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2022-33-中国全科医学
P. 111
·4204·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息少、重复发表或质量差的文献。 睡眠期锯齿状低氧血症或低通气,考虑病因并非中枢性或阻
1 SDB 的主要分类 塞性呼吸暂停,而主要是膈肌肌张力减弱。由于在 REM 睡眠
SDB 以睡眠时的呼吸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可伴或不 期肋间肌等其他呼吸辅助肌肌张力降低,胸廓容积缩小,膈
伴清醒状态下的呼吸异常,根据国际睡眠疾病分类分为:阻 肌是主要的呼吸肌,如果合并膈肌功能减弱会导致睡眠监测
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上胸腹运动信号均消失,造成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假象。
OSAS)、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entral sleep apnea 这种膈肌性的呼吸事件可能是 NMD 患者中最为常见的呼吸事
syndrome,CSAS)、睡眠相关肺泡低通气综合征、睡眠相关 件,但易被误诊为阻塞性或中枢性事件,膈肌肌电图和声门
低氧血症及孤立症状和正常变异五大类 [4] 。SDB 患病率随年 上压力监测等有助于鉴别 [2] 。
龄增长而增加,其中以 OSAS 最为常见。目前 OSAS 的诊断 3.2 睡眠相关肺泡低通气综合征 成人睡眠相关肺泡低通气
标准是每小时睡眠期间发生阻塞性为主的呼吸事件≥ 5 次, 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动脉血(或替代监测方法)PaCO 2 升高大
即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 5 次 于 55 mm Hg,持续 10 min 以上,或者睡眠期间动脉血(或替
/h 并伴有嗜睡等临床症状,其中 5 次 /h ≤ AHI<15 次 /h 为轻 代监测方法)PaCO 2 较清醒静息仰卧位增高至少 10 mm Hg,
度,15 次 /h ≤ AHI<30 次 /h 为中度,≥ 30 次 /h 为重度 [5] 。 并且数值大于 50 mm Hg,持续 10 min 以上 [5] 。随着 NMD 的
呼吸暂停事件是指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完全停止 10 s 以 进展,夜间肺通气量逐渐下降,加上呼吸中枢驱动障碍、化
上;低通气事件是指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幅度)较基 学感受器对高碳酸血症的反应钝化、呼吸肌力量减弱等因素
础水平降低 30%以上,并伴有血氧饱和度较基础水平下降 的综合作用,最终导致睡眠期间二氧化碳潴留。由于睡眠期
≥ 3%或觉醒 [5] 。NMD 合并 SDB 最常见的类型包括 OSAS、 间持续采集动脉血气困难,目前呼吸末期二氧化碳监测和经
CSAS、睡眠相关肺泡低通气综合征等。 皮二氧化碳监测等替代监测方法逐渐在临床中应用 [8-9] 。
2 NMD 合并 SDB 的病理生理机制 3.3 OSAS 有报道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中 55% 会出现
在正常睡眠过程中,呼吸调控的各个环节包括控制器、 OSAS;32%~56% 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会出现 OSAS;79% 的遗
感受器及效应器均受到抑制,导致肺通气量的下降,上气道 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 1 型患者有 OSAS 表现,显示咽喉疾病
稳定性减弱。已知 NMD 患者会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导 与 OSAS 发病有强相关性;另外脊髓侧索硬化、重症肌无力、
致肺通气量下降,其下降程度取决于呼吸肌受累的程度及是 脊髓灰质炎等合并球麻痹时,OSAS 发病率会升高 [6] 。而多
否合并胸廓畸形等 [3] 。所以 NMD 患者在睡眠过程中,肺通 系统萎缩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现类似喉痉挛的高调喉鸣,
气量会进一步下降。 并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发病机制与 NMD 致上气道肌肉失
不同睡眠时相对 NMD 患者的呼吸影响也有差别,以 迟缓、咽喉肌无力或者上气道结构改变有关。有些 NMD 患者
REM 睡眠期表现最为突出 [6] 。生理状态下除眼肌和膈肌以外, 如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即使没有明显的上气道肌肉直接受累,
全身骨骼肌肌张力在 REM 睡眠期均明显降低,其中包括肋间 OSAS 发病率仍然升高,可能与调控呼吸肌的神经受累及呼吸
内肌、肋间外肌等呼吸肌。膈肌是 REM 睡眠期维持正常呼吸 肌力量减弱等有关。在肌营养不良患者中,可出现多种 SDB
的主要呼吸肌,NMD 患者合并功能障碍时 REM 睡眠期会出 类型合并存在或序贯发生,即在病程早期主要以 OSAS 为主,
现严重通气量下降,导致睡眠低通气及低氧血症,所以 REM 而在疾病晚期随神经肌肉功能的进一步损害,转化为肺泡低
睡眠期通常是最早出现 SDB 的睡眠时相。 通气为主 [10-11] 。
NMD 患者合并 OSAS 除了上呼吸道稳定性下降外,还有 3.4 CSAS 在 NMD 患者中,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并不少见,
咽喉神经病变、球麻痹、上呼吸道肌肉张力减弱、扩张肌功 有些系呼吸神经中枢受累所致 [2] 。疾病严重者,由于膈肌及
能障碍、上呼吸道塌陷性增加等表现。由于运动受限,某些 其他呼吸肌功能减弱导致吸气无力,上气道因不能吸气负压
NMD 患者体质量增加,另外颌面部发育不良、下颌短缩等也 而塌陷,判读为中枢性呼吸暂停。在心肌受累或患者出现心
是促发因素 [6] 。 功能不全时,可出现陈施呼吸。
NMD 患者合并睡眠肺泡低通气是由于肺通气量下降到一 4 NMD 合并 SDB 的临床表现
定程度后,夜间睡眠仰卧位时肺通气量下降更明显,通气失 NMD 患者出现 SDB 后,可表现为打鼾、与鼾声交替出
代偿导致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并随时间进展,甚至出 现的呼吸暂停、夜间憋醒、失眠、多尿、胃食管反流及晨起
现日间清醒期的二氧化碳潴留。在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下可 口干等症状;其中伴 OSAS 者常见习惯性鼾声及与鼾声交替
出现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甚至死亡。长期的夜间低氧血症及 出现的呼吸暂停,伴 CSAS 者可表现为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
二氧化碳潴留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外周及中枢呼吸化学感受 呼吸困难、睡眠片段化、频繁觉醒等,伴肺泡低通气者鼾声
器反应钝化,使 SDB 进一步恶化 [7] 。当二氧化碳分压(PaCO 2 ) 常不响亮,由于夜间反复的低氧及低通气导致夜间反复觉醒
达 5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加之相伴的低氧血症, 和睡眠片段化,以夜间觉醒、失眠为主要表现,日间出现疲劳、
可导致高碳酸血症、红细胞增多、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 嗜睡,严重时出现晨起头痛。同时,合并 SDB 者易出现注意
病和呼吸衰竭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症状。 力不集中及记忆力、警觉性下降等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学习
3 NMD 合并 SDB 的主要类型 和工作 [12-13] 。而且 SDB 还会诱发心血管疾病、高血压、2 型
3.1 膈肌性或假性中枢性睡眠呼吸障碍 该类型表现为 REM 糖尿病、高血脂等多系统损害 [4] 。当 NMD 患者出现上述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