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全选:
    2023年 第26卷 第19期    刊出日期:2023-07-05
    世界全科医学工作研究
    李利强, 吴进, 张李强, 汪晓赞
    2023, 26(19):  2311-231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6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92KB) ( )  

    随着中国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各类慢性病患病率日益升高,医疗和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慢性病防控形势愈加严峻。运动转诊(PARS)作为重要的诊疗方式之一,在国外慢性病防治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澳大利亚的PARS成为"诊疗+协疗"的典范。本研究全面梳理了澳大利亚PARS的形成与发展,并对其实施经验进行汇总分析。结合中国医疗卫生和运动康复领域发展现状,建议从以下方面构建中国全科诊疗与运动协疗的分担和互动机制:构建以全科医学为核心的转诊架构,促进全科诊疗与运动协疗协同治理;健全全科医学与锻炼生理学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医用运动与健康教练;推进服务制度体系创新,加快全科诊疗与运动协疗科学化流程建设;大力发挥互联网优势,搭建全科诊疗与运动协疗的数据信息平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欣妍, 冯晶, 雷子辉, 屈歌, 甘勇
    2023, 26(19):  2318-232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6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77KB) ( )  

    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涉医暴力事件不仅严重危害全科医生的生理、心理健康,而且影响基本医疗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加重了全科医学人才流失与医疗卫生系统的经济负担。研究显示,超过一半的全科医生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其中最常见的暴力类型为言语暴力、威胁,其次为身体暴力和性骚扰、性侵犯;患者及其家属是主要施暴者。医疗服务质量不能满足患者需求、肇事者酗酒、药物滥用、精神失常、医患沟通不畅等是导致工作场所暴力的重要因素。建议完善医疗工作者工作场所暴力相关政策法规和处理规范,建立健全暴力的上报及处罚机制;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者和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和防治工作场所暴力的能力;正确发挥媒体作用,推进"暴力零容忍"制度的建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从指南到实践
    刘晶涛, 苏荷, 秦小金, 兰云霞, 张金枝
    2023, 26(19):  2323-233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0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51KB) ( )  
    背景

    心脏康复作为冠心病患者康复的有效干预措施已达成共识,但国内外制定的心脏康复相关指南的质量尚不明确,相关的推荐意见有待整合。

    目的

    系统评价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相关指南,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2年6月,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维普网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国内外指南网和相关学会网,获取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相关指南,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06-30。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AGREE Ⅱ)对纳入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并汇总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推荐意见。

    结果

    最终纳入10部指南,8部来源于国外,指南发布时间为2011—2020年。纳入指南AGREE Ⅱ各领域平均得分为:范围和目的71%、参与人员65%、严谨性58%、清晰性80%、应用性64%、独立性45%。4部指南推荐级别为A级,6部指南推荐级别为B级。主要推荐意见汇总为心脏康复的基本要求、健康教育、危险因素控制、心理支持、运动训练及促进患者参与心脏康复6个方面。

    结论

    纳入指南的质量处于中等至较高水平,在参与人员、严谨性、应用性、独立性领域仍需提高;各指南推荐意见趋于一致,但在促进患者参与心脏康复方面意见仍显不足;我国心脏康复指南质量水平与国外相比仍存差距,应构建适用于我国冠心病患者的高质量心脏康复循证指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查倩倩, 徐莲英, 陈娟, 黄闻, 章新琼
    2023, 26(19):  2332-233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2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17KB) ( )  
    背景

    老年抑郁症复发率高,但目前国内外较缺乏预防老年抑郁症复发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组前期探究了老年抑郁症复发的危险因素,其中可控性危险因素为服药依从性差、活动少、进食少。

    目的

    根据以上3个危险因素检索、评价和总结预防老年抑郁症复发的相关证据。

    方法

    2022年10月,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美国指南网、英国指南库、加拿大安大略护理学会网站(RNAO)、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集关于预防老年抑郁症和老年疾病伴发抑郁症复发方面的相关证据,包括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等,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2年10月。由接受过循证医学系统培训的研究者分别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AGREE Ⅱ)、AMSTAR、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中心评价标准(2016版)对纳入的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和原始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最后采用2014年澳大利亚版本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进行证据汇总、评价和等级划分。

    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指南3篇、系统评价11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纳入的3篇指南文献质量评价均为B级及以上,11篇系统评价文献质量评价均为中等质量及以上,1篇随机对照试验质量等级评定为B级。分别从干预评估、饮食与营养、运动与康复训练、社会心理干预、服药依从性、效果评价6个方面共汇总24条最佳证据。

    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预防老年抑郁症复发的最佳证据,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并结合患者和其疾病的特点,围绕评估、饮食与营养、运动与康复训练、服药依从性指导、社会心理干预等内容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基层卫生服务研究
    寇儒欣, 梅康妮, 秘玉清, 陈彤, 邓神根, 邢家润, 王芊芊, 王梦雪, 李伟
    2023, 26(19):  2339-234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8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17KB) ( )  
    背景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和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围绕创新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和健全全科医生培养体系,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多项重大改革举措。

    目的

    分析和评价中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为科学、公平分配全科医生资源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于2022年6月,以2017—2021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作为数据源,提取2016—2020年全国、各省份、各地区(东、中、西部地区)的全科医生数、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人数、取得全科医生培训合格证的人数、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执业(助理)医师数,以及2016—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各省份年末总人口数据;从中国政府网的国情栏目中提取各省份土地总面积数据。使用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分析中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使用泰尔指数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差异性。

    结果

    中国全科医生数由2016年的209 083人增长到2020年的408 820人,2020年中国全科医生数较2016年增长了95.53%。2020年,在执业(助理)医师中,全科医生占比已达10.01%(408 820/4 085 689),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为2.90人。2016—2020年中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在人口维度上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35、0.231、0.225、0.177、0.157,在经济维度上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78、0.170、0.161、0.147、0.136,在地理维度上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722、0.726、0.729、0.714、0.707;相较于地理维度的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人口维度与经济维度的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更小。人口维度的泰尔指数由2016年的0.046降至2020年的0.020,经济维度的泰尔指数由2016年的0.022降至2020年的0.013,地理维度的泰尔指数由2016年的0.482降至2020年的0.428。

    结论

    近5年来,中国全科医生数量快速上升,全科医生已成为执业(助理)医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科医生注册率也在逐渐升高,全科医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但每万人口全科医生配比依旧不理想,不同区域之间的全科医生资源配置还存在很大差异,地理维度的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与人口、经济维度的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相比水平较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欧欣, 杨佳
    2023, 26(19):  2346-235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3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47KB) ( )  
    背景

    公共卫生委员会是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层治理模式,各地正在进行公共卫生委员会治理模式的探索,以期使其成为实现基层社区纵向连接和横向联动网格化管理的关键枢纽。

    目的

    基于政策文本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分析,为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治理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目前已开展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的北京市、广东省、重庆市、山东省、安徽省、贵州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8个省份作为样本地区,于2022年3月在样本地区政府和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以"公共卫生委员会"为关键词进行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相关政策文件的检索。通过文献研究和政策分析构建公共卫生委员会治理体系分析框架,采用Nvivo 11 Plus质性分析软件对纳入研究的政策文本进行词频和编码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15份政策文件和2份公共卫生委员会工作指导手册。词频结果显示"卫生""公共""工作""委员会""健康"5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说明选取的政策文本符合研究主题。结合公共卫生委员会治理体系分析框架,确定出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制度保障和能力建设4个根节点和13个子节点的政策内容结构分析维度。其中,治理主体共208个参考点,治理机制共48个参考点,制度保障共57个参考点,能力建设共87个参考点。

    结论

    样本地区的政策文件对4个维度的内容均有所涉及,但侧重点不同。基于本研究的框架,公共卫生委员会在目前建设基础上,仍需对委员会人员设置一定准入条件并明晰其工作权责,建立有效的协作沟通机制,完善制度保障和给予经费、技术支持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倪剑潇, 高广颖, 赵宁, 李进, 徐嘉杰, 吴妮娜, 杨佳
    2023, 26(19):  2355-236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8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32KB) ( )  
    背景

    门诊医疗服务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住院医疗服务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全面推进,门诊按人头付费、门诊病例分组(APG)点数法等多元支付方式的改革将逐步提上日程。

    目的

    本研究基于国内外不同国家和地区按人头付费的实践,以及目前北京市慢性病管理的情况,探索适合北京市慢性病按人头付费的测算方案,为北京市实施慢性病按人头付费改革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4种常见慢性病,以北京市C区和H区为例,对研究现场的医疗、医保等基本医疗数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进行分析,设计出适合所选地点的慢性病人头费标准的测算方法,并测算基层门诊主要慢性病按人头付费的标准,为推进门诊慢性病按人头付费改革提供参考。

    结果

    根据两地2017—2019年的医保数据和公共卫生经费,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测算出H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人头费标准分别为4 693.11、6 597.70、5 644.46、6 437.78元/人;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测算出C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人头费标准分别为4 884.18、5 960.63、3 733.93、3 886.66元/人。

    结论

    在人头费标准的测算中,不同慢性病人群门诊产生的费用不同,考虑医保的公平性和人头费的合理性,需要对基准人头费进行风险调整;针对不同种类和严重程度的慢性病制定个性化的服务包;在门诊慢性病按人头付费改革的推广中,要为不同慢性病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包,还要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能力以提高签约率,建立有效的全科医生激励和考核机制合理分配按人头付费结余。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培雯, 贺嘉慧, 马喜民, 乔慧
    2023, 26(19):  2361-236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7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43KB) ( )  
    背景

    探讨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对于优化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作为主观评价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居民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判断并影响其求医行为。目前,国内关于HRQoL对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影响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索HRQoL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关系,为政策/计划的制定、农村卫生服务的优化提供参考与依据。

    方法

    于2019年7—8月,采用宁夏回族自治区4个样本县(海原、彭阳、西吉、盐池县)"农村居民家庭卫生健康询问调查"2019年数据,选取年龄≥15周岁且重要信息(如性别、年龄、HRQoL指标、卫生服务利用指标等)完整的9 310例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调查对象社会经济学与人口学特征、卫生服务可及性、慢性病患病情况、HRQoL、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五方面的资料,基于欧洲五维三水平健康量表(EQ-5D-3L)测量调查对象HRQoL,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对象健康效用值及直观式测量表(VAS)评分对其门诊、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

    结果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居民的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率为10.85%(1 010/9 310),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率为18.86%(1 756/9 310);健康效用值的均值为(0.965±0.090),VAS评分的均值为(69.97±17.84)分。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健康描述系统自我照顾能力维度上存在问题者与在其他维度上存在问题者相比,利用门诊卫生服务、住院卫生服务的可能性更高〔OR(95%CI)分别为3.197(2.633,3.883)、4.802(4.059,5.681),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矫正各项混杂因素后,健康效用值和VAS评分均是影响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居民门诊、住院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此外,是否患有慢性病亦对农村居民门诊、住院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有明显影响(P<0.05)。

    结论

    HRQoL和慢性病患病情况是影响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居民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的主导因素。HRQoL作为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独立预测因素,可以用来辅助评估与监测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效果,并可为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指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郭黛瑶, 蒲川, 彭杨, 邱岚, 胡歆瑀
    2023, 26(19):  2369-237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8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84KB) ( )  
    背景

    随着老龄化日趋严重、居民疾病谱发生转变,国家对基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日益重视。了解居民对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利用现况及影响因素,对未来更好地发挥出社区中医药服务应有的价值起着关键作用。

    目的

    从需方角度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对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社区中医药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1-12-01在重庆市9个中心城区采用配额抽样法按人口比例抽取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偶遇抽样法在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周边社区抽取居民展开问卷调查。实际发放问卷840份,有效问卷806份,有效率为96.0%。基于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分析框架将影响个人服务利用行为的因素归纳为倾向特征、使能资源和需求要素三类,同时新增个人中医文化维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4个维度因素对居民社区中医药服务利用的影响。

    结果

    受访居民对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利用率仅为35.9%(289/806)。倾向特征(年龄、婚姻状况)、使能资源(医保类型、近2周个人医疗支出、机构能否满足家庭基本医疗需求、机构是否提供中医药服务)、需要因素(是否患慢性病、近2周自觉身体状况、是否需要社区中医药服务)、个人中医文化(中医转诊意愿、中医药文化相信程度、社区中医药文化氛围)共4个层面12个指标是居民利用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居民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利用受到多维度、多因素的影响,故而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居民对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利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精神障碍专题研究
    曹晓浪, 王伟梁, 宇虹, 王雪, 周郁秋
    2023, 26(19):  2376-238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4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79KB) ( )  
    背景

    精神分裂症是导致伤残和影响生命存活时间的前十大疾病之一,是引发精神残疾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精神残疾患者早期干预及健康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我国尚缺乏针对不同时点的精神残疾开展的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基于干预映射构建的残疾时点匹配(DPM)干预方案对精神分裂症残疾患者残疾程度、阴性症状、自知力、自尊水平及家庭功能等方面的干预效果。

    方法

    采用类实验性研究设计,通过SPSS生成随机数字的方式将P1(残疾1~<2年,70例)、P2(残疾2~<3年,70例)、P3(残疾≥3年,70例)三个时点的患者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及干预组(35例)。三个时点的对照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DPM干预。干预时间为8周,1次/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8周后、干预8周后3个月及干预8周后6个月时采用WHO残疾评定量表(WHO-DASⅡ)、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分量表(PANSS-N)、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自尊量表(SES)、家庭功能评估问卷(APGAR)进行评估。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各时点两组患者的健康结局进行比较。

    结果

    DPM干预后P1时点患者的WHO-DASⅡ、PANSS-N、ITAQ、SES评分均存在时间、组别主效应及交互效应(P<0.05),APGAR评分存在时间主效应及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效应(P<0.05),DPM干预8周后、干预8周后3个月及干预8周后6个月时干预组的WHO-DASⅡ、PANSS-N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ITAQ、SES、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DPM干预后P2时点患者的WHO-DASⅡ、ITAQ、SES、APGAR评分均存在时间、组别主效应及交互效应,DPM干预8周后及干预8周后6个月时WHO-DASⅡ评分低于对照组、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DPM干预8周后、干预8周后3个月及干预8周后6个月时ITAQ、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DPM干预后P3时点患者的WHO-DASⅡ、ITAQ评分存在时间、组别主效应及交互效应。DPM干预8周后、干预8周后3个月及干预8周后6个月时干预组WHO-DAS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基于干预映射构建的DPM干预方案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残疾患者的残疾程度及阴性症状,提高自知力、自尊及家庭功能方面的效果显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锐, 邓晶, 陈艾玲, 程配华, 罗兴能, 胡永娇, 张睦南
    2023, 26(19):  2385-239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8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99KB) ( )  
    背景

    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础就医需求较高,但不合理的就医行为可能会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相关政策的出台旨在增进就医保障、合理引导患者就医。当前学界对于政策因素与就医行为的研究鲜少涉及精神卫生政策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就医行为的关联。

    目的

    分析政策因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了解在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和精神卫生政策引导下精神分裂症群体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和利用效果,为政策完善提供实证参考。

    方法

    于2019年11月以重庆市某区2018年三级精神病防治网络体系数据为基础,结合重庆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信息平台匹配该区患者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数据,最终获得关键数据有效的精神分裂症样本2 314例。以患者是否发生就医行为及就医时选择的医疗机构为被解释变量,以患者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情况(包括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情况、门诊特殊病种报销办理情况)和精神卫生政策覆盖情况(包括社区康复服务、监护人补助、残联补助、"686"项目、"免费二代药"项目、精神残疾证)为关键解释变量,以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为控制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纳入的2 31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1 915例(82.76%)发生就医行为。1 482例发生门诊就医行为的患者中,选择到一级医疗机构就诊者252例(17.01%),二级医疗机构就诊者1 080例(72.87%),三级医疗机构就诊者150例(10.12%);795例发生住院就医行为的患者中,选择到一级医疗机构就诊者38例(4.78%),二级医疗机构就诊者518例(65.16%),三级医疗机构就诊者239例(30.0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本医疗保险类型、门诊特殊病种报销办理情况、社区康复服务参与情况、"686"项目办理情况、"免费二代药"项目办理情况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就医的影响因素(P<0.05);基本医疗保险类型、门诊特殊病种报销办理情况、社区康复服务参与情况、"免费二代药"项目参与情况、精神残疾证办理情况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门诊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P<0.05),基本医疗保险类型、精神残疾证办理情况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住院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政策因素对于引导精神分裂症患者就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存在参与度低、覆盖路径不够全面等问题。应尽快优化精神卫生政策,完善帮扶救助体系,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政策参与度,积极引导家庭康复活动,进一步推动精神卫生服务社区化,持续健全精神卫生保障体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葛安心, 张桂青, 蒋良, 邢文龙, 胡敏, 李浩浩, 孟瑶
    2023, 26(19):  2395-240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6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44KB) ( )  
    背景

    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转变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发生都对人群心身健康水平产生影响,进而可能使精神障碍的患病情况发生变化。然而,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尚不完善。

    目的

    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简称北疆)≥15岁人群的常见精神障碍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并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简称南疆)相关资料进行汇总与对比,得出全疆常见精神障碍患病情况,为制定相应的精神卫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北疆选取居民3 853例为研究对象。以社会人口学调查表、自评量表(12项一般用健康问卷、心境障碍问卷、90项症状清单等)及他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等)作为调查工具,以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的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为诊断标准,由两名具有≥5年工作经验的精神科医师对纳入居民进行精神障碍诊断,诊断不一致者由精神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进行二次诊断。

    结果

    北疆地区常见精神障碍时点患病率为9.71%(374/3 853),年龄调整率为10.07%;全疆常见精神障碍时点患病率为9.69%(750/7 736),年龄调整率为9.90%。其中,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的时点患病率分别为4.83%(374/7 736)、3.63%(281/7 736)、0.63%(49/7 736)、0.23%(18/7 736)、0.36%(28/7 736)。针对北疆地区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心境障碍的风险是男性的1.854倍〔95%CI(1.325,2.593)〕,25~34、35~44岁者患心境障碍的风险分别是≥65岁者的5.210倍〔95%CI(1.348,20.143)〕和3.863倍〔95%CI(1.030,14.485)〕,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患心境障碍的风险分别是文盲的0.199倍〔95%CI(0.078,0.509)〕和0.147倍〔95%CI(0.056,0.388)〕;女性患焦虑障碍的风险是男性的1.627倍〔95%CI(1.144,2.315)〕,年龄为15~24、45~54、55~64岁者患焦虑障碍的风险分别是≥65岁者的0.257倍〔95%CI(0.091,0.729)〕、0.243倍〔95%CI(0.101,0.583)〕、0.210倍〔95%CI(0.067,0.661)〕;居住在乡镇者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是居住在城市者的4.762倍〔95%CI(1.705,13.300)〕,高中/中专文化程度者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是文盲的0.079倍〔95%CI(0.015,0.405)〕。

    结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类精神障碍中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较高,北疆地区女性、农村、低学历群体为患各类精神障碍的主要人群。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孙旭海, 石秀秀, 赵峥峥, 韩金祥
    2023, 26(19):  2402-240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5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03KB) ( )  
    背景

    目前我国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患病人群庞大与收治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多数患者长期生活在社区,因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该人群提供及时、有效的初级精神卫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了解2011—2021年北京市某社区新增与死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特征,为开展社区精神疾病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2年1月,通过北京市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获取某社区6类(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分裂情感障碍、持久性妄想性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信息,包括人口学特征、疾病情况和建档情况。计算2011—2021年历年的患病率、死亡率、生命损失年(YLL)率。以截至2010-12-31的患者信息为基础数据,统计2011—2021年历年新增与死亡患者信息。

    结果

    2011—2021年历年新增患者例数多于死亡患者例数,患病率从2012年开始逐年上升,至2021年达3.77‰。与基线时相比,2021年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更高,处于在职状态者占比更高,≥60岁老年患者占比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占比降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占比升高,未建档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2021年新增患者212例:疾病类型以精神分裂症(57.08%,121/212)和双相情感障碍(36.32%,77/212)居多,发病年龄集中在19~45岁(65.57%,139/212),未建档期以≤5年者居多(40.57%,86/212),中位未建档期为8.5(15.5)年。2011—2021年死亡患者共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亡最多(86.67%,78/90),死亡年龄>60岁者占74.44%(67/90),死亡原因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躯体疾病(84.44%,76/90)、自杀(7.78%,7/90)、意外死亡(2.22%,2/90)。2011—2021年的YLL率为-0.250‰~1.436‰。

    结论

    2011—2021年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新增多于死亡,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新增患者未建档期缩短,死亡患者以老龄躯体疾病为主,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应对前述变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方力争, 黄丽娟, 朱文华, 陆国强, 张艳, 金梦绮, 祝悦, 俞晓明, 盛伟
    2023, 26(19):  2408-241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7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97KB) ( )  

    基层全科医生的执业后持续培养是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工作,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是承担全科医生培训培养工作的重要机构。本文介绍自2020年依托浙江省德清县政府和卫生健康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德清县下属各医疗机构三方共建的区域全科医生分层阶梯式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模式的实践,从医教协同框架体系的建立、教学共同体的建立、分层递进培训模式的实施3方面介绍区域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模式的构建过程,为县域政府与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合作框架下的区域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提供实践借鉴和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朱文华, 方力争, 黄丽娟, 陆国强, 张艳, 金梦绮, 祝悦, 俞晓明, 盛伟
    2023, 26(19):  2412-241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7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35KB) ( )  

    县域的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与培训模式的设计、实施,是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与浙江省德清县合作开展全科医学继续医学教育合作的核心内容。本文对该合作框架下的"分层递进"式继续医学教育和培训模式的设计及实施过程进行详细介绍,分享借助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优质资源的信息化平台开展以县域为单位的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模式,供同道借鉴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黄丽娟, 方力争, 朱文华, 陆国强, 张艳, 金梦绮, 祝悦, 俞晓明, 盛伟
    2023, 26(19):  2417-242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7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41KB) ( )  
    背景

    自2020年10月开始,依托邵逸夫医院的全科医学科教学资源和经验,德清县属德清县人民医院及下属1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人才开展了"师资培养-骨干培养-持续培训"三个阶段的分层递进式教学培养。

    目的

    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开展区域全科医生分层阶梯式培训的相关成效。

    方法

    对14名高级师资人才进行参与培训前(2020年10月)、邵逸夫全科科室轮转培训结束时(2021年1月)和总体完成12个月培训时(2021年10月)的阶段能力评价,能力评估涵盖全科职业能力、全科临床能力、全科实践技能、全科教学能力、全科专业能力5个方面;对28名全科骨干医师参与培训前(2021年1月)和总体完成12个月培训时(2021年12月)的阶段能力进行评价,能力评估涵盖全科职业能力、全科临床能力、全科实践技能、全科专业能力4个方面。对82名初级梯队全科医师参与培训前(2021年1月)和总体完成12个月培训时(2021年12月)的阶段能力进行评价。能力评估涵盖全科职业能力、全科临床能力、全科实践技能3个方面。

    结果

    14名高级师资不同时间全科职业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培训第3个月、培训第12个月全科职业能力评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高级师资不同时间全科临床能力与全科实践技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第3个月、培训第12个月全科临床能力与全科实践技能评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高级师资培训第12个月全科教学能力评分高于培训第3个月(P<0.05)。28名全科骨干医师培训后全科职业能力评分、全科临床能力与全科实践技能评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82名初级梯队全科医师培训后全科职业能力评分、全科临床能力与全科实践技能评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

    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有序、有力、可持续开展的综合医院引领、扶持区域全科医学人才执业后持续培训、能力提升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区域全科医生的能力水平,提高岗位胜任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数智医疗与信息化研究
    陈龙, 曾凯, 李莎, 陶璐, 梁玮, 王皓岑, 杨如美
    2023, 26(19):  2423-242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0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62KB) ( )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为疾病诊疗带来重要价值。然而,人工智能中存在算法偏见现象,可导致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严重损害患者的健康公平。算法偏见是人为偏见的技术化体现,其形成与人工智能开发过程密切相关,主要源于数据收集、训练优化和输出应用3个方面。医护工作者作为患者健康的直接参与者,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预防算法偏见,避免其引发健康公平问题。医护工作者需保障健康数据真实无偏见、优化人工智能的公平性和加强其输出应用的透明度,同时需思考如何处理临床实践中算法偏见引发的不公平现象,全面保障患者健康公平。本研究就健康领域中算法偏见的形成原因和应对策略展开综述,以期提高医护工作者识别和处理算法偏见的意识与能力,为保障信息化时代中的患者健康公平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郭天赐, 陈继鑫, 余伟杰, 刘爱峰
    2023, 26(19):  2428-243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1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74KB) ( )  

    骨关节炎(OA)是临床常见的退行性疾病,晚期可导致关节功能丧失,具有致残率高的特点,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因此,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是改善治疗效果的关键。人工智能(AI)属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已逐渐应用到OA诊疗过程中,能够提高OA的诊断准确性、改善临床治疗和预后效果。本文通过归纳相关文献,对AI在OA诊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系统阐述,发现其在辅助OA影像诊断、手术治疗、疾病进展预测和术后康复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也存在数据采集不规范、算法系统不稳定等局限,今后应建立标准化的临床样本数据库,持续优化算法模型,使AI技术更好地参与OA诊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基层卫生改革·典型案例研究
    訾靖, 杜雪平
    2023, 26(19):  2434-243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1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95KB) (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逐年加快,养老问题日益突显。2013—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陆续发布了关于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等若干意见。由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将"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如何合作与分工等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本文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举办养老机构这一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从"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对象、运行效果"5个维度分析其存在的优势及面临的困境,期望可以逐步实施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建设高质量的社区医养结合模式、推广健康老龄化理念。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