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3年 第26卷 第09期    刊出日期:2023-03-20
    指南解读
    杨长沅, 凌曦淘, 胡晓璇, 张腊, 秦新东, 刘惠, 卢富华, 苏国彬
    2023, 26(09):  1031-103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1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74KB) ( )  

    腹膜透析(PD)患者体力活动普遍不足、身体功能较差。身体功能保持良好的状态是PD患者关心的健康问题,如何在PD患者中开展体力活动与运动干预并使身体功能保持良好状态一直缺少共识。2022年2月,国际腹膜透析协会(ISPD)联合全球肾脏运动网(GREX)发布了全球首部PD患者的体力活动与运动指南。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及国内外相关推荐意见,从临床角度对该指南中有关体力活动的时机与PD液留腹、核心力量训练、常见症状与不良事件、个性化运动等临床工作者及患者所关心的内容进行重点解读,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非特异性腰痛
    柳兰萍, 杨越, 黄漫, 马晓晶, 叶永铭, 刘晓旭, 林蕙泽, 朱可欣, 郭盛楠, 费宇彤, 杨涛, 于金娜
    2023, 26(09):  1037-104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1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13KB) ( )  

    非特异性腰痛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发病率高且易反复发作。临床实践证实针灸疗法对非特异性腰痛具有积极疗效,但针灸治疗方法多样,尚缺少科学、规范的临床实践指南。临床问题的确定是制定临床实践指南的最关键的一步。《非特异性腰痛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工作组基于改良德尔菲法成功构建临床问题,本文就该指南临床问题的构建流程、经验进行总结,以供针灸相关临床实践指南的研制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费静雯, 林蕙泽, 张萍萍, 柳兰萍, 王翔, 申江红, 朱可欣, 杨涛, 于金娜
    2023, 26(09):  1044-105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0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621KB) ( )  
    背景

    近年陆续出现了多项运动针法治疗急性非特异性腰痛(ANSLB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但尚缺乏新的关于运动针法治疗ANSLBP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运动针法治疗ANSLB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PubMed、the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筛选运动针法治疗ANSLBP有效性和安全性的RCTs、交叉研究、队列研究,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21-03-25。采用Revman 5.3软件完成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的17篇文献研究类型均为RCTs,共涉及1 226例患者,其中观察组610例,采用运动针法治疗;对照组616例,采用阳性对照或空白对照/安慰针/假针。Meta分析结果:(1)运动针法对照西药,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MD=-1.54,95%CI(-2.43,-0.65),P=0.000 7〕、Roland-Morris腰椎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评分〔MD=-3.08,95%CI(-4.92,-1.24),P=0.001〕低于对照组,腰椎关节活动度(ROM)大于对照组〔MD=-1.42,95%CI(-1.62,-1.22),P<0.000 01〕,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7,95%CI(1.19,1.35),P<0.000 01〕,但两组患者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5.11,95%CI(-19.12,8.91),P=0.48〕;(2)运动针法对照假针,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MD=-1.70,95%CI(-2.05,-1.35),P<0.000 01〕、RMDQ评分〔MD=-3.06,95%CI(-4.50,-2.70),P<0.000 01〕低于对照组;(3)运动针法对照物理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MD=-1.60,95%CI(-2.06,-1.14),P<0.000 01〕、RMDQ评分〔MD=-3.00,95%CI(-4.31,-1.69),P<0.000 01〕低于对照组;(4)运动针法对照推拿,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MD=-1.50,95%CI(-1.65,-1.35),P<0.000 01〕,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19,95%CI(1.09,1.30),P=0.000 1〕。1篇文献报道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33%(4/30)。

    结论

    现有文献证据表明运动针法能有效减轻ANSLBP患者疼痛、腰椎功能障碍,提高患者腰椎ROM及总有效率,且安全性较高,但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RCTs进一步证实。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林蕙泽, 闫文茜, 张萍萍, 费静雯, 申江红, 柳兰萍, 王翔, 朱可欣, 杨涛, 于金娜
    2023, 26(09):  1053-106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1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60KB) ( )  
    背景

    针灸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SLBP)的重要方法。随着研究的发展,大量针灸治疗CNSLB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已经发表,但由于在结局指标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

    目的

    评价针灸治疗CNSLBP RCT选用的结局指标情况,为针灸治疗CNSLBP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系统检索4个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3个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2017-01-01至2022-03-15发布的针灸治疗CNSLBP的文献,以及自建库以来至2022-03-15发表的非特异性腰痛(NSLBP)的核心结局指标集(COS)。对纳入的针灸治疗CNSLBP的文献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对文献的临床结局指标进行归类,对文献中的结局指标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分析NSLBP研究的COS现状,比较其与现有针灸治疗CNSLBP文献结局指标的异同。

    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针灸治疗CNSLBP的49篇文献均为RCT,共包含4篇英文文献和45篇中文文献。共包含4 272例患者,其中观察组2 049例、对照组2 223例,年龄为18~69岁。38篇文献报告了病程。纳入的文献共包含33个结局指标,分为疼痛类指标、功能障碍指标、复合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日常生活能力指标、安全性指标、患者满意度指标、疾病认知指标、心理状态指标、其他指标。单篇文献的结局指标数量为1~8个。42篇文献的结局指标测量时点为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时点。仅有2篇文献报告了安全性指标。《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效率"指标的使用率为77.55%(38/49)。11篇NSLBP研究的COS的指标域涵盖了疼痛类指标、功能障碍指标、生活质量指标、心理状态指标、社会功能指标和患者满意度指标等,其中3篇文献对指标域重要性进行了分级,4篇文献涵盖了患者满意度指标,5篇文献涵盖了心理状态指标,9篇文献针对不同的指标域选择了不同的测量工具;1篇文献为中医治疗NSLBP研究的COS。

    结论

    针灸治疗CNSLBP RCT的结局指标与NSLBP研究的COS均在不同程度上对疼痛、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患者满意度的结局指标有所关注,但在指标域的选择上存在种类、关注方向和测量工具的差异。针灸治疗CNSLBP RCT的结局指标的现状存在主次结局指标、测量时点不明确,指标数量的选择异质性大,指标应用不规范,重视疗效指标、轻视安全性指标等问题,建议今后的针灸研究在设计结局指标时,参照目前已有的NSLBP研究的COS及常用的测量工具,同时结合研究本身的特点扩展相应的公认的结局指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晓龙, 何梦晓, 尹贻锟, 杨旸, 张敬之
    2023, 26(09):  1064-107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0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3964KB) ( )  
    背景

    传统核心稳定康复训练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SLBP)患者康复训练中的效果确切,但存在患者长期依从性差的问题。本课题组自主研发了核心稳定康复训练系统(专利号:2021107165452),但其在CNSLBP患者中的干预效果尚不明晰。

    目的

    探究核心稳定康复训练系统对CNSLBP患者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学院内招募的21例男性CNSLBP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n=11)与对照组(n=10)。试验组采用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核心稳定康复训练系统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核心稳定训练,共干预6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部功能障碍,采用Hoggan MicroFet 2肌肉与骨骼检测仪测定患者腰部前屈肌群、后伸肌群、回旋肌群肌力及肌力信号,采用Y平衡测试(YBT)评定动态平衡能力。

    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干预后VAS值、ODI值低于干预前(P<0.05),上腹屈、脊柱伸、脊柱左旋、脊柱右旋肌力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试验组VAS值、ODI值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左侧、右侧YBT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试验组左侧、右侧YBT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传统核心稳定训练与采用核心稳定康复训练系统进行训练均能减轻CNSLBP患者腰部疼痛,改善腰部功能障碍,增加上腹屈、脊柱伸和脊柱回旋肌力,提高动态平衡能力,而采用核心稳定康复训练系统进行训练在减轻腰部疼痛、改善腰部功能障碍、提高动态平衡能力方面效果更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马万瑞, 李漫娜, 王立群, 王志忠
    2023, 26(09):  1075-107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3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97KB) ( )  
    背景 高血压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有关社区老年人群高血压合并MCI的现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报道不足。目的 了解社区高血压合并MCI的流行现况,分析其共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1年9—11月采用典型抽样法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吴忠市中选择老年人口比例相对较高的5个社区,对社区中所有年龄≥55岁的居民进行健康调查,纳入高血压患者509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高血压患者发生MCI的影响因素,以各个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为权重计算个体预测风险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个体预测风险值对高血压患者发生MCI的预测价值。结果 依据是否合并MCI将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MCI组(n=97)和高血压未合并MCI组(n=412),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性别、吸烟、高血压分级、抑郁评分、尿酸、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OR=2.63,95%CI(1.31,5.27)]、性别[OR=0.46,95%CI(0.22,0.94)]、白蛋白[OR=0.96,95%CI(0.91,0.99)]、抑郁评分[OR=1.06,95%CI(1.01,1.10)]、高血压2级[OR=2.12,95%CI(1.16,3.89)]、高血压3级[OR=2.38,95%CI(1.22,4.66)]是高血压患者发生MCI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个体预测风险值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MC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95%CI(0.65,0.78),P<0.001],最佳截断值为0.18,灵敏度为0.69,特异度为0.63。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年龄≥75岁、高血压2级及以上、伴有抑郁症状者及女性患者发生MCI的风险增加,早期筛查高危人群并有效控制血压、抑郁症状对保持认知功能有一定帮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林燕平, 郭海威, 黄佳纯, 袁嘉尧, 林贤灿, 万雷, 黄宏兴
    2023, 26(09):  1080-108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7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78KB) ( )  
    背景

    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老年慢性疾病,其发病过程缓慢、隐匿,在学术界素有"沉默杀手"之称,而随着机体衰老,肌肉、骨骼和脂肪的生理变化在表型上较为明显。目前针对"肌-骨-脂"与骨质疏松症发病关系的研究较少。

    目的

    初步探讨骨质疏松症与肌-骨-脂的关系。

    方法

    2019-07-19至2021-01-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招募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08例,记录其一般资料〔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检测T值、脂肪质量、肌肉质量和骨矿含量,ELISA法检测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保护素(OPG)等骨形成相关指标;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分组(49~58岁31例、59~68岁57例、≥69岁20例),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的身高、体质量、BMI、T值、脂肪质量、肌肉质量、脂肪百分比和骨矿含量。根据T值将患者分为正常组(T值≥-1.0,n=20)、骨量减少组(-2.5<T值<-1.0,n=38)、骨质疏松组(T值≤-2.5,n=50),比较不同组别间脂肪质量、肌肉质量、脂肪百分比、骨矿含量和骨形成相关指标。

    结果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49~58岁患者相比,59~68岁、≥69岁患者T值降低(P<0.01)。与正常组相比,骨质疏松组脂肪质量降低,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骨矿含量降低(P<0.05)。与骨量减少组相比,骨质疏松组肌肉质量、骨矿含量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骨质疏松组OPG、BMP2降低,骨量减少组BMP2降低(P<0.05);与骨量减少组相比,骨质疏松组OPG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降低(P<0.05)。

    结论

    "肌-骨-脂"之间的动态平衡与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可能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下降,血清BMP2、OPG和Bcl2含量降低,这可能与凋亡蛋白不能很好地发挥抗凋亡作用和促骨形成作用,使得成骨细胞活性降低、骨形成活动减弱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胡晓锋, 蔡光云, 萧鲲, 许浦生, 余春红, 林海焕
    2023, 26(09):  1086-109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9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39KB) ( )  
    背景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测量具有安全、无创、简便、重复性好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评估,但FeNO的测定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生活环境因素暴露可能与FeNO水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而目前关于生活环境因素暴露对FeNO水平影响的研究较少。

    目的

    分析生活环境因素暴露对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FeNO水平的影响,以提高临床医生利用FeNO管理哮喘的效能。

    方法

    纳入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的109例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问卷信息主要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生活环境因素(包括吸烟史,家人在家是否吸烟,过敏史,居住地位置,居住地离车流量大的主干道位置,居住地周围有无工厂,居住房屋楼层,房屋居住年限,床单、被/枕套清洗晾晒的频率,家中窗帘材料,家中有无盆栽花草,家中垃圾桶有无定期清洗,家中有无饲养宠物,家中有无蟑螂,厨房垃圾有无当天处置,家中是否有毛绒玩具),并收集FeNO的检查资料。根据FeNO水平将支气管哮喘患者分成3组:FeNO低水平组(FeNO<25 ppb)47例,FeNO中水平组(25 ppb≤FeNO≤50 ppb)35例,FeNO高水平组(FeNO>50 ppb)27例,采用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寻影响FeNO水平测定的生活环境因素。

    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居住房屋楼层、房屋居住年限、床单、被/枕套清洗晾晒的频率、家中窗帘材料、家中有无盆栽花草、家中垃圾桶有无定期清洗、家中有无蟑螂、厨房垃圾有无当天处置、家中是否有毛绒玩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史、家人在家是否吸烟、过敏史、居住地位置、居住地离车流量大的主干道位置、居住地周围有无工厂、家中有无饲养宠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吸烟史者与无吸烟史者相比,FeNO水平高一个等级的可能性为0.332(P=0.022)倍;家人在家吸烟者与家人不在家吸烟者相比,FeNO水平高一个等级的可能性为0.345(P=0.014)倍;家中饲养宠物者与家中未饲养宠物者相比,FeNO水平高一个等级的可能性为0.327(P=0.014)倍;有过敏史与无过敏史者相比,FeNO水平高一个等级的可能性为4.076(P=0.003)倍;居住地为位置为城市中心者与居住地位置为郊区者相比,FeNO水平高一个等级的可能性为3.908(P=0.006)倍;居住地位置临近主干道者与居住地位置远离主干道者,FeNO水平高一个等级的可能性为2.689(P=0.018)倍;居住地周围有工厂者与居住地周围无工厂者相比,FeNO水平高一个等级的可能性为2.740(P=0.032)倍。

    结论

    FeNO水平测定用于哮喘的日常管理明显受生活环境因素暴露的影响,尤其是烟草暴露情况、过敏情况、饲养宠物以及居住地位置影响较大,临床需对相关患者区别对待。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郝晓然, 赵滨, 崔炜, 李静, 刘捷, 封娣, 张路岐, 李云, 李贤, 丁俊琴, 李来有, 李兰凤, 尹晓华, 李玉琢, 黄香河
    2023, 26(09):  1092-110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1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262KB) ( )  
    背景 由于工作特殊性,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状态,易导致血压增高,且男性与女性在组织、细胞、分子水平调节血压稳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高血压影响因素可能有所不同,探讨不同性别护理人员的高血压影响因素对于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具有参考意义。目的 调查河北省不同性别护理人员高血压流行现状并进行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为不同性别护理人员制定个性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普查方法,于2016年11月—2018年7月对河北省11个地市所有医院的128 009名护理人员进行高血压现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对男性和女性护理人员高血压的公认影响因素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基于匹配后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性别护理人员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 男性护理人员高血压患病率(20.36%,1 115/5 476)高于女性护理人员(6.26%,7 669/122 533)(P<0.001)。匹配后年龄[>25~35岁(OR=2.182)、>35~45岁(OR=3.560)、>45~55岁(OR=7.406)、>55~65岁(OR=13.339)]、体质指数[24.0~<28.0 kg/m2(OR=1.591)、≥28.0 kg/m2(OR=2.739)]、医院所在地[沧州(OR=1.431)、衡水(OR=1.834)、唐山(OR=1.408)]、高脂血症年限[>0~5年(OR=3.399)、>5~10年(OR=4.451)]、高血压家族史(OR=1.225)是男性护理人员发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25~35岁(OR=1.382)、>35~45岁(OR=4.125)、>45~55岁(OR=6.510)、>55~65岁(OR=5.616)]、体质指数[24.0~<28.0 kg/m2(OR=1.749)、≥28.0 kg/m2(OR=3.111)]、所在科室[儿科(OR=1.570)、医技科室(OR=1.779)]、高脂血症年限[>0~5年(OR=2.863)、>5~10年(OR=3.713)]、糖尿病年限[>0~5年(OR=3.126)、>5~10年(OR=2.947)、>10年(OR=9.743)]、高血压家族史(OR=1.243)、月经情况[不规律(OR=1.358)、已绝经(OR=1.689)]、妊娠高血压疾病[否(OR=0.486)、无妊娠史(OR=0.507)]是女性护理人员发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河北省男性护理人员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护理人员。年龄、体质指数、高脂血症年限、高血压家族史是男性、女性护理人员发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所在科室为儿科或医技科室、糖尿病、月经不规律、已绝经、有妊娠高血压疾病仅对女性高血压患病风险产生影响,相关部门可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另外,医院所在地是男性护理人员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应关注相关地市男性护理人员血压状况;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人员高血压患病风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徐维, 许继元, 李茂琴, 卢飞, 程书立
    2023, 26(09):  1104-111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5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76KB) ( )  
    背景

    感染性休克患者存在肾脏血液灌注异常,严重时可诱发急性肾损伤(AKI),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可用于评估肾脏血流变化,但有关其在感染性休克患者AKI评估中价值的研究较少。

    目的

    通过CDU评价感染性休克患者AKI的发生情况及其血流动力学改变。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5例确诊为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并纳入感染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8例并纳入对照组,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采用CDU检查受试者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肾动脉管腔内径(D)、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比较感染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及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根据感染组患者入院72 h内发生AKI与否将其分为AKI组及非AKI组,比较AKI组与非AKI组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AKI的预测价值。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AKI的影响因素。以AKI由轻到重的程度将患者分为AKIⅠ组、AKIⅡ组、AKIⅢ组,比较AKIⅠ组、AKIⅡ组、AKIⅢ组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与AKI分期的相关性。

    结果

    确诊为感染性休克后,于72 h内发生AKI的患者共39例,其中AKIⅠ组19例、AKIⅡ组15例、AKIⅢ组5例。感染组D、Vs、Vd小于对照组,RI、PI大于对照组(P<0.05)。AKI组D、Vs、Vd小于非AKI组,RI、PI大于非AKI组(P<0.05)。D、Vs、Vd、RI、PI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AK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2、0.772、0.708、0.842、0.68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91 mm、71.19 cm/s、17.19 cm/s、0.71、1.50,灵敏度分别为66.67%、94.87%、58.97%、87.18%、56.41%,特异度分别为80.30%、51.52%、77.27%、66.67%、78.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4.91 mm、Vs≥71.19 cm/s、RI≥0.71为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AKI的影响因素(P<0.05)。与AKI Ⅲ期患者比较,AKIⅡ期患者的D更大,RI更小(P<0.05);与AKI Ⅲ期患者比较,AKIⅠ期患者的D、Vs、Vd更大,RI更小(P<0.05);与AKI Ⅱ期患者比较,AKIⅠ期患者的Vd更大(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KI患者D、Vd与AKI分期呈强负相关,Vs与AKI分期呈弱负相关(rs=-0.421,-0.674,-0.358,P<0.05);RI与AKI分期呈强正相关(rs=0.539,P<0.001);PI与AKI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CDU可用于检查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感染性休克患者AKI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相关,并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AKI具有预测价值。未来或可通过检测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来对感染性休克患者AKI发生情况进行诊断和评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沈菲, 蒋伟萍, 梅小斌, 韩一平, 赵家义, 樊剑, 顾娟, 沈雁红, 徐红梅, 张丹, 门英, 丁海光, 陈彩萍, 韩君华
    2023, 26(09):  1112-111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9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62KB) ( )  
    背景

    肠道微生态结构和多样性变化导致的菌群失调在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中发挥着与疾病互相影响的作用。合理应用益生菌、益生元等微生态制剂有利于帮助糖尿病肾病患者调节肠道菌群,对糖尿病肾病的慢性炎症具有积极治疗作用,并对延缓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目的

    根据糖尿病肾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选择微生态制剂进行干预并了解其疗效。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19年在上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1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7例(行常规治疗)和治疗组58例(行微生态制剂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各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肠道细菌培养结果。

    结果

    11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男28例、女87例,平均年龄为(62.9±10.0)岁,糖尿病肾病病程为(14.3±7.1)年。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体质指数、早期糖尿病肾病比例、糖尿病肾病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血尿素氮、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胱抑素C、C反应蛋白、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均升高(P<0.05)。干预后,治疗组患者肠球菌(Z=16.482,P<0.001)、肠杆菌(Z=5.138,P<0.001)菌落数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Z=2.470,P=0.014)、乳酸杆菌(Z=8.384,P<0.001)菌落数高于对照组。

    结论

    微生态制剂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具有调节作用,干预后治疗组患者肠道肠球菌、肠杆菌菌落数较对照组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落数较对照组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黄湘平, 吴玲, 谭超超
    2023, 26(09):  1118-112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5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4455KB) ( )  
    背景

    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有一定的概率转变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SAP一旦发生,将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危害,探讨MAP与SAP的转化机制对临床诊治急性胰腺炎(AP)具有一定意义。

    目的

    探讨MAP与SAP的差异代谢物,寻找异常代谢通路,探索区别MAP和SAP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SAP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AP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012年修订版亚特兰大分类(RAC)标准分为MAP组40例、SAP组28例,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通过单变量分析〔t检验、差异倍数(FC)〕,多变量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最终以变量权重值(variable important in projection,VIP)>1、FC>1.5且P<0.05筛选出两组间的差异代谢物,分析两组间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

    结果

    经PCA、PLS-DA分析发现MAP与SAP代谢物轮廓具有明显差异。结合VIP>1、FC>1.5且P<0.05,在两组之间筛选出50种差异代谢物,5条代谢通路,其中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萜类骨架生物合成为影响最大的两条代谢通路;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发现,ROC曲线下面积(AUC)>0.9的差异代谢物有8种,分别为:2-苯基-1,3-丙二醇单氨基甲酸酯、苯海拉明N-葡萄糖醛酸、rac-5,6-环氧-视黄酰-β-D-葡萄糖醛酸、六氟异丙醇、NNAL-N-葡萄糖醛酸、赤藓醇四硝酸酯、3-羟基丁酸、四氢脱氧皮质酮,其中在SAP患者中表达升高的有:2-苯基-1,3-丙二醇单氨基甲酸酯、rac-5,6-环氧-视黄酰-β-D-葡萄糖醛酸、六氟异丙醇、赤藓醇四硝酸酯、3-羟基丁酸、四氢脱氧皮质酮,表达下调的有:苯海拉明N-葡萄糖醛酸、NNAL-N-葡萄糖醛酸。

    结论

    MAP与SAP患者的血清代谢物存在明显差异,其中2-苯基-1,3-丙二醇单氨基甲酸酯、苯海拉明N-葡萄糖醛酸、rac-5,6-环氧-视黄酰-β-D-葡萄糖醛酸、六氟异丙醇、NNAL-N-葡萄糖醛酸、赤藓醇四硝酸酯、3-羟基丁酸、四氢脱氧皮质酮对MAP和SAP的鉴别诊断效能较高,可能为区别二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凯依塞尔·阿布都克力木, 李磊, 杨晓凯, 任军, 刘帅
    2023, 26(09):  1125-113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3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94KB) ( )  
    背景

    术前常规CT检查测量的颈椎椎体CT值可能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术后的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丢失相关,目前有关术前颈椎椎体CT值与ACDF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ACDF术前颈椎椎体CT值与上邻近椎间隙高度丢失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明确诊断为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并接受单节段ACDF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和体质指数(BMI),并测量术前颈椎椎体CT值和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的上邻近椎间隙高度,计算椎间隙高度丢失值。随访截至2022-02-01。依据椎间隙高度丢失值计算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末次随访椎间隙高度丢失值>术后1周时测量值的20%为上邻近椎间隙退变,n=15)和B组(末次随访椎间隙高度丢失值<术后1周时测量值的20%,n=7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上邻近椎间隙退变的影响因素;术前颈椎椎体CT值与上邻近节段高度丢失值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绘制术前颈椎椎体CT值预测患者术后上邻近椎间隙退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和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颈椎椎体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颈椎椎体CT值较低〔OR=1.05,95%CI(1.02,1.08)〕是上邻近椎间隙退变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颈椎椎体CT值与术后上邻近椎间隙高度丢失值呈负相关(r=-0.844,P=0.001);术前颈椎椎体CT值预测患者术后上邻近间隙退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0〔95%CI(0.732,0.928)〕,最佳截断值为329.17,灵敏度为71.8%,特异度为86.7%。

    结论

    单节段ACDF患者术前较低的颈椎椎体CT值与术后上邻近椎间隙高度丢失有关,测量术前颈椎椎体CT值有助于预测ACDF术后邻近椎间隙退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邓天华, 黄琳, 游志刚
    2023, 26(09):  1131-113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4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48KB) ( )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ACS患者不仅病死率较高,还存在缺血事件(如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复发风险。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是导致ACS的重要原因。为降低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临床推荐ACS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联合强效P2Y12抑制剂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然而在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下,ACS患者残余缺血风险(经抗栓治疗后仍残留的缺血事件发生风险)仍旧较高。因此为进一步降低缺血事件发生风险,临床对强化抗栓方案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通过总结强化抗栓治疗方案的作用机制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双通道抑制(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等强化抗栓治疗方案可降低缺血事件发生风险,为进一步指导临床个体化抗栓治疗及明确最佳抗栓策略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新进展·"心"方向
    张宁, 侯明, 梅波, 金伟涛, 谭雄, 杨明川, 王亮, 刘勇, 赖应龙
    2023, 26(09):  1136-114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6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432KB) ( )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已有研究证明其与严重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心力衰竭、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有关,目前全球心房颤动的患病人数超过了3 300万,预计未来40年内其患病率将增加1倍以上。多年来,医学相关人员在探究心房颤动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开创改进其治疗方法等方面付出了大量努力。目前心房颤动的治疗管理仍是临床医学上的一个难题,尽管心房颤动治疗的手术消融和导管消融技术已逐渐趋于成熟,但对于心房颤动最佳的治疗方式、消融能量的选择尚无统一定论。导管消融通常需要多次手术且成功率低,而手术消融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近年来,鉴于心脏外科医生和电生理学家之间的密切合作,结合导管及微创手术消融诞生了一种治疗心房颤动的新型策略——混合消融模式。混合消融克服了导管消融和微创手术消融的缺点,减少了不良结局,在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尤其是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上取得了可观的成效。本文主要通过回顾心房颤动消融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目前混合消融模式治疗心房颤动的现有研究成果,归纳总结这种新型心房颤动治疗策略的优势与挑战,以期为临床心房颤动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安景景, 王小娟, 邓爱云
    2023, 26(09):  1146-115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5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59KB) (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随之而来的支架内再狭窄成为心血管领域的新难题。炎症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支架内再狭窄的始动因素,在此基础上出现的新生内膜增厚和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共同加速了支架内再狭窄的进展。心外膜脂肪组织分泌的炎性因子可直接影响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破坏冠状动脉血管壁的稳态,从而参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病理生理过程。此外,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心外膜脂肪组织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作用。因此,本文就近年来心外膜脂肪组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影响的研究进展、心外膜脂肪预测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研究进展,以及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支架内再狭窄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最佳证据
    王茜茜, 沈睿, 王俊杰, 徐霓影
    2023, 26(09):  1151-11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7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40KB) ( )  
    背景

    运动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但目前其相关证据内容广泛且分散,临床尚无规范、全面的运动指导方案。

    目的

    检索、评价并总结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

    方法

    系统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 To Date临床顾问、DynaMed,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网、国际指南网、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美国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英国皇家骨质疏松协会、美国骨质疏松症基金会、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师学院、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医脉通、澳大利亚乔安娜循证研究所网站,Cochrane Library、CINAHL、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关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运动干预的临床实践指南、临床决策、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月。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AGREE Ⅱ)对指南进行质量评价,采用证据总结评价工作表(CASE)对临床决策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专家共识的真实性评价工具(2016版)对专家共识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2016版)对系统评价进行质量评价。

    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其中指南7篇、临床决策2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5篇,从运动前评估、运动类型、运动强度和时间、健康教育及注意事项5个方面提取了22条证据。

    结论

    本文从运动前评估、运动类型、运动强度和时间、健康教育及注意事项5个方面提取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医护人员可参考最佳证据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提供合理的运动指导方案,减少其跌倒和骨折发生率以提高生活质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