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2年 第25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22-01-20
    述评
    张军
    2022, 25(03):  259-26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10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80KB) ( )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关于宫颈浸润癌的治疗,需要术前规范地分期和评估,早期宫颈癌以手术治疗为主,重视国内外指南更新,选择合适的手术范围和入路;晚期及复发性宫颈癌以放化疗为主,宫颈癌的治疗和临床研究中存在诸多挑战和争议。本文主要就宫颈癌的诊断及治疗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探讨,以更好地应用临床指南指导真实世界的诊疗。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生殖健康研究
    陈莹, 李飞, 迪力夏提·阿不力孜, 吴逍, 热依拉·木民, 冯兴梅, 张亚莉
    2022, 25(03):  264-26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9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15KB) ( )  
    背景

    卵巢低反应(POR)患者较差的妊娠结局一直是生殖医学领域难题之一,但目前关于年龄对POR患者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后活产率的阈值效应的研究少见。

    目的

    分析年龄对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率的影响及其阈值效应。

    方法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助孕中心2014年8月至2018年12月共收治接受常规体外授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助孕治疗的女性共19 185例,选取其中诊断为POR者共3 33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控制性促排卵方案,同时采用IVF/ICSI进行胚胎移植并给予黄体支持治疗。分析所有患者活产婴儿情况,年龄对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婴儿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平滑拟合曲线、进行阈值效应分析。

    结果

    3 337例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婴儿1 134例,未活产婴儿2 203例,活产率为33.98%(1 134/3 3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婴儿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20,95%CI(0.902,0.939),P<0.01〕。建立平滑拟合曲线发现,年龄与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率呈负相关,但二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阈值效应分析结果显示,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率下降的折点为32岁,即年龄≤32岁的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率不受年龄影响〔OR=1.000,95%CI(0.998,1.012),P=0.38〕,但年龄>32岁的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OR=0.800,95%CI(0.799,0.823),P<0.01〕。

    结论

    年龄是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婴儿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32岁的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魏珑珑, 张翠莲
    2022, 25(03):  269-27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7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26KB) ( )  
    背景

    薄型子宫内膜是导致患者妊娠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全胚冷冻是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助孕过程中的重要策略,对于其后的冻融胚胎移植方案的选择尚存争议。

    目的

    探讨在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中两种非依赖内源性卵巢周期的内膜准备方案,即人工周期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人工周期中妊娠结局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7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治疗,取卵当月因子宫内膜厚度≤7 mm进行全胚冷冻,后采用人工周期(人工周期组,n=409)和GnRH-a降调节人工周期(GnRH-a降调节人工周期组,n=103)进行冻融胚胎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结局。

    结果

    人工周期组患者平均移植胚胎(1.60±0.49)枚,GnRH-a降调节人工周期组患者平均移植胚胎(1.66±0.52)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周期组中,移植1枚、2枚、3枚胚胎者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nRH-a降调节人工周期组中,移植1枚、2枚、3枚胚胎者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中两种非依赖内源性卵巢周期的内膜准备方案即人工周期和GnRH-a降调节人工周期妊娠结局相似,不建议在无子宫内膜异位症、反复种植失败等特殊病史的常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群体中使用GnRH-a联合激素替代的内膜准备方案。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肖婧, 吴颖
    2022, 25(03):  275-27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1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95KB) ( )  
    背景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微卫星不稳定性在子宫内膜癌进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但关于微卫星不稳定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研究较少见。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48例,收集其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utL同源物1(MLH1)、MutS同源物2(MSH2)、MutS同源物6(MSH6)、减数分裂后分离蛋白(PMS2)表达情况。分析微卫星不稳定性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分别为32.6%(78/239)、22.2%(53/239)、2.9%(7/239)、65.7%(157/239);子宫内膜鳞癌患者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5、3/5、5/5、4/5;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4、2/4、3/4、2/4。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L)、微卫星稳定性(MSS)发生频率分别为19.7%(47/239 )、34.7%(83/239)、45.6%(109/239);子宫内膜鳞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分别为4/5、1/5、0;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分别为3/4、1/4、0。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子宫内膜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肌层侵犯深度子宫内膜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I-H、MSI-L、MSS子宫内膜癌患者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错配修复蛋白(MMRP)表达情况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但并非无病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微卫星不稳定性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病变进展及预后有关,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防治有一定参考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杨咏梅, 王凤英, 廖秦平, 肖群, 康宁, 吴洁
    2022, 25(03):  280-28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3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84KB) ( )  
    背景

    妊娠期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及宫颈病变需要更为有效的诊断与分流管理措施,从而指导个性化诊疗,减少妊娠期非必要有创检查。

    目的

    将妊娠期HR-HPV感染E6/E7 mRNA检测与HR-HPV DNA检测进行比较,评估E6/E7 mRNA检测应用于妊娠期HR-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妇产科建档定期产检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0~45岁育龄妊娠期女性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及HR-HPV DNA检测,结果异常者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并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同时留取宫颈脱落细胞检测HR-HPV E6/E7 mRNA片段。病理检查结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级、CINⅢ级定义为宫颈高级别病变。

    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20~45岁健康单胎妊娠女性1 058名,其中TCT结果异常和/或HPV 16、18亚型者118名,同意行阴道镜检测并成功获得病理检查结果者84名。在病理检查结果为CINⅠ及正常或炎症的女性中,HR-HPV E6/E7 mRNA检测阳性率均低于HR-HPV DNA检测(P<0.05);在病理检查结果为CINⅡ级及CINⅢ级的女性中,HR-HPV E6/E7 mRNA、HR-HPV DNA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HPV DNA预测宫颈高级别病变的灵敏度为89.7%(26/29),特异度为21.8%(12/55),阳性预测值为37.1%(26/69),阴性预测值为75.0%(12/15);HR-HPV E6/E7 mRNA预测宫颈高级别病变的灵敏度为65.5% (19/29),特异度为54.5%(25/55),阳性预测值为43.0%(19/44),阴性预测值为75.0%(25/40)。McNemar配对χ2检验结果显示:HR-HPV E6/E7 mRNA预测宫颈高级别病变的灵敏度低于HR-HPV DNA,特异度高于HR-HPV DNA(P<0.05)。

    结论

    HR-HPV E6/E7 mRNA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CINⅡ级及以上宫颈高级别病变的诊断特异度,因而可以考虑将HR-HPV E6/E7 mRNA检测应用于HR-HPV阳性病例的筛查分流管理,避免妊娠期非必要有创检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肠病研究
    莫达瑜, 刘英超, 王飞达, 倪思忆, 沈雁
    2022, 25(03):  285-29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6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60KB) ( )  
    背景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伴有心身障碍特征的慢性不可治愈性消化系统常见病,目前心理治疗已成为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在内的IBD患者优化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乌灵胶囊对多种消化系统心身疾病具有良好疗效,但目前关于其改善UC患者病情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乌灵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活动期UC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活动期UC伴焦虑、抑郁患者120例,采用双盲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黛力新组、乌灵胶囊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美沙拉嗪缓释片治疗,黛力新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乌灵胶囊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灵胶囊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灵胶囊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四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1个疗程)。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改良Mayo评分、炎性反应指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问卷(IBDQ)评分,并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

    最终共113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对照组28例、黛力新组28例、乌灵胶囊组29例、联合治疗组28例。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积分及主要临床症状总分、改良Mayo评分、红细胞沉降率、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血清白介素6水平、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黛力新组、乌灵胶囊组(P<0.05),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及IBDQ总分高于对照组、黛力新组、乌灵胶囊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中出现腹胀1例,黛力新组患者中出现失眠1例,均可自行缓解。

    结论

    乌灵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可有效改善活动期UC伴焦虑、抑郁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炎性反应、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乌灵胶囊可作为优化UC患者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之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彭彬, 文艺, 张诗静, 林文嘉, 李辉标, 蔡佳仲, 刘诗颖, 罗建峰, 罗泳欣, 郑小妹, 潘思敏, 陈新林, 侯江涛
    2022, 25(03):  293-29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10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55KB) ( )  
    背景

    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病程长,需长期维持治疗,中医药治疗缓解期UC具有一定的疗效。健脾清热化湿方治疗缓解期UC的疗效还不确切。

    目的

    采用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健脾清热化湿方联合美沙拉秦对比美沙拉秦治疗脾虚湿热型缓解期U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于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纳入1例缓解期UC患者。采取自身对照的方式,共进行4轮次无洗脱期的随机对照试验,每一轮次包括试验期和对照期两个治疗期,每个治疗期干预1个月,共8个治疗期。受试者在试验期服用健脾清热化湿方颗粒与美沙拉秦,在对照期服用美沙拉秦。比较两个治疗期的中医证候评分(TCMSS)、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BSFS)、腹痛和腹泻视觉模拟评分(VAS)、炎症性肠病简明健康量表(SHS)评分及安全性。

    结果

    4轮次试验后,试验期腹泻、腹胀、肢体倦怠评分及TCMSS总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期(P<0.05)。4轮次试验后,试验期BSFS评分和腹泻VAS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期,腹痛VAS评分的改善程度劣于对照期(P<0.05)。4轮次试验后,试验期SHS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期(P<0.05)。患者在4个周期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健脾清热化湿方联合美沙拉秦可改善脾虚湿热型缓解期UC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翁剑锋, 徐佳, 刘朋, 葛巍, 陈教华, 彭迎迎, 胡家丽, 崔曼曼, 张磊昌
    2022, 25(03):  298-30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6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34KB) ( )  
    背景

    溃疡性结肠炎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疾病之一。目前西医对其治疗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研究显示粪菌移植(FMT)对其有一定的疗效,但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

    采用FMT治疗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验证FMT的疗效和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Model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粪菌移植治疗组(Model+FMT组)和溃疡性结肠炎模型+5-氨基水杨酸(5-ASA)治疗组(Model+5-ASA组),各15只。Control组不作任何干预处理;Model组制备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Model+FMT组于造模成功后,给予制备的粪菌液0.2 ml/次灌肠;Model+5-ASA组于造模成功后,给予0.019 5 g/ml 5-ASA灌肠。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肠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检测血液辅助性T细胞(Th)-17、Th-1、Th-2、Treg细胞含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IL)-2、IL-17、IL-4、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

    结果

    肠组织透射电镜超微结构显示Model组造模成功;Model+FMT组与Model+5-ASA组微绒毛较为致密,形态正常,杯状细胞数目较多,线粒体轻微肿胀,粗面内质网病变不明显。Model+FMT组Th17细胞含量高于Control组、低于Model组,Model+5-ASA组Th17细胞含量低于Control组、Model组、Model+FMT组;Model+FMT组、Model+5-ASA组Th1细胞含量均分别低于Control组、Model组;Model+FMT组Th2细胞含量低于Control组、高于Model组,Model+5-ASA组Th2细胞含量低于Control组、高于Model组和Model+FMT组;Model+FMT组、Model+5-ASA组Treg细胞含量均分别低于Control组、高于Model组(P<0.05)。Model+5-ASA组IFN-γ细胞含量低于Model组;Model+FMT组、Model+5-ASA组IL-2细胞含量低于Model组;Model+FMT组、Model+5-ASA组IL-17细胞含量均分别低于Control组和Model组,Model+5-ASA组IL-17细胞含量低于Model+FMT组;Model+FMT组IL-4细胞含量低于Control组、高于Model组,Model+5-ASA组IL-4细胞含量高于Model组;Model+FMT组IL-10细胞含量高于Control组和Model组,Model+5-ASA组IL-10细胞含量高于Model组;Model+FMT组、Model+5-ASA组TGF-β细胞含量均分别低于Control组、高于Model组(P<0.05)。

    结论

    FMT可改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症状,推测其可能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平衡、Th17/Treg细胞比例达到治疗的目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张晓梅, 康燕飞, 桑田, 成静, 李巧莉, 曹玉文, 马金梅, 石丽楠, 李文肖, 李军
    2022, 25(03):  305-31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10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95KB) ( )  
    背景

    常规超声检查指标单独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灵敏度较低,而淋巴结转移(LNM)与否可影响患者的诊疗方案。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指标联合预测PTC颈部CLNM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至2020年5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手术及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446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及超声检查指标(结节直径、结节数目、单发位置、多发部位、内部成分、内部回声、边界、边缘、微钙化、纵横比、后方回声衰减、被膜侵犯)。依据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发生颈部CLNM 159例(35.65%),未发生颈部CLNM 287例(64.35%)。采用二元逐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PTC患者发生颈部CLNM的影响因素。绘制各指标预测PTC患者发生颈部CLN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结节直径、边缘、微钙化、纵横比、被膜侵犯PTC患者颈部CLNM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727,95%CI(1.059,2.816)〕、年龄<45岁〔OR=2.690,95%CI(1.728,4.187)〕、结节直径>10 mm〔OR=2.385,95%CI(1.544,3.684)〕、被膜侵犯〔OR=1.773,95%CI(1.153,2.724)〕是PTC患者发生颈部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回归方程:Logit(P)=-1.627+0.546×性别+0.989×年龄+0.869×结节直径+0.572×被膜侵犯。Logit(P)联合指标预测PTC患者发生颈部CLNM的灵敏度为67.92%、特异度为61.67%(最佳截断值为0.32),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5〔95%CI(0.650,0.738)〕;联合指标预测PTC患者发生颈部CLNM的AUC分别大于性别、年龄、结节直径、被膜侵犯单独预测(Z值分别为4.137、3.682、3.070、3.679,P值均<0.05)。

    结论

    男性、年龄<45岁、结节直径>10 mm、被膜侵犯是PTC患者发生颈部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上述4种指标联合预测PTC患者发生颈部CLNM的价值较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青阳, 李茹, 任毅, 杨静
    2022, 25(03):  312-31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9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40KB) ( )  
    背景

    目前我国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IP)的相关研究较少,大部分医务人员对其认识不足,极易导致误诊误治而延误病情。

    目的

    对公开发表的携带卟胆素原脱氨酶(HMBS)基因突变的中国AI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提高医务工作者对AIP的认识。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收集建库至2021-06-30所有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AIP病例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按照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收集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分析AIP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基因突变情况。

    结果

    共纳入32篇文献、65例AIP患者,其中女56例、男9例,年龄集中在20~39岁〔83.1%(54/65)〕。AIP患者就诊原因多为腹痛〔63例(96.9%)〕,常伴有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56.9%(37/65)的AIP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25例)、癫痫样发作(22例)、呼吸肌麻痹(6例)。13.8%(9/65)的AIP患者出现乏力(6例)、四肢麻木(4例)等外周神经系统症状。30.8%(20/65)的患者出现高血压、窦性心动过速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9.2%(6/65)的患者出现抑郁、焦虑、幻觉等精神症状。35例曾多次经历过AIP的急性发作。部分患者的疾病发作可能与月经(9例)、妊娠和分娩(4例)、劳累(3例)、饮酒(2例)及节食(1例)有关。AIP患者中25例出现低钠血症,11例出现贫血,1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6例出现肾功能异常,个别(1例)出现皮质醇节律的紊乱。27例AIP患者接受了糖负荷治疗,其中25例状况好转。2例接受了糖负荷联合血红素治疗,最终1例好转。本研究共纳入26个基因突变位点,其中突变位点p.R173W、p.R173Q、p.T269R、p.W283X、p.A330P可见于多例患者。对于同一突变类型患者也可表现出不同的临床表型。

    结论

    AIP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情严重程度具有异质性。当在临床上遇到不明原因腹痛、癫痫样发作、意识障碍、高血压、心动过速、低钠血症的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应警惕AIP的急性发作。目前我国临床上主要采用糖负荷治疗控制AIP的发作,而AIP临床表型的影响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东旭, 石文婧, 徐樱溪, 何冰
    2022, 25(03):  320-32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5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41KB) ( )  
    背景

    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转氨酶是反映NAFLD发生和严重程度的常见指标,目前关于肥胖PCOS患者合并转氨酶升高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肥胖PCOS患者转氨酶升高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内分泌门诊诊治的女性肥胖PCOS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肥胖PCOS组),并纳入同期于该门诊就诊的年龄和体质指数相匹配的女性单纯肥胖患者39例为对照(单纯肥胖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人体成分分析及生化检验结果,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分析肥胖PCOS患者合并转氨酶升高的相关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肥胖PCOS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黄体生成素(LH)、睾酮(T)、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游离雄激素指数(FAI)、LH/卵泡刺激素(FSH)高于单纯肥胖组(P<0.05),肥胖PCOS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低于单纯肥胖组(P<0.05),两组年龄、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空腹血糖、载脂蛋白A1、FSH、泌乳素、孕酮、雌二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转氨酶与TG、TC、LDL、ApoB、T、FIns、HOMA-IR、FAI呈正相关(P<0.05),与HDL呈负相关(P<0.05),与LH、SHBG、LH/FSH无直线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水平升高为肥胖PCOS患者转氨酶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6.339,95%CI(1.834,21.906),P=0.004〕。

    结论

    肥胖PCOS患者的转氨酶升高与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激素血症相关,其中T水平升高是肥胖PCOS患者转氨酶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范桂红, 何俊, 庞高峰, 李辰, 江庐山, 方惠民, 王舟
    2022, 25(03):  325-33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2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60KB) ( )  
    背景

    目前,采用脑涨落图仪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个脑区神经递质功能特点的研究较多,也有关于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但关于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具体脑区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较少。

    目的

    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MECT治疗前后脑内及不同脑区神经递质水平变化而探讨其可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常州市德安医院收治的签署MECT治疗同意书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1例,均接受MECT治疗且在治疗期间所用抗精神疾病药物剂量保持不变。比较所有患者首次MECT治疗前24 h和MECT治疗结束后24 h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新5因子模型(20项版)评分、脑内和不同脑区神经递质水平。

    结果

    与首次MECT治疗前24 h相比,所有患者MECT治疗结束后24 h阳性因子、阴性因子、敌对兴奋、焦虑抑郁、认知功能损伤因子评分及总分,脑内γ-氨基丁酸(GABA)水平及左后脑区GABA、谷氨酸(Glu)水平均降低,脑内及右前脑区多巴胺(DA)水平升高(P<0.05)。

    结论

    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有一定治疗效果,并可能通过影响脑内GABA和DA、左后脑区GABA和Glu、右前脑区DA等神经递质水平而发挥神经生物学机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陈安, 曹霄, 张慧林, 练剑锋
    2022, 25(03):  331-33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9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40KB) ( )  
    背景

    针灸治疗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但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的影响尚未明确。

    目的

    探究针灸辅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海安市中医院进行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针灸组。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药物(尿激酶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针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针灸辅助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治疗中(治疗第2周)及治疗后(治疗结束)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6、IL-8水平。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的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DL、NIHSS评分及治疗后临床疗效。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324例,其中对照组162例,针灸组16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合并高血压发生率、合并糖尿病发生率、合并高脂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RP、TNF-α、IL-1β、IL-6、IL-8水平及ADL、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患者治疗中、治疗后CRP、TNF-α、IL-1β、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针灸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针灸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1.36%(148/162)〕高于对照组〔79.01%(128/162)〕(χ2=9.783,P=0.002)。

    结论

    针灸辅助治疗可进一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较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静, 马绮梨, 梁雅玲, 陈维雅, 蔡文智
    2022, 25(03):  336-34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3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10KB) ( )  
    背景

    妊娠期的体力活动近年来被看作是生殖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孕妇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去取代传统的孕妇需要限制活动的观点。国外研究显示,从妊娠早期到妊娠中期,再到妊娠晚期,体力活动是逐渐降低的,国内关于妊娠不同时期体力活动模式及变化相关研究尚不足。

    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体力活动模式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产科门诊初次产检建册(妊娠6~13+6周)的低危孕妇进行调查。由研究者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一般资料;采用中文版孕期身体活动问卷(PPAQ)在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进行调查,分析在妊娠不同时期体力活动的模式及其变化轨迹。

    结果

    共纳入312例孕妇,排除48例,脱落15例,最终249例孕妇完成调查。249例孕妇在妊娠早期每周总能量消耗的平均数为201.7 MET-hours,妊娠中期为188.6 MET-hours,妊娠晚期为177.2 MET-hours;整个妊娠期静坐行为约占总能量消耗的17%,低强度活动约占总能量消耗的60%,中等强度活动占总能量消耗的21.2%~24.4%,高强度活动占总能量消耗不足1%。活动类型中,家务活动约占总能量消耗的48%,职业活动约占总能量消耗的40%,交通出行约占总能量消耗的9%,运动锻炼占总能量消耗不足3%。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静坐行为、中等强度活动、高强度活动、家务活动、运动锻炼、总能量消耗代谢当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妊娠晚期静坐行为、中等强度活动、家务活动、总能量消耗代谢当量低于妊娠早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医务人员应鼓励孕妇减少静坐时间,并根据孕妇的个体情况制定适合其实际情况的体力活动建议和指导,以改善母婴健康。妊娠中期可能是促进体力活动的最好时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解志佳, 张蕾, 陈昕, 常涛
    2022, 25(03):  341-34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4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65KB) ( )  
    背景

    已有研究证实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存在听损伤,但关于PCOS患者听损伤的影响因素未得到充分阐释。

    目的

    探究PCOS患者听损伤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妇科确诊的PCOS患者203例(406耳)为PCOS组,选取同期本院30例体检健康女性(60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听力学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COS患者听损伤影响因素。

    结果

    PCOS组中低频(0.25~2.00 kHz)听阈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高频(4.00 kHz、8.00 kHz)和扩展高频(10.00~20.00 kHz)听阈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03例PCOS患者听阈测试中听损伤者占25.62%(52/203)。PCOS患者病程越长,其听损伤发生率越高、损伤程度越重(χ2趋势=42.475,P<0.001)。PCOS患者中伴有听损伤患者胰岛素抵抗发生率低于非听损伤患者(χ2=12.765,P<0.001);伴有听损伤PCOS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均高于非听损伤患者(t=2.490、2.819、2.419、4.43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和胰岛素抵抗、CRP、Hcy、FBG、TG是PCOS患者听损伤的影响因素(P<0.001)。

    结论

    PCOS患者的病程和胰岛素抵抗、CRP升高、高血糖、Hcy高表达、血脂异常是PCOS患者听损伤的影响因素,临床应根据各诱因采取措施来防止或延缓PCOS患者听损伤的发生与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医学循证
    朱洁云, 高敏, 宋秋韵, 吉攀, 李红园, 钟枝梅, 沈印
    2022, 25(03):  346-35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8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59KB) ( )  
    背景

    骨质疏松症(OP)的患病率高,且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OP及其引起的骨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防治OP刻不容缓。了解我国OP的患病情况是开展OP防控工作的前提。

    目的

    通过Meta分析了解中国老年人OP的患病情况。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网(VIP)中关于中国老年人OP患病率相关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为2000-01-01至2021-03-20。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48篇横断面研究,包含68 932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60岁老年人OP患病率为37.7%〔95%CI(33.8%,41.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2000—2009年中国≥60岁老年人OP患病率为39.6%〔95%CI(33.4%,45.9%)〕,2010—2020年为35.9%〔95%CI(31.1%,40.8%)〕;中国南方地区≥60岁老年人OP患病率为39.7%〔95%CI(34.0%,45.5%)〕,中国北方地区为35.7%〔95%CI(30.1%,41.2%)〕;中国男性≥60岁老年人OP患病率为27.3%〔95%CI(23.9%,30.7%)〕,中国女性为48.4%〔95%CI(42.7%,54.1%)〕;中国60~69岁老年人OP患病率为32.2%〔95%CI(28.6%,35.7%)〕,70~79岁老年人为41.9%〔95%CI(36.9%,46.9%)〕,≥80岁老年人为51.8%〔95%CI(43.9%,59.7%)〕。

    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中国老年人OP患病率为37.7%,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廖桂彬, 龚嘉倩, 赵利娜, 侯江涛, 郑鸿铭, 李逸婷, 吴苑, 陈斌
    2022, 25(03):  354-36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8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3385KB) ( )  
    背景

    在消化性溃疡出血(PUB)患者中,抑酸药物的使用以及出血状态等会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诊断造成干扰,关于尿素呼气试验(UBT)和粪便抗原检测(SAT)应用于出血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报道并不一致。

    目的

    明确UBT和SAT用于PUB患者H.pylori感染的准确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收集有关PUB患者运用UBT和/或SAT诊断H.pylori感染的诊断准确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03-31。提取资料并应用QUADAS-2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双变量混合效应模型和网络Meta分析模型(NMA)合并诊断试验效应量;采用Meta回归和亚组分析的方法探究异质性的来源。

    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总计25项研究,包含1 1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UBT、SAT诊断PUB患者H.pylori感染的合并灵敏度为0.90〔95%CI(0.79,0.95)〕、0.89〔95%CI(0.81,0.94)〕,合并特异度为0.91〔95%CI(0.86,0.95)〕、0.75〔95%CI(0.59,0.87)〕,合并诊断比值比为88.89〔95%CI(31.01,254.82)〕、24.35〔95%CI(13.76,43.09)〕,合并阳性似然比为10.07〔95%CI(6.07,16.71)〕、3.60〔95%CI(2.11,6.12)〕,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11〔95%CI(0.05,0.24)〕、0.15〔95%CI(0.09,0.24)〕,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5%CI(0.90,0.95)〕、0.91〔95%CI(0.88,0.93)〕。Meta回归提示,取样时间对UBT和SAT的灵敏度异质性存在影响,取样时间和H.pylori感染判定标准对UBT的合并特异度异质性存在影响。Deek漏斗图提示纳入研究间不存在潜在发表偏倚(PUBT=0.53,PSAT=0.64)。

    结论

    UBT具有更好地发现PUB患者H.pylori感染的能力,对疾病诊断的帮助优于SAT。鉴于SAT的假阳性结果,针对PUB患者不推荐单独使用SAT,同时依据取样时间与诊断效能的负相关性,为尽量避免质子泵抑制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推荐血流动力学稳定条件下尽早完善H.pylori相关检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典型病例研究
    吴远, 吕宏军, 姚孝礼, 刘娟
    2022, 25(03):  363-36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1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28KB) ( )  

    非梭状菌可分解坏死组织中的糖等底物并产生皮下气肿,而非梭状菌皮肤软组织产气性感染常出现在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中。非梭状菌与梭状菌引起产气性感染的鉴别诊断依赖病原学检查结果,但在未取得病原学证据之前早期、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和及时、有效地清创及必要的手术是救治糖尿病合并非梭状菌皮肤软组织产气性感染患者的关键。本文报道了2例糖尿病合并非梭状菌皮肤软组织产气性感染患者并进行了文献复习,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汤杨明, 石仁州, 蓝梅, 李学军, 温宗华, 陆晓晨
    2022, 25(03):  368-37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6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63KB) ( )  

    一线治疗失败或复发的老年多中心型Castleman病(MCD)患者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国外文献报道来那度胺对于复发/难治的MCD有一定疗效,但中文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报道2例来那度胺二线治疗老年复发/难治的MCD患者后取得长期缓解,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提示来那度胺治疗MCD有效,可以作为治疗复发/难治MCD的一种选择。老年MCD患者本身可能一般状况差,存在各种合并症,从而可能从以来那度胺为基础的治疗方案中获益。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新进展
    郭爽, 陈凤燕, 尹香, 王璐, 郭雪峰, 余启明, 邹珍友, 舒伟
    2022, 25(03):  373-37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3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73KB) ( )  

    铁离子负荷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虽然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Ps)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是AD发病的两个主要病理特征,但临床对SPs和NFTs的诱导因素仍有不同的看法,至今尚未明确。本文重点探讨了铁离子稳态失衡与AD发病机制的关系,对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不同区域的铁沉积可能会损害正常的认知功能和行为。其次,铁离子失衡和氧化应激通过激活β-或γ-分泌酶和抑制α-分泌酶共同或独立地促进Aβ的过度产生,还通过激活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等蛋白激酶和抑制蛋白磷酸酶2A(PP2A)引起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由铁离子不平衡引起的改变会反过来加剧铁离子的分布和沉积。铁离子失衡和Aβ/tau蛋白异常之间的恶性循环最终可能促进AD发展。再次,铁离子超负荷还可直接或间接破坏细胞器,引起内质网应激、线粒体和自噬功能障碍,可引起或加重Aβ和tau蛋白的聚集/积累,损害突触功能。同时,铁代谢异常通过Fenton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引发氧化应激反应,破坏细胞脂质、蛋白质和DNA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最后,鉴于传统铁螯合剂长期应用的局限性和不良反应,α-硫辛酸(LA)和乳铁蛋白(LF)作为自合成的靶向小分子,在阻断Aβ聚集、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和神经元损伤方面显示出非常好的生物活性,有望推向临床。因此铁靶向治疗策略有望成为AD治疗的新方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环环, 李瑞青, 苏凯奇, 袁洁, 李琪, 冯晓东
    2022, 25(03):  380-38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6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92KB) ( )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肠-脑轴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肠道微生物群主要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是肠-脑沟通的关键递质,对脑卒中具有保护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主要综述了短链脂肪酸对脑卒中的保护作用机制及其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关系,以期为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等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