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17年 第20卷 第18期    刊出日期:2017-06-20
    专题研究
    李海玲1,李凡2*
    2017, 20(18):  2171-217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8.001
    摘要 ( )   PDF for PC (821KB)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是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规范防控的全球纲领性文件,GOLD 2017在既
    往指南基础之上,对COPD的定义、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均进行了重大调整,对患者出院后随访时间和内容、
    治疗方案的调整等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为我国COPD分级诊疗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有利于社区全科医生
    更好地开展COPD的防控工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黄斐斐1,张雯2,陈莲3,张一凡4*,李凡5*
    2017, 20(18):  2176-218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8.002
    摘要 ( )   PDF for PC (881KB) ( )  
    肺康复被公认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除了氧疗和药物治疗之外的有效治疗方法,但肺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患者中开展的研究仍较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其急性加重后刚出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患者肺康复的应用情况及相关研究报道,介绍了目前肺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实施的常见内容
    ,旨在提高医生对肺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中应用的认识,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的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蒋明*,王鹏雁
    2017, 20(18):  2183-218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4.y08
    摘要 ( )   PDF for PC (679KB)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由于气流受限导致的进行性发展且不能逆转的肺部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也是一种高致
    残率、高发病率的疾病。自噬是依赖溶酶体途径对胞质蛋白和细胞器进行降解的一种过程,主要是清除、降解细胞
    内受损伤的细胞结构、衰老的细胞器以及不再需要的生物大分子等。最近有研究发现自噬与COPD发病密切相关,在
    COPD患者中发现自噬活性增强。本文就自噬在气道、肺血管病变及肺实质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汪群智,盛美玲,宋昱晨,赵美芳,郭安*
    2017, 20(18):  2188-219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8.004
    摘要 ( )   PDF for PC (1067KB) ( )  
    目的  评估血清生长调节致癌基因-α(GRO-α)、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MRpro-ADM)水平预测稳定期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死亡风险的意义,为临床早期识别、干预高危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
    年1-2月在金华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或出院后随访的稳定期COPD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GRO-
    α、MRpro-ADM水平,分别以检测值的中位数73.5 ng/L、0.69 nmol/L为界将所有患者分为GRO-α、MRpro-ADM高水
    平组和GRO-α、MRpro-ADM低水平组,2016年3月开始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记录入组到第一次急性加重时间、急
    性加重发生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最终共有153例患者完成随诊,7例失访。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
    分析血清GRO-α、MRpro-ADM水平预测COPD患者急性加重、死亡风险的最佳截断值以及相应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GRO-α、MRpro-ADM高水平组COPD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率、病死率高于GRO-α、MRpro-ADM低水平组,入组到第一次急
    性加重时间短于GRO-α、MRpro-ADM低水平组,住院时间长于GRO-α、MRpro-ADM低水平组(P<0.05)。血清GRO-α
    水平预测COPD急性加重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6〔95%可信区间(0.785,0.948)〕,最佳截断值为74.5 ng/L
    时灵敏度为93%,特异度为74%,Youden 指数为0.67;血清GRO-α水平预测COPD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3
    〔95%可信区间(0.729,0.937)〕,最佳截断值为93.5 ng/L时灵敏度为94%,特异度为69%,Youden 指数为0.62。
    血清MRpro-ADM水平预测COPD急性加重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95%可信区间(0.762,0.930)〕,最佳截断
    值为0.70 nmol/L时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78%,Youden指数为0.58;血清MRpro-ADM水平预测COPD死亡风险的ROC曲
    线下面积为0.871〔95%可信区间(0.770,0.973)〕,最佳截断值为0.81 nmol/L时灵敏度为69%,特异度为 89%,
    Youden指数为0.58。结论  血清GRO-α、MRpro-ADM水平可以作为预测稳定期COPD 患者急性加重、死亡风险的生物
    学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淑娟1,刘倩1,李言洵1,蒋晓燕2,王笑峰3,胡志灏1,胡文立1*
    2017, 20(18):  2193-219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8.005
    摘要 ( )   PDF for PC (625KB) ( )  
    背景  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躯体运动功能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老年人认知功能与简单的运动功能的相关性鲜见
    报道。目的  探讨老年认知功能障碍(CI)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2014-11-13至2014-12-21从如皋市江安镇
    招募了1 788例年龄为70~84岁的老年人。根据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评分分为正常组(≥31.0分)、边缘
    状态组(22.0~30.5分)、可疑痴呆组(10.5~21.5分)、痴呆组(≤10.0分),采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检测老年
    人运动功能,记录测试时间、步态稳定性及摔倒危险性评分。结果  共1 655例老年人完成HDS-R及起立-行走计时测
    试,其中正常组109例、边缘状态组674例、可疑痴呆组833例、痴呆组39例。正常组测试时间短于边缘状态组、可疑
    痴呆组、痴呆组,步态稳定率高于可疑痴呆组、痴呆组,摔倒危险性评分低于可疑痴呆组、痴呆组(P<0.05);边
    缘状态组测试时间短于可疑痴呆组、痴呆组,步态稳定率高于可疑痴呆组、痴呆组,摔倒危险性评分低于可疑痴呆
    组、痴呆组(P<0.05);可疑痴呆组测试时间短于痴呆组,摔倒危险性评分低于痴呆组(P<0.05)。HDS-R评分与
    起立-行走计时测试的测试时间、步态稳定率和摔倒危险性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43、-0.120和-0.163
    ,P<0.001)。结论  老年人认知功能和躯体运动功能减退,随着步态不稳定以及摔倒危险性的增加,CI的风险明
    显增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赵清珍*,刘刚,刘超,段立楠,李立卓,郑明奇
    2017, 20(18):  2197-220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8.006
    摘要 ( )   PDF for PC (638KB) ( )  
    目的  观察不同起搏器植入部位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以期引起医生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
    ,重视患者情绪状态的变化。方法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
    科因高度或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植入DDD型号或DDDR型号起搏器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
    右心室心尖部(RVA)组(38例)和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组(4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记录患者术前
    及术后4周QRS波群时限,术前、术后1周、术后4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RVA组
    术后4周QRS波群时限长于RVOTs组(P<0.05)。两组术后4周QRS波群时限均长于术前(P<0.05)。起搏器植入部位
    与时间在SAS、SDS评分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起搏器植入部位在SAS、SDS评分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
    );时间在SAS、SD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两组术后4周SAS、SDS评分均低于术前、术后1周(P<0.05)
    。结论  RVA起搏及RVOTs起搏均可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且两者间无差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周珍妮1,李芳2,黄德益2,钱旭恒3,王诗佳3,夏晓茹4*
    2017, 20(18):  2201-220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8.007
    摘要 ( )   PDF for PC (801KB) ( )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共病现象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全面评估患者预后及干预疾病提供
    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3年1-12月在浙江省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
    223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和辅助检查结果,统计患者的共病情况,并分析RA共病现象与各指标的
    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23例RA患者中84.8%(189/223)存在共病现象,共发现16种,主要为高脂血症
    (41.3%,92/223)、高血压(40.8%,91/223)、骨质疏松症或骨量减少(以下简称骨松)(24.7%,55/223)、糖
    尿病(17.5%,39/223)、高尿酸血症(13.9%,31/223)、肾结石(13.5%,30/223)等。RA合并高脂血症与疾病活
    动指数(DAS28)评分(rs=-0.146)、红细胞沉降率(ESR)(rs=-0.153)、血压(rs=0.194)、血尿酸
    (rs=0.216)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05);RA合并高血压与年龄(rs=0.353)、压痛关节数(TJC)(rs=0.161
    )、肿胀关节数(SJC)(rs=0.148)、血糖(rs=0.290)、血脂(rs=0.194)、血尿酸(rs=0.220)、骨密度异常
    (rs=0.202)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05);RA合并骨松与男性(rs=-0.173)、年龄(rs=0.362)、血压
    (rs=0.202)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05);RA合并糖尿病与年龄(rs=0.245)、TJC(rs=0.145)、DAS28评分(
    rs=0.182)、C反应蛋白(CRP)(rs=0.195)、血压(rs=0.290)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05);RA合并高尿酸血
    症与男性(rs=0.141)、年龄(rs=0.172)、血压(rs=0.220)、血脂(rs=0.216)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05)
    ;RA合并肾结石与CRP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s=0.13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压、血尿酸是RA合并高
    脂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血糖、血脂、血尿酸是RA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女性、年龄
    为RA合并骨松的危险因素(P<0.05);RA病程、CRP、血压为RA合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P<0.05);男性、血压、
    血脂为RA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RA患者易发生共病现象,以高脂血症、高血压、骨松、糖
    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为主,导致上述共病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血压、血脂等;而这些共病现象影响RA
    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上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同时需要充分认识RA患者共病现象并对其进行筛查和
    有效管理,才能更好地改善RA预后及减轻共病所致的相关后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小鸽1,李喆2,李志娟3*,陈国强1,黄惠梅3,唐筠3
    2017, 20(18):  2208-221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8.008
    摘要 ( )   PDF for PC (758KB) ( )  
    背景  急性肾损伤(AKI)作为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综合征,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存活患者预后差,且目前尚无
    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引起了广泛重视,尤其是关于儿童AKI。但是目前缺乏儿童肾性AKI的病因及预后影响因素的相
    关分析。目的  探讨儿童肾性AKI的病因及预后影响因素,以期进一步提高儿童肾性AKI的临床研究水平。方法  回
    顾性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肾脏科住院以肾脏基础疾病起病(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
    紫癜性肾炎等)的肾性AKI患儿10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儿的一般资料;按照患儿年龄分为婴儿期(年龄≤1岁
    )、幼儿期(1岁<年龄≤3岁)、学龄前期(3岁<年龄<7岁)、学龄期(年龄≥7岁);AKI分期分为1、2、3期。
    患儿出院后即开始随访并进行疗效评估。分析患儿病因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08例患儿病因主要为原发性肾病
    综合征56例(51.9%),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26例(24.1%)。108例患儿中,婴儿期30例(27.8%)〔病因
    主要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8例(93.4%)〕,幼儿期20例(18.5%)〔病因主要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4例(70.0%)〕
    ,学龄前期28例(25.9%)〔病因主要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10例(35.7%),原发性肾病综合征8例
    (28.6%)〕,学龄期30例(27.8%)〔病因主要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15例(50.0%),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6例(20.0%)〕。108例患儿中,1期70例(64.8%),2期27例(25.0%),3期11例(10.2%)。1期患儿病因主要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2例(60.0%),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16例(22.8%);2期患儿病因主要为原发性肾病综
    合征10例(37.0%),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7例(25.9%);3期患儿病因主要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例
    (36.3%),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3例(27.3%)。108例患儿总有效率为83.3%(90/108)。AKI分期3期患儿
    治疗有效率低于AKI分期1、2期(P<0.05);不同大量蛋白尿情况、低蛋白血症情况、高血压情况患儿治疗有效率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血压是肾性AKI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儿童肾性AKI的病因众多,主要致病原因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急性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及间质性肾炎,并且婴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的患儿容易发生肾性AKI,经积极治疗绝大
    部分患儿预后较好,但是受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血压等因素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智屏*,李博,陈俐丽,张朝霞,陈言钊,唐芳政
    2017, 20(18):  2213-221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8.009
    摘要 ( )   PDF for PC (669KB) ( )  
    背景 视网膜母细胞瘤(RB)多发于婴幼儿,就诊时多处于中晚期,治疗较困难,易复发转移。目的 筛选出对RB有临床意义的肿瘤标志物。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化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RB患儿20例为RB组,同期选取本院体检健康的儿童20例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体检时,RB组化疗前、化疗3个疗程后、化疗6个疗程后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蛋白抗原(CA)125、CA153、CA199、CA724水平。结果 对照组与RB组化疗前、化疗3个疗程后、化疗6个疗程后AFP、CEA、CA125、CA72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RB组化疗6个疗程后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B组化疗前、化疗3个疗程后NS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RB组化疗前、化疗3个疗程后、化疗6个疗程后CA153、CA199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RB组化疗前、化疗3个疗程后、化疗6个疗程后AFP、CEA、CA125、CA153、CA199、CA72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B组化疗6个疗程后NSE水平低于化疗前、化疗3个疗程后(P<0.05)。结论 血清NSE、CA153、CA199水平对RB诊疗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RB的肿瘤标志物;其中NSE水平下降相对较早,更有利于早期诊断RB的复发。
    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标记,生物学|甲胎蛋白类|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糖蛋白抗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钱庆增1*,曹向可2,沈福海1,王茜1,刘铁军3
    2017, 20(18):  2218-222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8.010
    摘要 ( )   PDF for PC (801KB) ( )  
    目的 探讨煤矿掘进工累积接尘剂量与肺功能累计异常率的关系。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选取唐山某煤矿掘进工376例为观察组,非接尘工179例为对照组,均行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FEV1/FVC〕检测。观察组每隔10年为1个接尘工龄组,分为<10年、10~年、20~年、30~年工龄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及各接尘工龄组间的肺功能,分析累积接尘剂量与肺功能累计异常率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肺功能异常率(51.6%,194/376)高于对照组(12.8%,23/179)(P<0.05)。观察组FVC、FEV1、FEV1/FVC低于对照组(P<0.05)。10~年工龄组FVC、FEV1、FEV1/FVC低于<10年工龄组(P<0.05)。20~年工龄组FVC、FEV1、FEV1/FVC低于<10年工龄组和10~年工龄组(P<0.05)。30~年工龄组FVC、FEV1、FEV1/FVC低于<10年工龄组、10~年工龄组、20~年工龄组(P<0.05)。累积接尘剂量与肺功能累计异常率呈正相关(r=0.763,P<0.001)。结论 煤矿掘进工累积接尘剂量与肺功能累计异常率存在正相关性。接尘工龄时间越长,累积接尘剂量越大,肺功能累计异常率越高,肺功能指标改变越明显。累积接尘剂量可用于预测煤矿掘进工肺功能异常发病的危险性和高危人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邓梨平*,程瑞文,李秋国,李平
    2017, 20(18):  2223-222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8.011
    摘要 ( )   PDF for PC (645KB) ( )  
    目的 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6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均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术前血小板计数≥50×109/L)治疗,冷冻针布针1~3根者为A组,4~10根者为B组,11~15根者为C组。总结A组、B组、C组术前、术后血小板计数变化规律。结果 A组术前和术后3、7、14 d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术前和术后3、7、14 d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术后3 d与术前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于A组术前和术后血小板计数变化不明显,故仅对B组、C组患者按术前血小板计数再次分组,术前血小板计数≥50×109/L且<100×109/L定义为观察组,血小板计数≥100×109/L定义为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和术后3、7、14 d的血小板计数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 d与术前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血小板计数≥50×109/L、冷冻针≤3根时血小板计数没有明显变化,4~15根时血小板计数表现为术后3 d下降到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前的50%左右,而术后7 d回升至术前水平,术后14 d保持稳定。
    肝肿瘤|冷冻外科手术|血小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何延波1,2,张艳1*,宿英英1
    2017, 20(18):  2227-223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8.012
    摘要 ( )   PDF for PC (682KB) ( )  
    目的 分析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机械通气及出院6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1-01至2015-12-3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CU)收治的50例重症GB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收集免疫治疗前、出NCU时、出院6个月所有患者的GBS残障量表(H-GBS-DS)评分,按照是否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是否良好、出院6个月预后是否良好进行分类,并分析性别、年龄、发病前感染性诱因情况、发病至入院时间、颅神经受累情况、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情况、肌电图表现为轴索型损害+混合型损害情况对重症GBS患者是否进行机械通气的影响;上述因素以及发病至免疫治疗时间对重症GBS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上述因素以及机械通气情况、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1个疗程情况、治疗效果、低蛋白血症情况、低钠血症情况、住NCU时间对重症GBS患者出院6个月预后的影响。结果 50例重症GBS患者中,住院期间死亡2例,随访过程中失访7例,最终完成出院6个月随访41例,其中63.4%(26/41)预后良好。进行机械通气的重症GBS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率高于未进行机械通气的重症GBS患者(P<0.05);治疗效果良好的重症GBS患者发病前有感染性诱因率高于治疗效果不良的重症GBS患者(P<0.05);出院6个月预后良好的重症GBS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率高于出院6个月预后不良的重症GBS患者,住NCU时间短于出院6个月预后不良的重症GBS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重症GBS患者是否进行机械通气的独立影响因素〔OR=5.573,95%CI(1.027,30.242),P<0.05〕;发病前有感染性诱因是重症GBS患者治疗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OR=4.743,95%CI(1.003,22.442),P<0.05〕;治疗效果、住NCU时间是重症GBS患者出院6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59.720,95%CI(4.411,809.698),P<0.05;OR=1.069,95%CI(1.007,1.135),P<0.05〕。结论 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重症GBS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概率更大;发病前有感染诱因较无感染诱因的重症GBS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早期治疗效果良好的重症GBS患者出院6个月预后良好,而住NCU时间长的GBS患者出院6个月预后不良;重症GBS患者经过积极治疗,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殿刚1*,张育先2,张若蹊1,张超1,李非1,王宇3
    2017, 20(18):  2232-223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8.013
    摘要 ( )   PDF for PC (932KB) ( )  
    目的 探究尾加压素Ⅱ(UⅡ)受体拮抗剂Palosuran对四氯化碳(CCl4)肝硬化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方法 2015年1-12月,将32只SPF/VA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4周模型组、8周模型组、治疗组,各8只。4周模型组、8周模型组分别腹腔注射0.2 ml/100 g CCl4溶液(分别连续4周、8周)建造肝硬化模型,造模后分别处死;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连续8周),结束注射后处死;治疗组腹腔注射等量CCl4溶液(连续4周)建造肝硬化模型,之后改为Palosuran灌胃(4周),第8周末处死。取各组肝组织进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组织学变化、统计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检测各组肝组织羟脯氨酸(Hyp)水平;采用RT-qPCR检测各组肝组织Ⅰ型胶原(ColⅠ)mRNA表达水平;采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ColⅠ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细胞计数。结果 对照组仅在肝内汇管区及静脉壁周围可见胶原沉积;4周模型组可见肝脏结构紊乱、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8周模型组可见肝小叶结构破坏,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将肝小叶分隔成大小不等的肝细胞团,肝细胞索排列弥漫,中央静脉周围带大片肝细胞气球样肿胀,胞质疏松淡染,肝窦受压变窄;治疗组纤维间隔细小,增生的纤维组织明显减少。治疗组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8.6±2.5)分〕低于8周模型组〔(16.1±2.2)分〕(P<0.05)。治疗组肝组织Hyp水平〔(135.6±20.9)ng/g〕低于8周模型组〔(332.4±2.6)ng/g〕(P<0.05);治疗组肝组织ColⅠ mRNA表达水平(103.63±7.96)及血清ColⅠ水平(8.75±1.67)均低于8周模型组(160.00±17.85,16.13±2.03)(P<0.05)。治疗组肝组织α-SMA阳性细胞计数〔(110.35±11.09)个〕少于8周模型组〔(210.57±38.09)个〕(P<0.05)。结论 Paolsuran可以改善CCl4肝硬化模型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是减少肝脏α-SMA阳性细胞。
    肝硬化,实验性|尾加压素Ⅱ受体拮抗剂|四氯化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灵云,蓝宇*,樊宇靖,张月霞,王玘
    2017, 20(18):  2237-224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8.014
    摘要 ( )   PDF for PC (689KB) ( )  
    目的 明确含米诺环素的四联方案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复治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患者依从性、根除治疗成功率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H.pylori感染复治患者的根除治疗提供新的选择。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的H.pylori感染复治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含米诺环素的四联方案,具体为雷贝拉唑(10 mg/次,2次/d)+阿莫西林(1.0 g/次,2次/d)+米诺环素(0.1 g/次,2次/d)+枸橼酸铋钾(220 mg/次,2次/d);疗程14 d。治疗结束后3~7 d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情况、依从性;治疗结束后4~12周通过意向性治疗(ITT)分析及遵循方案(PP)分析评估根除治疗成功率。结果 ITT分析纳入180例患者;6例患者因失联、未按时复查,4例患者因依从性差予以剔除,PP分析纳入170例患者。共有56例(31.1%)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腹泻者31例(55.4%),头晕失眠者28例(50.0%),上腹不适、恶心者各23例(41.1%),各不良反应在停药后均完全消失。依从性好者165例(91.7%)。ITT分析根除治疗成功率为79.4%(143/180),PP分析根除治疗成功率为84.1%(143/170)。女性患者PP分析根除治疗成功率高于男性(P<0.05);不同年龄、吸烟情况、既往根除治疗次数、既往根除治疗方案患者PP分析根除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吸烟情况、既往根除治疗次数、既往根除治疗方案均不是PP分析根除治疗成功率影响因素(P>0.05)。结论 含米诺环素的四联方案在H.pylori感染患者复治中有较好的根除治疗成功率,安全性及依从性尚可,是H.pylori感染患者复治的新选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朱冬菊1*,吴祥2,杨科3
    2017, 20(18):  2241-224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4.y12
    摘要 ( )   PDF for PC (761KB) ( )  
    背景 肠球菌是引起尿路感染(UTI)的重要G+球菌,其耐药性严重,临床常用万古霉素(VAN)或利奈唑胺(LZD)进行治疗,但二者治疗费用高。呋喃妥因(NIT)是治疗UTI的老药,在其临床应用50年历史中,基本避免了耐药问题,且经济方便,可有效治疗急、慢性UTI,但目前临床鲜有用于治疗肠球菌所致老年下尿路感染(LUTI)的研究报道。目的 评价NIT治疗老年肠球菌LUT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9年7月-2015年7月攀枝花学院临床医学院、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攀钢集团总医院门诊和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LUTI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性LUTI 52例,复杂性LUTI 40例。记录其尿液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所有患者给予NIT肠溶片100 mg,口服,4次/d,治疗7~14 d。记录患者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粪肠球菌60例(65.2%),屎肠球菌32例(34.8%)。粪肠球菌感染患者与屎肠球菌感染患者对NIT、VAN、LZD均不耐药;粪肠球菌感染患者与屎肠球菌感染患者对氨苄西林(AMP)、青霉素G(PEN)、氨苄西林/舒巴坦(SAM)、红霉素(ERY)、左氧氟沙星(LEV)、高浓度庆大霉素(GEN)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2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4.8%(78/92)。单纯性LUTI患者总有效率(96.2%,50/52)高于复杂性LUTI(70.0%,28/40)(χ2=11.987,P<0.001)。92例患者的细菌清除率为81.5%(75/92)。单纯性LUTI患者细菌清除率为96.2%(50/52),高于复杂性LUT患者的62.5%(25/40)(χ2=11.256,P=0.027)。92例患者中,22例(23.9%)发生恶心、呕吐、轻度腹泻,未停药,予对症治疗后缓解;无咳嗽、气喘、皮疹、周围神经炎等不良反应。结论 NIT临床用于治疗老年肠球菌LUTI,疗效较好,尤其适用于治疗单纯性LUTI,且短期口服不良反应少,加之临床治疗费用低,可作为老年肠球菌非复杂性LUTI的初治首选抗生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徐炜1,郁敏杰2*,乐嘉宜2,练媛媛3,姚慧佳4
    2017, 20(18):  2246-224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4.y15
    摘要 ( )   PDF for PC (697KB) ( )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配合综合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按摩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综合康复护理,包括直接训练、间接训练、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90 d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同时,按摩组在此基础上选取翳风、廉泉、天突、太溪穴进行按摩,每日早晚各1次,90 d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结果  对照组显效13例(21.7%)、有效29例(48.3%)、无效18例(30.0%);按摩组显效41例(68.3%)、有效14例(23.3%)、无效5例(8.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069,P<0.05)。对照组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发生率高于按摩组(P<0.05)。结论  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穴位按摩配合综合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并降低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发生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顾亮亮1,姚兰红1,龚爱琴1,陆诗愔1,张海盛2
    2017, 20(18):  2249-225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8.017
    摘要 ( )   PDF for PC (689KB) ( )  
      目的 探讨中医耳穴压籽法在缓解癌痛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5-11-01至2016-12-16住院的160例患者,其中在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肿瘤科随机抽取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科随机抽取8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予以常规三阶梯止痛法;试验组在常规三阶梯止痛法基础上采用中医耳穴压籽法(王不留行籽耳贴)。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价镇痛效果,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3版)评价生命质量;于治疗2个疗程后调查患者的满意度,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87.5%(70/80),试验组疼痛缓解有效率96.3%(77/8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3,P=0.043)。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0.0%(56/80),试验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3.8%(67/8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4,P=0.039)。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u=-2.473,P=0.013;χ2=9.425,P=0.002)。结论 中医耳穴压籽法结合三阶梯止痛法在缓解癌痛中具有镇痛作用强、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高的效果,且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故中医耳穴压籽法在缓解癌痛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陶丽丽,王银会,李哲,王晓宁,齐智,许志远,韩晓燕*,刘英杰
    2017, 20(18):  2253-225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8.018
    摘要 ( )   PDF for PC (677KB) ( )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职业人群业余时间有效锻炼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职业人群健康策略提供帮助。方法 2014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北京市朝阳区12个街道/乡、18~60岁的常住职业人群17 506例为调查对象。采取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业余时间有效锻炼情况、居住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民族、慢性病史。分析影响北京市朝阳区职业人群业余时间有效锻炼的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17 506份,回收有效问卷16 018份,回收有效率为91.5%。在北京市朝阳区职业人群中,业余时间有效锻炼者5 486例。不同民族职业人群业余时间有效锻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慢性病史职业人群业余时间有效锻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8~29岁职业人群业余时间有效锻炼率低于其他年龄段职业人群(P<0.05);未婚职业人群业余时间有效锻炼率低于其他婚姻状况职业人群(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60岁)、文化程度(大专/本科及以上)、有慢性病史是职业人群业余时间有效锻炼的保护因素(P<0.05);居住地(城区)、男性、职业(生产/运输、商业/服务业、机关企事业管理人员、一般办事员、专业技术人员、其他)是职业人群业余时间有效锻炼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北京市朝阳区职业人群业余时间有效锻炼率低,且男性、居住在城区、职业为除农林牧渔之外的人员是加强体力活动的重点人群。
    身体锻炼|职业群体|北京|问卷调查|影响因素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龚双燕*,王晖,刘冬梅
    2017, 20(18):  2257-226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4.y09
    摘要 ( )   PDF for PC (753KB) ( )  
      目的 了解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后保健服务的利用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提升流动育龄妇女产后保健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2-9月,从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系统中筛选出16~49岁、已婚、2012年和2013年有分娩史、孕前有外出流动经历、产后在外地的流动育龄妇女3 270人为研究对象,共分娩3 334次,记为3 334人次。提取大数据中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分娩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婚姻情况、子女排行、本次生育是否符合生育政策以及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后28 d内是否接受访视、产后第42天是否进行健康体检,并分析影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后28 d内接受访视、产后第42天进行健康体检的影响因素。结果 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后28 d内接受过访视或产后第42天进行过健康体检2 766人次(82.96%)。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后28 d内接受访视1 977人次(59.30%),未接受访视1 138人次(34.13%),不明确219人次(6.57%)。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后第42天进行健康体检2 578人次(77.32%),未进行健康体检659人次(19.77%),不明确97人次(2.91%)。不同分娩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子女排行以及本次生育是否符合生育政策的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后28 d内接受访视率及产后第42天进行健康体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的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后28 d内接受访视率及产后第42天进行健康体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子女排行是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后28 d内接受访视及产后第42天进行健康体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2012-2013年,绝大部分的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后28 d内接受过访视或产后第42天进行过健康体检,其中超过一半的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后28 d内接受过访视,绝大部分的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后第42天进行过健康体检。分娩年龄≥20岁、受教育程度高、非农业户口、生产第1个孩子的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后利用保健服务的可能性更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江毅卿1,金国飞1,周灵芳2,刘素芝1*
    2017, 20(18):  2263-226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8.020
    摘要 ( )   PDF for PC (1057KB) ( )  
    目的 分析肺部感染继发伴有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的临床症状轻微的脑炎/脑病(MER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收治的2例肺部感染继发MER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2例患者均为年轻男性,发病前均有发热、咳嗽等肺部感染症状,随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精神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早期均行左氧氟沙星针抗感染治疗。颅脑MRI均表现为胼胝体压部的T1加权像(T1WI)低信号、T2加权像(T2WI)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的病灶,腰椎穿刺示脑脊液压力增高,实验室检查正常,予抗感染、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治疗后好转,复查颅脑MRI胼胝体压部病变消失。结论 本组2例患者发病前均有肺部感染症状,随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结果均与既往文献的资料相符。肺部感染是继发MERS的病因之一,可能与早期使用左氧氟沙星针治疗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卢淑娇1,毛世旺1,施勇2*
    2017, 20(18):  2267-227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8.021
    摘要 ( )   PDF for PC (711KB) ( )  
    目的  分析5例甲磺酸阿帕替尼引发手足综合征(HFS)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关的诊治帮助。方法  收集2015—2016年丽水市人民医院皮肤科诊治的5例甲磺酸阿帕替尼引发的HFS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建议及随访结果。结果  5例患者中男2例,女3例;原发肿瘤:胃癌4例,乳腺癌1例;甲磺酸阿帕替尼使用剂量750~850 mg/d;潜伏期16~35 d;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分级为1~3级。3例甲磺酸阿帕替尼引发的HFS CTCAE分级为1级的患者临床表现为手掌和足底散在红斑,无自觉症状;1例CTCAE分级为2级的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述部位水肿性红斑伴有麻木和轻微疼痛感;1例CTCAE分级为3级的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述部位水肿红斑基础上伴有脱屑、水疱,以及难以忍受的刺痛感。5例HFS患者均给予疾病相关健康教育,减少手足部受刺激,建议补充B族维生素,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酌情使用塞来昔布止痛,同时配合外用润肤剂保湿护肤。CTCAE分级为1~2级的4例患者经治疗后HFS均得到很好的控制,未影响继续使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的肿瘤治疗;对于1例CTCAE分级为3级的患者,在上述治疗无效且HFS持续加重时,把甲磺酸阿帕替尼服用剂量减少为500 mg/d后HFS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新近应用于临床的抗肿瘤药物甲磺酸阿帕替尼引发的HFS并不少见,通过对症治疗或者减少使用剂量一般可以控制HFS的病情,不影响其继续应用于肿瘤的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黄超1,周海涛1,任向阳1,马聪敏1,滕军放2*
    2017, 20(18):  2271-227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8.022
    摘要 ( )   PDF for PC (729KB) ( )  
     目的 分析1例Schwartz-Jampel综合征1A型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2016-06-15至2016-08-15,回顾性分析1例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的Schwartz-Jampel综合征1A型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主要临床表现以及肌肉病理染色、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面部表情固定,睑裂狭小,睁眼费力,小口,张口费力,小下颌,步态略僵硬;肌酸肌酶水平轻度升高;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静止时有大量肌强直电位发放。肌肉病理染色结果显示肌内衣结缔组织轻度增生,肌纤维直径变异轻度加大,少数散在及成组分布的陈旧坏死肌纤维伴随炎性细胞浸润及嗜碱性肌纤维伴随核肥大,个别分裂肌纤维,少数肌纤维核内移。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儿HSPG2基因呈复合杂合突变:10号外显子c.10736T>G(p.Ile3579Ser),73号外显子c.9963C>A(p.Cys3321Ter),77号外显子c.1208G>A(p.Cys403Tyr)。结论 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特点及基因结果,Schwartz-Jampel综合征1A型诊断明确。特殊的面部改变是本病最显著的临床特点,肌肉病理呈肌营养不良样改变。
    骨软骨发育不良|肌强直|HSPG2基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吴碧君1,黄红艳1*,周苏晋1,谢佳佳2,崔楠1,王珍1,刘文芬1
    2017, 20(18):  2274-227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8.023
    摘要 ( )   PDF for PC (986KB) ( )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E)结合腺苷负荷试验诊断早期冠心病(缺血心肌节段)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2015年7月-2016年9月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疑似冠心病患者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61例,常规超声心动图未见室壁运动异常,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5例)与对照组(16例),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缺血心肌节段亚组和非缺血心肌节段亚组。应用3D-STE结合腺苷负荷试验检测左心室各血管节段径向、纵向、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RS、 LS、CS)及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AS)。绘制RS、 LS、CS、AS诊断缺血心肌节段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缺血心肌节段亚组与非缺血心肌节段亚组、对照组RS、 LS、CS、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非缺血心肌节段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 LS、CS、AS诊断缺血心肌节段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8、0.916、0.786、0.921。结论 3D-STE结合腺苷负荷试验可定量评价心肌收缩功能的微小改变,AS能较好地识别心肌缺血,对诊断早期冠心病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丹1,2,3,徐辉雄1,2,3*,贺亚萍2,3,赵崇克2,3,郭乐杭2,3,王撬2,3,周邦国2,3
    2017, 20(18):  2279-228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4.y06
    摘要 ( )   PDF for PC (1533KB) ( )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3-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因甲状腺结节接受甲状腺手术且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80 例,对患者进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分别测得结节的杨氏弹性模量及剪切波速度的最大值(E-max)、最大值标准差(E-max-SD)、最大值以正常甲状腺组织为参照的硬度比值(E-max-Ratio),平均值(E-mean)、平均值标准差(E-mean-SD)、平均值以正常甲状腺组织为参照的硬度比值(E-mean-Ratio)。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绘制以上指标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其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共选取180例患者的180个结节,其中良性结节69 个、恶性结节111个。恶性结节杨氏弹性模量及剪切波速度的E-max、E-max-SD、E-max-Ratio、E-mean、E-mean-SD、E-mean-Ratio均高于良性结节(P<0.05)。各指标中,剪切波速度 的E-max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ROC 曲线下面积最大〔0.793,95%CI(0.727,0.850)〕,截断值为3.58 m/s,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分别为64.86%、85.51%、87.80%、60.20%、72.78%。结论 剪切波弹性成像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为甲状腺疾病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其中,剪切波速度的E-max定量评价的效果更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小花1*,李井平2,徐华1,王少春1,周烨3
    2017, 20(18):  2285-228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8.025
    摘要 ( )   PDF for PC (818KB) ( )  
     目的 应用经阴道超高速剪切波弹性成像测定宫颈组织弹性模量值,探讨该技术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宫颈癌患者30例(A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50例(B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已婚女性50例(C组)为对照。3组受试者术前均进行经阴道常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及超高速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并获得弹性模量最大值、平均值。结果 A组弹性图像以红色或橘红色为主,夹杂着绿色或呈亮绿色;B组和C组弹性图像呈较均匀的蓝色。A组弹性模量最大值、平均值分别为(94.54±32.02)、(73.96±29.98)kPa,B组分别为(20.73±4.21)、(16.72±3.60)kPa,C组分别为(20.72±5.25)、(16.16±3.97)kPa,A组弹性模量最大值、平均值大于B、C组(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病灶的弹性模量最大值、平均值高于癌前病变及正常组织,超高速剪切波弹性成像对诊断宫颈癌有重要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明衬1,张改秀2*
    2017, 20(18):  2289-229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8.026
    摘要 ( )   PDF for PC (763KB) ( )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是由于皮质激素合成过程中特定的酶缺乏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表现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缺乏和雄激素过多的症状。青少年患者的内分泌紊乱、依从性差,加之治疗不规范,可最终导致身材矮小以及出现生育能力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骨密度降低等不良临床特征。骨骺闭合前治疗目标主要是充分抑制雄激素、控制男性化症状、保证正常生长,骨骺闭合后,其治疗目标就转变成抑制雄激素,预防长期不良临床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屠晓芳,张洪梅*
    2017, 20(18):  2294-229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4.y13
    摘要 ( )   PDF for PC (741KB) (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和甲状腺疾病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引起突眼、眼睑退缩、眼肿、复视等症状,甚至累及视神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糖皮质激素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疗效确切,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目前国内外研究聚焦于TAO发病机制的探索、病情评估方法、激素治疗方案的优化、新的治疗药物的应用方面,并且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此做一综述,以期为个体TAO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支持,为制定TAO治疗优化方案的研究方向提供线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