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2年 第25卷 第23期    刊出日期:2022-08-15
    指南·共识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
    2022, 25(23):  2819-283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30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3778KB) ( )  

    糖尿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随着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的增加,T2DM合并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目前国内外未见较为全面的T2DM合并CKD患者的临床多重用药安全指南。本共识旨在针对T2DM合并CKD患者临床多重用药安全问题,为中国的临床药师与患者提供相关指导意见,并汇总用法用量、相关药学特点、特殊人群用药等信息,服务于临床医护人员规范化用药需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李琳, 谷永胜, 秦璐, 何伟亮, 范红珍, 张凯华, 孙莹茹, 赵万年, 牛小莉, 魏慈, 李俐涛, 王贺波
    2022, 25(23):  2836-284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7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226KB) ( )  
    背景

    血尿酸(SUA)具有激活氧化应激、诱导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特性,被认为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联系,但两者关系尚未完全明确。

    目的

    探究SUA水平在参考范围内升高是否会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产生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0—2019年于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查体的人群,纳入基线无颈动脉粥样硬化且SUA水平在参考范围,并进行至少2次体检的7 074例受试者。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体格检查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颈动脉超声等信息。受试者在随访中经颈动脉超声诊断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1 mm或有颈动脉斑块形成则被认为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并结束随访。受试者若未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则直至2019年12月随访结束。根据基线SUA水平的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Q1组(n=1 794)、Q2组(n=1 752)、Q3组(n=1 785)、Q4组(n=1 743)。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SU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

    结果

    7 074例受试者中,1 476例(20.86%)受试者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其中Q1组、Q2组、Q3组、Q4组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发生率分别为17.50%(314/1 794)、21.12%(370/1 752)、21.79%(389/1 785)、23.12%(403/1 743),随着SUA水平在参考范围内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发生率逐渐升高(χ2趋势=3.58,P<0.001)。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4组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发生风险高于Q1组〔HR=1.46,95%CI(1.06,2.01),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60岁、男性、有吸烟史、无饮酒史、无代谢综合征、体质指数(BMI)≤24.0 kg/m2的受试者中,Q4组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发生风险高于Q1组〔HR=1.68,95%CI(1.15,2.45),P<0.05;HR=1.52,95%CI(1.04,2.22),P<0.05;HR=2.12,95%CI(1.21,3.71),P<0.05;HR=1.78,95%CI(1.13,2.79),P<0.05;HR=1.51,95%CI(1.02,2.23),P<0.05;HR=1.75,95%CI(1.09,2.81),P<0.05〕。

    结论

    SUA水平在参考范围内升高可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风险,在年龄<60岁、男性、有吸烟史、无饮酒史、无代谢综合征、BMI≤24.0 kg/m2的人群中此作用效应更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陈一文, 张雪莲
    2022, 25(23):  2843-284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4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77KB) ( )  
    背景

    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风险均增加,而CAS是冠心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了解DR与CAS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改善糖尿病并发症提供新的临床决策方案。

    目的

    探讨病程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CAS与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连续住院的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 m2-1,糖尿病病程≥10年〕158例,根据视网膜病变情况将患者分为无DR(NDR)组(n=105)和PDR组(n=53);根据CAS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颈动脉正常组(n=48)和CAS组(n=110)。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

    结果

    NDR组收缩压(SBP)、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低于PDR组,静息心率(HR)慢于PDR组,eGFR高于PDR组(P<0.05)。颈动脉正常组年龄、高血压病史所占比例、冠心病病史所占比例、脂蛋白a、PDR发生率低于CAS组(P<0.05)。NDR组CAS发生率为61.9%(65/105),低于PDR组的84.9%(45/53)(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194,95%CI(1.040,1.37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OR=2.690,95%CI(1.206,6.000)〕、脂蛋白a水平升高〔OR=1.079,95%CI(1.038,1.122)〕、PDR〔OR=2.990,95%CI(1.127,7.934)〕是T2DM患者发生CAS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合并PDR的病程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发生CAS的比例较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于淼, 宋晓霞, 马菁, 邵俏俏, 余雪纯, 祁亚宾, 胡若冰, 卫珮如, 肖伟, 贾百灵, 程艳波, 孔令非, 陈传亮, 丁松泽
    2022, 25(23):  2849-285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8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889KB) ( )  
    背景

    慢性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是引起成年人胃黏膜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但其是否也可能发生在儿童中尚存在争议。

    目的

    探讨中原地区因上消化道症状住院的儿童H. pylori感染情况及其胃黏膜癌前病变情况。

    方法

    连续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7月因上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打嗝、反酸等)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18岁以下患儿1 015例。患儿均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并取胃黏膜活检组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依据H. pylori感染情况将患儿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儿年龄、性别、内镜检查结果,不同年龄段患儿H. pylori感染率。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儿胃黏膜癌前病变发生率、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不同年龄段患儿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

    结果

    1 015例患儿中,感染H. pylori 854例(84.14%,即感染组),未感染H. pylori 161例(15.86%,即未感染组)。感染组患儿年龄大于未感染组,浅表性胃炎发生率低于未感染组,疣状胃炎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P<0.05)。1 015例患儿中1~4岁54例,5~8岁199例,9~12岁435例,13~18岁327例。5~8、9~12、13~18岁患儿H. pylori感染率高于1~4岁患儿(P<0.05);9~12、13~18岁患儿H. pylori感染率高于5~8岁患儿(P<0.05)。感染组患儿中经胃黏膜病理结果证实的癌前病变发生率为4.33%(37/854),其中包括17例胃黏膜萎缩、11例肠上皮化生和9例不典型增生。感染组患儿胃黏膜癌前病变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0.62%(1/161)〕(χ2=5.178,P<0.05)。感染组患儿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5~8、9~12、13~18岁:感染组患儿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高于未感染组(P<0.05);9~12、13~18岁:感染组患儿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高于未感染组(P<0.05)。

    结论

    在中原地区,H. pylori感染患儿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生率为4.33%,胃黏膜癌前病变包括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潘梓末, 褚琳, 陈陵霞, 王晶桐
    2022, 25(23):  2856-286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3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452KB) ( )  
    背景

    随着血糖监测技术的发展,近些年来人们开始使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FGMS)"全景式"地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明确FGMS指标与T2DM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

    目的

    探究佩戴FGMS的T2DM患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等指标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就诊并佩戴FGMS的T2DM患者79例,以尿液检查中UACR是否<30 mg/g将患者分为无白蛋白尿组(n=50)和白蛋白尿组(n=2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及FGMS指标等。采用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TIR、高血糖时间(TAR)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分别采用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偏相关分析探讨FGMS指标与lnUACR的相关性。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2DM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IR对白蛋白尿的预测价值。

    结果

    白蛋白尿组T2DM病程长于无白蛋白尿组,三酰甘油(TG)、HbA1c、平均血糖(MBG)、TAR、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葡萄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葡萄糖波动幅度(MAGE)、连续每隔2 h血糖净作用(CONGA2)高于无白蛋白尿组,TIR低于无白蛋白尿组(P<0.05)。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IR与HbA1c呈负相关(P<0.001),TAR与HbA1c呈正相关(P<0.001)。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偏相关分析结果均表明,TIR与lnUACR呈负相关(P<0.001),MBG、TAR、SDBG、LAGE、MAGE、CONGA2与lnUACR呈正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IR>70%〔OR=0.038,95%CI(0.003,0.467)〕是T2DM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保护因素(P<0.05),TAR升高〔OR=1.046,95%CI(1.000,1.094)〕是T2DM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P<0.05)。TIR预测T2DM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4〔95%CI(0.674,0.894)〕(P=0.003),灵敏度为78%,特异度为83%,最佳切点为69.71%。

    结论

    在FGMS指标中,TIR>70%是T2DM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保护因素,TAR升高是T2DM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同时,SDBG、LAGE、MAGE、CONGA2等多种反映血糖波动的指标也与UACR密切相关。对TIR水平较低及TAR、SDBG、LAGE、MAGE、CONGA2水平较高的T2DM患者进行FGMS筛查有助于早期识别及预防白蛋白尿的发生、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戚飞腾, 谢国民, 孙琪, 赵翠, 胡凯凯, 张晓玲
    2022, 25(23):  2864-286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6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72KB) ( )  
    背景

    出血转化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静脉溶栓后常见并发症,目前缺乏预测出血转化的生物学标志物。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HR)与AIS出血转化存在一定相关性,但SHR是否与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有关尚未十分明确。

    目的

    探究SHR与AIS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32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SHR。根据急性期内复查CT/磁共振成像(MRI)结果,将患者分为出血转化组(n=58)和无出血转化组(n=262)。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指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根据SHR第三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低SHR组(n=236)和高SHR组(n=84),比较两组出血转化发生率;根据AIS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n=79)和非糖尿病组(n=241),再根据SHR第三四分位数,分别将患者分为低SHR亚组和高SHR亚组,探讨糖尿病对SHR与出血转化关系的影响。

    结果

    出血转化组年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房颤动所占比例及SHR高于无出血转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NIHSS评分〔OR=1.041,95%CI(1.003,1.080)〕、SHR〔OR=3.328,95%CI(1.304,8.491)〕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P<0.05)。高SHR组的出血转化发生率〔29.76%(25/84)〕高于低SHR组〔13.98%(33/236)〕(P<0.05)。进一步调整年龄、基线NIHSS评分、心房颤动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SHR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OR=2.244,95%CI(1.215,4.146),P=0.010〕。糖尿病组中,高SHR亚组出血转化发生率〔36.00%(9/25)〕高于低SHR亚组〔14.81%(8/54)〕(P<0.05);非糖尿病组中,高SHR亚组出血转化发生率〔28.81%(17/59)〕高于低SHR亚组〔13.19%(24/182)〕(P<0.05)。

    结论

    高SHR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是否患有糖尿病无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卢顺利, 于建平, 李洪涛, 陈为凯, 李安东, 陈超, 何清远, 韩晓鹏
    2022, 25(23):  2869-287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1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85KB) ( )  
    背景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甲状腺癌根治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目前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66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灶血供、有无被膜侵犯、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是否使用纳米碳、是否甲状旁腺误切、术前和术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血钙水平。

    结果

    166例患者中,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28.31%(47/166),其中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21.68%(36/166),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6.63%(11/166)。甲状旁腺功能正常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有无被膜侵犯、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是否使用纳米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042,95%CI(1.003,1.083)〕、有被膜侵犯〔OR=2.825,95%CI(1.198,6.659)〕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P<0.05),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方式〔OR=0.278,95%CI(0.089,0.868)〕、使用纳米碳〔OR=0.374,95%CI(0.144,0.970)〕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

    年龄的增长以及被膜侵犯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方式、使用纳米碳有助于降低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风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孟衍蓉, 刘利民
    2022, 25(23):  2874-288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3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286KB) ( )  
    背景

    由于人口老龄化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应用普及,髋部骨折发病率逐渐升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基础疾病多、预后差,术后1年病死率可高达15%~25%。若使用预测工具及时发现高危患者并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但目前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合适的客观指标预测患者术后1年死亡情况。

    目的

    探讨术前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价值,并分析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其他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治疗的一侧髋部(包括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9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常规、生化指标及凝血指标等,并计算术前CONUT评分、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患者行内固定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门诊和电话随访,随访1年,并根据术后1年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CONUT评分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价值。

    结果

    399例患者中,死亡组47例,存活组35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93,95%CI(1.040,1.148)〕、陈旧性脑梗死〔OR=0.353,95%CI(0.169,0.737)〕、肌酐〔OR=1.006,95%CI(1.002,1.010)〕、术前CONUT评分〔OR=1.261,95%CI(1.005,1.583)〕、NLR〔OR=1.049,95%CI(1.003,1.098)〕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术前CONUT评分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1〔95%CI(0.590,0.771)〕,临界值为4.5分,灵敏度为48.9%,特异度为83.5%;NLR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1〔95%CI(0.523,0.699)〕,临界值为7.055 μg/L,灵敏度为47.8%,特异度为75.9%。

    结论

    年龄、陈旧性脑梗死、肌酐、术前CONUT评分、NLR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影响因素。术前CONUT评分≥5分时,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更差,死亡风险升高,可用于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风险评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夏依旦·罗合曼江, 杜蓉
    2022, 25(23):  2881-288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1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70KB) ( )  
    背景

    宫颈液基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筛查的实施使宫颈癌(CC)成为高度可预防的疾病;明确宫颈病变与HPV感染及阴道微环境对CC的早期防治非常重要。

    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与HPV感染及阴道微环境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中心行宫颈组织活检且行阴道微环境检测〔阴道pH值、白细胞酯酶、过氧化氢(H2O2)及凝固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HPV检测。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168例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慢性宫颈炎(NC)组496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174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478例、CC组20例。NC组、LSIL组、HSIL组、CC组HP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75.8%(376例)、84.5%(147例)、92.7%(443例)、95.0%(19例)。四组HPV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09,P<0.05),其中HSIL组HPV阳性感染率高于NC组、LSIL组(P<0.008 3)。四组研究对象的阴道pH值、白细胞酯酶、H2O2、凝固酶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阳性患者阴道pH值、白细胞酯酶、H2O2、凝固酶异常率高于HPV感染阴性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阴道pH值>4.5、H2O2异常是宫颈病变级别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不同级别宫颈病变患者的HPV阳性感染率、阴道微环境异常率有差异,HPV感染阳性患者阴道pH值、白细胞酯酶、H2O2、凝固酶异常率较高,阴道pH值>4.5和H2O2异常是宫颈病变级别的影响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饶艳, 姚梅琪, 江大为, 毛翠
    2022, 25(23):  2885-289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4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429KB) ( )  
    背景

    急性肾损伤(AKI)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与患者不良的短期和长期预后密切相关,因此需要探索特异性的AKI筛查工具,以便早期识别AKI的高危人群。

    目的

    构建并验证脑卒中后发生AKI风险预测模型,并编制简易风险评分量表。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病历资料完整的760例脑卒中患者为建模组,根据是否发生AKI将其分为AKI亚组和非AKI亚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构建脑卒中后发生AKI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及预测效果。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0—12月在本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310例作为模型外部验证组,其中AKI者53例、非AKI者257例。将预测模型在验证组人群进行验证,并编制脑卒中后发生AKI简易风险评分量表。

    结果

    建模组760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生AKI 140例,AKI发生率为18.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高血压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袢利尿剂用药史、机械取栓史、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氮、血清胱抑素C(sCysC)是脑卒中后发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构建脑卒中后发生AKI风险预测模型:y=1/(1+e-a),其中a=-4.047+1.222×男性+1.386×高血压史+1.716×NIHSS评分+1.098×袢利尿剂用药史+0.830×机械取栓史+1.739×β2-MG+1.202×尿素氮+2.160×sCysC。Hosmer-Lemeshow检验预测模型拟合效果,χ2=6.523,P=0.367。脑卒中后发生AKI风险预测模型在建模组中预测脑卒中患者发生AK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6〔95%CI(0.891,0.940)〕,最佳截断值为12.8%,灵敏度为0.857,特异度为0.832,约登指数为0.689。脑卒中后发生AKI风险预测模型在验证组中预测脑卒中患者发生AKI的AUC为0.906〔95%CI(0.853,0.960)〕。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的变量的系数四舍五入到最近整数,赋分后编制量表,最终建立了总分值为11分、截断值为4分、AUC为0.900〔95%CI(0.843,0.957),P<0.001〕的脑卒中后发生AKI简易风险评分量表,实际应用的正确率为88.39%。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脑卒中后发生AKI风险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脑卒中后AKI发生风险,灵敏度、特异度较高,且据此编制的脑卒中后发生AKI简易风险评分量表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客观、量化高危患者的评估工具,为医护人员早期及时对不同AKI发生风险的脑卒中患者采取预防性治疗提供借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闫晓, LEE JAEMYUNG, 张铭, 李瑞青, 高静, 冯晓东
    2022, 25(23):  2892-289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0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319KB) ( )  
    背景

    自由基代谢异常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病理机制之一,而电针神庭、百会穴可改善认知障碍患者的学习记忆能力。

    目的

    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学习记忆障碍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

    方法

    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采用SPSS 22.0软件将18只雄性、SPF级SD大鼠进行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6只)和电针组(6只)。假手术组大鼠仅切开颈部皮肤,分离颈部动脉;造模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造模大鼠完全清醒后,按照Zea-Longa法筛选分值为1~3分的大鼠随机纳入模型组和电针组。于造模后1 d对电针组大鼠的神庭、百会穴施以疏密波,1 Hz/20 Hz、1次/d、30 min/次,共连续2周的电针治疗。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只固定时间抓取,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采用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比色法测试盒(WST-1法)检测脑组织SOD活性,丙二醛比色法测试盒(TBA法)检测脑组织MDA含量。

    结果

    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均造模成功。模型组大鼠第13天逃避潜伏期长于假手术组,穿越平台次数少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大鼠第13天逃避潜伏期短于模型组,穿越平台次数多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SOD活性低于假手术组,MDA含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大鼠SOD活性高于模型组,MDA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

    结论

    电针神庭、百会穴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脑组织抗氧化酶SOD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产物MDA蓄积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脑健康研究·认知功能障碍
    马云云, 宋玉磊, 王蒙蒙, 梁晓, 张薛晴, 徐桂华, 杜丹丹, 柏亚妹
    2022, 25(23):  2899-290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2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16KB) ( )  

    认知功能障碍疾病初期症状隐匿,发现时多已处于痴呆阶段,而痴呆尚无有效治愈手段,因此探究简便易行的认知功能障碍疾病早期预警信号、开展及时有效的干预是认知功能障碍疾病防治的关键。大量研究表明感官功能障碍在认知功能障碍早期识别、评估、干预中具有重大价值,但目前我国的认知功能筛查多依靠神经心理学测试,未纳入嗅觉、听觉等高敏感性感官指标。本文通过对既往文献进行回顾、分析,得出在神经心理学测试基础上进一步检测老年人感官功能状态将极大提高认知功能障碍疾病筛查的准确性,明确了嗅觉、听觉、视觉、味觉等感官功能障碍在认知功能障碍疾病早期识别与干预中的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环环, 高静, 苏凯奇, 冯晓东
    2022, 25(23):  2903-290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2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402KB) ( )  

    慢性低灌注性认知障碍是因大脑长期处于低灌注状态,导致脑皮质或皮质下梗死、脑白质变性、血-脑脊液屏障及海马等损伤而出现的一种认知缺陷。目前,慢性低灌注性认知障碍在临床治疗中尚未发现有效的治疗药物。大量动物研究表明丰富环境干预能减轻慢性低灌注造成的脑组织损伤,促进缺血脑区的神经生长和功能恢复。为此,本文总结了丰富环境作为非药物干预方式通过调控细胞自噬及表观遗传机制、抑制氧化应激、保护血-脑脊液屏障、促进神经血管重建和突触可塑性的研究进展,为慢性低灌注性认知障碍的治疗及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逆转慢性低灌注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认知障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鑫, 黎萍, 王钰涵, 郑彩平, 邓小艳, 齐路明, 李涓, 江一静, 夏丽娜
    2022, 25(23):  2910-291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1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444KB) ( )  

    海马线粒体功能异常与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密切相关。本文从海马线粒体功能异常,包括线粒体细胞自噬、凋亡途径异常、氧化损伤、生物合成功能异常、动力学失衡、钙稳态失衡、呼吸功能异常7个方面,分别探讨其与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内在机制。通过分析文献,提示海马线粒体功能异常是造成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今后临床预防与改善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医学循证
    李采霞, 邓云, 杜娟, 张艳茹, 高文怡
    2022, 25(23):  2917-292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5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863KB) ( )  
    背景

    人乳头瘤病毒(HPV)被认为是常见的性传播病毒之一,可能与男性不明原因不育有关。目前有研究表明HPV感染对男性精子质量的部分影响,但缺乏统一认知。

    目的

    分析精液HPV感染对精液质量可能存在的影响。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HPV感染和精子质量关系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1年10月。由研究人员完成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2 236例研究对象,其中331例HPV DNA阳性者和1 905例HPV DNA阴性者。纳入的文献均为观察性研究,存在中至重度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HPV DNA阳性者和HPV DNA阴性者精液浓度、精液体积、精液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D=-4.08,95%CI(-10.29,2.13),P=0.20;MD=-0.13,95%CI(-0.25,0),P=0.05;MD=-12.44,95%CI(-37.30,12.43),P=0.33〕;HPV DNA阳性者精液活力、精子形态率低于HPV DNA阴性者〔MD=-8.29,95%CI(-10.03,-6.55),P<0.000 01;MD=-3.75,95%CI(-5.58,-1.92),P<0.000 1〕。

    结论

    HPV感染精液后降低了精子的运动能力和精子正常形态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杨江, 李宣霖, 王建新, 谢洋, 刘辉国, 李素云, 王明航
    2022, 25(23):  2922-293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2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7514KB) ( )  
    背景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重,尽管诊断技术在不断进步,新型抗菌药物在陆续上市,但CAP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较高。疏风解毒胶囊用于治疗CAP的临床研究不断增加,尚缺乏系统的评价与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疏风解毒胶囊辅助治疗CAP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有关疏风解毒胶囊治疗CA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疏风解毒胶囊,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1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GRADE标准评价结局指标的证据等级。

    结果

    共纳入13项研究,1 35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痊愈率〔RR=1.49,95%CI(1.28,1.74),P<0.000 01〕、总有效率〔RR=1.18,95%CI(1.13,1.24),P<0.000 01〕、影像学完全吸收率〔RR=1.57,95%CI(1.13,1.89),P<0.000 01〕高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时间〔MD=-1.25,95%CI(-1.90,-0.61),P=0.000 1〕、发热消失时间〔MD=-1.15,95%CI(-1.93,-0.37),P=0.004〕、咳嗽消失时间〔MD=-0.96,95%CI(-1.13,-0.80),P<0.000 01〕、咳痰消失时间〔MD=-1.44,95%CI(-2.40,-0.48),P=0.003〕、肺部啰音消失时间〔MD=-1.60,95%CI(-2.33,-0.87),P<0.000 1〕短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MD=-4.12,95%CI(-6.95,-1.30),P=0.004〕和白细胞计数〔MD=-2.20,95%CI(-3.36,-1.05),P=0.000 2〕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4,95%CI(0.26,2.67),P=0.76〕。绘制痊愈率的漏斗图结果显示,左右不对称,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GRADE分级结果显示,痊愈率、总有效率、咳嗽消失时间以及影像学完全吸收率为中等质量证据,发热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为低质量证据,抗生素使用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极低质量证据。

    结论

    疏风解毒胶囊辅助治疗CAP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但由于纳入的研究方法学质量不高,仍需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进行验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锐, 唐志勇, 彭媛, 周玥, 刘福, 杨明
    2022, 25(23):  2932-293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0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3541KB) ( )  
    背景

    多重耐药肠杆菌(MDR-EB)感染已成为全球住院患者的治疗难题,其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

    目的

    系统评价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治疗MDR-EB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涉及CAZ/AVI治疗MDR-EB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临床对照试验(CCT),其中试验组采用包含CAZ-AVI的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其他治疗措施。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2月。由两位评审人员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15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临床治愈率、细菌清除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1.02,95%CI(0.73,1.43),P=0.90;OR=1.23,95%CI(0.96,1.58),P=0.10;OR=1.02,95%CI(0.85,1.22),P=0.84〕。试验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OR=0.72,95%CI(0.52,0.99),P=0.04〕。绘制临床治愈率的漏斗图,结果显示,漏斗图分布基本对称。对临床治愈率、细菌清除率及死亡率进行Egger's检验,结果显示,三者无发表偏倚存在(P=0.234、0.679、0.056)。

    结论

    CAZ-AVI可以降低MDR-EB感染患者的死亡率,可以作为MDR-EB,特别是耐碳青霉烯肠杆菌感染患者的可选方案之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典型病例研究
    付强, 王婷, 晏霞
    2022, 25(23):  2939-294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0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48KB) ( )  

    儿童肝脓肿发病率低,查阅文献鲜有相关流行病学数据。肝脓肿可由胆管疾病、脓皮病、阑尾炎及创伤等导致,而隐源性肝脓肿病因不明,可仅表现为持续发热,无明显腹部不适,对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延迟诊断可能发生脓毒症休克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预后不良。本文报道1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引起的隐源性肝脓肿导致脓毒症合并非显性DIC诊治过程。儿童隐源性肝脓肿是一种罕见的导致脓毒症的病因,不能确定感染灶时,除考虑血源性感染外,即使没有腹痛,也要将肝脓肿纳入鉴别诊断。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白云, 王鼎鑫, 孙延召, 郑吉敏, 张建, 王玉珍, 刘改芳
    2022, 25(23):  2942-294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4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3448KB) ( )  

    恶性高血压(MHT)是常见的高血压急症,病情一般进展较快,常累及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导致器官功能不全。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MHT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以微循环中血栓形成导致组织器官功能受损为主要特点,大多病情危重,预后差。MHT靶器官损害中胰腺受累罕见,由于对其认识不足,临床缺乏早期诊断及治疗的经验,导致患者预后极差,病死率高。本文报道了1例MHT致急性胰腺梗死病例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