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2022-06-中国全科医学
P. 126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763·
清洁和湿润。符合以上所有检查项目的患者才能进行吞咽功 结上抬,嘱患者保持上抬的姿势数秒。还可以嘱患者将舌部
能筛查。第二阶段:在护士的指导下评估重复吞咽唾液试验 顶住硬腭,屏住呼吸,持续数秒;而喉结无法上抬的患者,
(repetitive saliva swallowing test,RSST)、声音嘶哑程度和最 治疗师上推患者的喉结,感觉喉结开始上抬时,将拇指和示
长发声时间(maximum phonation time,MPT),然后计算吞咽 指放在环状软骨下方,轻捏喉结并轻轻往上推。值得注意的是,
函数。第三阶段:主要通过改良版洼田饮水试验、原版洼田 在口腔准备阶段,嘱患者将食团尽量用力压在硬腭上,持续3 s,
饮水试验及进食试验整合而成的更全面的吞咽功能筛查评估 从而提高喉部,改善食管上括约肌的开放功能以清除食物残
流程。由于该工具制定的研究单一且信效度不高,目前尚未 渣。收下巴的姿势可减少舌基部和咽部背壁之间的距离,缩
大量研究,其有效性和适用性还有待验证。 小气道,从而减少食团过早进入咽部或误吸的风险,促进食
5 PED 的预防和干预策略 团的通过。
5.1 膳食结构调整及补偿策略 5.3 神经电刺激
5.1.1 膳食结构调整及实时评估 进餐前,护理人员会针对 5.3.1 神 经 肌 肉 电 刺 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 stimulation,
患者不同的吞咽功能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膳食,在膳食结 NMES) NMES 是指一种利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或肌
构上做出合理的搭配,包括选择合适的种类、类型和数量的 肉引起肌肉收缩从而提高肌肉功能或治疗神经肌肉疾患的方
食物,在选择上,尽可能选择半流质、半固态或糊状,既可 法 [13] 。主要通过表面肌电信号的结果而嘱患者主动进行喉上
以避免固体食物造成的误吸,还可以避免流质饮食吞咽不良 抬和吞咽动作,可以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馈患者的主观感受
而流进气道 [37] 。进餐时,按要求尽可能采取坐位或半坐卧位, 和信号的强弱变化。NMES 不仅能够改变患者在吞咽过程中食
食物应由少至多,充分评估患者的进食和吞咽情况。出现与 物在咽部停留的时间和舌骨最大位移距离,还可以增加常规
吞咽相关的并发症,立即停止进食并再次进行吞咽功能评估。 吞咽训练的效果,帮助其改善吞咽功能障碍。
进餐后,按常规抬高床头 30° ~45°,协助患者清洁口腔, 5.3.2 咽 部 电 刺 激(pharynge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PES)
如果存在床头抬高的禁忌证可选择其他体位。询问患者进食 近年来,PES 成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法,针对不同患者,
的主观感受,是否存在主观感觉吞咽障碍,根据患者的既往 采用个体化的刺激频率,使用类似胃管喂养的方式刺激导
评估结果及此次进食体验,制定患者下次进食的计划和评估 管,以增强神经肌肉的咽部刺激。在治疗开始前,会根据吞
方案。 咽神经网络的传入感觉反馈,先对刺激频率进行个性化调整
5.1.2 补偿策略 补偿策略是指通过代偿性动作或姿势改变 以达到提供最佳刺激水平,这是保证吞咽安全和有效的关键
来改善吞咽功能障碍,例如采用特定的吞咽训练,如声门上 环节。PES 包含 2 种模式:一是促进皮质延髓通路的传导作
吞咽训练,指导患者在吞咽前和吞咽过程中屏住呼吸,然后 用,二是提高各中枢神经系统区域的吞咽刺激的处理效率。
鼓励患者在吞咽后立即咳嗽。若采用头部运动,头向后运动、 数据显示,经 PES 治疗 10 min,在 0.5 h 后可以增加咽部皮质
朝向或反向吞咽肌群受损的一侧,可能有助于将食团运送到 表现和运动的兴奋性 [39] 。使用 PES 每天刺激 1 个周期,10
吞咽反射触发区,促进食团通过梨状窝。功能性吞咽障碍的 min/ 次,连续 3 d,可获得最佳的成本效益,接受 PES 治疗后
治疗可以成功改善神经源性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而对 75% 患者拔管导致的吞咽困难得到了增强缓解 [40] 。PES 在卒
于食管上括约肌功能障碍所致吞咽障碍的患者,可选择括约 中后吞咽困难中的治疗效果较好,在脑卒中患者中已验证其
肌切开术,促进咽 - 食管对食团的推进作用。甲状腺内侧成 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但目前在危重患者中的有效性还有
形术可进一步应用于单侧声带麻痹和误吸的患者,以改善咳 待验证。
嗽和清喉。而对于持续误吸的患者,终末阶段可选择喉切除术, 5.3.3 其他干预措施 气管插管型号与患者吞咽障碍严重程
但会造成呼吸和消化系统的完全分离,也可能会加重患者的 度相关,气管插管型号越大的患者越容易发生吞咽障碍,通
误吸。 过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型号可能是改善 PED 的有效方法。此
5.2 吞咽功能训练 外,气管插管期间,医护人员应当严格管理患者的插管时间、
5.2.1 吞咽肌群训练 早期进行科学合理的吞咽肌群训练可 尽量避免反复插管和气管切开、减少插管相关性损伤等,进
以防止口咽部肌群失用性萎缩 [37] 。主要包括:(1)肌群训练: 而有效减少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
口轮匝肌训练、舌肌训练、咀嚼肌训练和颈部活动度训练。(2) 6 小结
声带闭合、喉上抬训练,指导患者腹式呼吸,并进行咳嗽训练。 ICU 患者 PED 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预后。PED 主要受
(3)空吞咽训练:嘱患者做空吞口水或食物的训练,促进吞 解剖因素、隐匿性误吸、插管时长、年龄和性别等各方面的
咽模式的恢复。(4)咽部冷刺激:嘱患者采取半卧位 / 座位, 影响。早期可以通过科学的风险筛查工具对患者进行吞咽障
采用棉签蘸冰水后刺激患者的口咽部,增加敏感性。(5)语 碍的评估,并据此进行早期预防及干预,包括膳食结构调整
言训练。 及补偿策略、吞咽功能训练和神经电刺激等,可有效减少气
5.2.2 门德尔松(Mendelsohn)手法治疗 对于喉抬高受损、 管插管 PED 的发生率,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舌头运动减弱或食管上括约肌开口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采 作者贡献:何月月、刘欢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撰写
用门德尔松手法 [38] 。如果患者喉部可以活动,治疗师将示指 论文;田永明、杜爱平、徐禹进行文章的可行性分析;何月月、
置于甲状软骨上,中指置于环状软骨,感受吞咽时患者的喉 徐禹、景雯雯进行文献 / 资料收集及整理;徐禹、景雯雯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