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25, Vol. 28 ›› Issue (06): 655-665.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104
收稿日期:
2024-05-10
修回日期:
2024-09-10
出版日期:
2025-02-20
发布日期:
2024-11-25
通讯作者:
孙康云
作者贡献:
马弘阳、岳岸娜负责提出研究思路,制订研究目标及文献的搜集、汇总、整理;马弘阳负责撰写文章;岳岸娜负责文章的修订;孙康云负责最终版本修订,对论文整体负责。
基金资助:
MA Hongyang, YUE Anna, SUN Kangyun*()
Received:
2024-05-10
Revised:
2024-09-10
Published:
2025-02-20
Online:
2024-11-25
Contact:
SUN Kangyun
摘要: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异常升高,可表现为角膜弓、黄色瘤等症状。长期高水平的LDL-C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FH患者早发ASCVD的风险较高,纯合型的FH病情更为严重。全球FH的流行率逐渐受到重视,但诊断和治疗仍存在不足。借着《2023年中国血脂管理指南》的发布,本文主要比较了国内外关于FH筛查、诊断的不同,用于强调筛查血脂情况的重要性,并建议早期识别FH患者。同时,基因检测也被推荐,不仅限于少数基因,还应包含其他相关基因或全基因组检测。此外,本文也比较了不同指南对于FH患者LDL-C控制管理水平的差异,以及对于不同LDL-C划分的ASCVD危险因素新要素;比较了不同指南在饮食、生活方式、药物控制等方面的差别,指出国内外一致认为他汀类药物是主要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尤为重要,但对于最大剂量后LDL-C控制未达标的患者国际血脂护理指南有一定更新。同时,对于纯合型FH(HoFH)患者,高强度他汀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是首选,早期的治疗更为关键,适当提早脂蛋白单采术与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的应用有助于降低AS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中图分类号:
沉积位置 | 具体表现 |
---|---|
角膜弓 | 弓状脂肪沉积是磷脂和胆固醇沉积在鲍曼膜、角膜基质和后弹力膜的外周角膜中的结果 裂隙灯检查可见外周角膜中有一条宽度为1~1.5 mm的白色环形带与角膜边缘隔离开[ |
腱黄色瘤 | 肌腱黄色瘤是结节,常见于跟腱或手、肘部和膝盖皮下可见[ |
黄色瘤 | 一种皮肤黄色略微隆起的迹象,通常在眼睑的上部内侧明显[ |
表1 FH临床表现
Table 1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沉积位置 | 具体表现 |
---|---|
角膜弓 | 弓状脂肪沉积是磷脂和胆固醇沉积在鲍曼膜、角膜基质和后弹力膜的外周角膜中的结果 裂隙灯检查可见外周角膜中有一条宽度为1~1.5 mm的白色环形带与角膜边缘隔离开[ |
腱黄色瘤 | 肌腱黄色瘤是结节,常见于跟腱或手、肘部和膝盖皮下可见[ |
黄色瘤 | 一种皮肤黄色略微隆起的迹象,通常在眼睑的上部内侧明显[ |
基因 | 编码蛋白质及其作用 | 染色体位置 | 遗传方式 | 引起的疾病 |
---|---|---|---|---|
LDLR |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清除血浆LDL的关键细胞表面受体 | 19p13.1-133 | AD | FH |
APOB | 载脂蛋白B:LDL颗粒的主要蛋白、LDLR配体 | 2p24.1 | AD | FH |
PCSK9 |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在LDLR降解中起作用 | 1p32.3 | AD | FH |
LDLRAP1 | LDLR衔接蛋白1:与LDLR胞浆相互作用,促进LDL内化 | 1p36.11 | AR | ARH |
SREBP2 | 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主要调控胆固醇生物合成和内稳态相关基因 | 22q13 | AD | FH |
EPHX2 | 环氧化物水解酶2:具有脂质磷酸酶活性,在血浆脂蛋白颗粒中环氧化物的处理中起作用 | 8p21-p12 | AD | FH |
CETP |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促进胆固醇酯与TG在HDL颗粒和载脂蛋白之间交换 | 16q21 | AD | FH |
STAP1 | 信号转导适配蛋白家族1:功能未知/不完全与高胆固醇血症相关 | 4q13.2 | AD | FH |
APOA5 | 载脂蛋白A5:在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 11q23.3 | AD | FH |
LIPA | 胆固醇酯脂肪酶:水解胆固醇酯或TG | 10q23.31 | AR | 胆固醇酯脂肪酶缺乏症,FH表型 |
CYP27A1 | 线粒体留醇27-羟化酶,致病性突变可引起脑腱黄色瘤病,这是一种以胆固醇水平轻度开高和黄色瘤为特征的疾病 | 2q33-qter | AR | FH表型 |
CYP7A1 | 胆固醇7a-羟化酶:致病突变使得体内胆固醇清除障碍 | 8q12.1 | AR | FH表型 |
PNPLAS | patatin样磷脂酶结构城5:影响脂肪细胞分化、TG水解 | 22q13.31 | AR | FH表型 |
表2 FH相关基因研究[45]
Table 2 Genetic research on FH
基因 | 编码蛋白质及其作用 | 染色体位置 | 遗传方式 | 引起的疾病 |
---|---|---|---|---|
LDLR |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清除血浆LDL的关键细胞表面受体 | 19p13.1-133 | AD | FH |
APOB | 载脂蛋白B:LDL颗粒的主要蛋白、LDLR配体 | 2p24.1 | AD | FH |
PCSK9 |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在LDLR降解中起作用 | 1p32.3 | AD | FH |
LDLRAP1 | LDLR衔接蛋白1:与LDLR胞浆相互作用,促进LDL内化 | 1p36.11 | AR | ARH |
SREBP2 | 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主要调控胆固醇生物合成和内稳态相关基因 | 22q13 | AD | FH |
EPHX2 | 环氧化物水解酶2:具有脂质磷酸酶活性,在血浆脂蛋白颗粒中环氧化物的处理中起作用 | 8p21-p12 | AD | FH |
CETP |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促进胆固醇酯与TG在HDL颗粒和载脂蛋白之间交换 | 16q21 | AD | FH |
STAP1 | 信号转导适配蛋白家族1:功能未知/不完全与高胆固醇血症相关 | 4q13.2 | AD | FH |
APOA5 | 载脂蛋白A5:在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 11q23.3 | AD | FH |
LIPA | 胆固醇酯脂肪酶:水解胆固醇酯或TG | 10q23.31 | AR | 胆固醇酯脂肪酶缺乏症,FH表型 |
CYP27A1 | 线粒体留醇27-羟化酶,致病性突变可引起脑腱黄色瘤病,这是一种以胆固醇水平轻度开高和黄色瘤为特征的疾病 | 2q33-qter | AR | FH表型 |
CYP7A1 | 胆固醇7a-羟化酶:致病突变使得体内胆固醇清除障碍 | 8q12.1 | AR | FH表型 |
PNPLAS | patatin样磷脂酶结构城5:影响脂肪细胞分化、TG水解 | 22q13.31 | AR | FH表型 |
图1 中国人群家族性胆固醇血脂简化诊断标准流程[16]注:其中早发为男性≤55岁,女性≤60岁;FH=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Figure 1 A simplified flow chart of Chinese simplified criteria for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
诊断标准 | 得分(分) |
---|---|
家族史 | |
一级亲属已知患有早发冠状动脉和血管疾病,或一级亲属已知LDL-C水平高于第95个百分位数 | 1 |
患有腱状黄色瘤和/或角膜弓的一级亲属,或18岁以下且LDL-C水平高于第95个百分位数的儿童 | 2 |
临床病史 | |
早发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 | 2 |
早发的脑或周围血管疾病患者 | 1 |
身体检查 | |
腱黄色瘤 | 6 |
45岁之前的角膜弓 | 4 |
胆固醇水平 | |
LDL-C≥330 mg/dL(≥8.5 mmol/L) | 8 |
LDL-C 250~329 mg/dL(6.5~8.4 mmol/L) | 5 |
LDL-C 190~249 mg/dL(5.0~6.4 mmol/L) | 3 |
LDL-C 155~189 mg/dL(4.0~4.9 mmol/L) | 1 |
基因分析 | |
LDLR、APOB或PCSK9的功能突变 | 8 |
诊断(诊断基于获得的总分) | |
明确的LDL-C | >8 |
很可能的LDL-C | 6~8 |
可能的LDL-C | 3~5 |
不太可能的LDL-C | <3 |
表3 DLCN诊断标准[47]
Table 3 Diagnostic criteria of FH proposed by the Dutch Lipid Clinic Network
诊断标准 | 得分(分) |
---|---|
家族史 | |
一级亲属已知患有早发冠状动脉和血管疾病,或一级亲属已知LDL-C水平高于第95个百分位数 | 1 |
患有腱状黄色瘤和/或角膜弓的一级亲属,或18岁以下且LDL-C水平高于第95个百分位数的儿童 | 2 |
临床病史 | |
早发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 | 2 |
早发的脑或周围血管疾病患者 | 1 |
身体检查 | |
腱黄色瘤 | 6 |
45岁之前的角膜弓 | 4 |
胆固醇水平 | |
LDL-C≥330 mg/dL(≥8.5 mmol/L) | 8 |
LDL-C 250~329 mg/dL(6.5~8.4 mmol/L) | 5 |
LDL-C 190~249 mg/dL(5.0~6.4 mmol/L) | 3 |
LDL-C 155~189 mg/dL(4.0~4.9 mmol/L) | 1 |
基因分析 | |
LDLR、APOB或PCSK9的功能突变 | 8 |
诊断(诊断基于获得的总分) | |
明确的LDL-C | >8 |
很可能的LDL-C | 6~8 |
可能的LDL-C | 3~5 |
不太可能的LDL-C | <3 |
标准 | 可能性 |
---|---|
成人:TC>7.5 mmol/L(290.0 mg/dL)[或LDL-C>4.9 mmol/L(189.5 mg/dL)] 儿童:TC>6.7 mmol/L(259.1 mg/dL)[或LDL-C>4.0 mmol/L(154.7 mg/dL)] 以及:患者的肌腱黄色瘤或一级/二级亲属 或者:存在LDLR、APOB或PCSK9突变 | 确定 |
成人:TC>7.5 mmol/L(290.0 mg/dL)[或LDL-C >4.9 mmol/L(189.5 mg/dL)] 儿童:TC>6.7 mmol/L(259.1 mg/dL)[或LDL-C>4.0 mmol/L(154.7 mg/dL)] 以及:二级亲属心肌梗死家族史<50岁或一级亲属<60岁 或者:一级或二级亲属的TC家族史>7.5 mmol/L(290.0 mg/dL) | 可能 |
表4 Simon Broome诊断标准[48]
Table 4 Diagnostic criteria of FH proposed by the Simon Broome
标准 | 可能性 |
---|---|
成人:TC>7.5 mmol/L(290.0 mg/dL)[或LDL-C>4.9 mmol/L(189.5 mg/dL)] 儿童:TC>6.7 mmol/L(259.1 mg/dL)[或LDL-C>4.0 mmol/L(154.7 mg/dL)] 以及:患者的肌腱黄色瘤或一级/二级亲属 或者:存在LDLR、APOB或PCSK9突变 | 确定 |
成人:TC>7.5 mmol/L(290.0 mg/dL)[或LDL-C >4.9 mmol/L(189.5 mg/dL)] 儿童:TC>6.7 mmol/L(259.1 mg/dL)[或LDL-C>4.0 mmol/L(154.7 mg/dL)] 以及:二级亲属心肌梗死家族史<50岁或一级亲属<60岁 或者:一级或二级亲属的TC家族史>7.5 mmol/L(290.0 mg/dL) | 可能 |
人群 | 标准 |
---|---|
成人 | (1)未经治疗的血清LDL-C>4.7 mmol/L (2)皮肤/腱黄色瘤或脂性角膜弓(<45岁) (3)一级亲属中有FH或早发ASCVD |
儿童 | 未治疗的血清LDL-C>3.6 mmol/L且一级亲属中有FH或早发冠心病患者 |
表5 2018年《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筛查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4]
Table 5 2018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Screening and Management of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人群 | 标准 |
---|---|
成人 | (1)未经治疗的血清LDL-C>4.7 mmol/L (2)皮肤/腱黄色瘤或脂性角膜弓(<45岁) (3)一级亲属中有FH或早发ASCVD |
儿童 | 未治疗的血清LDL-C>3.6 mmol/L且一级亲属中有FH或早发冠心病患者 |
共识标准 | |
---|---|
青少年(年龄<20岁) | 成人(年龄≥20岁) |
LDL-C≥160 mg/dL(4.1 mmol/L)非HDL≥190 mg/dL(4.9 mmol/L) | LDL-C≥190 md/dL(4.9 mmol/L)非HDL ≥220 mg/dL(5.7 mmol/L) |
在下面列出的LDL-C水平下,在一般人群筛查中,FH的概率为80%。以下LDL-C水平应促使临床医生强烈考虑FH的诊断,并获取进一步的家族信息: LDL-C≥250 mg/dL(6.5 mmol/L),年龄≥30岁 LDL-C>220 mg/dL(5.7 mmol/L),年龄20~29岁 LDL-C≥190 mg/dL(4.9 mmol/L),年龄<20岁 |
表6 NLA专家共识[50]
Table 6 Expert consensus of management of FH proposed by the National Lipid Association
共识标准 | |
---|---|
青少年(年龄<20岁) | 成人(年龄≥20岁) |
LDL-C≥160 mg/dL(4.1 mmol/L)非HDL≥190 mg/dL(4.9 mmol/L) | LDL-C≥190 md/dL(4.9 mmol/L)非HDL ≥220 mg/dL(5.7 mmol/L) |
在下面列出的LDL-C水平下,在一般人群筛查中,FH的概率为80%。以下LDL-C水平应促使临床医生强烈考虑FH的诊断,并获取进一步的家族信息: LDL-C≥250 mg/dL(6.5 mmol/L),年龄≥30岁 LDL-C>220 mg/dL(5.7 mmol/L),年龄20~29岁 LDL-C≥190 mg/dL(4.9 mmol/L),年龄<20岁 |
年龄 | 与FH相关的一级亲属(总胆固醇截断值)(mmol/L) | 与FH相关的二级亲属(总胆固醇截断值)(mmol/L) | 与FH相关的三级亲属(总胆固醇截断值)(mmol/L) | 普通人群(总胆固醇截断值)(mmol/L) |
---|---|---|---|---|
<20岁 | 5.7 | 5.9 | 6.2 | 7.0 |
20~29岁 | 6.2 | 6.5 | 6.7 | 7.5 |
30~39岁 | 7.0 | 7.2 | 7.5 | 8.8 |
≥40岁 | 7.5 | 7.8 | 8.0 | 9.3 |
表7 MEPED诊断标准[51]
Table 7 Make Early Diagnosis to Prevent Early Death criteria for FH
年龄 | 与FH相关的一级亲属(总胆固醇截断值)(mmol/L) | 与FH相关的二级亲属(总胆固醇截断值)(mmol/L) | 与FH相关的三级亲属(总胆固醇截断值)(mmol/L) | 普通人群(总胆固醇截断值)(mmol/L) |
---|---|---|---|---|
<20岁 | 5.7 | 5.9 | 6.2 | 7.0 |
20~29岁 | 6.2 | 6.5 | 6.7 | 7.5 |
30~39岁 | 7.0 | 7.2 | 7.5 | 8.8 |
≥40岁 | 7.5 | 7.8 | 8.0 | 9.3 |
项目 | 杂合型FH | 纯合型FH | FH家族史 |
---|---|---|---|
临床标准 | 儿童:LDL-C≥160 mg/dL(4.1 mmol/L)成人:LDL-C≥190 mg/dL(4.9 mmol/L)+1个一级亲属,患有类似影响或有早发CAD或阳性基因检测,用于LDL-C升高基因缺陷(LDLR、APOB或PCSK9) | LDL-C≥400 mg/dL(10.3 mmol/L)+父母一方或双方临床诊断为LDL-C、LDL-C升高基因缺陷的阳性基因检测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FH或LDL-C>560 mg/dL(14.5 mmol/L)或LDL-C >400 mg/dL(10.3 mmol/L)伴<20岁时患有主动脉瓣疾病或黄色瘤 | LDL-C不作为评判标准;存在已确认FH的一级亲属。 |
基因检测 | 存在一个异常的LDL-C升高基因缺陷但LDL-C<160 mg/dL(4.1 mmol/L) 偶尔,杂合子的LDL-C可能>400 mg/dL(10.3 mmol/L),应与纯合子进行类似的治疗 存在异常的LDL-C升高基因缺陷合并降低LDL-C的基因变异使得LDL-C<160 mg/dL(4.1 mmol/L) | 偶尔,纯合子的LDL-C会低于400 mg/dL(10.3 mmol/L) | 未执行基因检测 |
表8 AHA简化FH诊断标准[52]
Table 8 A simplifie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FH proposed by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项目 | 杂合型FH | 纯合型FH | FH家族史 |
---|---|---|---|
临床标准 | 儿童:LDL-C≥160 mg/dL(4.1 mmol/L)成人:LDL-C≥190 mg/dL(4.9 mmol/L)+1个一级亲属,患有类似影响或有早发CAD或阳性基因检测,用于LDL-C升高基因缺陷(LDLR、APOB或PCSK9) | LDL-C≥400 mg/dL(10.3 mmol/L)+父母一方或双方临床诊断为LDL-C、LDL-C升高基因缺陷的阳性基因检测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FH或LDL-C>560 mg/dL(14.5 mmol/L)或LDL-C >400 mg/dL(10.3 mmol/L)伴<20岁时患有主动脉瓣疾病或黄色瘤 | LDL-C不作为评判标准;存在已确认FH的一级亲属。 |
基因检测 | 存在一个异常的LDL-C升高基因缺陷但LDL-C<160 mg/dL(4.1 mmol/L) 偶尔,杂合子的LDL-C可能>400 mg/dL(10.3 mmol/L),应与纯合子进行类似的治疗 存在异常的LDL-C升高基因缺陷合并降低LDL-C的基因变异使得LDL-C<160 mg/dL(4.1 mmol/L) | 偶尔,纯合子的LDL-C会低于400 mg/dL(10.3 mmol/L) | 未执行基因检测 |
类别 | 标准 |
---|---|
临床标准 | |
LDL-C标准 | 未经治疗的LDL-C>10 mmol/L(>400 mg/dL)提示HoFH,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认诊断 |
附加标准 | 10岁前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和/或未经治疗的LDL-C水平升高,与父母双方的杂合子FH一致 在双基因形式中,父母一方的LDL-C水平可能正常,另一方可能具有与HoFH一致的LDL-C水平 |
遗传标准 | LDLR、APOB、PCSK9或LDLRAP1基因不同染色体上双等位基因致病性/可能致病性变异的遗传确认,或不同位点的≥2种此类变异的遗传确认 |
表9 ESA更新HoFH诊断标准[54]
Table 9 The update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HoFH by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Anaesthesiology
类别 | 标准 |
---|---|
临床标准 | |
LDL-C标准 | 未经治疗的LDL-C>10 mmol/L(>400 mg/dL)提示HoFH,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认诊断 |
附加标准 | 10岁前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和/或未经治疗的LDL-C水平升高,与父母双方的杂合子FH一致 在双基因形式中,父母一方的LDL-C水平可能正常,另一方可能具有与HoFH一致的LDL-C水平 |
遗传标准 | LDLR、APOB、PCSK9或LDLRAP1基因不同染色体上双等位基因致病性/可能致病性变异的遗传确认,或不同位点的≥2种此类变异的遗传确认 |
标准 | SSCFH | 2018年《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筛查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 DLCN | Simon Broome | NLA专家共识 | MEPED诊断标准 | AHA简化标准 |
---|---|---|---|---|---|---|---|
早发性冠状动脉疾病家族史 | + | + | + | + | + | + | |
肌腱黄色瘤家族史 | + | + | |||||
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 | + | + | + | + | + | + | |
早发性冠状动脉疾病 | + | + | + | ||||
早发性周边血管疾病 | + | ||||||
肌腱黄色瘤 | + | + | + | + | + | + | |
角膜弓 | + | + | + | ||||
LDL-C升高 | + | + | + | + | + | + | + |
遗传突变 | + | + | + | + | + |
表10 多个FH诊断标准比较
Table 10 Comparison of multipl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FH
标准 | SSCFH | 2018年《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筛查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 DLCN | Simon Broome | NLA专家共识 | MEPED诊断标准 | AHA简化标准 |
---|---|---|---|---|---|---|---|
早发性冠状动脉疾病家族史 | + | + | + | + | + | + | |
肌腱黄色瘤家族史 | + | + | |||||
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 | + | + | + | + | + | + | |
早发性冠状动脉疾病 | + | + | + | ||||
早发性周边血管疾病 | + | ||||||
肌腱黄色瘤 | + | + | + | + | + | + | |
角膜弓 | + | + | + | ||||
LDL-C升高 | + | + | + | + | + | + | + |
遗传突变 | + | + | + | + | + |
降胆固醇强度 | 药物及其剂量 |
---|---|
高强度(每日剂量可降低LDL-C>50%) | 阿托伐他汀40~80 mg |
瑞舒伐他汀20 mg | |
中等强度(每日剂量可降低LDL-C 25% ~50%) | 阿托伐他汀10~20 mg |
瑞舒伐他汀5~10 mg | |
氟伐他汀80 mg | |
洛伐他汀40 mg | |
匹伐他汀1~4 mg | |
普伐他汀40 mg | |
辛伐他汀20~40 mg | |
血脂康1.2 g |
表11 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强度[4]
Table 11 Intensity of statins in lowering cholesterol
降胆固醇强度 | 药物及其剂量 |
---|---|
高强度(每日剂量可降低LDL-C>50%) | 阿托伐他汀40~80 mg |
瑞舒伐他汀20 mg | |
中等强度(每日剂量可降低LDL-C 25% ~50%) | 阿托伐他汀10~20 mg |
瑞舒伐他汀5~10 mg | |
氟伐他汀80 mg | |
洛伐他汀40 mg | |
匹伐他汀1~4 mg | |
普伐他汀40 mg | |
辛伐他汀20~40 mg | |
血脂康1.2 g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
[41] |
|
[42] |
|
[43] |
|
[44] |
|
[45] |
代海兵,鄢盛恺.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基因诊断研究进展[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3,39(5):348-354. DOI:10.13201/j.issn.1001-1439.2023.05.006.
|
[46] |
|
[47] |
|
[48] |
Risk of fatal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aemia. Scientific steering committee on behalf of the simon broome register group[J]. BMJ,1991,303(6807):893-896. DOI:10.1136/bmj.303.6807.893.
|
[49]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学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筛查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2):99-103. DOI: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8.02.006.
|
[50] |
|
[51] |
|
[52] |
|
[53]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罕见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等. 儿童脂质异常血症诊治专家共识(2022)[J]. 中华儿科杂志,2022,60(7):633-639.
|
[54] |
|
[55] |
|
[56] |
|
[57] |
|
[58] |
|
[59] |
|
[60] |
|
[61] |
|
[62] |
|
[63] |
|
[64] |
蔡雨芯,程仕彤,王绿娅. 2021年《儿童和青少年杂合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风险评估和临床管理专家共识》解读[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3,38(5):335-340. DOI:10.19538/j.ek2023050603.
|
[1] | 周启保, 罗潇, 陈玲, 曹俊达, 李菊香, 徐劲松, 苏海. 收缩压昼夜变异率联合正常RR间期标准差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30): 3760-3765. |
[2] | 李淏, 李沛瑾, 刘婷婷, 崔译元, 李思聪, 刘丽星, 冯利, 癌性疼痛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工作组. 癌性疼痛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30): 3729-3740. |
[3] | 崔译元, 闫逸婧, 王颖, 孟祥聚, 张庆林, 刘丽星, 李思聪, 冯利, 癌因性疲乏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工作组. 癌因性疲乏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7): 3345-3358. |
[4] | 智从从, 李雪, 程一乘, 王孝龙, 郑丽华. 痔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5版)[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6): 3217-3228. |
[5] | 褚艺婧, 严雨格, 顾杰, 席彪, 祝墡珠, 黄蛟灵. 中国基层医务人员留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城乡差异比较[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5): 3161-3168. |
[6] |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 浙江省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全科未分化疾病专家协作组. 消瘦诊治与管理专家共识(2025)[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1): 2577-2594. |
[7] | 杨江, 李建生, 陈耀龙, 刘辉国, 王建新, 喻佳洁, 李慧茹, 肖琼华, 谢洋, 李素云, 王明航. 中成药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0): 2464-2480. |
[8] | 邓雅倩, 曹春莉, 马金梅, 李文肖, 徐泽林, 成静, 李军. S-Detect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7): 2149-2155. |
[9] | 曹沁涵, 卓肖, 夏雨菡, 车杨曦, 陈敏. 2024年V1/V2版《NCCN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要点解读[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7): 2070-2074. |
[10] | 顾洁, 黄延焱. 罕见病诊治及全过程管理:全科医生的作用不可或缺[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6): 1955-1960. |
[11] | 陈典, 隆寰宇, 张丛溪, 褚岚和, 李姝润, 陈亚红. 2025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管理及预防全球策略更新要点解读[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6): 1937-1949. |
[12] | 章琪, 和申, 李华. 2022年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和自杀风险筛查推荐声明》解读[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5): 1823-1830. |
[13] | 夏雨菡, 卓肖, 曹沁涵, 廖星雨, 罗国樑, 唐太春, 陈敏. 2024年V4版《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4): 1689-1693. |
[14] | 马桂芬, 章倩, 孙菁. 2024年《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要点解读[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4): 1681-1688. |
[15] | 黄传应, 廖晓阳, 杨荣, 李东泽, 张鹏, 贾禹, 刘力滴. 2024年《女性心脏急症管理》临床声明解读[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2): 1427-143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