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全选:
    2023年 第26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3-04-05
    指南解读
    吴延, 王广玲, 聂作婷, 梁玮, 杜艳, 李青, 曾凯, 陈龙, 高诗瀛, 陶璐, 杨如美, 丁亚萍
    2023, 26(10):  1159-116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4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42KB) ( )  

    随着我国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跌倒和跌倒相关伤害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指南不断更新。来自39个国家、96位专家组成的世界跌倒预防指南小组于2022年制定了《世界指南:老年人跌倒的预防与管理》。该指南着眼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跌倒管理需求及照顾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跌倒的看法,并考虑指南在各照护环境和资源有限地区的适用性,结合应用电子健康进行跌倒预防的前沿证据,针对社区老年人的跌倒风险初筛、跌倒风险评估、跌倒风险分级管理提供新的实践指导建议。本文将深入解读该指南,提取该指南中行之有效的实践指导建议进行分析,为我国的医护工作者和社区卫生工作者预防和管理老年人跌倒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孙文文, 刘晶, 孔德先, 张智敏, 马慧娟
    2023, 26(10):  1164-117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8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06KB) ( )  

    软骨发育不全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障碍的一类罕见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发育不良及不成比例的身材矮小,可导致呼吸异常、听力受损、脊柱受累、四肢关节畸形等多种问题,从而使患者一生中面临各种治疗、康复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目前软骨发育不全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路径并未完全统一,为了促进该病临床治疗方案的标准化,国际专家小组提出了《关于软骨发育不全患者的诊断、多学科管理和终身护理的国际共识声明》。本文就该共识针对患者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及可能涉及的临床问题的多学科管理进行了要点解读,以促进该病的规范化治疗、临床结局优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思考与决策
    马志强, 吴香兰
    2023, 26(10):  1172-117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1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87KB) ( )  

    在全科医疗服务制度背景下,增强医患信任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基于医患信任源模型,结合文献分析,本文对全科医疗服务中的医患信任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得出卫生行政部门对签约服务的监督力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施环境、全科医生提供的服务质量、居民自身的信任倾向是影响医患信任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文章从四方主体角度出发,提出要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监管力度、提升制度信任、加强医患沟通、增强人际信任、发挥居民的社会监督力量等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意愿和全科医疗的服务质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邓志玲, 陆益婷, 梁旭健, 曾锐峰, 李海昕, 卢盼攀, 徐志杰
    2023, 26(10):  1179-118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1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77KB) ( )  

    随着药师的职能转变,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药学服务的模式和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与全科医生团队的合作中可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基层药师与全科医生团队合作的内容与模式,探讨目前合作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结局、节约医疗开支和规范合理用药等方面的成效,总结出合作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包括全科医生合作意愿低、患者对基层药师专业能力信心不足、基层药师的角色转换阻碍、额外增加医疗费用及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针对以上阻碍因素,本文提出明确基层药师在全科医生团队中的职责、构建激励制度和加强经费管理、加强基层药师培训和构建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和药师的沟通和互信、优化合作模式5个方面的应对策略,旨在为推动我国基层药师与全科医生团队合作提供理论借鉴和策略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基层卫生服务研究
    张莉, 郑艳玲, 冯晶, 甘勇
    2023, 26(10):  1186-119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0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09KB) ( )  
    背景

    心理资本会对个体态度、行为和绩效产生明显影响,而目前关于全科医生心理资本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较为有限。

    目的

    了解中国社区全科医生心理资本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3—5月,在中国东、中、西部各随机各抽取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名单中各随机抽取4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在调查当日于每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值班表中随机抽取40%在岗的全科医生(4 632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工作场所暴力、心理资本3个部分,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秩和检验、广义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4 376例社区全科医生,心理资本总得分为104(20)分,总均分为4.33(0.83)分,高于理论中间值3.50分。地区〔中部(b=1.355)〕、年龄〔40~49岁(b=2.609),≥50岁(b=4.035)〕、婚姻状况〔在婚(b=1.801)〕、执业地点〔农村(b=2.088)〕、行政职务〔无(b=-1.734)〕、每周工作时间〔>50 h(b=2.743)〕、日均诊疗量〔20~39人次(b=2.177)〕、工作量〔一般(b=6.900),较大(b=8.146)〕、工作压力〔一般(b=-6.936),较大(b=-10.309)〕、职业发展机会〔一般(b=2.073),较多(b=7.747)〕及工作场所暴力〔低频度(b=-3.132),中频度(b=-3.990),高频度(b=-7.033)〕是全科医生心理资本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中国社区全科医生心理资本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影响因素复杂,应重视全科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措施减轻其心理压力,提升全科医生心理资本水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孟文奇, 柳松艺, 姜晓利, 彭海波, 李子鑫, 于倩倩, 尹文强, 孙葵, 陈钟鸣, 郭洪伟
    2023, 26(10):  1192-119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1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51KB) ( )  
    背景

    当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行中"签而不知""签而不约"等问题突出,因此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迫在眉睫。

    目的

    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

    方法

    于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潍坊、菏泽、济南三地市的24名家庭医生、8名机构管理者、25名签约居民进行个人深度访谈。家庭医生访谈提纲内容包括签约政策执行现状、工作现状等;机构管理者访谈提纲内容包括绩效分配、监督管理等问题;机构管理者访谈提纲内容包括签约获得感、希望获得的服务等问题。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经过三级编码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及影响机制进行系统研究。

    结果

    通过三级编码得到"居民健康意识弱"等90个概念,"签约知晓情况"等24个范畴,"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等8个主范畴。构建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执行偏差、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及居民特征3条脉络。

    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受相关政策执行偏差、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及居民特征三方面共同影响,因此要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执行路径,提高家庭医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周其如, 李举双, 郝春, 汪永刚, 沈睿, 朱敏贤, 程新
    2023, 26(10):  1198-120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3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88KB) ( )  
    背景

    现阶段,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居民签约率较高,但签约服务质量和服务利用率问题仍有待改善。

    目的

    全面了解广东省梅州、河源两市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履约、续约现状,并探索预约诊疗服务对签约服务结果质量的影响。

    方法

    于2021年7—8月,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梅州市和河源市的11个区(县),由各区(县)卫生健康局提供可调查乡镇卫生院名单,通过"问卷星"平台对乡镇卫生院的分管院长或公卫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广东省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指导中心统一编制的调查问卷《广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所调查乡镇卫生院的基本情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及进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SPO)模型,设置因变量为结果质量指标(一般人群/重点人群的有效签约率、履约困难机构数和续签率低机构数),比较不同预约诊疗服务提供能力的乡镇卫生院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约诊疗服务对签约服务结果质量的影响。

    结果

    100家乡镇卫生院重点人群和一般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中位数分别为69.0%(60.0%,85.0%)、31.8%(29.1%,54.5%);重点人群/一般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已达2025年工作目标的机构数分别为42家(42.0%)、30家(30.0%)。这100家乡镇卫生院面临履约落实困难的机构共78家(78.0%),其中未提供预约诊疗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存在履约落实困难的机构共38家(90.5%);存在续约率低问题的机构共50家(50.0%),其中未提供预约诊疗服务的乡镇卫生院面临履约落实困难的机构18家(42.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达标机构中,是否提供预约诊疗服务对重点人群及一般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率无影响(P>0.05);在所调查的100家机构中,是否提供预约诊疗服务对签约机构履约困难存在影响〔OR(95%CI)=0.28(0.08,0.98),P<0.05〕,对签约居民续约率低无影响(P>0.05)。

    结论

    广东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履约情况与机构是否提供预约诊疗服务密切相关,在之后的服务过程中建议丰富预约形式和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提质增效",增强居民的信任和主动利用服务的动力,同时从医患双方注入服务提供和利用的动力,以便提供持续、有效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孙敬婧, 张研, 旷文波, 罗亦萌, 黄鹏群, 买热亚木古丽·艾合买提, 金梦圆, 高泽宇, 杜汉林, 代晓洁
    2023, 26(10):  1205-121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4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63KB) ( )  
    背景

    目前,我国分级诊疗体系已经初步构建,但"有分级,无分诊"的现象仍旧存在,目前已有的研究多从医院管理政策的角度出发,忽略了医生作为"健康守门人"在分级诊疗过程中的决策作用。

    目的

    本文从医生个人意愿出发,探究个人、机构、环境、政策因素对县级医院医生向下转诊常见病患者意愿的影响。

    方法

    于2021年7—8月,采用分层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东、中、西部7个县(区)的7家人民医院,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医院所有内科相关科室临床医生142例展开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37份,有效回收率为96.5%。问卷调查以网络调查("问卷星"系统)和现场调查两种形式展开,采用情景模拟法向医生刻画特定疾病患者的就诊情况,调查医生向下转诊常见病患者的意愿,以及个人、机构、环境、政策4个维度的背景信息。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个人、机构、环境、政策因素对医生向下转诊常见病患者意愿的影响。

    结果

    医生向下转诊意愿的平均得分为(9.92±2.20)分,高意愿者56例(40.9%)。不同学历、对分级诊疗认知水平、上下级机构分级诊疗业务交流频率医生的意愿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机构维度的评分中,工作总量、纠纷风险、医患关系与医生向下转诊常见病患者意愿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26、0.32、0.23,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生对分级诊疗认知水平越高〔OR(95%CI)=1.62(1.19,2.22)〕,医院内的分级诊疗制度对纠纷风险的影响程度越高〔OR(95%CI)=3.275(1.10,9.73)〕,则医生向下转诊意愿越高;医院内的分级诊疗制度对绩效收入影响程度越高,医生向下转诊意愿越低〔OR(95%CI)=0.400(0.20,0.79)〕。

    结论

    本研究提示县级医院医生的向下转诊意愿整体不高,提升医生对分级诊疗的认知水平和医院内的分级诊疗制度对纠纷风险的影响程度、降低医院内分级诊疗制度对绩效收入的影响程度,可以提高医生的向下转诊意愿。建议医院采用纳入政策价值的绩效考核模式,凸显政策认同,正视经济损失与额外劳动量;加强基层医院分级诊疗宣传;创新引用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孟业清, 李思思, 秦江梅, 林春梅, 张艳春, 张丽芳
    2023, 26(10):  1212-121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2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42KB) ( )  
    背景

    县域医共体通过各种"强基层"措施助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提升,并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效率提升。

    目的

    分析国家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典型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效率和全要素生产效率变动情况。

    方法

    收集中西部地区4个省份(安徽省、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个县(市)143个乡镇卫生院2018—2019年县域医共体监测数据和卫生健康统计年报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试点前后乡镇卫生院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

    结果

    以县(市)为决策单元,与2018年相比,2019年典型地区乡镇卫生院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分别为0.977、1.037、0.995、0.982和1.013,乡镇卫生院全要素生产效率平均提高了1.3%。以乡镇卫生院为决策单元,与2018年相比,2019年典型地区乡镇卫生院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4.5%,安徽省A1县、安徽省A2县、江西省B1市、江西省B2县、广西壮族自治区C1县、广西壮族自治区C2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1县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2县分别有47.83%、66.67%、54.84%、59.26%、70.00%、90.91%、78.57%和55.56%的乡镇卫生院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结论

    县域医共体改革"强基层"措施对乡镇卫生院效率提升有推动作用,持续提升乡镇卫生院效率不仅需要牵头医院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更需要调动乡镇卫生院内部生动力和积极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严正, 蒋海弦, 李芸佳, 李勤, 李天舒, 沈福来
    2023, 26(10):  1218-122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4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41KB) ( )  
    背景

    中医治未病服务理论体系和干预技术成熟,应对不同健康状态下的健康需求均具备一定经济和文化优势,在离居民更近的社区养老场所内提供治未病服务,既可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亦可提升老年人享受健康服务的体验。

    目的

    探索供需双方对在社区养老场所开展治未病服务的认知、态度和需求,以明确在社区养老场所内提供治未病服务时应主推的服务内容与需配套的运行条件。

    方法

    于2020-07-31至2020-08-10,采取目的抽样法,在上海市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辖的、各日均服务人次最多的社区养老场所,使用项目组成员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别对提供健康服务的医护人员(供方)和享受服务的老年人(需方)进行调查。供方问卷主要调查在社区养老场所开展治未病服务的观点和建议,由医护人员自行填写;需方问卷主要调查老年人健康需求、对治未病服务及在社区养老场所提供治未病服务的接受程度,由前述医护人员采用对老年人进行问询后代为填写。

    结果

    供方调查结果显示,81.6%(93/114)的受访者表示听说或了解治未病概念,41.2%(47/114)在社区养老场所提供过健康服务项目,91.2%(104/114)认为社区养老场所适合提供健康服务。需方调查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常见主诉和病症为高血压(57.0%,138/242)、糖尿病(40.1%,97/242)、腰背痛(30.2%,73/242)等健康问题;56.2%(136/242)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接受过中医健康服务,其中52.5%(71/136)表示满意;74.8%(181/242)被调查者没听说过或不太了解治未病,50.4%(122/242)对在社区养老场所接受中医治未病健康服务有兴趣。对供需两方的调查结果均显示适合在社区养老场所提供的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排名前5者为中医四诊、运动保健、起居调摄、饮食调养和情志调理。

    结论

    社区养老场所人群健康需求与社区疾病谱一致,该场所人群对治未病服务有需求和兴趣;社区家庭医生作为供方对在此场所开展服务同样有兴趣和意愿。在社区养老场所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技术可行性,但是需要强化宣传、明确收费、便捷服务提供方式,并配套地选好服务技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认知障碍专题研究
    卫珠琴, 张若愚, 张晨, 苏丽明, 黄诚, 张军伟, 钱敏才, 祁亨年, 王丽娜
    2023, 26(10):  1224-123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2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16KB) ( )  
    背景

    书写笔迹特征分析技术已在痴呆、帕金森病等相关认知障碍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针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人群的笔迹特征研究仍有待于拓展。

    目的

    揭示老年MCI者笔迹特征与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的差异性,探讨笔迹特征在MCI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于2022年1—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州市社区老年MCI者33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另选取在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上与33例社区老年MCI者相匹配的社区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4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MoCA-B)、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老年抑郁量表(GDS-15)对其进行调查,并邀请受试者使用点阵数码笔完成6项书写任务(包含4项汉字书写任务、2项图形书写任务),采集受试者笔迹特征的运动学参数,通过判别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笔迹特征及另设区分方案在MCI识别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图形书写任务中,观察组受试者书写平均压力更高(Z=-2.122,P=0.034),书写思考时间(Z=-4.302,P<0.001)、落笔时间(Z=-3.663,P<0.001)及任务完成总时间(t'=-5.565,P<0.001)更长,书写平均速度(Z=-2.458,P=0.014)、x方向平均速度(Z=-2.950,P=0.003)、y方向平均速度(Z=-2.094,P=0.040)更慢,书写x方向速度最大值(Z=-2.206,P=0.027)、x方向平均加速度(Z=-2.667,P=0.008)更小,书写正确性总分更低(Z=-3.593,P<0.001);在汉字书写任务中,观察组受试者书写思考时间(Z=-3.464,P=0.001)、任务完成总时间(Z=-2.940,P=0.003)更长。与汉字书写任务完成总时间相比,图形书写任务完成总时间在鉴别老年MCI者和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中的特异度更高(93.0%比55.8%),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8;采用图形书写任务笔迹特征集对受试者进行MCI筛查时,灵敏度为87.9%,特异度为79.1%,准确率达80.3%(61/76),且图形书写任务笔迹特征集对老年MCI者的识别效能高于MMSE(Z=1.993,P=0.046)及汉字书写任务笔迹特征集(Z=2.408,P=0.016)。

    结论

    图形书写笔迹特征可能在筛查可疑MCI人群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借助MCI成套神经心理学测试开展MCI筛查服务之前(的同时),可采用图形书写笔迹特征对社区居民进行MCI筛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华俏丽, 刘慧玲, 徐晓花, 郑丹文, 王前, 刘云涛, 周鑫, 杨荣源, 丁邦晗, 郭建文, 张忠德
    2023, 26(10):  1234-124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7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92KB) ( )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感染)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然而感染者出院后是否存在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明确。

    目的

    对新冠感染出院患者进行极早期认知功能筛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20-08-20至2020-09-30,随机抽取武汉市新冠感染定点医院病历管理系统中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的成年新冠感染出院康复者,同时通过新闻媒体招募同意调查的康复者,共计纳入新冠感染康复者574例。依据8条目痴呆筛查问卷(AD8)评分,将纳入者分为存在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组(AD8≥2分)、无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组(AD8<2分)。由4名调查人员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展开问卷调查,采用一般信息调查表采集患者人口学信息及既往疾病史,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入院新冠感染分型、出院至本次调查的间隔时间、随访时存在的各类症状,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PCL-C)、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状况、生活质量,最终完成认知功能筛查的康复者311例。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评价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入院新冠感染分型等变量对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以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模型评估焦虑水平和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量效关系。

    结果

    311例新冠感染康复者中,170例(54.7%)存在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141例(45.3%)不存在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230例(23.9%)存在出院后遗留症状。是否存在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者的性别、年龄、失眠、疲倦乏力、胸闷、气短、食欲减退、广泛性焦虑症、PTSD阳性、SF-36各项条目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95%CI)=2.658(1.528,4.625)〕、高龄〔OR(95%CI)=3.736(1.083,12.890)〕、有广泛性焦虑症〔OR(95%CI)=5.081(1.229,21.008)〕是新冠感染康复者发生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模型显示,焦虑程度和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存在线性量效关系,即焦虑水平越高,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性越大(非线性检验P=0.13)。

    结论

    新冠感染康复者的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高龄、女性、有广泛性焦虑症状可能更易发生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应及时干预新冠感染康复者,尤其是老年女性的精神心理问题,缓解其焦虑症状,可能有助于改善康复者认知功能,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宋银华, 刘玉双, 杨青, 王诗镔, 胡晴, 郑春婵, 张萍
    2023, 26(10):  1241-12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0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64KB) ( )  
    背景

    主观认知下降(SCD)是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预防的目标阶段,AD与慢性病共病关系密切,但二者间相关性尚不十分明确。

    目的

    探究老年人SCD与慢性病共病的相关性,为AD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广州市城市生活小区和养老机构以便利抽样法抽取≥60岁的老年人612例。采用基础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临床痴呆量表(CDR)、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评定客观认知功能水平,通过SCD标准诊断框架和SCD问卷(SCD-Q9)进行分组,将整体客观认知水平无异常、符合SCD标准诊断框架和SCD-Q9≥5分的老年人分入SCD组,将整体客观认知功能无异常和SCD-Q9<5分的老年人为认知无异常(CN)组。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收集老年人的社会人口学(性别、年龄、居住地、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退休前职业类型、月收入)和健康相关资料〔体质指数、腰围、吸烟习惯、饮酒习惯、饮茶习惯、锻炼频率、午觉习惯及平均时长、睡眠质量、抑郁及焦虑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其中睡眠质量、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及ADL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病人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ADL量表评估;收集老年人的慢性病史,按照疾病种数分为无慢性病共病水平(0~1种疾病)、低慢性病共病水平(2~4种疾病)和高慢性病共病水平(≥5种疾病)。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探讨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对SCD的影响。

    结果

    本次调查的612例老年人中,SCD-Q9平均得分为(4.20±1.95)分,SCD组者250例(40.8%),CN组者362例(59.2%)。SCD组和CN组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退休前职业类型、月收入、饮茶习惯、睡眠质量、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及ADL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调查中患有慢性病者574例(93.8%),存在慢性病共病者475例(77.6%);低慢性病共病水平者352例(57.5%),高慢性病共病水平者123例(20.1%)。SCD组和CN组共病情况的比较中,慢性病共病状态、慢性病共病水平及糖尿病、关节炎、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睡眠质量差、有焦虑症状、ADL差、高慢性病共病水平为SCD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高慢性病共病水平的SCD发生风险是无慢性病共病水平的1.826〔95%CI为(1.037,3.216)〕倍;受教育年限长为SCD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

    高慢性病共病水平与SCD相关,是导致SCD的危险因素。社区和养老机构医护人员可将慢性病共病纳为认知功能下降的评估指标,协同实施慢性病共病及相关因素的管理,积极识别和干预SCD,以延缓老年人AD发生发展,推进健康老龄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聂欢欢, 李淮彪, 杨林胜, 胡冰, 孙良, 盛杰, 张冬梅, 陈贵梅, 程北京, 孟相龙, 徐佩茹, 薛贵芝, 陶芳标
    2023, 26(10):  1250-125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6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25KB) ( )  
    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正日益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夜间睡眠时间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7—9月建立的阜阳市老年人健康与环境可控性队列,最终纳入认知功能数据和睡眠时间数据完整的4 837例老年人为本研究对象。提取其中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地区、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等)、生活方式、慢性病患病情况、睡眠时间和认知功能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夜间睡眠时间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绘制睡眠时间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剂量-反应曲线。

    结果

    4 837例老年人中,平均睡眠时间为(6.95±1.75)h,其中1 773例(36.65%)每天睡眠时间≤6 h,2 088例(43.17%)每天睡眠时间为>6~8 h,976例(20.18%)每天睡眠时间>8 h;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为37.44%(1 811/4 837)。调整性别、年龄、地区、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后,总人群睡眠时间≤6 h和>8 h的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分别是睡眠时间>6~8 h者的1.26倍〔95%CI(1.09,1.46)〕和1.22倍〔95%CI(1.03,1.46)〕(P<0.05)。在男性人群中,睡眠时间>8 h的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是睡眠时间>6~8 h者的1.35倍〔95%CI(1.06,1.72)〕(P<0.05);在女性人群中,睡眠时间≤6 h的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是睡眠时间>6~8 h者的1.29倍〔95%CI(1.06,1.58)〕(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结果显示,睡眠时间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呈近似"U"形关系,低点在7 h左右。

    结论

    夜间睡眠时间较短和较长可能都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剂量依赖性的关联因素;最佳的睡眠时间在7 h左右;男性睡眠时间较长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强度较高,女性睡眠时间较短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强度较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糖尿病管理专题研究
    夏章, 毛凡, 姜莹莹, 董文兰, 董建群
    2023, 26(10):  1257-126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7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54KB) ( )  
    背景

    糖尿病自我管理是降低疾病影响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目前,糖尿病自我管理研究多以干预后短期效果评价为主,对长期效果的追踪报告较少。

    目的

    评价社区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控制情况的长期和短期效果。

    方法

    于2014年3月,在北京市房山区招募500例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n=241)和干预组(n=259)。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糖尿病随访服务,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为期3个月的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在干预前、3个月干预结束时、干预结束后2年和5年分别进行调查,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疾病信息、糖尿病综合控制指标〔体质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主效应,以及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干预后时间的交互效应。

    结果

    调整协变量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在BMI、收缩压、舒张压、FPG、HbA1c、HDL-C、TG、LDL-C上的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各项指标上的主效应显著(P<0.05),相较于基线,患者BMI、收缩压、舒张压、FPG、HbA1c、HDL-C、LDL-C升高,TG降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干预后时间对BMI〔β(95%CI)=-0.33(-0.62,-0.05)〕、FPG〔β(95%CI)=-1.03(-1.71,-0.35)〕、TG〔β(95%CI)=-0.54(-0.93,-0.14)〕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干预前干预组BMI比对照组低0.31 kg/m2,干预3个月后比对照组低0.64 kg/m2;干预前干预组FPG比对照组高0.19 mmol/L,干预后2年比对照组低0.84 mmol/L;干预前干预组TG比对照组高0.03 mmol/L,干预后5年比对照组低0.51 mmol/L。

    结论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BMI控制有短期效果,对FPG、TG控制可能有长期效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谭颖, 曹敏, 陈美铃, 赵泽迪, 郑澎, 冯慧瑶, 张玥, 董晓梅, 陈雄飞, 吴雪霁
    2023, 26(10):  1264-127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5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67KB) ( )  
    背景

    智能运动手环在慢性病管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运动手环有助于提高患者运动干预的依从性和积极性,但运动手环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长期应用效果证据有待补充。

    目的

    构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智能运动手环干预模式,探讨智能运动手环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长期应用效果。

    方法

    于2018年7—8月在广州市11个行政区中各选取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然后在每家机构招募2型糖尿病患者10~15例作为干预组,同时招募与干预组年龄相差±2岁、同性别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于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对两组患者开展干预,两组患者均接受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的规范化健康管理服务,并由运动处方师开具运动处方,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佩戴智能运动手环,依托运动手环进行健康监测和管理,并在运动处方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运动挑战目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得分、糖尿病综合控制指标水平,以及关键指标达标率。

    结果

    对照组92例患者、干预组144例患者完成了1年的干预和随访。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DSCA的饮食管理、足部护理管理维度得分及总得分较干预前升高(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时,两组患者各项综合控制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较干预前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FP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干预前降低、三酰甘油(TG)较干预前升高(P<0.05),干预组患者腰围(WC)较干预前降低(P<0.05)。在关键指标达标率方面,干预组患者的干预后糖化血糖蛋白(HbA1c)达标率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同期数据(P<0.05);两组患者的干预后FPG达标率均高于干预前,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达标率均低于干预前(P<0.05)。

    结论

    使用智能运动手环有助于糖尿病患者长期维持自我管理行为,保持血糖控制达标。血脂异常是影响血糖控制的重要因素,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尽早启动药物干预以调节脂代谢紊乱。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陈晓敏, 张丽娜, 李友佳
    2023, 26(10):  1271-127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3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53KB) ( )  
    背景

    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迅速增加。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多病共存、多重用药现象普遍存在,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将有助于降低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目的

    了解高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等药物上的(多重)用药特点及规律,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2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回顾性选取2020-04-01至2022-03-31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40例高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其住院期间药品使用情况、出院用药方案,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对患者出院后的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等进行分析。

    结果

    高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出院诊断个数为(13.93±3.12)个,住院期间平均用药种数为(16.48±5.41)种,出院后平均长期用药种数为(8.21±2.46)种,出院后多重用药率达89.2%(214/240)。出院后,90.0%(216/240)的患者接受了降糖药物治疗,其中44.9%(97/216)的患者采用单一用药方案,58.3%(126/216)的患者使用了胰岛素;76.2%(183/240)的患者接受了降压药物治疗,其中44.3%(81/183)的患者采用单一用药方案,79.2%(145/183)的患者使用了钙通道阻滞剂;77.9%(187/240)的患者接受了调脂药物治疗,其中83.4%(156/187)的患者使用了阿托伐他汀;48.7%(117/240)的患者使用了抗血小板药物,其中使用阿司匹林者占77.8%(91/117)。35.0%(84/240)的患者同时接受了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结论

    高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多重用药现象普遍,常同时使用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药物,这从侧面反映出医务人员对高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相对全面的评估、高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率较高,但部分药物的不合理选择与联用可能会导致药品不良事件发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全科医生诊室
    赵梓翔, 肖婧, 丰艳, 姜岳
    2023, 26(10):  1278-128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3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28KB) ( )  

    亲密伴侣暴力(IPV)是最常见的一种家庭暴力,不仅危害受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还会影响其婚姻家庭和子女成长。IPV广泛存在于各种社会经济、宗教和文化群体中。中国约有1/4的女性曾遭受过配偶不同形式的IPV。绝大多数患者不会以IPV为主诉就诊,所以在各种非特异的症状和体征中快速识别出可能的IPV是临床医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我国尚没有官方指南指导IPV的诊疗,IPV相关研究也较少。本文通过对IPV研究相关英文文献进行证据综述,重点总结了IPV的临床后果及识别与处理技巧,并讨论了如何将这些证据应用于中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姜岳, 李杰
    2023, 26(10):  1282-128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8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18KB) ( )  

    家庭暴力受害者可同时遭受身体安全威胁和心理创伤折磨,导致受害者会因多种多样的生理和/或心理问题咨询全科医生。全科医生在面对家庭暴力受害者时,需要及时识别患者,充分评估和正确处理。但在临床实践中,全科医生遇到此类患者存在着手困难、缺乏问诊技巧、无恰当处理方式等诸多问题,因而多选择无视或简单转诊。本文通过对家庭暴力案例的接诊分析,讨论应用"以患者为中心"的方法和"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进行诊疗活动的技巧,充分体现全科医生价值所在,延伸以家庭为单位的治疗理念。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