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2022-28-中国全科医学
P. 51
·3504·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出活动、上街购物、食物烹调、家务维持、洗衣服、服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 1。≥ 75
用药物、使用电话、处理财务能力 8 个方面评估老年人 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高于≥ 60~74 岁老年人〔41.37%
在社区独立生活的能力,共 8 项指标,每项指标均采用 (434/1 049)比 23.30%(985/4 227),P<0.001〕。
“没有困难”“有困难,自己可完成”“有困难,需要 2.2 不同失能发生情况老年人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情
帮助完成”和“无法完成”进行评价 [17-18] ,≥ 1 项“有 况 5 276 例老年人握力为 27.92(9.02)kg,其中 1 713
困难,需要帮助完成”或“无法完成”,可认为老年人 例(32.47%)握力水平为低,1 770 例(33.55%)握力
存在 IADL 受损,即失能。 水平为中等,1 793 例(33.98%)握力水平为高;3 930
1.2.2 自变量 通过握力、站立测试、起坐测试和步 例(74.49%)能够完成站立测试;5 128 例(97.19%)
速评价老年人身体基本活动能力。(1)握力(用于 能 够 完 成 起 坐 测 试; 步 速 为 0.96(3.12)m/s, 其 中
评价老年人上肢肌力):受试者取站立位,紧握握力 1 750 例(33.17%)步速慢,1 759 例(33.34%)步速中等,
器持续几秒钟,左、右手交替测量各 2 次,取优势手 1 767 例(33.49%)步速快。不同失能发生情况老年人
的最大握力值作为最终结果。以性别为分层依据,根 握力水平、站立测试与起坐测试完成情况、步速比较,
据老年人握力大小按三分位法将其分为 3 组,即低握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 2。
力水平组(男≤ 21.45 kg,女≤ 14.60 kg)、中等握力 2.3 老年人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对其失能发生影响的二
水 平 组( 男 >21.45~28.24 kg, 女 >14.60~19.50 kg)、 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失能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赋
高握力水平组(男 >28.24 kg,女 >19.50 kg)。(2) 值:未发生失能 =0,发生失能 =1),以表 2 中差异有
站立测试(用于评价老年人平衡能力):受试者双足 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调整性别、户口所在地、
并拢站立,在不移动双足或抓扶任何物体的情况下保 受教育程度等社会人口学因素后,以年龄为依据(年龄
持站立 10 s,若受试者能够完成,则计为“能”,否 是老年人失能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
则记作“否”。(3)起坐测试(用于评价老年人下 人失能发生风险逐渐提高 [20] ;且既往研究发现,不同
肢肌力):受试者双臂交叉抱于胸前,从靠背椅上站 年龄层次下,同一因素对老年人发生失能的影响可能不
起,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连续完成 5 次起立坐下,记录 尽相同 [4,21] )进行分层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完成测试所需的时间,若受试者能够完成,则计为 无论对于 60~74 岁还是≥ 75 岁老年人,握力水平、站
“能”,否则记作“否”。(4)步速(用来评价老 立测试与起坐测试完成情况、步速均是老年人发生失
年人平衡能力):受试者以日常步速步行 2 次 2.5 m 能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 3。60~74、≥ 75 岁低
的路程,在受试者足尖越过测试起点线时开始计时, 握力水平老年人发生失能的风险分别是高握力水平者
在其足尖越过测试终点线时结束计时,记录其行走时 的 1.482、2.120 倍(P<0.05);60~74、≥ 75 岁无法完
间,取 2 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计算行走速度 成起坐测试的老年人发生失能的风险分别是能够完成起
(m/s)。根据老年人步速快慢按三分位法将其分为 3 组, 坐测试者的 3.045、4.126 倍(P<0.05);60~74、≥ 75
即步速慢组(<0.62 m/s)、步速中等组(0.62~0.85 m/s)、 岁无法完成站立测试的老年人发生失能的风险分别是
步速快组(>0.85 m/s) [11,19] 。 能够完成站立测试者的 1.563、2.014 倍(P<0.0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6.0 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 60~74、≥ 75 岁步速慢的老年人发生失能的风险分别是
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非正态 步速快者的 2.495、2.876 倍(P<0.05)。
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R)〕 3 讨论
2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 检 3.1 5 276 例 老 年 人 的 失 能 情 况 本 研 究 通 过 分 析
验。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探讨老年人身体基本活动能 CHARLS 2015 年数据,发现≥ 75 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
力对失能状况的影响。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IADL 受损率)明显高于≥ 60~74 岁老年人(41.37%
2 结果 比 23.30%)。王振杰等 [5] 在对中国老年人失能情况
2.1 老年人一般资料 5 276 例老年人中,男 2 480 例 进行 Meta 分析时发现,中国老年人的失能发生率为
(47.01%),女 2 796 例(52.99%);4 227 例(80.12%) 28.5%,≥ 70 岁老年人失能发生情况比 60~69 岁老年
年 龄 为 60~74 岁,1 049 例(19.88%) 年 龄 ≥ 75 岁; 人更严重。这些都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国老年人
3 967 例(75.19%)户口所在地为农村,1 309 例(24.8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的风险逐渐升高 [22] 。老年人
户口所在地为城市;4 305 例(81.60%)受教育程度为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使其在社区独自生活的能力下
小学及以下,971 例(18.40%)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 降、对居家医疗护理服务和长期照护的需求增高,进而
上;1 419 例(26.90%)老年人发生了失能。不同失能 加重了其养老负担。但本研究中的老年人失能发生率
发生情况老年人性别、年龄、户口所在地、受教育程度 (26.90%)明显低于基于 CHARLS 2013 年数据集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