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全选:
    2025年 第28卷 第28期    刊出日期:2025-10-05
    标准·规范·指南
    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
    2025, 28(28):  3473-348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5.013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94KB) ( )  

    全科医疗作为基层医疗服务的基石,其医疗质量直接影响到分级诊疗体系的运行效果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也是我国医改成功与否的关键。为全面落实全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强化诊疗规范,加强全科医学临床质量的评价、考核与改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质量,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基于国内实践,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疗质量控制的实施建议(2025版)》。本实施建议阐述医疗质量控制的要素与内涵、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疗质量控制的目的与实施原则、质量控制机构所承担的任务,并详细介绍开展全科医疗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旨在为促进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一定指导和借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徐扬, 江帆, 王晓旭, 冯玫
    2025, 28(28):  3483-34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69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96KB) ( )  
    背景

    我国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已实施十余年,但仍缺乏统一、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估工具,制约培训质量提升。

    目的

    依托柯氏模型,研制并验证一套全科医学师资培训效果评价量表,为培训质量提供科学测评依据。

    方法

    于2021-01-08—05-08,结合文献回顾、专家访谈及小组讨论形成初量表,确定了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4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5个条目;于2021年6—7月便利抽样选取山西省晋城市和阳泉市参加省级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班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分两轮施测(预调研和正式施测),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n=201)与验证性因子分析(n=286),采用Cronbach's α系数、组合信度、内容效度等评价量表信效度。

    结果

    预调研阶段共发放了209份试测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2%(201/209),正式施测阶段共发放了29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9%(286/292);最终形成的量表Cronbach's α系数达到0.967,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2、0.83、0.81和0.89;组合信度(CR)为0.82~0.92;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858,标准拟合指数(NFI)为0.829,修正的标准拟合指数(IFI)为0.859,模型拟合指标χ2/df=4.804,平均方差抽取量(AVE)平方根均大于因子间相关系数,显示出模型的各项适配度指标均表现良好。最终,构建了一个包含4个维度和17个条目的全科医学师资培训效果评价量表。

    结论

    全科医学师资培训效果评价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评估全科医学师资培训效果的有效工具,用于培训质量监测与持续改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杜雪晴, 程瑞杰, 徐梦丹, 姚玉婷, 蒋筠, 梁艳艳, 刘丽燕, 沈华, 楼俪泓
    2025, 28(28):  3489-349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17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57KB) ( )  
    背景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全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被越来越多人所熟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是医学生成为医生的必经之路。然而,全科住培在很多方面与传统学科有很大不同。因此,全科住培教育体系亟须完善。

    目的

    应用Milestones 2.0评估系统对在培全科住院医师进行自评和他评,并探讨该评估系统在全科住培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3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33名在培全科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按住培年限分为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组。采用研究团队结合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标准和实际情况修订的Milestones 2.0评估系统,对住院医师六大核心能力(患者照顾、医学知识、基于系统的实践、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改进、专业精神、人际交往技巧)的19个二级指标进行1~9分的量化评价。通过电子问卷形式收集住院医师自评及相应带教导师他评数据,比较不同年级住院医师的能力表现差异、住院医师自评与导师他评的差异,以及不同学历者的评估结果差异。

    结果

    不同年级组在培全科住院医师自评Milestones 2.0评估系统的患者照顾、医学知识、基于系统的实践、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改进、专业精神、人际交往技巧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培全科住院医师自评与他评Milestones 2.0评估系统的二级指标"循证医学和有依据的医学实践"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本科生与四证合一的在培全科住院医师自评Milestones 2.0评估系统的医学知识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ilestones 2.0评估系统是一种较为客观且综合的评估方法,对住院医师的下一步培训计划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此评估系统对全科住院医师进行能力评估,强调培养过程的互动与反馈,可以更好地提高住院医师的整体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推进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研究
    李丽清, 彭崟, 卢祖洵, 袁岗
    2025, 28(28):  3495-350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83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109KB) ( )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比例的增加,人民群众对基层医疗资源的需求呈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基层医疗资源的需求存在差异,部分地区面临基层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严重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极大影响居民的就医体验和健康状况。

    目的

    为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引入健康距离模型,分析2011—2021年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失配度的时空演变过程,为合理制订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方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从卫生物力、人力、保障资源三个层面建立基层医疗资源失配度评价指标体系,从《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获取数据,采用双层规划模型和健康距离模型测算2011—2021年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失配度。

    结果

    2011—2021年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整体失配度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区际、省际间失配度差异不断扩大。2011年东、中、西部地区失配度平均值分别为0.633、0.624、0.754,分别为中度失配、轻度匹配和重度失配。2021年东、中、西部地区失配度平均值分别为0.479、0.522、0.639,分别为中度匹配、轻度匹配和中度失配。

    结论

    尽管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的整体失配度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存在明显的差异,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仍在加剧。为持续优化基层医疗配置,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效能,需注重区域间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政策,以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梁振宁, 周清平, 刘涵月, 詹胜帆, 于瑶, 钱怡
    2025, 28(28):  3507-351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11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28KB) ( )  
    背景

    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呈现增速快、基数大、未富先老的特征。老龄化加剧对养老体系形成挑战,实施老年健康管理成为科学应对策略。全科医生作为基层医疗守门人,在开展老年健康管理、落实"大健康"理念中发挥核心作用,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主力军。

    目的

    探讨2012—2021年中国老年全科医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地域分布动态及其公平性差异,并分析影响人力资源配置水平的因素,以期为政府制定科学的老年人力资源配置政策提供参考。

    方法

    本研究通过收集来自2013—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基于总人口和老年人口分布的全科医生基尼系数与泰尔指数的变化趋势,评估老年全科医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并构建各个省份全科医学人力资源配置水平的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结果

    2012—2021年全科医生总数增长了325 074人,各省份全科医生数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每万老年人口全科医生数达21.66人,基尼系数由0.38下降至0.33。总泰尔指数、组间和组内泰尔指数均有所下降。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卫生资源中护士数负向、床位数和执业医师数正向影响显著;人口总量与老龄化率呈正向关联;公路密度负向影响资源配置;而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指标及门诊服务量未呈现显著作用。

    结论

    2012—2021年我国老年全科医生人力资源配置水平持续发展,且公平性不断改善。基于这一趋势,政府在规划全科医生人力资源配置时,应全面考虑包括老龄化率在内的多种因素,以实现更为科学和合理的资源配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陈东冉, 徐培兰, 丁蕾, 李玉华
    2025, 28(28):  3512-351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6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07KB) ( )  
    背景

    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是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力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基层人才资源比较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目的

    在了解新疆全科医生配置现状基础上,评价配置公平性并预测2025—2030年新疆全科医生需求数和缺口数,为全区全科医生合理配置及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2—2019年新疆全科医生相关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21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3—2020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文件。应用集聚度、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全科医生配置公平性,并结合平均增长模型和卫生需求预测法对全科医生需求数和缺口数进行预测。

    结果

    新疆全科医生年均增长率为16.58%,预测到2025年需要9 411~9 452名全科医生,存在3 938~3 979名的缺口;全科医生资源按人口配置集聚度均大于0,按地理面积配置集聚度均小于1,且两者集聚度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全科医生培训名额数按人口配置的各地区及总体基尼系数均小于0.300,按地理面积配置的总体及新疆北部地区的基尼系数为0.415、0.457,其他地区的基尼系数均小于0.300。

    结论

    新疆全科医生配置及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增速较快,数量达到总体目标,但仍存在较大缺口,全科医生资源按人口配置公平性优于按地理配置,其中新疆北部地区是培训名额按地理面积配置不公平的主要来源。因此在进一步的全科医生配置及培养工作中,应当在参考预测需求数和缺口数的基础上,继续壮大全科医生队伍,以重点地区为切入点不断提高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公平性,在保证全科医生数量的同时,兼顾卫生服务可及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郑彩云, 吴霜儿, 俞淦泉, 王欣
    2025, 28(28):  3518-352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2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60KB) ( )  
    背景

    基于家庭医生团队实施有效的多专业协作是满足居民日益复杂的健康需求、提供高质量整合型卫生服务的关键,但目前缺少针对团队多专业协作的科学可行评价工具。

    目的

    在协作四维模型(D'Amour模型)基础上建立一套家庭医生团队多专业协作评价指标体系,为家庭医生团队及其多专业协作的持续发展提供实证依据。

    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法、政策归纳法、半结构化访谈法初步建立指标体系;于2023年4—6月,采用改良德尔菲法对24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根据函询结果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综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结果

    两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24/24),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4、0.885,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57(χ2=166.005,P<0.05)、0.146(χ2=151.145,P<0.05)。最终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及其权重的家庭医生团队多专业协作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共同目标与愿景""内在化""治理""规范化""激励"的权重分别为0.126 7、0.190 4、0.291 3、0.118 0、0.275 4。

    结论

    构建的家庭医生团队多专业协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提升团队多专业协作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庞姝, 陈祥雪, 刁洋, 王旖旎, 姜春燕
    2025, 28(28):  3525-353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36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96KB) ( )  
    背景

    在政府对全科医学发展的高度重视下,三级综合医院陆续设置全科医学科,全科医学科的学科特色使其在慢性病及不明病因症状的收治与管理中具有明显优势。然而,慢性病及不明病因症状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病房的收治及管理情况尚不清楚。

    目的

    了解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病房收治慢性病及不明病因症状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持续提升全科医学科管理质量与效率的方向。

    方法

    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全科医学科病房为例,于2024年2月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提取全科医学科病房建立以来(2019年11月—2024年1月)所有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入院来源、入院诊断、住院诊治、出院诊断及转归情况。

    结果

    共纳入2 725例次住院患者,年龄为12~95岁,平均年龄为(57.4±15.8)岁,≥60岁患者1 400例次(51.38%),中位住院天数为7(5,9)d,中位住院费用为9 053.71(6 551.53,12 380.82)元。由全科门诊收入1 724例次(63.27%),由急诊科或专科转入1 001例次(36.73%)。入院诊断占比最高的前3位疾病依次是急性胰腺炎(9.06%,247/2 725)、腹痛待查(7.41%,202/2 725)、肺炎(7.30%,199/2 725)。1 899例次(69.69%)患者患有慢性病,1 085例次(39.81%)患者有多病共存现象,1 016例次(37.18%)患者存在多重用药。1 658例次(60.84%)患者入院时诊断明确,1 067例次(39.16%)患者以不明病因症状入院。入院诊断占比最高的前3位不明病因症状依次是腹痛待查(7.41%)、头晕待查(5.43%)、腹胀待查(5.03%)。出院主要诊断所在系统排序前5位依次为消化系统1 166例次(42.79%)、呼吸系统334例次(12.26%)、内分泌系统317例次(11.63%)、心血管系统279例次(10.24%)、血液系统176例次(6.46%),主要诊断病例数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急性胰腺炎249例次(9.14%)、肺炎238例次(8.73%)、慢性胃炎220例次(8.07%)、2型糖尿病伴慢性并发症175例次(6.42%)、急性胆囊炎174例次(6.39%)、恶性肿瘤154例次(5.65%)、高血压109例次(4.0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73例次(2.68%)、结直肠息肉62例次(2.28%)、甲状腺结节59例次(2.17%)。2 411例次(88.48%)患者经全科住院诊治后好转出院,96例次(3.52%)患者诊断明确后因需专科治疗转入相应专科。以不明病因症状入院患者的住院费用高于入院时诊断明确的患者(P<0.05),两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慢性病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金额均高于未患慢性病者(P<0.05);多病共存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高于非多病共存患者(P<0.05)。

    结论

    北京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病房住院患者年龄范围广,≥60岁患者占多数,疾病谱涉及多个系统的常见病、慢性病及不明病因症状,多病共存及多重用药现象常见,医疗工作符合全科医疗诊疗方向。全科医学科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院急诊、专科联系紧密,在慢性病及不明病因症状的分级诊疗及多学科诊治中有重要意义。慢性病、不明病因症状及多病共存患者的住院天数长、住院费用高,提示全科医生在慢性病及不明病因症状管理过程中需不断细化管理流程和服务内容,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质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赵思琪, 叶杏, 赵洋, Anindya Kanya, Marthias Tiara, Daniel Mercian, 赵天浩, 韩莉
    2025, 28(28):  3532-354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70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68KB) ( )  
    背景

    国内外研究证据显示慢性病共病与老年人群脑健康有密切联系。目前很少有文献关注躯体和精神疾病同时对认知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索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中老年人群身心共病与认知功能下降的关联。

    方法

    本研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年)、印度纵向老龄化研究(LASI,2017—2018年)和印度尼西亚家庭生活调查(IFLS,2014—2015年)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调查数据库,共纳入73 119名受访者。从3个维度——时间定向、词语回忆和计算能力评估认知功能。根据报告的慢性病数量和存在抑郁症状情况构建了5类身心共病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身心共病与认知功能下降的关系。

    结果

    中国中老年受访者9 951例,平均认知功能评分为(54.7±19.9)分;印度中老年受访者54 802例,平均认知功能评分为(51.1±20.0)分;印度尼西亚中老年受访者8 446例,平均认知功能评分为(50.7±18.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社会人口和生活行为方式等因素后,中国(β=-6.99,95%CI=-8.26~-5.71)、印度(β=-2.76,95%CI=-3.41~-2.11)、印度尼西亚(β=-2.75,95%CI=-4.10~-1.41)存在身心共病的中老年受访者认知功能低于无慢性病者(P<0.05)。

    结论

    身心共病与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中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有关,且在女性中较明显。关注和积极应对共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减少老年人群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黄传应, 刘力滴, 张鹏, 张亚琳, 杨荣, 杨梓钰, 伍佳, 程玉, 代华, 廖晓阳
    2025, 28(28):  3541-354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7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09KB) ( )  
    背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供需不匹配,不均衡是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提高城乡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同质化建设,准确了解城乡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差异至关重要。

    目的

    对成都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比较,并分析不同患者特征对医疗服务质量体验的影响。

    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0年1月对成都市22个区(县)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有注册全科医生的已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欧洲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成本(QUALICOPC)患者体验问卷和成都实际情况编制"成都市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患者问卷",包含患者基本特征及医疗服务可及性、连续性、协调性、综合性4个维度,使用多重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基层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患者2 153例,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可及性、连续性、协调性、综合性维度得分分别为(0.45±0.26)(0.68±0.41)(0.48±0.41)(0.37±0.40)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维度得分分别为(0.45±0.27)(0.69±0.39)(0.46±0.42)(0.29±0.38)分,乡镇卫生院的综合性维度得分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P<0.05)。目前工作状况(乡镇卫生院:β=-0.031,P=0.00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β=-0.028,P=0.003)、有无签约医生(乡镇卫生院:β=0.128,P<0.00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β=0.169,P<0.001)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综合性的影响因素。

    结论

    成都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可及性、协调性、连续性水平较高,乡镇卫生院综合性维度得分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工作状况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性服务体验有负向预测作用,有签约医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综合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湛扬, 赵锐祎, 孙红玲, 江南, 倪子珺, 朱铃丽
    2025, 28(28):  3548-355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4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21KB) ( )  
    背景

    "互联网+"居家护理是精准对接服务对象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的必经之路,将成为实现健康中国策略的必然趋势,然而当前服务质量现状尚不明确,阻碍其蓬勃发展。

    目的

    通过对医疗机构"互联网+"居家护理质量调查,全面了解质量现状,为客观评价和改善"互联网+"居家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22年9—11月通过便利抽样法对浙江省11个城市60家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采用"互联网+"居家护理质量评分表进行质量调查,采用综合评分法计算各机构总得分和结构、过程、结果维度得分。

    结果

    60家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居家护理质量总平均得分为(87.04±5.32)(71.88~96.38)分,结构、过程、结果维度平均得分分别为(17.02±2.94)(26.70±3.31)(43.33±2.47)分。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互联网+"居家护理质量总平均得分分别为(88.29±4.16)(87.13±6.48)(81.90±4.76)分。评价指标得分率低于70%的有8项,主要集中在信息系统建设和安全保障指标。

    结论

    浙江省医疗机构"互联网+"居家护理质量总体尚可,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信息平台建设不足、责任归属机制和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护士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服务对象回访率低等,需作为今后重点改进方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林其意, 杨芸峰, 顾文钦, 徐莉苹, 丁宏娟, 苏瑾, 周鹏, 易春涛
    2025, 28(28):  3554-355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6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85KB) ( )  

    社区医疗活动的主体是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新医改背景下,一直在探索适合的发展方式,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把全科医学与专病发展融合为一体的"全-专结合"模式,为中心学科建设的发展、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起了较大的作用。本文对枫林"全-专结合"实践进行总结,以期为相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黄莉丽, 江燕, 唐敏, 张佳蕾, 贺加贝, 庄建林
    2025, 28(28):  3558-356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14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15KB) ( )  
    背景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其身体状况将影响成年后的健康水平。当前,儿童青少年摄入的游离糖普遍较高,对身体造成潜在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于知信行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对四年级小学生含糖饮料摄入行为的影响,为学校开展健康促进行动,相关部门制定含糖饮料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23年3—6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从上海市长宁区下辖10个街道中随机抽取2个,在每个入选街道内随机抽取1所小学,随后通过区组随机法将2所小学整群分配至对照组(n=262)及干预组(n=230)实施平行对照试验,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以"含糖饮料摄入周行为记录册"为主的自我效能教育和知信行教育模式。根据上海市疾控中心统一设计的含糖饮料问卷于干预前和干预后4个月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含糖饮料基本知识、8种常用饮料(碳酸饮料、现榨新鲜果汁、非鲜榨的定型果蔬汁饮料、植物蛋白类定型包装饮料、乳酸菌饮料、配制型乳饮料、茶饮料、奶茶)的每周饮用、消费情况以及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自我效能量表(运动控制效能分量表、饮食控制效能分量表)。

    结果

    纳入研究对象492人,其中对照组262人,干预组230人。含糖饮料基本知识方面,干预组的"常喝含糖饮料不会令自己发胖""口渴时,含糖饮料是解渴的最好选择"知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种常用饮料每周饮用、消费情况方面,干预组的碳酸饮料、现榨新鲜果汁、非鲜榨定型果蔬汁饮料、乳酸菌饮料每周摄入频次比例和每周消费情况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对照组与干预组的现榨新鲜果汁、非鲜榨的定型果蔬汁饮料、乳酸菌饮料的每周消费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自我效能量表评分方面,干预后,对照组与干预组的饮食控制效能维度分量表得分及自我效能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运动效能、饮食控制效能分量表及自我效能量表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干预组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自我效能较好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结合知信行模式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升其控制摄入含糖饮品的意念与效果,有利于其养成健康习惯、形成健康行为,值得在未来的实践与应用中继续探索。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用药指导
    陈丹翔, 谢舒, 汪丽, 张浩, 李雪琴
    2025, 28(28):  3566-357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7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22KB) ( )  
    背景

    高血压单片复方制剂(SPC)是一种能够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与降压效率的强化治疗方法,目前国内对于服用SPC药物的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及两者的影响因素研究鲜有报道。

    目的

    了解江苏省淮安市使用SPC的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探究自我效能和药物满意度对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的作用。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随机抽取2022年6—12月江苏省淮安市387例服用SPC类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采用中文版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8条目(MMAS-8)、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评价表、药物治疗满意度量表第二版(TSQM-Ⅱ)中文版对纳入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患者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分为血压控制组(125例)和血压未控制组(26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压控制情况的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自我效能和药物满意度对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的作用。

    结果

    共收集调查问卷415份,有效问卷387份,问卷有效率为93.25%。387例服用SPC药物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为32.30%。血压控制组未婚/离异/丧偶及超重或肥胖的比例低于血压未达标组(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血压控制组的服药依从性、自我效能、药物满意度得分均高于血压未达标组[(6.45±1.10 )与(6.00±1.50)分,(32.10±6.65)与(30.65±6.66)分,(52.45±8.83)与(48.27±11.85)分,P<0.001)]。超重或肥胖(OR=1.717,95%CI=1.058~2.787,P=0.029)、服药依从性(OR=1.461,95%CI=1.202~1.775,P<0.001)、自我效能(OR=1.052,95%CI=1.011~1.095,P=0.013)及药物满意度(OR=1.025,95%CI=1.000~1.051,P=0.048)是SPC药物使用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服药依从性、自我效能、药物满意度两两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4,0.226,0.280,P<0.05)。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自我效能和药物满意度都与服药依从性呈线性正相关(路径系数为0.29,0.13,P<0.05),服药依从性与血压控制情况呈正相关(路径系数为0.15,P<0.05)。

    结论

    江苏省淮安市服用SPC药物的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相对较差。患者超重或肥胖,服药依从性、自我效能、药物满意度均可影响SPC药物使用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珊珊, 沈珑慧
    2025, 28(28):  3573-358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5.005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638KB) ( )  
    背景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为妇科常见疾病,坤泰胶囊能改善EMT相关症状,但其药理和分子机制尚缺系统阐明。

    目的

    探讨坤泰胶囊治疗EMT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于2024-01-01—04-31,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Pubchem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中获取坤泰胶囊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从GeneCards、DisGeNET、TTD、OMIM和Drugbank数据库中检索与EMT相关的疾病靶点,使用维恩图获得坤泰胶囊和EMT的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构建疾病-成分-靶点网络,并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共同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采用Cytoscape对PPI网络进行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使用AutoDockTools进行分子对接。使用GROMACS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验证最佳结合能量模型的稳定性。

    结果

    共确定了182个共同靶点。核心成分包括谷甾醇、二甲氧基黄酮和黄芩黄酮。其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在坤泰胶囊治疗EMT的生物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核心靶点主要参与凋亡途径的负调控及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等癌症通路,在EMT治疗中发挥治疗作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证实了谷甾醇与AKT1的稳定且紧密地结合。

    结论

    坤泰胶囊可能通过调节核心靶点如TNF,激活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在EMT中发挥治疗效果。这些发现不仅加深了对坤泰胶囊作用机制的理解,也为传统中药在EMT治疗中的潜在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见解。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TCM药物如何干预EMT的病理过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方法学研究
    张乐, 景城阳, 吴雪, 王乐, 廖星
    2025, 28(28):  3583-358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8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237KB) ( )  

    系统性文本凝练方法为一种新型的定性资料分析方法,可对不同类型的定性资料进行跨案例分析。该方法具有主体间性特点,可为新手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反思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流程,同时保持了方法的严谨性。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初步阅读,形成总体印象——从碎片化信息到主题;(2)识别、分类、整理意义单元——从主题到编码;(3)浓缩和凝练——从编码到意义;(4)综合和概述——从总结到概念的提出。为了国内定性研究者在进行资料分析时有章可循,本文特别介绍该分析方法研制的背景、原则和流程,并比较不同定性资料分析方法的特点及优缺点,为医学定性研究者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马文源, 祁烁, 商建伟, 陈晓珩, 李哲, 李会龙, 户蕊, 李璐, 司新颖, 丁治国
    2025, 28(28):  3590-360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16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809KB) ( )  
    背景

    中医药治疗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疗效日益显著,在当前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下,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是最能体现中医药优势的评价指标,但目前大多数临床研究仍缺乏定量化、标准化的证候疗效评定方法。

    目的

    初步研制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证候疗效评价量表。

    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3年8—12月。依据国际量表的研制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构建量表的理论框架,在文献检索和课题组前期临床调查的基础上建立量表初始条目池,采用主观筛选法中的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结合客观筛选法中的条目分布考察法、离散趋势法、克朗巴赫α系数法和相关系数法,对条目进行筛选。

    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均回收有效问卷22份,共44份,专家积极系数为95.83%、10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27、0.831,筛选得到重要性评分较高的8个证素及具有疗效评价属性的71个四诊信息条目。临床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69份,综合4种数理统计方法结合专家小组讨论,删除气滞证5个条目,气虚证4个条目,痰证3个条目,阴虚证8个条目,血瘀证3个条目,阳虚证6个条目,火(热)证5个条目,血虚证2个条目,初步形成包含8个证素、51个四诊信息条目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证候疗效评价量表,其中气滞证9个条目,气虚证10个条目,痰证8个条目,阴虚证9个条目,血瘀证5个条目,阳虚证13个条目,火(热)证8个条目,血虚证8个条目。

    结论

    本研究初步研制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证候疗效评价量表,可为下一步条目的量化提供依据,并为此类量表的编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