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2022-33-中国全科医学
P. 43

·4136·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性关系,却使抗凝、抗栓的治疗决策更加复杂化。                              的合成和释放,募集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病变部
               HM 患者即使血小板减少,深静脉血栓、动脉血栓                         位聚集,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的进展                     [43] 。
           形成的比例仍很高        [35-37] 。对于血小板减少同时有抗栓               FIB 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44] ,无论是
           指征的患者,开始或停止药物治疗时机是临床关注的焦                            急性冠脉综合征或稳定性 CAD,高 FIB 水平均与较高
           点。在一项法国调查中,医生评估不同血小板阈值下抗                            的远期死亡风险相关         [45-47] 。
                                                    9
                                 9
           血小板治疗获益(50×10 /L 时为 42%;30×10 /L 时为                     高 FIB 血症与一些实体瘤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
                      9
           24%;20×10 /L 时为 12%)    [38] 。一项临床情境研究              期恶化有关。可能的机制有:肿瘤细胞通过激活凝血级
           共 145 名医生处理了 434 例虚拟病例,其中血小板计数                      联反应促进凝血酶的生成,导致 FIB 向纤维蛋白的转化,
                                  9
                 9
           20×10 /L(相对于 40×10 /L)、近期发生重大消化道                    刺激新血管生成,可促进肿瘤扩散               [48] ;肿瘤细胞释放
           出血(相对于未发生)、非学术社区医院(相对于大学                            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和前列腺素,促进炎症蛋白(包括
           附属医院)促使医生停止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决策,ST                           FIB)的募集、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              [49] ;FIB 与血小板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管理                            构建包裹肿瘤细胞的网络,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                     [50] 。
           机构的指导建议促使医生继续抗血小板治疗                   [37] 。        一项髓系急性白血病的研究中,较低 FIB 水平组的总体
               在 CAD 的规范治疗中,抗血小板治疗的地位举                         存活率和无进展存活率明显较好,研究者推测 FIB 是白
           足轻重,而本研究中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概率低                             血病引发的炎性反应的体现,因为在诱导化疗期间使用
           于 50%。虽然结论中抗血小板治疗与临床预后无统计                           的抗炎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可影响结果                   [51] 。另一
           学关系,但有研究支持在急性心肌梗死、血小板减少                             项 HM 患者止血激活、纤溶、炎症与病死率关系的研究
                    9
           (<50×10 /L)的 HM 患者中,阿司匹林的使用与延长                      却没有发现 FIB 对预后的预测意义            [24] 。在一些研究中
           存活时间和降低心血管死亡率有关,而不会增加大出血                            低 FIB 水平(<1.0 g/L)也体现出筛选高危 HM 患者的
           风险  [39] 。                                          作用 [52] 。综上,高 FIB 一方面是血栓形成的高风险因素,
               对于血小板减少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国专家                          一方面是急性炎症的表现,但极低的 FIB 水平常预示凝
                                                    9
                                          9
           建议  [40] :(1)血小板计数 60×10 /L~100×10 /L,需             血因子的消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大出血风险。CAD
           谨慎评估双联抗血小板的安全性,低出血风险患者可首                            合并 HM 患者在不同的病程阶段、不同的生理状态下,
           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出血风险患者可考虑                            会通过复杂的病理途径表现出不同的临床问题,需个体
           使用单药(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治疗,避免使用替格                            化分析,但综合本研究和文献中的结论,血小板计数和
                                       9
                                                9
           瑞洛;(2)血小板计数 30×10 /L~60×10 /L,建议使                   FIB 水平可以作为预后的参考。
           用单药(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维持治疗,避免使用替                                 本研究局限性:(1)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时间
                                              9
           格瑞洛;(3)如血小板计数低于 30×10 /L 建议停用所                      跨度长,难以避免资料脱失及患者失访,电话随访的准
           有抗血小板药物,并避免行 PCI;(4)血小板计数短                          确性受患者及家属的记忆、文化水平及情感因素影响,
                           9
           期降幅超过 30×10 /L,不建议继续抗血小板,应积极                        无法获得死亡患者的具体死亡原因;(2)此类患者病
           纠正原发疾病后再评估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针对稳                            情复杂,影响结局的因素较多,单中心研究存在人群
           定性 CAD 的患者,暂无明确阈值推荐,需要根据缺血 / 出                      偏倚,且病例数量少,也无法做到分层评估、严格控制
           血评分综合决定,中重度基线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                            混杂因素,可能导致结果不稳定;(3)跨专业收集数
                   9
           <100×10  /L)是学术研究联合会高出血风险工作组定                       据具有一定难度,可能存在细节遗漏;(4)CAD 合并
           义的高出血风险主要标准之一             [41] 。                    HM 患者的肿瘤死亡与心血管死亡结局会相互竞争,如
               管理 CAD 合并 HM 患者,出凝血风险的权衡需要                      需明确这类患者死亡的具体原因和影响因素,需扩充数
           临床工作者摸索经验。目前的研究可以明确,血小板减                            据、完善随访细节,进行竞争风险分析。
           少不是抗血小板治疗的绝对禁忌证。经过谨慎评估的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 CAD 合并 HM 患者全因死亡
           慢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无论是 CAD 合并 HM,抑或是                         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 BMI 升高、接受化疗、白
           CAD 合并癌症群体,均应该根据指南推荐得到审慎的                           蛋白升高是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FIB 升高、血小板计
                                                                         9
           个体化治疗方案。而确定更加精确的治疗阈值,还需要                            数 <100×10 /L 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指标有助
           通过严谨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提供可信的证据。                                于临床工作中对病情的判断。对于共病患者,专科医生
               在出凝血评估中,FIB 作为凝血因子参与冠状动脉                        对非专科病情的判断较为片面,难以综合权衡,制订治
           内血栓形成过程,是凝血瀑布效应中的重要一环                     [42] 。    疗方案时偏保守、固化,非责任医师给予治疗意见后少
           作为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炎症过程中呈特征性升高,                            有动态评估、逐步滴定;在共病均较为棘手、治疗存在
           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其他炎性因子                            矛盾、预计远期预后不佳时,患者可能无法获得最优治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