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中国全科医学2022-14
P. 37

·1698·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致 [5,19] 。老年女性 FMC-to-B 的时间较长的原因可能                  一致发现,老年女性未经调整的 1 年死亡率显著高于男
           为:(1)女性在就诊时胸痛或胸闷的症状不明显,更                            性 [7,9,28] 。但经过“年龄”因素的调整后,死亡率的
           多表现为气促、手臂麻木、恶心等非典型症状                   [20] ;(2)    性别差异会缩小       [28] 。本研究的纳入人群为 60 岁以上
           女性有更多的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5,19] 。以上      患者,而得到“女性预后较好”的相关研究                   [6-7] 定义的
           原因可能增加医师对疾病的诊断难度,从而使女性的院                            “老年”为 70 岁或 75 岁以上。ALTER 等         [29] 研究显示,
           内救治时间延长。                                            年龄每增加 10 岁,女性比男性的 5 年死亡率就会降低
               在院内治疗措施方面,根据目前指南在《内急性                           14.2%,表明 AMI 与年龄和性别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本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                  [10] 和    研究的人群基线更年轻,更容易得到“女性死亡率更高”
           《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                          这一结果。(2)女性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 受
           (2016)》   [11] ,女性的再灌注方式选择与二级预防的                    体阻滞剂、ACEI/ARB 和他汀类药物中获得的治疗益处
           药物治疗应与男性相同。但有研究表明,老年女性接受                            与男性相同     [9] 。本研究中女性的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
           血运重建的比例远低于男性,认为这种性别差异可能是                            水平明显高于男性,但在出院时,女性的他汀类药物和
           因为老年女性相比男性更加瘦弱,无法承受侵入性治疗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比例却低于男性,这可能也是
           及术后并发症      [8] ;另一原因与女性患冠状动脉非阻塞                    导致女性远期预后不佳的原因之一。(3)其他因素如
           性心肌梗死的概率较高相关            [21] 。而本研究表明,老年             女性心肌总缺血时间的延长也可能会影响其生存率。
           患者行 CAG、PCI、溶栓治疗比例不受性别的影响。但                             本研究对 1 年内心血管死亡进行的单因素和多因素
           出院时女性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
                                                               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龄、STEMI 和心
           却远低于男性(70.7% vs. 75.9%;77.1% vs. 83.0%),            源性休克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而行 PCI 是其保护因
           女性存在更高的出血风险(女性是男性的 2~3 倍)                   [22]
                                                               素。尽管老年患者存在高龄、出血风险较高、出现术后
           和更多的用药相关禁忌证,原因可能是医师对女性用
                                                               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等危险因素,PCI 的益处仍大于其
           药更加谨慎。此外,与国外和国内其他地区的研究相                             风险  [8,20] 。因此,可以通过宣教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老
           比 [9,23] ,本研究中双联抗血小板药物(74.2%)、他
                                                               年患者(尤其是老年女性)对急性心肌梗死症状的认识
           汀类药物(81%)、β- 受体阻滞剂(58.5%)和 ACEI/
                                                               和症状出现时的就诊意识,及时、积极地寻求医疗帮助。
           ARB(45.9%)的应用比例均较低,可能原因为本地区
                                                               故临床医师应尽可能地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尽早开
           医师用药较谨慎。建议临床医生参照指南,在评估患者
                                                               通患者梗死血管,进而降低术后不良预后风险。
           受益及风险后大胆且合理用药,提升患者临床获益率。
                                                                   综上所述,不同性别的老年 AMI 患者具有不同的
               本研究结果发现,老年女性 AMI 患者住院期间死
                                                               临床特征,可通过社区宣教、社交媒体等方式分别对老
           亡率显著高于男性,这与既往法国的一项研究结果一
           致 [24] 。在造成院内死亡性别差异的因素中,年龄这                         年男性和老年女性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
                                                               AMI 危险因素和疾病症状的认识。本研究显示,老年女
           一因素影响最大,其他因素包括合并症、行 PCI 的比
                                                               性患者的 FMC-to-B 及 S-to-B 时间更长,二级预防中
           例、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和救治延迟等影响程度相对
           较小  [14] 。本研究中,老年女性的平均年龄为 75 岁,                     药物使用率更低,短期及长期的临床预后均更差。提示
                                                               医疗机构同样需要加强对该疾病诊断的培训,在接诊时
           而老年男性的平均年龄为 73 岁,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
                                                               尽可能更快更准确地识别 AMI,缩短老年女性心肌缺血
           义。在病情的严重程度方面,研究表明,入院时更高的
           Killip 分级与院内死亡独立相关          [25-26] 。本研究显示,         总时长;同时在评估患者自身情况后,根据指南施行更
           女性 Killip 分级≥Ⅱ级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此外,老                       积极的治疗措施和更规范的院外带药,从而最大限度地
           年女性合并糖尿病史比例高于男性,且心肌总缺血时间                            改善其预后。
           更长。以上原因也许可以解释院内死亡率的性别差异。                                作者贡献:杨思琪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研究的
               既往研究表明,女性更不易患 CAD,一旦患上                          实施与可行性分析、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学处理、结果
           CAD,则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临床结局               [20] 。但这种差异         的分析与解释、撰写论文并对文章负责;刘汉雄、余秀
           在年轻女性中更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女性和老                            琼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结果的分析与解释;童琳、
           年男性的长期随访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甚至女性的预                            李锦进行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论文的修订;成联
           后更好   [6-7] 。但本研究中,出院后 1 年内的心血管死                    超、陈旭、齐灵垚、罗艳进行资料收集整理;蔡琳进行
           亡率仍与性别有关,并且提示老年女性的生存率更低,                            文章的构思与设计、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负责文
           这与国内外的其他研究结果一致              [9,27] 。不同研究的临          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床预后不同,原因可能为:(1)年龄因素。既往研究                                本文无利益冲突。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