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24, Vol. 27 ›› Issue (02): 217-225.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02
所属专题: 中医最新文章合辑
收稿日期:
2023-05-20
修回日期:
2023-08-18
出版日期:
2024-01-15
发布日期:
2023-10-23
通讯作者:
朱明军
基金资助:
WANG Aolong1, ZHU Mingjun2,*()
Received:
2023-05-20
Revised:
2023-08-18
Published:
2024-01-15
Online:
2023-10-23
Contact:
ZHU Mingjun
摘要: 背景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是目前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中医药在治疗CMVD方面有独特优势和显著疗效,但目前相关临床试验研究中存在诊断标准、疗效标准不一致等问题,探索中医药治疗CMVD的核心结局指标集有利于未来形成高质量的循证证据。 目的 分析中医药干预CMVD随机对照试验中结局指标应用情况,提出对应的问题和建议。 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收集建库至2023-02-09发布的中医药治疗CMVD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研究的基本信息、干预措施、结局指标等,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应用Excel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88篇文献,其中2篇为临床试验注册方案,1篇为英文文献。Corhrane偏倚风险工具评估结果显示,纳入文献在随机序列生成,分配隐藏,对研究者、受试者实施盲法,对结局评估者实施盲法,其他偏倚方面大多数被评价为不清楚;结局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方面大多数被评价为低风险。共18篇文献对纳入的CMVD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析,其中包括气虚血瘀证6篇、痰瘀互结证3篇。对结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共得到115种结局指标,总频次为571次,可分为临床疗效、理化检测、症状与体征、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远期预后、安全性检测7大类,其中临床总疗效率出现的频次最高(46次),3个月为最常用的干预节点,复合结局指标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为临床疗效结合理化检测(14次)。 结论 中医药治疗CMVD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整体偏低,结局指标存在缺乏规范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缺乏远期预后监测等问题,未来还需要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合中医药治疗特色,构建规范的CMVD中医药核心指标集。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中医证型 |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气虚血瘀证[ |
气阴两虚证[ | |
痰瘀互结证[ | |
气滞血瘀证[ | |
寒凝气滞证[ | |
《中医内科学》 | 气虚血瘀证[ |
气阴两虚证[ | |
寒凝心脉证[ |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内科学》 | 气滞痰阻血瘀[ |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气虚血瘀痰阻证[ |
《冠心病心绞痛主要证型的辨证诊断标准》《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诊断标准》 | 气虚血瘀证[ |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宏观诊断标准研究》《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 | 痰瘀互结证[ |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 痰瘀互结证[ |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 气虚血瘀证[ |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 心血瘀阻型[ |
无参考标准 | 气虚血瘀证[ |
气虚挟痰瘀证[ |
表1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Table 1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CM syndrome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中医证型 |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气虚血瘀证[ |
气阴两虚证[ | |
痰瘀互结证[ | |
气滞血瘀证[ | |
寒凝气滞证[ | |
《中医内科学》 | 气虚血瘀证[ |
气阴两虚证[ | |
寒凝心脉证[ |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内科学》 | 气滞痰阻血瘀[ |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气虚血瘀痰阻证[ |
《冠心病心绞痛主要证型的辨证诊断标准》《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诊断标准》 | 气虚血瘀证[ |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宏观诊断标准研究》《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 | 痰瘀互结证[ |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 痰瘀互结证[ |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 气虚血瘀证[ |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 心血瘀阻型[ |
无参考标准 | 气虚血瘀证[ |
气虚挟痰瘀证[ |
结局指标 | 频次 |
---|---|
临床总疗效率 | 46 |
安全性检测 | 39 |
ET-1 | 38 |
心绞痛发作频率 | 32 |
hs-CRP | 31 |
NO | 29 |
心绞痛疗效 | 22 |
中医证候积分 | 19 |
运动平板总时间 | 18 |
心电图疗效 | 16 |
心绞痛持续时间 | 15 |
CTFC | 12 |
IL-6 | 11 |
LVEF | 10 |
运动平板试验ST段压低幅度 | 10 |
表2 结局指标(频次≥10次)(次)
Table 2 Outcome indexes with frequency ≥ 10
结局指标 | 频次 |
---|---|
临床总疗效率 | 46 |
安全性检测 | 39 |
ET-1 | 38 |
心绞痛发作频率 | 32 |
hs-CRP | 31 |
NO | 29 |
心绞痛疗效 | 22 |
中医证候积分 | 19 |
运动平板总时间 | 18 |
心电图疗效 | 16 |
心绞痛持续时间 | 15 |
CTFC | 12 |
IL-6 | 11 |
LVEF | 10 |
运动平板试验ST段压低幅度 | 10 |
项目 | 复合指标组合 | 频次 |
---|---|---|
2项复合指标 | 临床疗效+理化检测 | 14 |
临床疗效+安全性检测 | 3 | |
理化检测+远期预后 | 3 | |
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 | 1 | |
临床疗效+生活质量 | 1 | |
理化检测+安全性检测 | 1 | |
理化检测+中医证候积分 | 1 | |
3项复合指标 | 临床疗效+理化检测+不良反应 | 11 |
理化检测+心绞痛症状+生活质量 | 5 | |
临床疗效+理化检测+心绞痛症状 | 4 | |
临床疗效+理化检测+远期预后 | 4 | |
理化检测+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积分 | 2 | |
理化检测+心绞痛症状+安全性检测 | 2 | |
临床疗效+理化检测+安全性检测 | 1 | |
临床疗效+理化检测+生活质量 | 1 | |
临床疗效+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积分 | 1 | |
理化检测+生活质量+安全性检测 | 1 | |
4项复合指标 | 临床疗效+理化检测+心绞痛症状+不良反应 | 9 |
临床疗效+理化检测+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检测 | 2 | |
临床疗效+理化检测+远期预后+安全性检测 | 2 | |
临床疗效+理化检测+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积分 | 1 | |
临床疗效+理化检测+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 | 1 | |
理化检测+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检测 | 1 | |
5项复合指标 | 临床疗效+理化检测+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检测 | 5 |
临床疗效+理化检测+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 | 1 | |
理化检测+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安全性检测 | 1 | |
6项复合指标 | 临床疗效+理化检测+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安全性检测 | 2 |
表3 复合结局指标频次分布(次)
Table 3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composite outcome measures
项目 | 复合指标组合 | 频次 |
---|---|---|
2项复合指标 | 临床疗效+理化检测 | 14 |
临床疗效+安全性检测 | 3 | |
理化检测+远期预后 | 3 | |
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 | 1 | |
临床疗效+生活质量 | 1 | |
理化检测+安全性检测 | 1 | |
理化检测+中医证候积分 | 1 | |
3项复合指标 | 临床疗效+理化检测+不良反应 | 11 |
理化检测+心绞痛症状+生活质量 | 5 | |
临床疗效+理化检测+心绞痛症状 | 4 | |
临床疗效+理化检测+远期预后 | 4 | |
理化检测+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积分 | 2 | |
理化检测+心绞痛症状+安全性检测 | 2 | |
临床疗效+理化检测+安全性检测 | 1 | |
临床疗效+理化检测+生活质量 | 1 | |
临床疗效+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积分 | 1 | |
理化检测+生活质量+安全性检测 | 1 | |
4项复合指标 | 临床疗效+理化检测+心绞痛症状+不良反应 | 9 |
临床疗效+理化检测+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检测 | 2 | |
临床疗效+理化检测+远期预后+安全性检测 | 2 | |
临床疗效+理化检测+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积分 | 1 | |
临床疗效+理化检测+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 | 1 | |
理化检测+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检测 | 1 | |
5项复合指标 | 临床疗效+理化检测+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检测 | 5 |
临床疗效+理化检测+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 | 1 | |
理化检测+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安全性检测 | 1 | |
6项复合指标 | 临床疗效+理化检测+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安全性检测 | 2 |
[1] |
张运,陈韵岱,傅向华,等.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循环杂志,2017,32(5):421-430.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孙亚男,刘雅莉,郭俊明,等. 体现中医药干预特色的结局指标集的构建[J]. 中医杂志,2021,62(13):1134-1137. DOI:10.13288/j.11-2166/r.2021.13.008.
|
[10] |
代玲玲,徐榛敏,梁晓,等. 近三年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随机对照试验中结局指标现状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21,46(12):2949-2962. DOI:10.19540/j.cnki.cjcmm.20210316.502.
|
[11] |
何兆辉,王志谦,王国良,等. 活血逐瘀汤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0,52(18):60-63. DOI:10.13457/j.cnki.jncm.2020.18.017.
|
[12] |
史艳华,臧冬梅,孟祥慧. 脑心通胶囊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2,37(12):2770-2775. DOI:10.7501/j.issn.1674-5515.2022.12.016.
|
[13] |
吴朝进,段云彪,张梓洁. 颊针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22,41(9):868-872. 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22.09.0868.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方永有,胡正清,吴钢,等. 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脏X综合征合并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 疑难病杂志,2018,17(4):325-328. DOI:10.3969/j.issn.1671-6450.2018.04.001.
|
[20] |
施丽春,崔健昆. 加味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4):560-562.
|
[21] |
李艳红,杨亚莉,李静,等. 活血通脉益心汤对气滞血瘀型微血管性心绞痛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及心脏微循环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8):2963-2967.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0.18.005.
|
[22] |
汶医宁,马静,史凡凡,等. 补肾活血颗粒治疗绝经后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清NO、ET-1的影响[J]. 陕西中医,2016,37(8):987-988.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8.022.
|
[23] |
沈霞. 芪参胶囊联合尼可地尔治疗老年微血管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的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1,33(8):62-64. DOI:10.3969/j.issn.1672-0369.2021.08.025.
|
[24] |
王彩歌,李倩.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1):50-52.
|
[25] |
王珍,辛东,彭柯,等.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冠状动脉慢血流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的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39(4):418-422.
|
[26] |
王贤良,毛静远,王恒和,等. 理气宽胸活血法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1):33-35. DOI:10.16305/j.1007-1334.2009.01.013.
|
[27] |
白玉涵,程艳,任启珣,等. 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微循环阻力指数的影响[J]. 疑难病杂志,2022,21(2):119-123,129. DOI:10.3969/j.issn.1671-6450.2022.02.003.
|
[28] |
罗文平,汶医宁,史凡凡,等. 补肾活血颗粒对绝经后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3):227-228.
|
[29] |
苗永国,陈金良,任鹏顺,等. 麝香保心丸与硫氮
|
[30] |
贡玉苗,司靓,郭晓菊,等. 微血管性心绞痛与内皮功能的相关性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1,13(6):701-704,725. DOI:10.3969/j.issn.1674-4055.2021.06.14.
|
[31] |
赵丹华,刘红,李民强,等. 心宝丸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微血管心绞痛的疗效及对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Angptl2、Angptl4水平影响[J]. 疑难病杂志,2021,20(12):1224-1228. DOI:10.3969/j.issn.1671-6450.2021.12.009.
|
[32] |
郭兴邦,胡美琴,高锐婷,等.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气阴两虚型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评价[J]. 药物评价研究,2020,43(8):1597-1601. DOI:10.7501/j.issn.1674-6376.2020.08.022.
|
[33] |
金惠玲. 中西医结合治疗微血管心绞痛(心脉瘀阻型)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2019,27(17):68-69. DOI:10.19621/j.cnki.11-3555/r.2019.1736.
|
[34] |
闰景漠,张帅勇,苏永健,等. 通脉养心丸治疗女性原发性稳定型微血管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3):145-148.
|
[35] |
陈良友,宋迎婧. 益肾解郁通脉汤治疗更年期女性微血管性心绞痛106例[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2):244-245.
|
[36] |
陈会君,张羽嘉,客蕊. 丹参饮加减治疗心血瘀阻型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3):455-459. DOI:10.13359/j.cnki.gzxbtcm.2021.03.004.
|
[37] |
沈淑馨,赵宗磊,王顺保,等. 麝香保心丸联合心脏康复对冠状动脉慢血流影响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11):1810-1813.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1.11.005.
|
[38] |
韦伟,徐巧玲,石丽威,等. 尼可地尔联合通心络治疗老年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2,25(4):507-510. DOI:10.3969/J.issn.1672-6790.2022.04.017.
|
[39] |
姜海兵,翟雪芹,陈战西,等. 芪红散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41(10):1174-1178.
|
[40] | |
[41] |
张克清,李彦萍,裴国宪.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6,8(13):70-71.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6.13.031.
|
[42] |
王世勋,谭蕾. 麝香保心丸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清ET-1、hs-CRP水平的影响[J]. 山东医药,2015,55(9):63-64.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09.025.
|
[43] |
冯其茂,董耀荣,赵颖,等. 益气活血复方联合西药治疗61例冠状动脉慢血流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6):747-750.
|
[44] |
岳黎明,畅辉,杨志偲. 川芎嗪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10(2):193-195. DOI:10.3969/j.issn.1674-4055.2018.02.18.
|
[45] |
李远,柳岩,肖文良,等.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心可舒片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55例临床研究[J]. 中医杂志,2017,58(24):2119-2123. DOI:10.13288/j.11-2166/r.2017.24.013.
|
[46] |
杨靖,丛晓亮,吴宗贵.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研究[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34-36. DOI:10.3969/j.issn.1008-987x.2015.01.10.
|
[47] |
杨靖,崔海明,任雨笙,等. 丹红注射液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慢血流的研究[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2):210-213,225. DOI:10.13935/j.cnki.sjzx.150220.
|
[48] |
胡国玲,白秀萍,侯小路. 丹红注射液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疗效观察[J]. 微循环学杂志,2014,24(3):21-24. DOI:10.3969/j.issn.1005-1740.2014.03.008.
|
[49] |
苏天生,罗继红. 通脉逐瘀汤治疗心脏X综合征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3):263-264.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4.03.004.
|
[50] |
陈玉静,黄小波,陈文强,等. 血府逐瘀胶囊防治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 北京中医药,2012,31(6):403-405. DOI:10.16025/j.1674-1307.2012.06.002.
|
[51] |
徐国新,黄修涛. 稳心颗粒治疗心脏X综合征疗效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2011,33(4):40-41.
|
[52] |
罗海鸥,赵朝庭,罗昭林,等. 针刺内关穴对心脏X综合征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7):1103-1104.
|
[53] |
石锐,邓悦,常立萍,等. 从"痰瘀伏邪,蕴毒损络"角度干预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3):513-516.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23.03.001.
|
[54] |
崔健昆,王春莹,冷亚茹. 当归四逆汤加味方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寒凝心脉证)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21,30(11):1987-1990. DOI:10.3969/j.issn.1004-745X.2021.11.027.
|
[55] |
丛丛,李先强,胡莹,等. 四物加人参汤加减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J]. 时珍国医国药,2022,33(10):2431-2434.
|
[56] |
林超,熊尚全,唐岩,等. 化痰活血方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炎症因子及临床疗效干预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22,18(8):121-124.
|
[57] |
黄宇,王肖龙,郭炜,等. 益气活血化痰方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慢血流患者的干预作用[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4):387-390. DOI:10.14148/j.issn.1672-0482.2019.0387.
|
[58] |
周淑平. 益气活血化痰配方颗粒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8,15(26):65-69.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26.016.
|
[59] |
许瑞,王研,闫金慧,等.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稳定型微血管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22,31(6):985-989. DOI:10.3969/j.issn.1004-745X.2022.06.012.
|
[60] |
王林华. 阿司匹林与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比较[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6):69-70.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20.06.032.
|
[61] |
胡国玲,白秀萍,侯小路. 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6(5):558-561. DOI:10.3969/j.1674-4055.2014.05.14.
|
[62] |
张军惠,王立君,韩建妙. 益心舒胶囊治疗女性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6):692-693.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3.06.027.
|
[63] |
季英敏,任保军.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心脏X综合征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10):1147-1148.
|
[64] | |
[65] |
|
[66] |
|
[67] |
|
[68] | |
[69] |
赵雪,戴国华,管慧,等.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与应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4):1863-1867.
|
[70] |
任丽丽,戴国华,高武霖,等.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替代指标的替代机制研究思路[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6):3089-3092.
|
[71] |
管慧,戴国华,宋超,等.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替代指标的选择思路与方法[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5):2807-2810.
|
[72] |
方格,周旋,陈家旭,等. 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肝郁气滞证诊断量表[J]. 中医杂志,2022,63(16):1525-1531. DOI:10.13288/j.11-2166/r.2022.16.006.
|
[73] |
于长禾,张英,万颖,等. 基于结局指标重要性和中医药代表性构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3):1238-1243.
|
[74] |
|
[75] |
|
[76] |
高蕊. 中药临床研究设计的关键问题思考[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39(11):1305-1306.
|
[77] |
徐敢,罗卫花,王玉伟,等. 中成药防治重大慢性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体系构建[J]. 中国药房,2022,33(17):2060-2064. DOI:10.6039/j.issn.1001-0408.2022.17.03.
|
[78] |
龙德怀,刘建平,刘红旭. T1级中医药科技期刊2018年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J]. 中医杂志,2021,62(11):956-960. DOI:10.13288/j.11-2166/r.2021.11.008.
|
[1] | 聂丹宁, 史曙生, 陶昱如.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螺旋稳定肌肉链训练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4): 3032-3042. |
[2] | 顼禹同, 苏未, 唐颂, 马爽. 中国居民对中医态度与行为的比较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1年和2021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3): 2915-2923. |
[3] | 文敏, 周永玲, 刘静静, 蒋苛晴, 刘娟, 朱晓丹. 基于移动医疗APP的认知补偿训练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与机制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2): 2819-2825. |
[4] | 杨涵单, 乔雯, 何姝, 陈易, 童云梅. 接纳承诺疗法联合舍曲林对抑郁症青少年抑郁情绪、自杀意念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2): 2813-2818. |
[5] | 王颖, 颜轶隽, 刘蕾, 胡毓敏, 张扬, 刘凯, 姜博仁. 抗阻力运动联合营养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患者血糖稳定性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1): 2604-2610. |
[6] | 朱子一, 何贵新, 秦伟彬, 宋惠, 张利文, 唐伟智, 杨斐斐, 刘凌云, 欧阳彬. 线粒体自噬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及其中医药干预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8): 2294-2300. |
[7] | 施逸凡, 李博, 于淼, 马银浩, 刘倩, 胡晶, 王宏, 张会娜, 王天园. 互联网医疗在临床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与思考[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4): 1694-1701. |
[8] | 李炳松, 吕奕童, 雷天楚, 刘宇宸, 甄雪梅, 王健. ROCCIPI框架下中医药与基层健康服务融合发展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2): 1549-1552. |
[9] | 郭鑫, 周明娟, 范斐婷, 肖晶旻, 池逸和, 吴蕾, 林琳, 陈远彬. 天灸散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前期的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1): 1367-1375. |
[10] | 李晓泽, 孙国强, 沈蔷, 宋妍, 王虎峰. 社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一项整群随机对照试验[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1): 1320-1328. |
[11] | 万晓文, 黄蓉, 马利荣, 史穆然, 盛文彬, 曾程, 武宁. 中国中医药政策及发展现状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0): 1161-1169. |
[12] | 陈莹, 周书铎, 杨坚, 胡云轩, 冯香凝, 许铭. 国际化发展视角下中印传统医学对比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09): 1052-1060. |
[13] | 张敏睿, 李丹, 何美慧, 高瑞翔. "高知"群体更信赖中医吗?[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09): 1044-1051. |
[14] | 王瑞, 欧阳丽娜, 吴倩, 牛媛媛, 李贵兰, 朱力. CT衍生的血流储备分数对梗阻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06): 713-719. |
[15] | 董晓梅, 赵红岩, 耿忠丽, 徐天朝, 王奇. 小脑蚓部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模式的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05): 575-58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