flow chart of ASCVD in Chinese adults
分类 | TC | LDL-C | HDL-C | TG | 非HDL-C |
---|---|---|---|---|---|
理想水平 | — | <2.6 | — | — | <3.4 |
合适水平 | <5.2 | <3.4 | — | <1.7 | <4.1 |
边缘升高 | ≥5.2且<6.2 | ≥3.4且<4.1 | — | ≥1.7且<2.3 | ≥4.1且<4.9 |
升高 | ≥6.2 | ≥4.1 | — | ≥2.3 | ≥4.9 |
降低 | — | — | <1.0 | — | — |
表1 中国ASCVD一级预防低危人群(非糖尿病患者)主要血脂指标的参考标准(mmol/L)
Table 1 Reference values of blood lipids for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ASCVD in low-risk populations
分类 | TC | LDL-C | HDL-C | TG | 非HDL-C |
---|---|---|---|---|---|
理想水平 | — | <2.6 | — | — | <3.4 |
合适水平 | <5.2 | <3.4 | — | <1.7 | <4.1 |
边缘升高 | ≥5.2且<6.2 | ≥3.4且<4.1 | — | ≥1.7且<2.3 | ≥4.1且<4.9 |
升高 | ≥6.2 | ≥4.1 | — | ≥2.3 | ≥4.9 |
降低 | — | — | <1.0 | — | — |
ASCVD风险等级 | LDL-C推荐目标值(mmol/L) |
---|---|
低危a | <3.4[ |
中、高危a | <2.6[ |
极高危 | <1.8且较基线降低幅度>50%[ |
超高危 | <1.4且较基线降低幅度>50%[ |
表2 降脂靶点的目标值
Table 2 The goal attainment values of LDL-C
ASCVD风险等级 | LDL-C推荐目标值(mmol/L) |
---|---|
低危a | <3.4[ |
中、高危a | <2.6[ |
极高危 | <1.8且较基线降低幅度>50%[ |
超高危 | <1.4且较基线降低幅度>50%[ |
降胆固醇强度 | 药物及其剂量 |
---|---|
高强度(每日剂量可降低LDL-C≥50%) | 阿托伐他汀40~80 mg |
瑞舒伐他汀20 mg | |
中等强度(每日剂量可降低LDL-C 25%~<50%) | 阿托伐他汀10~20 mg |
瑞舒伐他汀5~10 mg | |
氟伐他汀80 mg | |
洛伐他汀40 mg | |
匹伐他汀1~4 mg | |
普伐他汀40 mg | |
辛伐他汀20~40 mg | |
血脂康1.2 g |
表3 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强度
Table 3 The cholesterol reduction intensity of stains
降胆固醇强度 | 药物及其剂量 |
---|---|
高强度(每日剂量可降低LDL-C≥50%) | 阿托伐他汀40~80 mg |
瑞舒伐他汀20 mg | |
中等强度(每日剂量可降低LDL-C 25%~<50%) | 阿托伐他汀10~20 mg |
瑞舒伐他汀5~10 mg | |
氟伐他汀80 mg | |
洛伐他汀40 mg | |
匹伐他汀1~4 mg | |
普伐他汀40 mg | |
辛伐他汀20~40 mg | |
血脂康1.2 g |
药物分类 | 常用药物 | 剂量 | 不良反应 |
---|---|---|---|
贝特类 | 非诺贝特片 | 0.1 g,3次/d | 包括肝脏、肌肉和肾毒性等 |
微粒化非诺贝特 | 0.2 g,1次/d | ||
非诺贝特缓释胶囊 | 0.25 g,1次/d | ||
苯扎贝特 | 0.2 g,3次/d | ||
苯扎贝特缓释片 | 0.4 g,1次/d | ||
吉非贝齐 | 0.6 g,2次/d | ||
ω-3脂肪酸 | IPE | 1~4 g/d | 胃肠道反应,大剂量可能增加轻微出血、新发心房颤动风险 |
EPA+DHA | |||
烟酸及其同类物 | 烟酸缓释片 | 0.375~1.000 g,1次/d | 颜面潮红、皮肤瘙痒、皮疹、肝脏损害、高尿酸血症、高血糖、棘皮症和消化道不适等 |
阿昔莫司 | 0.25~0.50 g,2次/d |
表4 主要降TG药物
Table 4 Main TG-lowering drugs
药物分类 | 常用药物 | 剂量 | 不良反应 |
---|---|---|---|
贝特类 | 非诺贝特片 | 0.1 g,3次/d | 包括肝脏、肌肉和肾毒性等 |
微粒化非诺贝特 | 0.2 g,1次/d | ||
非诺贝特缓释胶囊 | 0.25 g,1次/d | ||
苯扎贝特 | 0.2 g,3次/d | ||
苯扎贝特缓释片 | 0.4 g,1次/d | ||
吉非贝齐 | 0.6 g,2次/d | ||
ω-3脂肪酸 | IPE | 1~4 g/d | 胃肠道反应,大剂量可能增加轻微出血、新发心房颤动风险 |
EPA+DHA | |||
烟酸及其同类物 | 烟酸缓释片 | 0.375~1.000 g,1次/d | 颜面潮红、皮肤瘙痒、皮疹、肝脏损害、高尿酸血症、高血糖、棘皮症和消化道不适等 |
阿昔莫司 | 0.25~0.50 g,2次/d |
联合应用策略a | 适用情况 | 安全性关注点 |
---|---|---|
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 单药治疗后LDL-C不达标 | 常规监测 |
他汀类药物+PCSK9抑制剂 | 单药治疗后LDL-C不达标 | 常规监测 |
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抑制剂 | 双联用药后LDL-C不达标 | 常规监测 |
他汀类药物+ω-3脂肪酸(IPE、EPA+DHA)或非诺贝特 | LDL-C达标、TG 2.3~5.7 mmol/L | 心房颤动、出血、肾功能 |
贝特类药物+ω-3脂肪酸(IPE、EPA+DHA) | 单药治疗后TG≥5.7 mmol/L | 常规监测 |
表5 降脂药物的联合应用策略
Table 5 Combination of lipid-lowering drugs
联合应用策略a | 适用情况 | 安全性关注点 |
---|---|---|
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 单药治疗后LDL-C不达标 | 常规监测 |
他汀类药物+PCSK9抑制剂 | 单药治疗后LDL-C不达标 | 常规监测 |
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抑制剂 | 双联用药后LDL-C不达标 | 常规监测 |
他汀类药物+ω-3脂肪酸(IPE、EPA+DHA)或非诺贝特 | LDL-C达标、TG 2.3~5.7 mmol/L | 心房颤动、出血、肾功能 |
贝特类药物+ω-3脂肪酸(IPE、EPA+DHA) | 单药治疗后TG≥5.7 mmol/L | 常规监测 |
[1] |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
|
[2] |
|
[3]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
[4] |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J]. 中国循环杂志,2023,38(3):237-271.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3.03.001.
|
[5] |
Cholesterol Treatment Trialists Collaborators. The effects of lowering LDL cholesterol with statin therapy in people at low risk of vascular disease: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from 27 randomised trials[J]. Lancet,2012,380(9841):581-590. DOI:10.1016/S0140-6736(12)60367-5.
|
[6] |
Cholesterol Treatment Trialists Collaborati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DL-lowering therapy among men and women: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from 174 000 participants in 27 randomised trials[J]. Lancet,2015,385(9976):1397-1405. DOI:10.1016/S0140-6736(14)61368-4.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Accord Study Group. Effects of combination lipid therapy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N Engl J Med,2010,362(17):1563-1574. DOI:10.1056/NEJMoa1001282.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Cholesterol Treatment Trialists Collaborators. Efficacy of cholesterol-lowering therapy in 18,686 people with diabetes in 14 randomised trials of statins:a meta-analysis[J]. Lancet,2008,371(9607):117-125. DOI:10.1016/S0140-6736(08)60104-X.
|
[28] |
Cholesterol Treatment Trialists Collaboration. Impact of renal function on the effects of LDL cholesterol lowering with statin-based regimens:a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from 28 randomised trials[J].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2016,4(10):829-839. DOI:10.1016/S2213-8587(16)30156-5.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1] | 周晟, 邓长生, 邹冠炀, 宋健平. 疟疾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7): 3466-3472. |
[2] | 向心月, 张冰青, 欧阳煜钦, 汤文娟, 冯文焕. 短期内科门诊减重对肥胖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6): 3229-3239. |
[3] | 褚艺婧, 严雨格, 顾杰, 席彪, 祝墡珠, 黄蛟灵. 中国基层医务人员留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城乡差异比较[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5): 3161-3168. |
[4] | 范博阳, 张玉, 孙雯宁, 张慧芳, 王英杰, 张奥, 赵洋, 王海鹏. 基层医生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行为意向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5): 3144-3150. |
[5] | 刘银银, 隋鸿平, 李婷婷, 姜桐桐, 史铁英, 夏云龙. 乳腺癌治疗相关心脏毒性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4): 3072-3078. |
[6] | 李金宏, 王宇, 徐耀铭, 刘洋, 侯静晖. 探讨全科-专科-基层实践基地联合门诊教学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2): 2726-2730. |
[7] | 赵璨, 申颖, 陈培萌, 彭厚瑄, 奚谦, 顾劲梅, 覃丽, 梁睿莹, 左延莉.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5+3"路径培养的农村订单定向毕业生在乡镇卫生院应诊能力的评价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2): 2731-2739. |
[8] | 高海钧, 任佳禹, 王若琳, 周慧亚, 曲鹏. 内皮细胞损伤及其功能障碍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1): 2697-2704. |
[9] | 杨娟, 龚静, 刘波, 吴颖敏, 陈玲. 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与成效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9): 2414-2420. |
[10] | 魏戌, 尹煜辉, 王旭, 于若文, 章轶立, 孙凯, 王辉, 谢世明, 李琰, 秦晓宽, 尹逊路, 李玲慧, 朱立国.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骨健康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9): 2354-2362. |
[11] | 朱立国. 夯实基层骨健康服务根基 助力推进健康中国计划[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9): 2345-2345. |
[12] | 褚田雨, 顾艳. 颈动脉钙化特征在评估斑块稳定性及临床事件中的作用[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8): 2247-2252. |
[13] | 潘姚佳, 傅方琳, 韩正, 孙梦, 顾怀聪, 王为强. 肥胖类型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关系:基于不同性别的中年居民[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8): 2285-2293. |
[14] | 吕露露, 祝万洁, 肖明洋, 李祎珂, 张娟.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血浆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β2-糖蛋白I复合物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8): 2228-2233. |
[15] | 韩正, 孙梦, 傅方琳, 潘姚佳, 王为强. 50岁及以上人群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关系的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8): 2278-228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