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18年 第21卷 第17期    刊出日期:2018-06-15
    专题研究
    程改平1,李舍予2,胡雯1*
    2018, 21(17):  2017-202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011
    摘要 ( )   PDF for PC (1351KB) ( )  

    2018年3月,英国糖尿病协会发布《英国基于证据的预防管理糖尿病营养指南》。该指南建立在2011年指南基础上,主要基于食物而非营养素提出建议,内容包括教育和治疗实施模式、2型糖尿病预防、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糖尿病并发症管理和其他问题(包括合并症、营养支持、妊娠期和哺乳期、进食障碍、微量营养素、食物补充剂、功能性食品、商业性糖尿病食品,以及营养性和非营养性甜味剂)等内容。本文对部分内容并结合我国全科医生实际情况及我国的糖尿病医学营养指南进行解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邓宇虹*,曾婷,黎玉玲,叶小芳,廖玉梅,马凯恩
    2018, 21(17):  2022-202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160
    摘要 ( )   PDF for PC (1341KB) ( )  
    背景 医疗界迫切需要开发真实、有效,且能长期坚持的饮食干预方式,以达到长期控制体质量的目的。目的 评估“低碳水化合物过渡至高营养密度”的膳食模式1~6个月的减重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营养科门诊就诊的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第1个月内将碳水化合物摄入限制在50 g/d,此后逐渐增加碳水化合物比例,在第3个月时碳水化合物摄入达110 g/d,3个月内的能量摄入则在静息能量消耗结合其活动度的推荐量基础上,减少500 kcal/d;第1、2月提供“代餐食品”代替主食。第4~6个月,不再限制热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给予以低精制碳水化合物为基础的“高营养密度食物宝塔”教育。记录干预1、3、6个月后患者体质量。结果 第1个月末完成率为93.8%(136/145),体质量较干预前下降(3.77±1.76)kg(t配对=10.61,P<0.01);减重成功率为38.2%(52/136),总减重成功率为35.8%(52/145)。第3个月末完成率为74.5%(108/145),体质量较干预前下降(6.67±3.50)kg(t配对=10.89,P<0.01);减重成功率为80.5%(87/108),总减重成功率为60.0%(87/145)。第6个月末完成率为67.6%(98/145),体质量较干预前下降(7.85±4.12)kg(t配对=4.77,P<0.01);减重成功率为85.7%(84/98),总减重成功率为57.9%(84/145)。结论 从低碳水化合物过渡至高营养密度的膳食模式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减重膳食模式,值得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雅芳1,刘琳1,艾思睿1,杜丽坤2*
    2018, 21(17):  2026-202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111
    摘要 ( )   PDF for PC (1365KB) ( )  


    饮食是糖尿病发病和血糖控制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大量研究显示,高糖、高脂饮食对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发病率及血糖控制均有重要影响,而控制高糖、高脂饮食则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糖摄入量在总卡路里量中的比例过高以及食用红肉和加工肉制品、饮用软饮料等对血糖均有直接影响。素食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地中海饮食结构中的牛奶、橄榄油、鱼肉也有益于糖尿病预防和控制。本文通过对关于饮食与糖尿病关系的论文进行系统检索,以期对糖尿病患者合理饮食有所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雅芳1,刘琳1,艾思睿1,杜丽坤2*
    2018, 21(17):  2026-202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111
    摘要 ( )   PDF for PC (1365KB) ( )  
    饮食是糖尿病发病和血糖控制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大量研究显示,高糖、高脂饮食对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发病率及血糖控制均有重要影响,而控制高糖、高脂饮食则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糖摄入量在总卡路里量中的比例过高以及食用红肉和加工肉制品、饮用软饮料等对血糖均有直接影响。素食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地中海饮食结构中的牛奶、橄榄油、鱼肉也有益于糖尿病预防和控制。本文通过对关于饮食与糖尿病关系的论文进行系统检索,以期对糖尿病患者合理饮食有所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蕊1,王朝昕2,3,陆媛2,3,薄小杰3,王春旭3,陈宁3,刘娜娜3,巩昕3,徐康捷3,潘莹2,3,石建伟2,3,于德华2,3*
    2018, 21(17):  2030-203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008
    摘要 ( )   PDF for PC (1096KB) ( )  
    目的 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本研究为系统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3—12月,采取文献荟萃分析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收集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下属的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数据,验证评价体系的可行性。结果 本研究构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包含科研投入、科研产出、科研管理3个维度,23个三级指标,权重的一致性指数<0.10。通过对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证的灵敏度和实践检验,其中8家主客观排名相差两名以内。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在灵敏度和有效性上具有较高的实践可行性,但仍需在具体数据收集和大规模计算过程中注意质量控制及动态反馈,以便为提升社区科研能力提供导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朝昕1,2,刘蕊3,陆媛1,2,薄小杰2,王春旭2,陈宁2,刘娜娜2,巩昕2,徐康捷2,潘莹1,2,于德华1,2,石建伟1,2*
    2018, 21(17):  2034-203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014
    摘要 ( )   PDF for PC (1089KB) ( )  
    目的 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得出2016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排行榜。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3月,通过各级社区卫生协会向全国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放电子调查问卷,利用前期构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综合评价体系从科研投入、科研产出、科研管理3个方面对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研能力进行排序。结果 本研究得出2016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前30名排行榜,分布在上海20家、北京6家,以及东莞、深圳、杭州、宁波、成都各1家。结论 本研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的综合评价提供了客观、合理的评价体系,并对社区科研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引导性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薄小杰1,陆媛1,2,刘蕊3,王春旭1,陈宁1,刘娜娜1,巩昕1,徐康捷1,潘莹1,2,于德华1,2,石建伟1,2,王朝昕1,2*
    2018, 21(17):  2038-204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005
    摘要 ( )   PDF for PC (1093KB) ( )  
    目的 利用前期构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在实践及专家重新论证修改的基础上,制定2018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排行榜,以反映近年社区科研的发展概况。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3月,通过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基层/社区卫生协会,以自愿参加及地方卫生健康委员会推荐相结合的模式,向全国27个省份50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放电子调查问卷。利用评价体系从科研投入、科研产出、科研管理3个方面,得到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研能力排序。结果 本研究制定2018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TOP 30,分布在上海21家、北京6家,杭州、东莞、厦门、重庆各1家。与2016年比较,近年社区科研能力大部分指标最大值、均值有一定幅度的提升,进步最大的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六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凯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论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近年来不断提升且发展潜力巨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综合评价体系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论证完善,具备了更高的科学性和更强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郭晓斌1*,王鹏2,陶立元3,吴华2
    2018, 21(17):  2043-204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214
    摘要 ( )   PDF for PC (1125KB) ( )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4—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体检的受检者372例,依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372例受检者分为斑块形成组(110例)和无斑块形成组(26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颈总动脉IMT,并测定补体C1q水平和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吸烟、规律运动、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服用降压药、服用降脂药、服用降糖药、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BMI)、补体C1q、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IMT与补体C1q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rs=-0.14,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1,95%CI(1.07,1.16)〕、规律运动〔OR=2.88,95%CI(1.37,6.22)〕、服用降糖药〔OR=0.15,95%CI(0.03,0.59)〕、舒张压〔OR=1.05,95%CI(1.02,1.09)〕、Cr〔OR=1.03,95%CI(1.00,1.06)〕、TG〔OR=1.49,95%CI(1.01,2.22)〕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与年龄、规律运动、糖尿病服药情况、血压和血脂水平有关,对临床预防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秦星汉,丁同斌,刘士超,贾兴泰,闫琼文,简立国*
    2018, 21(17):  2048-205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124
    摘要 ( )   PDF for PC (1145KB) ( )  
    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TH)水平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09-01至2017-02-28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病房住院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且至少1支主要冠状动脉CTO的冠心病患者86例,根据Cohen-Rentrop法评估CCC形成程度,分为不良组(23例)和良好组(63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常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情况。结果 不良组糖尿病病史比例、高脂血症病史比例、吸烟比例、TSH水平、SCH比例均高于良好组,FT3、FT4水平均低于良好组(χ2=6.192、6.031、6.720,Z=-2.410,χ2=4.976,Z=-3.586、-2.80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1显示,糖尿病〔OR=0.255,95%CI(0.066,0.981)〕、吸烟〔OR=0.136,95%CI(0.030,0.620)〕、SCH〔OR=0.048,95%CI(0.007,0.327)〕是CCC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2显示,糖尿病〔OR=0.142,95%CI(0.027,0.761)〕、吸烟〔OR=0.128,95%CI(0.019,0.861)〕、TSH〔OR=1.955,95%CI(1.247,3.066)〕、FT3〔OR=0.170,95%CI(0.043,0.671)〕是CCC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吸烟、SCH、TSH、FT3是冠状动脉CTO患者CCC形成不良的危险因素,为冠心病二级预防提供了新证据,从而更好地预防冠心病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熊慧,刘平,邹文,胡春宏*
    2018, 21(17):  2053-205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0.235
    摘要 ( )   PDF for PC (1240KB) ( )  
    目的 探讨局部中晚期宫颈癌单纯放疗与同步放化疗(CCRT)的临床疗效,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9月—2013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经病理确诊,并接受放化疗的125例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单纯放疗27例(21.6%)(放疗组),CCRT 98例(78.4%)(CCRT组)。随访截至2016-03-01,记录其总生存时间。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进行检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125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6%、74.4%、71.2%。放疗组与CCRT组患者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与CCRT组患者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直肠反应、泌尿生殖道反应、阴道炎症、盆腔积液、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下肢静脉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检验显示,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完成放疗总时间、不同治疗方案的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临床分期〔HR=0.329,95%CI(0.106,0.770)〕、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HR=0.937,95%CI(0.925,0.984)〕、完成放疗总时间〔HR=1.081,95%CI(1.022,1.095)〕、治疗方案〔HR=0.203,95%CI(0.072,0.574)〕与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总生存时间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局部中晚期宫颈癌CCRT临床疗效比单纯放疗有明显的优势。FIGO临床分期、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完成放疗总时间、治疗方案是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睿方1,徐方兴1,周玉杰1,刘同库2*,徐丽华2,顾明2,丁福祥2,马鸿雁2,赵东明2,孙凤2
    2018, 21(17):  2059-206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198
    摘要 ( )   PDF for PC (1130KB) ( )  
    目的 探讨植入金属裸支架(BMS)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0—2005年北华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植入BMS随访资料完整的ACS患者491例为研究对象,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植入BMS。经住院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记录主要终点事件。结果 平均随访(95±39)个月,随访期间累积171例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MACE发生率为34.83%,年均MACE发生率为4.38%。死亡68例(13.85%),靶病变血管重建71例(14.46%),靶血管重建28例(5.70%),晚期支架内血栓(LST)和极晚期支架内血栓(VLST)0例,心力衰竭2例(0.41%),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例(0.41%)。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06例(21.59%),支架节段内再狭窄60例(12.22%),支架内再狭窄合并支架节段内再狭窄127例(25.87%)。结论 植入BMS治疗ACS患者,远期MACE、LST、VLST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舒诗斌,甘雷娟,徐博文,陈家瀚,昂萨尔?叶尔肯,刘玉,吴倩,朱贺*
    2018, 21(17):  2064-206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203
    摘要 ( )   PDF for PC (1127KB) ( )  
    目的 探讨温度骤降对人体血压的影响,以及耳穴按摩对血压波动的保护作用。方法 2016年12月—2017年2月,选取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汉族学生10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无干预组、干预组,各50名,测量两组基础平均动脉压(MAP)。无干预组从有供暖的室内平稳来到温差20、25、30 ℃的室外,测量即时、5 min后血压。干预组进行耳穴按摩5 min后,平稳来到温差20 ℃的室外,测量即时、5 min后血压。结果 无干预组随着暴露寒冷环境温差的增大,即时、5 min后MAP逐渐升高(P<0.05)。无干预组基础MAP为(85±3) mm Hg,暴露在温差20 ℃的寒冷环境即时MAP高于基础MAP(t配对=3.14,P<0.05);5 min后MAP与基础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配对=0.97,P>0.05)。暴露在温差25、30 ℃的寒冷环境即时以及5 min后MAP均高于基础MAP(t配对=7.07、2.21,t配对=12.41、13.76,P<0.05)。干预组耳穴按摩后室温下MAP为(77±4) mm Hg,低于基础MAP的(85±3)mm Hg(t配对=4.23,P<0.05)。暴露在温差20 ℃的寒冷环境中,即时MAP为(83±1)mm Hg,低于无干预组的(86±2)mm Hg(t=2.20,P<0.05),5 min后MAP为(84±1)mm Hg,高于即时MAP(t配对=-13.01,P<0.05)。结论 气温骤降可使血压升高,而耳穴按摩可抑制气温骤降引起的血压波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路畅1,姜海利2,王欣2*,贾晨阳2,王小新2,邹丽颖2
    2018, 21(17):  2068-207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197
    摘要 ( )   PDF for PC (1087KB) ( )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带菌孕妇经阴道分娩发生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或脐带炎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妊娠足月经阴道分娩的GBS带菌孕妇129例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有无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或脐带炎,分为病例组(27例)和对照组(102例)。查阅相关病历,记录GBS带菌孕妇一般资料及分娩信息。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工破膜〔OR=5.106,95%CI(1.535,16.987)〕、总产程时间延长〔OR=1.098,95%CI(1.013,1.191)〕、新生儿出生体质量〔OR=1.002,95%CI(1.000,1.003)〕是GBS带菌孕妇发生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或脐带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适当缩短总产程时间、减少人工破膜可能减低妊娠晚期GBS带菌孕妇阴道分娩时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或脐带炎的发生风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冯国飞,王翰青*,诸葛盼,尤慧华
    2018, 21(17):  2072-207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0.188
    摘要 ( )   PDF for PC (1140KB) ( )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纤维鼻咽镜与磁共振成像(MRI)测量上呼吸道指标差异和阻塞平面情况,分析两种评价方法对患者上呼吸道阻塞平面定位的相关性与一致性。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金华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93例男性OSAHS患者,包括轻度组32例、中度组31例、重度组30例。纤维鼻咽镜检查软腭后区、舌后区、会厌后区塌陷度,MRI测量软腭后区、舌后区、会厌后区横截面积、左右径,前后径、咽侧壁厚度等。采用SPSS 15.0软件分析两种评价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3组OSAHS患者软腭后区、舌后区、会厌后区塌陷度,横截面积,左右径,前后径及会厌后区咽侧壁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轻度组会厌后区塌陷度与横截面积呈正相关(r=0.53,P=0.002),中度组会厌后区塌陷度与横截面积呈负相关(r=-0.53,P=0.002)。Kappa分析结果显示,重度组会厌后区纤维鼻咽镜检查与MRI测量评定阻塞平面Kappa=0.390(P=0.007)。结论 纤维鼻咽镜检查与MRI测量能够分别反映不同病情严重程度OSAHS患者上呼吸道软组织顺应性与解剖学特征的差异,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上呼吸道阻塞平面定位缺乏良好的相关性及一致性,临床上应联合应用这两种检查方法全面评估患者上呼吸道阻塞情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潘阳琼1,陈豪2,宋春兰1,成怡冰1*
    2018, 21(17):  2077-208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0.243
    摘要 ( )   PDF for PC (1110KB) ( )  
    目的 探讨TAp63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郑州儿童医院住院的初治或复发急性白血病患儿104例为急性白血病组,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80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61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19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4例;初发患儿90例(高危型18例,低危型72例),复发患儿14例。选择同期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郑州儿童医院住院的非恶性血液病患儿36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患儿TAp63基因表达。结果 急性白血病组104例患儿TAp63基因阳性表达86例,阳性表达率为82.7%,TAp63 mRNA相对表达量为(0.61±0.19);对照组患儿TAp63基因阳性表达0例。ALL与ANLL患儿TAp63基因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L患儿TAp63 mRNA相对表达量较ANLL患儿升高(P<0.05)。初发与复发患儿TAp63基因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儿TAp63 mRNA相对表达量较初发患儿升高(P<0.05)。B-ALL患儿TAp63基因阳性表达率、TAp63 mRNA相对表达量较T-ALL患儿升高(P<0.05)。高危型与低危型初发患儿TAp63基因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初发患儿TAp63 mRNA相对表达量较低危型初发患儿升高(P<0.05)。完全缓解与未缓解患儿TAp63基因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患儿TAp63 mRNA相对表达量较完全缓解患儿升高(P<0.05)。结论 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可能与TAp63基因的过度表达相关,可作为探讨化疗疗效的观察指标之一;TAp63高表达者易复发,可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艳春1,2,刘昉1*,蒲琳3,秦江梅1,Kim Sweeny2
    2018, 21(17):  2082-208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230
    摘要 ( )   PDF for PC (1150KB) ( )  
    目的 分析2009年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投入之下,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 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营养和健康调查(CHNS)(1991、1993、1997、2000、2004、2006、2009、2011年),2009年共调查10 242人,回收有效问卷9 553份,确诊高血压患者1 025例,其中35~84岁高血压患者1 007例,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分为血压控制组317例和血压未控制组690例。采用趋势分析和等比分析预测2013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计算血压控制组与血压未控制组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及人数,分析健康管理长期效果。结果 2013年高血压知晓增量人数、治疗增量人数和控制增量人数分别为39 132 883、32 610 735、28 697 447例。血压控制组患者10年心脑血管疾病加权风险为6.34%,血压未控制组患者10年心脑血管疾病加权风险为16.34%,血压控制将10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降低了10个百分点。血压控制组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人数为1 819 275例,血压未控制组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人数为4 689 995例。血压控制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2 870 720例。结论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降低了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患者管理需要不断强化多因素综合干预;研究改进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评价方法,为长期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苏瑾,徐莉苹*,丁宏娟,郭菲娜
    2018, 21(17):  2087-209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021
    摘要 ( )   PDF for PC (1102KB) ( )  
    目的 探讨“传教式”模式指导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测血压的效果。方法 2016年9月—2017年6月,以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居民委员会为单位,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宛南社区自愿入组且签约在管的高血压患者120例为干预组(在高血压药物治疗+常规社区管理基础上应用“传教式”模式进行指导);东二、西木、谨斜社区自愿入组且签约在管的高血压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应用高血压药物治疗+常规社区管理)。采用《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使用电子血压计知晓度问卷》和《电子血压计测定评估表》评估干预前后规范使用电子血压计知晓率和电子血压计测定评分。结果 干预后第8周干预组的诊断阈值、测量前注意事项、测量选用体位、坐位测量手臂位置、袖带正确摆放位置、袖带松紧程度、测量频率、测量时间、电子血压计选用、其他注意事项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第8周的诊断阈值、测量前注意事项、测量选用体位、坐位测量手臂位置、袖带正确摆放位置、袖带松紧程度、测量频率、测量时间、电子血压计选用、其他注意事项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第1、2、4、8周干预组电子血压计测定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第1、2、4、8周电子血压计测定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传教式”模式指导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测血压,使社区高血压患者知晓自测血压的正确方法,可以达到目标人群的全覆盖的目的,提高患者自测血压的准确性、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家庭医生团队高血压管理的有效性,从而使血压监测达标,为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边静1,张兰凤2*,刘谆谆3,倪同伟4,李芸芸1
    2018, 21(17):  2091-209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222
    摘要 ( )   PDF for PC (1172KB) ( )  
    目的 修订疾病获益感量表中文版,并初步评价其在癌症家庭照顾者中应用的信效度。方法 对疾病获益感量表中文版进行内容修订,形成疾病获益感量表修订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1—9月在南通市肿瘤医院就诊的癌症家庭照顾者420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获益感量表修订版对其进行调查。4周后,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0例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采用疾病获益感量表修订版对其获益感进行重测。对疾病获益感量表修订版进行条目分析、内容效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疾病获益感量表修订版包括接受、家庭关系、个人成长、社会关系、健康行为5个维度,22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0.899,Bartleet's球形检验χ2=2 876.943,自由度为231(P<0.01),5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9.903%。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残差均方根(RMR)=0.032,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33,增值拟合指数(IFI)=0.984,非规准适配指数(TLI)=0.980,比较拟合指数(CFI)=0.983,简约拟合优度指数(PGFI)=0.703,简约规范拟合指数(PNFI)=0.778,简约比较拟合指数(PCFI)=0.834。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33,接受、家庭关系、个人成长、社会关系和健康行为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05、0.856、0.886、0.841、0.889。重测信度系数为0.884。结论 疾病获益感量表修订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癌症家庭照顾者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梁娟1,林征2*,许红1,孙海燕1,周滋霞1
    2018, 21(17):  2097-210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038
    摘要 ( )   PDF for PC (1115KB) ( )  
    目的 编制二胎高龄妇女妊娠期需求量表,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7—12月盐城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产检的孕妇260名。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通过孕妇访谈、德尔菲专家咨询,形成初始问卷。采用决断值法和相关系数法筛选条目,并采用内在一致性系数检验量表的信度,内容效度指数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量表的效度。结果 初始形成7个维度57个条目量表,经德尔菲专家咨询删除9个条目,删除相关系数<0.400的3个条目,形成由7个维度45个条目组成的二胎高龄妇女妊娠期需求量表。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33,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799~0.937;7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4.08%,各条目因子载荷均>0.400;内容效度指数为0.866。结论 二胎高龄妇女妊娠期需求量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该量表可作为二胎高龄妇女妊娠期需求的评估工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贵浩1,杨云滨2*,耿庆山1*,薛允莲1
    2018, 21(17):  2101-210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210
    摘要 ( )   PDF for PC (1175KB) ( )  
    目的 分析广州市孕产妇就医行为特征及就诊医疗机构的选择,为引导孕产妇科学就医及分级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5—9月采用分层典型抽样的方法,选取广州市一级、二级和三级医院〔分别为增城区新塘医院(现更改为二级医院)、增城区妇幼保健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各1家作为调查点,随机选取在调查点就医的675例孕产妇,采用基于Andersen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决策树分析方法分析孕产妇选择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结果 选择一级医院207例(30.7%),二级医院219例(32.4%),三级医院249例(36.9%)。不同年龄、与医院的距离、等候时间、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产检次数、妊娠次数、流产史、活产子女、婚前检查、不良孕史、产前检查、认为选择的早孕建卡机构费用低、认为选择的早孕建卡机构服务资质优、认为选择的早孕建卡机构距离近、总体满意度的孕产妇选择医院级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决策树分析结果显示,决策树1的一级医院预测正确率高于二级医院(χ2=111.023,P<0.001),决策树2、3的总预测正确率高于决策树1(P<0.05)。决策树1显示,等候时间、认为选择的早孕建卡机构费用低是决定孕产妇选择一级或二级医院的主要原因;决策树2显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产检次数、妊娠次数、认为选择的早孕建卡机构距离近是决定孕产妇选择二级或三级医院的主要原因;决策树3显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妊娠次数、活产子女、认为选择的早孕建卡机构距离近是决定孕产妇选择一级或三级医院的主要原因。结论 应加强分级诊疗的政策引导,引导无危险因素的孕产妇去一级或二级医院就诊;引导因家庭收入高去三级医院就诊的孕产妇合理选择医疗机构;一、二级医院应提高对孕产妇定期产检的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梁森1,张世杰2,张玉华1*,刁韵婵3,陈志民4
    2018, 21(17):  2106-210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079
    摘要 ( )   PDF for PC (1111KB) ( )  
    目的 了解黄河滩区居民髋关节疾病患病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防治髋关节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5—6月,采用普查的方法,对河南省台前县常住居民374 701人进行髋关节疾病筛查,对体格检查发现的疑似病例采用影像学检查确诊。以既往明确诊断为髋关节疾病患者为病例组,按照与病例组同性别、年龄相差<3岁、居住地相邻的原则,以1∶1的比例,选取无髋关节疾病者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两组人口学特征、烟酒嗜好、激素使用情况、疾病史及髋关节疾病家族史等。结果 本研究新确诊髋关节疾病836例,既往髋关节疾病1 751例,共有患者2 587例,粗现患率6.90‰;男性患者1 107例,粗现患率5.67‰,女性患者1 480例,粗现患率8.24‰;0~14岁、15~59岁、≥60岁居民粗现患率分别为7.51‰、4.89‰、14.81‰;疾病分布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45.46%(1 176/2 587)〕、股骨头坏死〔43.53%(1 126/2 587)〕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总收入〔2 500~4 999元/月:OR=0.564,95%CI(0.374,0.848);5 000~9 999元/月:OR=0.688,95%CI(0.517,0.914);≥10 000元/月:OR=0.671,95%CI(0.554,0.813)〕、使用激素〔OR=15.684,95%CI(8.361,29.421)〕、创伤股骨颈骨折〔OR=59.970,95%CI(14.679,245.012)〕、髋关节疾病家族史〔OR=10.499,95%CI(4.491,24.539)〕是居民发生髋关节疾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台前县居民髋关节疾病具有较高的现患率,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和股骨头坏死为主要类型,较低的家庭总收入、使用激素、创伤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疾病家族史是居民发生髋关节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阚艳敏*,王艺桦,马琳,安明华,孙玉伟
    2018, 21(17):  2111-211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097
    摘要 ( )   PDF for PC (1351KB) ( )  
    目的 通过二维超声观察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好发部位和声学特征,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检测斑块受力及应变情况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接诊的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98例为病例组,同期因健康查体就诊的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70例为对照组。运用二维超声观察易损斑块的发生部位,采用VVI技术获取动脉管壁及斑块局部组织的主要指标,包括运动速度、应变力、应变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中颈动脉分叉处斑块发生率为52.4%(88/168),以易损斑块为主;颈总动脉斑块发生率为17.8%(30/168);颈内动脉颅外段斑块发生率为29.8%(50/168)。病例组低回声斑块50例(51.0%),混合回声斑块48例(49.0%);对照组低回声斑块38例(54.3%),混合回声斑块32例(45.7%)。两组低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近心端内膜面、近心端肩部、斑块顶端、远心端肩部、远心端内膜面的低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的运动速度、应变力、应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稳定性较高血压患者差,应用VVI技术可监测动脉斑块的力学变化,为临床及早防治高血压、降低脑梗死复发率提供客观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徐欣欣,周志阳,吴雪清*
    2018, 21(17):  2116-212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0.253
    摘要 ( )   PDF for PC (1213KB) ( )  
    目的 分析青春期女性附件扭转的临床表现、诊疗情况及病理类型。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6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18岁附件扭转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疗情况等。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以腹痛,恶心呕吐为主,可有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肿瘤标志物等升高,超声及CT检查可发现盆腔包块或提示附件扭转。3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12例行腹腔镜患侧附件切除术,10例行腹腔镜下囊肿剔除术,8例行腹腔镜患侧输卵管切除术;2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术后病理类型包括成熟畸胎瘤、卵巢囊肿、卵巢冠囊肿、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等。患者首次症状出现到入住本院时间<3 d组与≥3 d组患者年龄、扭转侧别、腹痛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超声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比例、术后住院时间、术中见扭转部位明显坏死、粘连、扭转圈数、术中包块直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 d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术前诊断扭转率较≥3 d组升高(P<0.05)。结论 青春期附件扭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不典型,超声和CT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部分患者因误诊或未予重视从而延误治疗。对就诊的青春期女性应进行详细体检,及早对附件扭转做出诊断,尽快治疗,以最大限度降低对患者身心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姚献花
    2018, 21(17):  2120-212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215
    摘要 ( )   PDF for PC (1375KB) ( )  
    通过回顾性分析2例罕见基因突变患儿的诊疗经过,探讨基因检测在康复医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基因检测技术不仅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对疾病做出更精确的诊断,也能够在治疗方面发挥指导作用,准确判断患儿预后。因此,建议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对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实验室检测指标要综合分析,必要时结合基因检测技术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郑丽钦1,林群英2*
    2018, 21(17):  2124-212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0.242
    摘要 ( )   PDF for PC (1144KB) ( )  
    孤立性肺结节的检出率随着CT影像技术的进步,有着显著的上升,并且当代人们对健康的意识也越来越强,而早期结节的性质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较难鉴别,因此,肺结节的良恶性如果能够在初期得到全面的评估,将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清肿瘤标志物、CT影像学特点、吸烟史、既往肿瘤史等相关因素的价值做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汪敏加*,廖远朋
    2018, 21(17):  2130-213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0.160
    摘要 ( )   PDF for PC (1124KB) ( )  
    妊娠期腰痛在妊娠期症状中排行首位,发生率高达50%~80%。中国目前妊娠期腰痛的临床治疗现状不佳,缺乏专业的针对性治疗和健康指导,导致大部分患者以消极的方式应对,极大降低了孕妇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妊娠期腰痛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国内外治疗现状以及目前较为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旨在为临床改善孕产妇妊娠期腰痛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立涛
    2018, 21(17):  2134-213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0.263
    摘要 ( )   PDF for PC (2152KB) ( )  
    肺炎是全社会面临的一项主要卫生和经济问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肺部超声(LUS)可准确诊断成年肺炎,灵敏度和特异度至少与X线检查相当,同时,LUS也可用于观察治疗效果。LUS诊断肺炎最重要的标准是声像图上低回声区域内伴有含气支气管征,同时常可发现基底部的胸腔积液。LUS具有简单、有效、费用低和无辐射危险的优点,可将LUS作为诊断肺炎的一项重要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池天鹤,孙经武*,康文,吴雨卉,杜清,蒋双强
    2018, 21(17):  2138-214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058
    摘要 ( )   PDF for PC (1133KB) ( )  
    NLRP3炎性小体是模式识别受体激活后所形成的一种多蛋白复合体。活化的NLRP3炎性小体可使caspase-1前体转变为有活性的caspase-1,促进白介素(IL)-1β和IL-18的成熟和分泌,进而引发机体的炎性反应。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基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研究结果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炎性小体在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中NLRP3炎性小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就NLRP3炎性小体活化机制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