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中国全科医学2022-10
P. 124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1273·
体偏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 极建立多元化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且不断丰富医养结合的
大力倡导及政策推进,居民的传统养老观念开始发生转变, 服务内涵。目前我国居民收入结构逐步趋于多元和优化,消
部分居民逐渐意识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优势,有意愿选择 费结构转型升级初现端倪,消费行为正在逐步由生存型向休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但就整体来看,目前居民医养结合养老 闲型转变,对于多元化的医疗和护理等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
模式的参与意愿处于偏低水平,这可能与居民对医养结合养 要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建立多样化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
老模式的知晓率及认知程度偏低 [10,12,16-17,19-20] 、传统养老 如根据生活自理能力、经济支付能力、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等
观念的影响等紧密相关。 建立不同需求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尽可能满足居民的不同
对此,要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 医养结合养老需求。其次,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要在提供医疗
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知晓及认知程度。要充分发挥医养结 服务和生活照料服务的基础上,积极优化精神慰藉、康复疗
合养老机构和社区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医养结合养老机 养等一系列专业服务,丰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内容,以自身
构可通过开展知识讲座、在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制作和 服务优势吸引更多居民的关注,提升居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投放相关宣教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宣传 参与意愿。
普及活动,让居民意识到医养结合的优势,更多地调动居民 3.3 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1)本研究仅纳
的潜在需求。社区可以向居民发放宣传手册,在社区宣传栏 入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且多为非省级的地方性调查,资料
内介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消费标准等相关知识,且可以不定 的全面性受到一定限制,异质性较大,未来需要更高级别的
期带领居民参观社区医护设施和体验医疗养老服务 [29] ,提高 调查研究对本研究结果进行验证;(2)本研究纳入的文献多
居民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了解程度,提升居民对医养结合 为问卷调查,调查对象的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较大;(3)
养老机构的好感度,引导居民逐渐转变传统的养老观念。在 亚组分析中各分组因素纳入的文献只有 3~9 篇,对分析结果
宣传内容的具体安排上,宜详略分明,针对居民关心的收费 存在一定影响,未来需要更多针对居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参
标准、服务质量、内外环境、硬件设施等问题展开详细介绍, 与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本研究结果予以验证。本研究通过
致力于打消居民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疑惑和顾虑,以提升 Meta 分析扩大样本量和合并相关数据,较为客观、真实地对
居民的参与意愿 [12] 。 居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参与意愿率进行了系统评价,并对其
3.2 居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 亚组分析 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尽管存在上述局限性,但本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学历、子女数量、婚姻状态、居住状态、患病情 依然可为医养结合政策的制订与推进提供理论参考。
况、知晓度是居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 作者贡献:张玉杰提出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案;张玉杰、
(1)患病情况方面,慢性病患者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参与意愿 闫语、孙艳共同负责数据收集与整理;张玉杰、李翠玉、张
相对更强,原因可能为:慢性病患者对医疗服务有更高的需 田田、孟翠香共同负责统计分析与结果分析;张玉杰撰写论文,
求,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自理能力逐渐下降,而医养结合 并负责论文修订;尹文强、胡金伟、陈钟鸣进行文章质量控
养老服务可同时满足慢性病患者的医疗和照护服务需求。(2) 制及审校,对文章负责。
居住状态和婚姻状态方面,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可能难以满 本文无利益冲突。
足独居居民和非在婚居民的生活照护需求,且相对非独居者 参考文献
和在婚居民而言,独居居民和非在婚居民缺少配偶及家属的 [1]肖畅,孙瑞华,刘梦,等 . 北京市医养结合定点机构周边社区
精神慰藉,孤独感可能更强,可能使得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 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可度调查[J]. 医学与社会,2017,30(2):
参与意愿更强。(3)学历方面,文化程度越高的居民医养结 22-25. DOI:10.13723/j.yxysh.2017.02.007.
合养老服务的参与意愿越强。文化程度较高的居民,自身健 XIAO C,SUN R H,LIU M,et al. Investigation of eiderly's
recognition degree of integration of pension service and medical
康素养水平相对更高,更容易摆脱传统的养老观念;且相对
service in surrounding communities of Beijing's fixed-point
而言更容易及时、准确地获取养老相关信息,可能对于医养
institutions of medical care and elderly care combination[J].
结合养老模式的关注程度更高,更愿意接受新型的养老模式。
Medicine and Society,2017,30(2):22-25. DOI:10.13723/j.
(4)知晓度方面,听说过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居民参与意愿
yxysh.2017.02.007.
更强,原因可能在于该部分居民对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了 [2]戴秀,徐萍风 .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的 SWOT 分析[J].
解程度相对更高,更能够意识到其优势所在,使得参与意愿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9,36(2):108-109,132.
相对更强。(5)子女数量方面,子女数量≤ 1 个的居民的参 DAI X,XU P F. SWOT analysis of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of
与意愿相对更强,可能是由于实施照顾义务的家庭成员较少, "the health care combined with the care for the aged"[J]. Chinese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无法满足其生活和心理需求。反之,子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2019,36(2):108-109,132.
女数相对较多的居民,其家庭养老资源丰富,家庭养老有所 [3]安秀芳,贾然,张幸福 . 医养结合照护人力资源开发探析[N].
保障,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参与意愿较低 [30] 。 中国人口报,2019-09-18(003).
[4]崔方圆,周润明,姚卫光 . 广州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的问
关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宣传工作,不同的目标人群应
题 与 对 策[J]. 医 学 与 社 会,2018,31(2):39-41. DOI:
有不同的工作侧重点,要在覆盖全局的基础上,加强文化程
10.13723/j.yxysh.2018.02.012.
度较低、健康老年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宣传工作。同时,应积
CUI F Y,ZHOU R M,YAO W 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