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18年 第21卷 第16期    刊出日期:2018-06-05
    专题研究
    《“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指南(二期)》制定组
    2018, 21(16):  1891-190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16.001
    摘要 ( )   PDF for PC (3202KB) ( )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均对其做出了相应部署。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鲜明态度,强调要健全并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联体建设等均被明确为重点发展领域。在“互联网+”的助力下,健康管理正逐步迈向个性化、精确化。“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是指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社区居民对健康管理的获得感。近年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呈高速发展态势,信息化建设也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利用互联网手段开展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尚未成熟稳定,国内外均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北京市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化建设两项工作的开展中均取得了一定成效。2016年其受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法制司委托开展“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标准化试点”研究,并撰写《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指南》;2017年其继续受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委托承担“卫生标准制修订项目”,并在一期项目成果的基础上产出《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指南(二期)》。本指南的制定高度契合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在一期指南的基础上对总体框架进行了补充,并从社区中医药健康管理、社区妇幼人群健康管理、人体生理参数远程监测(以远程血压监测服务为例)三方面详细介绍了平台的功能规范建议,同时给出了平台的数据规范、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议,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建设“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文章剪影:

    “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应用总体框架:
    2个体系——数据标准规范体系;网络安全体系。
    7个模块——智能化慢性病管理、社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社区妇幼保健协同服务、社区远程血压监测服务、双向转诊系统、移动终端健康服务、健康门户网站。二期指南主要涉及社区中医药健康管理、社区妇幼人群健康管理、居民自我健康管理之可穿戴设备(远程血压监测)。
    (1)社区中医药健康管理
    功能描述——在现有社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基础上,基于互联网技术,对中医药服务进行外延,将院内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健康教育、健康干预和咨询服务延伸到居民家中,从而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个性化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患者端:体质辨识自评估、中医健康教育、中医保健指导、医患互动、中医健康档案自我维护。医生端:中医档案管理、中医随访、中医智库、医患互动。
    (2)社区妇幼人群健康管理
    功能描述——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针对儿童的预防接种服务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辖区孕产妇的健康指导服务从机构内部延伸至居民家庭,以提高社区卫生妇幼保健服务效率和质量。孕产妇用户端:签约服务、成员托管、医患互动、自我管理。医生端:签约管理、建册管理、医患互动、健康随访、健康教育、远程协作。管理端:基础管理、系统管理、统计分析。
    (3)居民自我健康管理之可穿戴设备(远程血压监测)
    远程血压监测器械硬件选型原则——具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及相关认证的医疗检测设备,需要符合国家医疗器械相关的认证许可。同时满足:①便携体积小巧,便于携带,考虑到居家个人两种便携方式;②接口灵活;③数据传输效率高;④传输加密;⑤供电效果好、供电状态稳定、待机时间有保障、考虑到客户的使用安全等因素;⑥兼容性强,充分考虑到路由器随时可能介入第三方的数据采集端,路由器设计方面应保留较强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便于临时器械接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杨辉1,韩建军2,许岩丽2
    2018, 21(16):  1910-191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16.002
    摘要 ( )   PDF for PC (1284KB) ( )  
    2018年皇家澳大利亚全科医生学会(RACGP)将其主办的学术期刊从《澳大利亚家庭医生》(AFP)更名为《澳大利亚全科医学杂志》(AJGP),该次更名进一步明确了全科医学的学科定位与服务内涵。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梳理了世界各地区全科医学/家庭医学职业组织及学术期刊的更名情况,并具体讲述了澳大利亚全科医学名称的变迁。目前,中国存在全科医学和家庭医学名称混合使用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对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正确认知,建议在充分考虑管理者、全科医生及居民对名称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概念和含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彭小芹,蒲川*
    2018, 21(16):  1916-192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16.003
    摘要 ( )   PDF for PC (1060KB) ( )  
    目的 系统评价有关我国家庭医生签约影响因素的文献,为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借鉴。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自建库至2017-12-10)、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自建库至2017-12-21)、维普网(自建库至2017-12-15)作为数据来源,进行系统跨库检索与我国家庭医生签约影响因素有关的文献。采用Excel 2007录入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中国知网提供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对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合格文献62篇。2012—2017年,与我国家庭医生签约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献分别发表了2、4、8、13、14、21篇,发表文献的数量随着时间呈逐渐增长趋势。其中19篇(30.6%)来源于高校科研机构;58篇(93.6%)为现状研究类文献;40篇(64.5%)的研究区域为东部地区;29篇(46.8%)文献基金来源为省市级项目;14篇(22.6%)来自于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13篇(21.0%)来自于《中国全科医学》杂志。将62篇文献关键词的频次进行统计,共提取8个与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影响因素相关的关键词,其中卫生服务、影响因素、双向转诊出现的频次分别为25、19、13次。选取频次≥6次的高频关键词绘制出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结果显示卫生服务与影响因素、因素分析与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与签约率、卫生服务与双向转诊共现次数较高,分别为12、12、8、8次。影响家庭医生签约的因素主要有3大类,分别是个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政府因素。个人因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素、政府因素出现总频次为174次,分别出现132、38、4次,占总频次的75.9%、21.8%、2.3%。结论 与我国家庭医生签约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发表文献的机构、研究类型、区域等分布不均,研究热点主要为卫生服务、影响因素、双向转诊等。影响家庭医生签约的因素主要为个人因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政府因素也不容忽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臧国尧,方力争*,陈丽英,戴红蕾,朱文华,卢崇蓉,陈建华,李利,晁冠群,张佳,乔巧华,黄丽娟
    2018, 21(16):  1923-192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16.004
    摘要 ( )   PDF for PC (977KB) ( )  
    分级诊疗是我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但目前我国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尚未健全规范有效的分级管理模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于2014年建立并启动了健康云平台,并基于该平台开展以全科医生团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具体流程为: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为患者提供首诊,疑难问题征求患方意见后,通过医生端APP与综合医院全科医生联系,由综合医院全科医生给出进一步的治疗和检查建议,并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专科会诊/转诊服务。该模式使得各级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合作更紧密,进一步建立了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各级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同质化,有利于分级诊疗的持续推进。本文主要对该模式的工作流程及运行情况进行介绍,以期为我国各地区的分级诊疗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付晶1,崔华欠1,夏瑶1,赵瑞瑞1,周光清2*,张龙生3
    2018, 21(16):  1927-193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16.005
    摘要 ( )   PDF for PC (984KB) ( )  
    在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和慢性病预防关卡前移的时代背景下,社区健康管理成为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效果的有效措施。PRECEDE-PROCEED模式是将PRECEDE(教育诊断和评估中的倾向、促成和强化因素)与PROCEED(教育和环境干预中的政策、管理和组织策略)有机结合的理论模式。本研究在PRECEDE-PROCEED模式的指导下,结合广州市天河区车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一实例,从5个模块进行系统评估,5个方面实施干预,3个角度进行全面评价,以多维度的视角分析得出影响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状况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创新和优化城市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许才明,荣超,谭建刚*
    2018, 21(16):  1932-193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16.006
    摘要 ( )   PDF for PC (995KB) ( )  
    近年来我国的失独家庭数量逐渐增加,失独家庭医养结合问题日益得到相关领域的关注。本文旨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以明确其研究进展。失独家庭在经济、精神、养老、医疗、社交等方面存在困境,但现有帮扶措施尚不能满足其服务需求;针对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可以从强化政府责任、非政府组织(NGO)等多元主体参与、服务内容多元化、加大经济补偿、强化社区养老服务、建立精神慰藉和心理帮扶机制、借鉴社会工作方法等方面加以完善。但既往研究多集中在理论层面,且缺乏针对服务需求的定量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积极老龄化和发展性养老的理念下,构建系统、全面、清晰的失独家庭医养结合运行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朱晨曦1,常明2,周影3,荣超2*,樊宏4,何达5,郑文6,孙笛枫7
    2018, 21(16):  1938-194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16.007
    摘要 ( )   PDF for PC (1002KB) ( )  
    目的 探讨失独家庭父母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构建多元社会支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7年7—8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在我国东部某省辖市抽取年龄≥45岁的失独家庭父母235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其基本情况和社会支持状况,其中社会支持状况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失独家庭父母社会支持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9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1.7%。失独家庭父母的SSRS总得分为19.0~46.0分,中位得分为34.3(12.9)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的中位得分分别为20.0(8.0)、7.0(3.0)、7.0(3.0)分。在婚者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得分高于非在婚者,月收入≥3 500元者的客观支持维度得分高于月收入<3 500元者,无第三代者的量表总得分高于有第三代者,自评健康状况为好者的主观支持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得分高于自评健康状况为中者,自评健康状况为好者的客观支持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得分高于自评健康状况为差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是失独家庭父母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月收入是失独家庭父母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失独家庭父母的社会支持现状总体上较好,但不同情况者的差异较大,婚姻状况、月收入是其影响因素。建议夯实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内容,主动维护和改善失独家庭父母的健康状况;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有需求者提供群体化或个体化服务;筑牢政府购买服务内容,强化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樊宏1,郑丽杰2,冷志伟3,李殿江1,毛盈颖4*,朱晨曦5,王向国6,郑文7,孙笛枫8
    2018, 21(16):  1944-194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16.008
    摘要 ( )   PDF for PC (993KB) ( )  
    目的 探讨失独家庭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以提出合理的心理扶助对策。方法 于2017年7—8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在我国东部某省辖市抽取年龄≥45岁的失独家庭父母235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其基本情况、社会支持状况及抑郁状况,其中社会支持状况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抑郁状况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评价。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失独家庭父母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2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0%。根据GDS得分,无抑郁症者149例(65.3%),轻度抑郁者59例(25.9%),中重度抑郁者20例(8.8%)。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者GDS得分高于高中/中专者,非在婚者GDS得分高于在婚者,无第三代者GDS得分高于有第三代者,自评健康状况为差者GDS得分高于自评健康状况为好、中者,患病者GDS得分高于未患病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有第三代、自评健康状况、SSRS得分是失独家庭父母GDS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失独家庭父母的抑郁程度较高,无第三代、健康状况较差、社会支持程度较低者的抑郁程度更高。建议丰富并强化社区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内容,改善失独家庭父母的健康状况;帮助失独家庭父母孕育、领养后代或依托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有力支持;多种渠道提高失独家庭父母的社会支持水平;同时关注文化程度较低、非在婚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荣超1,赵峰1,谢蓉蓉1,傅传喜2,王晓鸣3,沈淑华3,郑卫军2,陈如程2,谭建刚1*
    2018, 21(16):  1949-195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16.009
    摘要 ( )   PDF for PC (995KB) ( )  
    目的 探讨失独家庭父母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7年7—8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在我国东部某省辖市抽取年龄≥45岁的失独家庭父母235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其基本情况、社会支持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及养老意愿,其中社会支持状况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心理健康状况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评价,养老意愿包括养老居住意愿和养老照护者选择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失独家庭父母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9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3.0%。关于养老居住意愿,选择社区居家养老者85例(43.6%),选择机构养老者110例(5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SRS得分是失独家庭父母养老居住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关于养老照护者选择情况,选择家人者73例(37.4%),选择护士/养老护理员者87例(44.6%),选择保姆/志愿者者35例(1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患病种数及是否有第三代是失独家庭父母选择养老照护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社会支持程度较高的失独家庭父母更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文化程度、患病种数、是否有第三代影响了失独家庭父母对养老照护者的选择。建议为低社会支持的失独家庭父母筹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同时加强护士/养老护理员的培养力度,丰富社区全科医生的签约服务内容,提高服务频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荣超1,沈淑华2,曹维明1,许才明1*,刘天俐3,谢蓉蓉1,孙笛枫4
    2018, 21(16):  1954-195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16.010
    摘要 ( )   PDF for PC (981KB) ( )  
    目的 构建个性化、系统性、适宜的基于社会支持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失独家庭父母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方法 于2017年7—8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在东部某省辖市选取失独家庭父母10名、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和社会组织人员8名作为关键知情人进行深入访谈。主要访谈内容包括:失独家庭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精神状况、服务需求、帮扶现状、养老意愿等。采用MAXQDA 12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结合前期调研结果,构建出基于社会支持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失独家庭父母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结果 访谈结果显示:失独家庭父母很少主动寻求帮助,区政府部门和社区相关机构人员依政策为其提供了一定帮扶;失独家庭父母的心理状态较差,固定、熟悉慰问者(如社区相关机构人员)的慰问效果较好;随着年龄增长,失独家庭父母的身体健康不容忽视;失独家庭父母的健康状况、自理能力及偏好不同,养老意愿存在差异;需要抚养第三代、疾病负担重的失独家庭父母,经济压力较大。在构建出的失独家庭父母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中,服务主体包括政府相关部门、社区相关机构、非政府机构、亲朋邻里等;服务内容包括健康照料、养生养老、经济支持、心理慰藉、参与社会等多个方面。结论 对于失独家庭父母的养老帮扶,应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多元化的社会支持体系,满足其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为其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养结合服务,从而实现从健康老龄化向积极老龄化、从生存性养老到发展性养老的转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易艳珊,农青娇,毛宝玉,潘雪,莫秋燕,钟秋安*
    2018, 21(16):  1959-196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16.011
    摘要 ( )   PDF for PC (995KB) ( )  
    目的 探讨基于弗明翰风险评分(FRS)与血管内皮功能分类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方法 于2015年8—9月在广西融安县泗顶镇和融水县安陲乡现场招募752例成年人为研究对象。使用FRS评估研究对象10年内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将其分为FRS正常(FRS≤20%)和FRS高(FRS>20%)两类;采用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测定血管内皮功能,将其分为血管内皮功能正常(FMD≥6%)和血管内皮功能受损(FMD<6%)两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FRS与血管内皮功能分组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大、吸烟、收缩压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三酰甘油(TG)高为FRS高但血管内皮功能正常的危险因素;男性、年龄大是FRS正常但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男性、年龄大、吸烟、体力活动水平中低、收缩压高、总胆固醇(TC)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C反应蛋白(CRP)高、空腹血糖高是FRS高和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不同心血管疾病群体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应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措施防治不同特征群体的心血管疾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潘丹峰*,苍玉珍
    2018, 21(16):  1965-196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16.012
    摘要 ( )   PDF for PC (994KB) ( )  
    目的 探讨定量降低主食血糖负荷(GL)疗法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门诊就诊的GDM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完成治疗的患者中,对照组33例,试验组3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营养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定量降低主食GL疗法,均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总能量摄入、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总GL、单位能量GL、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体质量增速及糖尿病营养知识评分。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总能量和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总GL、单位能量GL、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总GL、单位能量GL、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体质量增速、糖尿病营养知识评分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体质量增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尿病营养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量降低主食GL疗法可以较好地改善GDM患者的总GL、单位能量GL、餐后2 h血糖水平、体质量增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华克胜
    2018, 21(16):  1970-197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16.013
    摘要 ( )   PDF for PC (993KB) ( )  
    目的 研究生理能力与手术应激评分系统(E-PASS)预测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16年6月于菏泽市立医院肿瘤科治疗的74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围术期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1例和并发症组139例。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心脏病病史、是否患肺部疾病、是否患糖尿病、体能状态指数分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失血量/体质量、手术时间、切口大小等风险指标相关资料,计算术前风险分数(PRS)、手术应激分数(SSS)及综合风险分数(CRS),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RS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既往心脏病病史、是否患糖尿病、体能状态指数、ASA分级、失血量/体质量、PRS得分、SSS得分、CR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患肺部疾病、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A分级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CRS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95%CI(0.823,0.891)〕,最佳截断点为0.588,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4%和65.6%。结论 E-PASS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苑杰1,路月英1,郭鑫1,贾娜娜1,王丽萍2,王刚2,王静3*
    2018, 21(16):  1974-197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16.014
    摘要 ( )   PDF for PC (1032KB) ( )  
    目的 探讨入院时血清尿酸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个月内出现抑郁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98例为研究对象。卒中后6个月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被评定者进行检查,总分<7分为非卒中后抑郁(PSD)组(283例),总分≥7分为PSD组(168例)。收集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神经功能评价结果、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PSD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清尿酸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PSD的预测价值。结果 PSD组男性所占比例低于非PSD组,平均年龄、精神疾病家族史、合并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首次发病者所占比例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D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D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高于非PSD组,血清尿酸水平低于非PSD组,两组血清尿酸水平分组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合并冠心病、脑卒中发生次数、mRS评分、血清尿酸水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PSD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PSD的独立影响因素,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个月内抑郁的发生有预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伟1,蔡尚郎 2*
    2018, 21(16):  1980-198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16.015
    摘要 ( )   PDF for PC (985KB) ( )  
    目的 了解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PV)特征。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在青岛市市北区延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30例。患者每个月至门诊随访1次,均随访超过3次。以收缩压变异系数(CV)表示BPV,计算患者随访期间的CV,并对不同平均收缩压、合并症、服药情况及是否有并发症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是否有并发症及不同合并症患者的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平均收缩压、服药情况患者的C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平均收缩压为<160 mm Hg患者的CV低于平均收缩压≥160 mm Hg的患者,规律服药患者的CV低于未规律服药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均收缩压和服药情况对长时BPV有影响,提示社区卫生工作者不仅应关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平均值,也应关注其BPV情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娄五斌,张卫星*,员丽,张冰
    2018, 21(16):  1983-198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16.016
    摘要 ( )   PDF for PC (1036KB) ( )  
    目的 比较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和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HFOV组33例,DuoPAP组32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无创呼吸支持前、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48、72 h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OI),72 h内呼吸暂停发生率、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猪肺磷脂注射液重复使用率、肺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儿性别、出生体质量、发病时间、胎龄、产前使用激素情况、猪肺磷脂注射液使用时间、剖宫产率及RD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2、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PaO2、PaCO2及O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PaCO2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和时间在PaO2及OI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NHFOV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低于Duo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HFOV组与DuoPAP组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猪肺磷脂注射液重复使用率、肺气漏、BPD、NEC、PVL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RDS的初始治疗中,NHFOV与DuoPAP相比可以更好减少CO2潴留和呼吸暂停发生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通气方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玉华1,郝婷2,陈立章1*
    2018, 21(16):  1989-199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16.017
    摘要 ( )   PDF for PC (988KB) ( )  
    目的 了解国内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本科生(定向生)培养的现状,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推进农村地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分别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选取了开展定向生培养的19所医学院校为研究对象,其中东部地区4所,中部地区6所,西部地区9所。于2016年4—6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定向生培养课程结构、全科医学类课程开设情况、培养模式、实践课程开设情况。19份问卷均填写完整。结果 19所医学院校定向生培养课程总学时为2 748~3 736学时,平均3 259.84学时;理论与实践课程学时比例为1∶0.80~1∶0.21,平均为1∶0.43。其中公共基础与人文通识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课程平均1 051.32、919.79、1 031.37、257.37学时,分别占总学时的32.25%、28.22%、31.64%、7.90%。19所医学院校定向生全科医学类课程开设门数为0~4门;全科医学类课程学时为0~168学时,平均80.32学时;全科医学类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为0~5.14%,平均2.46%;全科医学类课程学分为0~9学分,平均4.66学分。19所医学院校中,11所院校采取的定向生培养模式为“4+1”模式,8所院校采取的定向生培养模式为“3.5+1.5”模式。开设整合实验课程、医学导论课、临床技能训练、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实习、社区实习、社会实践的院校分别为16、8、10、19、19、4、13、2所。结论 目前国内高校农村定向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尚不完善,全科医学类课程开展较少、学时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马琳琳,陆媛*
    2018, 21(16):  1993-199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16.018
    摘要 ( )   PDF for PC (988KB) ( )  
    目的 了解同济大学大四临床医学生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意愿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以同济大学的全体大四临床医学生(排除13例外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计117例。于2016年11—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17例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有: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全科医学概论》前后对全科医学的了解程度及收获,毕业后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意愿,吸引学生选择全科医学的原因及排斥选择全科医学的原因。共发放问卷117份,回收有效问卷117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0%。结果 117例学生学习《全科医学概论》前后对全科医学的了解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17例学生学习《全科医学概论》后最大的收获为了解全科与专科区别、了解全科基本理论、改变择业方向者分别占65.0%(76/117)、33.3%(39/117)、1.7%(2/117);在学习《全科医学概论》的过程中,对社区参观、全科思维、慢性病管理感兴趣者分别占48.7%(57/117)、37.6%(44/117)、13.7%(16/117)。117例学生毕业后接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意愿为非常愿意、比较愿意、一般愿意、非常不愿意者分别占2.6%(3/117)、15.4%(18/117)、55.5%(65/117)、26.5%(31/117)。不同性别、户口、第一志愿是否为医学、父母最高文化程度的学生毕业后接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意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吸引其选择全科医学的原因排在前3位的是工作压力小(91.5%,107/117)、医患关系和谐(90.6%,106/117)、性价比高(74.4%,87/117);毕业后排斥选择全科医学的原因排在前3位的是薪资较低(92.3%,108/117)、社区硬件水平欠佳(90.6%,106/117)、认为全科全而不精(87.2%、102/117)。结论 学习《全科医学概论》后,学生对全科医学的了解程度增加,收获较多。非常愿意接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生比例过低,且多数学生对全科医生和全科工作存在认识误区。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全科医学的宣传力度,强调在医学生本科阶段完善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尹华卿
    2018, 21(16):  1998-200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16.019
    摘要 ( )   PDF for PC (998KB) ( )  
    目的 探讨社区多部门系统干预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社会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于2016年3—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册管理的、被明确诊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卫生防治工作者(精防工作者)按照目前浦东新区精神疾病管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常规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残疾人联合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组织)等部门进行多部门管理。两组干预时间均持续1年。干预前和干预后1年时,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PR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评估患者症状、社会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PANSS、PSP、WHOQOL-BPRS、FA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PANSS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SP各项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WHOQOL-BPRS生理、社会关系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FAD问题解决、沟通、情感反应及总的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WHOQOL-BPRS心理、环境评分,FAD角色、情感介入、行为控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多部门系统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和社会功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朱春燕1,孙继军2,汤剑平1,江长旺1,张智雯1,施剑飞1*
    2018, 21(16):  2003-200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16.020
    摘要 ( )   PDF for PC (1034KB) ( )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矫正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自尊水平及社会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12月就诊于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原剂量的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计算机辅助认知矫正治疗,治疗时间均持续8周。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线测验(TMT)、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中的数字广度及数字符号测验、自尊量表(SE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自尊水平及社会功能。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WCST总测验次数、正确分类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分类完成数、连线时间A、连线时间B、数字广度得分、数字符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WCST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小于对照组,正确分类数大于对照组,连线时间A、连线时间B短于对照组,数字广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类完成数、数字符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ES、PSP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ES、PSP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辅助认知矫正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自尊水平以及社会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黄文静1,2,邱珊娇2,龚卫红2,黄泽君2,王家骥1*,杨辉1,3,4
    2018, 21(16):  2009-201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16.021
    摘要 ( )   PDF for PC (2066KB) ( )  
    目的 探讨深圳市城中村老年人多种慢性病共存情况,以期为深圳市老龄化社区的医疗资源配置、完善基层医疗的老年人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2016年5月—2017年7月到黄贝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体检/全科医生上门巡诊的黄贝岭村老年人共100例。采用综合健康评估(CHA)量表评价其慢性病患病种数,采用累计疾病计分量表(CIRS)评价其多种慢性病共存的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结果 100例老年人均患有慢性病,其中92例(92.0%)为多种慢性病共存。男、女性老年人的多种慢性病共存发生率分别为96.9%(31/32)、95.6%(65/68);年龄为60~69、70~79、≥80岁老年人的多种慢性病共存发生率分别为91.7%(44/48)、100.0%(27/27)、100.0%(25/25)。100例老年人平均CIRS评分为(6.6±4.1)分,其中70~79岁男性、女性老年人,≥80岁男性老年人的平均CIRS评分≥5分;≥80岁女性老年人的平均CIRS评分≥10分。60~69岁男性老年人多病共存评分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性指数、CIRS评分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79、≥80岁男性老年人多病共存、严重性指数、CIRS评分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病多病并存情况主要集中在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且慢性病多病并存情况的性别差异不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邓明,张柠*
    2018, 21(16):  2013-201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16.022
    摘要 ( )   PDF for PC (1004KB) ( )  
    目的 比较北京市朝阳区城区和近郊区慢性病患者的社区就诊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促进患者有序就医。方法 2016年6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城区和近郊区医联体中抽取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自编问卷对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某天就诊的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比较城区和近郊区慢性病患者社区就诊情况的差异。共发放问卷341份,回收有效问卷320份,有效回收率为93.8%。结果 城区和近郊区的慢性病患者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医保类型、职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和近郊区的慢性病患者首选社区就诊、支持社区首诊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社区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和近郊区的慢性病患者选择社区就诊的前五位原因排序相同,分别是离家近,患者少、等待时间短,医务人员态度好,取药方便,医疗费用经济。城区和近郊区慢性病患者选择社区就诊原因为离家近,患者少、等待时间短,医务人员态度好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郊区慢性病患者选择社区就诊原因为取药方便、医疗费用经济者所占比例高于城区慢性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于费用负担水平、就医习惯及就医便利性的差异,城区和近郊区慢性病患者的社区就诊情况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城区慢性病患者社区首诊意愿低于近郊区的慢性病患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