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2年 第25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2-04-15
    指南·共识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睡眠医学分会
    2022, 25(11):  1283-129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1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36KB) ( )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提高老年人群生存质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睡眠障碍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老年人睡眠障碍中仅次于失眠的第二大类疾病,是多种疾病的诱因,且与心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代谢异常、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慢性病直接相关,严重者可导致猝死。因此,老年SAS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睡眠医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参考国内外临床研究,就老年SAS分类、危险因素、临床症状、诊断评估方法、诊断流程、合并症等问题进行讨论,制订本专家共识,为规范国内老年SAS的诊断评估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陈亚红
    2022, 25(11):  1294-130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30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76KB)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2022年修订版于2021-11-15发布,总体来说其对于慢阻肺的诊断、评估、个体化治疗与GOLD 2021相同,但在10个方面增加了相应内容。本文对新增内容进行简介和解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临床决策参考
    刘凯旋, 郭艺芳
    2022, 25(11):  1305-130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30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64KB) ( )  

    由于相关研究证据较少,长期以来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一直存在争议。很多学者认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于降压治疗的耐受性较差,因而其血压控制目标应该更宽松。但近年来发表的最新研究证据表明,将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控制在<130 mm Hg(1 mm Hg=0.133 kPa)可以更多获益。预期这些新研究结论将会对未来国内外指南的修订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吴俣, 刘民
    2022, 25(11):  1309-131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7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441KB) ( )  

    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初始至今,COVID-19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不断进化和变异,产生传播力和毒力变化的变异株,如Alpha(B.1.1.7)、Beta(B.1.351)、Gamma(P.1)、Delta(B.1.617.2)以及Omicron(B.1.1.529)变异株。深入研究不同变异株感染所致的COVID-19潜伏期有助于追溯传染源,确定密切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为及时调整COVID-19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感染SARS-CoV-2野生株和不同变异株的COVID-19潜伏期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感染SARS-CoV-2野生株的潜伏期在4~8 d,中位潜伏期约为5.5 d。感染Beta、Gamma变异株的潜伏期与野生株基本类似,约为5 d。感染Alpha、Delta和Omicron变异株的潜伏期则低于其他毒株,分别为4 d、4 d和3 d。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彭, 任嘉铭, 关佳瑞, 谢洋
    2022, 25(11):  1314-131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50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31KB) ( )  

    随着患者报告结局(PRO)测评工具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测评工具测评结果变化的判定和解释变得日益重要,而对于临床研究结果的判断,不仅要关注其统计学差异,更要关注其最小临床重要差值(MCID)。本文系统梳理了变应性鼻炎患者报告结局(AR-PRO)测评工具的MCID,以期为AR相关临床诊疗决策和PRO测评工具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戴靖榕, 李婕, 何旭, 李杨, 李燕
    2022, 25(11):  1320-132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05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59KB) ( )  
    背景

    当前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的研究多着重于肺部本身,而关于慢阻肺肺外表现的研究依然缺乏,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慢阻肺与老年综合征密切相关,但尚未得到进一步证实。

    目的

    调查云南省多家医院近3年老年住院患者慢阻肺的患病现状,并从老年综合征角度探讨老年慢阻肺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云南省多家医院新入院老年(≥60岁)患者2 1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患有慢阻肺分为慢阻肺组和非慢阻肺组。采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自主研发的"老年综合评估系统"软件平台对患者进行一般资料收集,并利用其中的量表对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内容包括采用老年抑郁评估量表(GDS-15)评估焦虑抑郁状态、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估失眠情况、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PAGAR)评估家庭支持情况、Morse量表评估跌倒风险、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微型营养评估量表评估营养状况、基本生活活动能力(BADL)量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Fried量表评估衰弱状况、吞咽功能评估量表评估吞咽功能(呛咳)、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估尿失禁情况、Roma Ⅲ量表评估便秘情况、视觉模拟法评估疼痛情况、1年内有无跌倒情况。老年住院患者慢阻肺的影响因素探讨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非慢阻肺组1 558例(71.4%),慢阻肺组624例(28.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85岁、≥85岁、男性、焦虑抑郁状态、潜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衰弱前期、衰弱是老年慢阻肺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60岁的老年住院患者慢阻肺患病率较高,并与老年综合征密切相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巧梅, 王一卉, 余莉, 王鹏举, 高银燕, 赵虹琳, 丁国武
    2022, 25(11):  1327-133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02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88KB) ( )  
    背景

    腰背痛作为具有致残性的疼痛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有研究表明较差的睡眠质量对腰背痛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但目前睡眠时间与腰背痛发生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尚不明确,且国内缺乏此方面的研究。

    目的

    探究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对我国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的影响。

    方法

    利用2011—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纵向数据,选取2011、2013、2015年3次调查中基线年龄>45岁的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随访截止时间为2015-12-31,以研究对象自报的腰部和背部疼痛为结局事件,出现结局事件即终止随访。采用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对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的影响以及二者的联合效应,利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睡眠时间与腰背痛发生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

    结果

    共纳入4 459名调查对象,平均随访(3.6±0.8)年;睡眠时间:<7 h/d 1 549人(34.74%),7~8 h/d 1 843人(41.33%),≥9 h/d 1 067人(23.93%);睡眠质量好2 700人(60.55%),睡眠质量受损1 759人(39.45%)。共643人发生腰背痛,发生率为14.42%(643/4 459)。睡眠时间<7 h/d的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率〔20.92%(324/1 549 )〕高于睡眠时间7~8 h/d〔10.91%(201/1 843)〕及≥9 h/d〔11.06%(118/1 067)〕的中老年人(P<0.05)。睡眠质量受损的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率〔21.38%(376/1 759)〕高于睡眠质量好的〔9.89%(267/2 700)〕中老年人(P<0.05)。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睡眠时间7~8 h/d,睡眠时间<7 h/d是中老年人发生腰背痛的影响因素〔HR=1.63,95%CI(1.37,1.95),P<0.05〕;相较于睡眠质量好,睡眠质量受损是中老年人发生腰背痛的影响因素〔HR=1.85,95%CI(1.58,2.17),P<0.05〕。睡眠时间<7 h/d的男性和女性腰背痛发生风险分别是睡眠时间7~8 h/d的男性和女性的1.47倍〔95%CI(1.09,1.98),P<0.05〕和1.76倍〔95%CI(1.41,2.20),P<0.05〕;睡眠质量受损的男性和女性腰背痛发生风险分别是睡眠质量好的男性和女性的2.09倍〔95%CI(1.60,2.74),P<0.05〕和1.73倍〔95%CI(1.41,2.11),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间与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有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总趋势P<0.05,非线性P=0.33),腰背痛发生风险随睡眠时间缩短而增加;男、女性睡眠时间与腰背痛发生风险有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男性:总趋势P<0.05,非线性P=0.66;女性:总趋势P<0.05,非线性P=0.23),男、女性睡眠时间越短(<7 h/d)则腰背痛发生风险越高。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睡眠时间7~8 h/d且睡眠质量好,仅睡眠时间≥9 h/d且睡眠质量好与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无相关性(P>0.05),睡眠时间<7 h/d且睡眠质量好、睡眠时间<7 h/d且睡眠质量受损、睡眠时间7~8 h/d且睡眠质量受损、睡眠时间≥9 h/d且睡眠质量受损均会增加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P<0.05)。

    结论

    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受损与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密切相关,且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质量受损同时存在时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增加更明显。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娇娇, 陈圆煜, 郑子薇, 杨永忠, 陈哲, 李超, 王海东, 武建辉, 王国立
    2022, 25(11):  1334-133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2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83KB) ( )  
    背景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不仅影响钢铁工人的工作效率,而且是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利用机器学习并通过易获得的因素对疾病进行风险预测,但目前,关于CAS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依然缺乏。

    目的

    运用支持向量机(SVM)、BP神经网络(BPNN)与随机森林(RF)模型构建钢铁工人CAS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比较其预测效能。

    方法

    选取2017年3—6月在唐山市弘慈医院进行体检和健康监测的4 568例钢铁工人为研究对象,按照本团队编写的《健康评估检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个人的行为生活习惯与方式(吸烟、饮酒)、个人病史(高血压、糖尿病、CAS家族史)、职业史(倒班、高温作业、噪声作业)。收集研究对象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如胆固醇、三酰甘油、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结合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及查阅相关文献,确定变量构建SVM、BPNN和RF模型并进行比较。

    结果

    训练集显示SVM、BPNN和RF模型预测钢铁工人发生CAS的准确率分别为83.81%、79.27%、86.60%,灵敏度分别为80.10%、66.19%、73.62%,特异度分别为87.32%、91.62%、98.9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0.79、0.86。SVM模型的灵敏度最高,RF模型在准确率、特异度和AUC方面高于其余两种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试集显示SVM、BPNN和RF模型预测钢铁工人发生CAS的准确率分别为85.70%、75.46%、73.37%,灵敏度分别为81.63%、64.65%、60.00%,特异度分别为90.29%、87.66%、88.45%,AUC分别为0.86、0.76、0.74。SVM模型在灵敏度、准确率和AUC方面高于其余两种模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运用SVM模型预测钢铁工人CAS发生风险的效果优于BPNN和RF模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奕姝, 谭慧文, 曾尹, 肖莉
    2022, 25(11):  1340-134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603
    摘要 ( )   PDF for PC (1514KB) ( )  
    背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睡眠呼吸障碍疾病,患者长期出现夜间间
    歇性低氧血症和睡眠片段化,影响睡眠质量及情绪调节,这与患者认知功能有密切关联。目的 探讨OSAHS 患者认
    知功能与情绪和睡眠结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 年9 月至2020 年12 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睡
    眠医学中心经多导睡眠监测诊断为OSAHS 的116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得患者多导睡眠监测的数据、睡眠监测前填
    写的调查表〔包括焦虑筛查量表(GAD-7)、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记忆
    与执行筛查量表(MES)、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Epworth 嗜睡量表(ESS)〕资料。根据MoCA 总分将OSAHS
    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MoCA 总分≥ 26 分,n=79)和认知异常组(MoCA 总分<26 分,n=37),应用Pearson 相关分
    析及Spearman 秩相关分析探究认知功能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OSAHS 患者认知功能的影
    响因素。结果 认知正常组与认知异常组GAD-7、PHQ-9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性别、
    MES 总分、微觉醒总次数、非快眼动睡眠(NREM)期微觉醒总次数、快眼动睡眠(REM)期微觉醒总次数、总睡眠
    时间(TST)、睡眠后觉醒时间(WASO)、睡眠效率、N3 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N3/TST%)和REM 期占总睡眠
    时间的百分比(REM/T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 相关分析/Spearman 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MoCA 总分与年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WASO 呈负相关(P<0.05),与TST、睡眠效率、REM/TST%,微
    觉醒总次数和REM 期微觉醒总次数呈正相关(P<0.05);MoCA 中延迟回忆得分与年龄、WASO 呈负相关(P<0.05),
    与睡眠效率、REM/TST%、微觉醒总次数和REM 期微觉醒总次数呈正相关(P<0.05);MES 总分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
    与REM/TST%、微觉醒总次数、NREM 期和REM 期微觉醒总次数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
    AHI 和REM/TST% 为MoCA 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是延迟回忆得分及MES 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再
    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法得出最终的回归模型,发现MoCA 总分与年龄和REM/TST% 相关性更强,MoCA 总分与年龄
    呈负相关(P<0.05),与REM/TST% 呈正相关(P<0.05)。结论 OSAHS 患者认知功能下降与REM 期减少相关,未
    发现OSAHS 合并认知障碍患者的情绪有明显异常。未来可进一步明确OSAHS 患者认知功能与睡眠结构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亚男, 王玺, 张成, 申艳娥, 马靖, 王广发
    2022, 25(11):  1346-135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6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93KB) ( )  
    背景

    呼吸危重症监护室(RICU)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其中机械通气是导致RICU患者睡眠障碍重要的因素之一。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创正压通气对RICU患者睡眠的影响,但目前尚无应用多导睡眠监测(PSG)分析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RICU患者睡眠的影响研究。

    目的

    通过整夜PSG评估NIPPV对RICU患者睡眠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21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RICU 31例行整夜PSG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质指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法(APACHE Ⅱ)评分、基础疾病、主要诊断、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动脉血气分析、呼吸衰竭分型、总住院时间、RICU住院时间、近6个月曾入住RICU情况、住院期间死亡〕、睡眠特征〔呼吸事件: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呼吸紊乱指数(RDI)、总监测时间、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睡眠分期:快速动眼睡眠(REM)及非快速动眼睡眠(NREM)时间、潜伏期及占比,脉氧:最低脉氧、睡眠时平均脉氧,心率:最低心率、最高心率、平均心率〕。根据行整夜PSG时是否行NIPPV治疗分为NIPPV组及对照组(非NIPPV组),并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和睡眠特征。

    结果

    NIPPV组15例,对照组16例。与对照组相比,NIPPV组患者总睡眠时间(P=0.028)、REM时间(P=0.034)、NREM时间(P=0.003)及NREM中N2时间(P=0.003)均缩短,睡眠效率(P=0.038)降低,平均心率增快(P=0.028)。

    结论

    睡眠障碍是RICU患者的常见问题,行NIPPV患者更容易出现总睡眠时间缩短、REM睡眠减少及睡眠效率下降。RICU患者应积极行整夜PSG评估睡眠情况并进行适当干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虞欣欣, 郑劲平, 高怡, 谢燕清, 安嘉颖, 刘文婷, 钟丽萍, 吴仲平, 朱政
    2022, 25(11):  1351-135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00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06KB) ( )  
    背景

    哮喘患者呼气峰值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肺功能指标存在昼夜变异的特点,评估药物治疗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气道高反应性影响的研究均要求患者在1 d中的相同时间点进行肺功能检测,而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是否存在日间差异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特点及日间变异性。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就诊的202例哮喘患者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均完成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根据其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时间分为上午检测组(上午组)81例和下午检测组(下午组)121例;根据患者的病程分组,病程≤6个月为初诊组98例,>6个月为复诊组104例,其中初诊组和复诊组又根据检测时间分为初诊上午组、初诊下午组和复诊上午组、复诊下午组;参照中国肺功能指南气道高反应性分级,根据使FEV1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FEV1)将患者分为极轻度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间气道高反应性特点及主要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呼气峰值流量(PEF)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pred)、50%肺容量位的用力呼气流量(MEF50%)占预计值百分比(MEF50%pred)、25%肺容量位的用力呼气流量(MEF25%)占预计值百分比(MEF25%pred)〕及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使FVC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FVC)、PD20-FEV1、使PEF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PEF)、使MMEF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MMEF)、使MEF25%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MEF25%)、使MEF50%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MEF50%)〕。

    结果

    上午组和下午组患者主要肺功能指标及PD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组FEV1%pred及PD20-PEF均高于复诊组(P<0.05);初诊组与复诊组FVC%pred、PEF%pred、MMEF%pred、MEF50%pred、MEF25%pred、PD20-FEV1、PD20-MMEF、PD20-MEF25%、PD20-MEF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诊组患者下午MMEF%pred、MEF50%pred高于上午(P<0.05);复诊组上、下午其余主要肺功能指标及PD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组上、下午主要肺功能指标及PD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与PD20-FVC、PD20-FEV1、PD20-PEF、PD20-MMEF、PD20-MEF25%、PD20-MEF50%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极轻度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上午与下午、初诊与复诊PD20-FEV1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哮喘患者病程越长肺功能受损越严重,而气道高反应性在上午与下午无明显差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梦玺, 刘倩, 沈乐, 陈晓虎
    2022, 25(11):  1357-136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60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17KB) ( )  
    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后容易产生抑郁等负性情绪,目前针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措施主要是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精神类药物,但精神类药物只能在抑郁发生后使用,无法早期应用于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目的

    评价早期应用自拟益气活血方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状态的防治作用。

    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在江苏省中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标准西医治疗,试验组给予标准西医治疗+自拟益气活血方,两组均治疗3周。治疗1周后检测两组患者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水平,治疗3周后评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分、抑郁状态发生率、心绞痛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和中医证候改善率。

    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HAMD-17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对照组、试验组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IL-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心绞痛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早期应用自拟益气活血方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L-6水平、缓解心绞痛症状并改善中医证候,同时对抑郁状态有轻度减轻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余新艳, 顾志乐, 张晓娟, 赵晓晔, 张海澄
    2022, 25(11):  1363-136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41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09KB) ( )  
    背景

    远程心电云平台对心血管疾病防治具有积极的底层支撑作用。在探索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协同医生更好地判读心电图的同时,如何优化诊断流程、提高危急值心电图诊断时效性是研究者在远程心电云平台建设中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目的

    探讨AI在远程心电云平台辅助决策基层危急值心电图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集并上传至纳龙远程心电云平台的20 808份12导联静态心电图,同时经AI(AI组)诊断和专业心电图医生(医生组)诊断后,将符合危急值心电图诊断标准的心电图纳入危急值组,符合正常心电图诊断标准的心电图纳入正常组,结果虽异常但不符合危急值心电图诊断标准的心电图纳入阳性组。以医生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AI组与医生组诊断的一致性、符合率及AI组诊断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统计各组心电图诊断用时。

    结果

    AI组诊断的危急值组、阳性组、正常组心电图分别为619、15 634、4 555份;医生组诊断的危急值组、阳性组、正常组心电图分别为619、15 759、4 430份。AI组与医生组诊断具有强一致性〔Kappa值=0.984,95%CI(0.982,0.987),P<0.001〕;两组诊断符合率为99.4%;AI组诊断灵敏度为99.4%,阳性预测值为100.0%。危急值组、阳性组、正常组的诊断平均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危急值组诊断平均用时较阳性组、正常组短(P<0.001)。

    结论

    AI应用于远程心电云平台中,不但可协助医生判读心电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还可优化诊断流程,缩短危急值心电图诊断用时,有助于基层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田洋丽, 杨肇熙, 张剑昭, 邹晓伟, 冯基高, 朱博, 万爱兰
    2022, 25(11):  1368-137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41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89KB) ( )  
    背景

    焦虑症与抑郁症同属精神类疾病,单一焦虑症或抑郁症患者随病情进展会高概率出现"焦虑-抑郁共病"现象,但目前预防两种疾病发展成"共病"及解决二者"共病"的相关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焦虑症与抑郁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体质指数(BMI)在二者相关性中的调节效应。

    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2021-06-01至2021-08-31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收治的86例焦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人口学问卷调查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焦虑症及抑郁症严重程度。焦虑症与抑郁症、焦虑症与BMI、抑郁症与BMI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探究BMI在焦虑症与抑郁症中的调节效应。

    结果

    共80例患者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且被同时诊断为抑郁症。患者焦虑症与抑郁症呈正相关(r=0.70,P<0.01);BMI与焦虑症无线性相关(r=0.03,P>0.05);BMI与抑郁症无线性相关(r=0.14,P>0.05);BMI调节了焦虑症与抑郁症之间的相关性(β=-0.16,P<0.01)。

    结论

    BMI可以减弱焦虑症对抑郁症的影响,有助于预防二者发展成共病性精神障碍,为未来制定新的饮食标准或运动模式进行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拓展营养精神病学的研究领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卢和丽, 刘云, 黄泽文, 郭明, 黄筱琴, 徐茜, 王碧漪, 董香丽, 李冠华, 胡飞虎
    2022, 25(11):  1373-137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41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18KB) ( )  
    背景

    近年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病率持续上升,偏远县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家庭对疾病认知度普遍较低,常难以完成全病程治疗。

    目的

    探讨基于知识转化模式(KTA)的健康管理模式在偏远县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6—12月收治的90例偏远县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5)和KTA组(n=45)。常规组患者入组后接受常规健康管理模式干预,KTA组患者入组后接受基于KTA的健康管理模式干预,所有患者入组后持续观察12周。于干预前及入组后12周,以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评估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以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SQAPMPU)评估患者手机依赖情况;以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评估患者焦虑情绪;以儿童抑郁障碍自评(DSRS)评估患者抑郁情绪。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得分、SQAPMPU各维度得分及总分、SCARED得分、DSRS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组后12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得分、SQAPMPU各维度得分及总分、SCARED得分、DSRS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KTA组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得分、SQAPMPU各维度得分及总分、SCARED得分、DSRS得分低于常规组(P<0.05)。

    结论

    基于KTA的健康管理模式有效减少了偏远县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和手机依赖情况,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能较好地应用于偏远县城青少年抑郁障碍的门诊管理中。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徐鸥, 齐培, 祝绮莎
    2022, 25(11):  1378-138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41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26KB) ( )  
    背景

    近年来青少年失眠症患者逐年增多,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该病的传统方法,但存在一定缺陷。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但将其用于青年失眠症的研究目前较为缺乏。

    目的

    探究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联合疗法)治疗青少年失眠症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青少年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用认知行为疗法)和试验组(采用联合疗法),在两组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价,以分析不同疗法的临床疗效。

    结果

    初步纳入青少年失眠症患者77例,删除脱落15例(对照组12例,试验组3例),最终纳入62例,其中对照组32例,试验组30例。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睡眠障碍得分、催眠药物得分、日间功能障碍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分、入睡时间得分、睡眠时间得分、睡眠效率得分、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脱落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联合疗法对青少年失眠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COVID-19疫情防控研究
    张冬莹, 姚弥, 刘曼玲, 郭发刚, 吴江, 王宝记, 肖宝军, 徐静, 赖艳梅, 郑劲平
    2022, 25(11):  1383-138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9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93KB) ( )  
    背景

    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多地城中村暴发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关注。城中村内道路错综,人口密集且人员结构复杂、跨区域流动频繁,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挑战。

    目的

    城中村因其空间环境、人口结构特征、跨区域流动的特点且居民就医行为特点更容易发生传染病的区域性暴发,了解我国城中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特点及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在此类区域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为应对常态化防控、社会面动态清零的基层防控工作及应对未来传染病发生的防控提供借鉴。

    方法

    通过舆情分析、文献检索、城中村基层疫情防控人员和疫情防控专家在线访谈等方法,总结城中村疫情发生及防控现状,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要漏洞。

    结果

    基于相关资料共提炼出6个关注点:(1)摸底排查量大面宽,是城中村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2)没有严格闭环管理,病毒携带者未被及时管控,存在疫情传播扩散风险;(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感防控工作不到位,院感发生风险大;(4)属地管理原则在排查密切接触者环节存在漏洞,对于生活与工作场所不在同一行政区域的密切接触者,只排查其生活场所容易导致工作场所的次密切接触者可能存在被感染风险未被及时排查而扩散疫情;(5)超负荷工作成常态,凸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缺口大;(6)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居民麻痹大意,公共场所不戴口罩、人群聚集现象屡见不鲜,健康教育仍需深入并强调居民为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者在城中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承担着社区健康管理、门诊诊疗、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新冠疫苗接种、隔离酒店驻守、联防联控等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增设发热哨点诊所,早发现早隔离,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征用出租屋满足隔离医学观察需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感防控,开通绿色救助通道,保障特殊群体就医,组织志愿者增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强调居民是保持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提高个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风险意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徐婷, 刘兰秋, 李进
    2022, 25(11):  1387-139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10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08KB) ( )  
    背景

    基层疫情防控是我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医生作为村民健康的"守门人"在农村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乡村医生在履行疫情防控职责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

    目的

    调查乡村医生在农村疫情防控中承担的职责,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方法

    2021年4—7月,以北京市怀柔区为现场组织开展此次调研活动,对村落进行非参与式观察和利益相关者的半结构化访谈,以信息饱和为原则,访谈对象为样本村的18例乡村医生。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和咨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出访谈提纲,内容包括:(1)乡村医生基本个人情况(包括执业地点、性别、年龄),(2)乡村医生从业资质(包括乡村医生学历、执业起始时间和执业资质),(3)疫情防控工作参与情况(包括"村卫生室疫情防控十须知"知晓情况、疫情防控参与情况以及疫情防控物资拥有情况)。

    结果

    18例乡村医生中,14例(77.8%)有乡村医生证书,3例(16.7%)有乡村全科助理医师证书,2例(11.1%)有执业医师证书,1例(15.6%)有执业助理医师证书。17例(94.4%)乡村医生表示知晓"村卫生室疫情防控十须知",1例(5.6%)不知晓该须知。参与度前三位的疫情防控工作内容分别是健康宣教(94.4%)、信息报送(72.2%)和诊疗工作(66.7%);参与最少的工作是咽拭子采样,仅有1例(5.6%);参与其他疫情防控工作的有3例,工作内容为村中人员排查、指导村中疫情防控工作和为村民采购食品。疫情防控一级响应期间,仅有10例(55.6%)乡村医生表示疫情防控物资充足,8例(44.4%)表示疫情防控物资不足;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16例(88.9%)表示疫情防控物资充足,2例(11.1%)表示疫情防控物资仍不充足。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前4位的疫情防控物资分别是84消毒液(72.2%)、普通一次性医用口罩(66.7%)、一次性手套(66.7%)和医用外科口罩(61.1%),拥有最少的疫情防控物资是医用防护服(38.9%)和护目镜(11.1%)。

    结论

    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离不开乡村医生,但目前存在乡村医生疫情防控能力有限、参与居家隔离监测缺乏法律明确授权、提供咽拭子采样服务超出其能力范围以及防护物资缺乏等困境。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乡村医生疫情防控职责提供法律依据,将乡村医生纳入村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的队伍中,同时,保障乡村医生疫情防控物资供给,助力乡村医生发挥职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新进展
    杨蕾伊, 林桑, 谢其冰, 尹耕
    2022, 25(11):  1393-139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31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36KB) ( )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是一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自2006年5月起,已经有10种靶向PD-1和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肿瘤治疗。尽管PD-1和PD-L1抑制剂对某些肿瘤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研发同等疗效但不良反应较PD-1/PD-L1抑制剂少的新型药物迫在眉睫。此外,探索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可以为制定个性化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在PD-1和PD-L1抑制剂研究中的地位同样重要。本综述讨论了几种抗PD-1/PD-L1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旨在提醒临床医生在进行抗肿瘤治疗的同时需要监控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本综述还指出了未来PD-1/PD-L1抑制剂可能的研究方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祁晓媛, 宋宁, 顾平, 杨旭
    2022, 25(11):  1399-140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10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44KB) ( )  

    近年来,前庭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快速提高,尤其是前庭评价技术和新的前庭康复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外周及中枢前庭疾病康复的个体化、精准化的发展。前庭康复训练可通过纠正不恰当的代偿策略和/或加速良好代偿的过程,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前庭觉、视觉和本体觉对平衡的协调控制能力,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功能,从而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头晕、眩晕和不稳症状,最终达到前庭康复状态。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前庭康复机制、康复前评估、方案制定及治疗进展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前庭康复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任昀, 陶立元, 范东伟
    2022, 25(11):  1406-141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31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18KB) ( )  

    近年研究显示,在老年共病患者中,骨质疏松与认知障碍共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表现为跌倒发生率高,骨折风险增加,从而引起致残、致死率升高,严重危害共病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成为目前社区慢性病管理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本文对骨质疏松与认知障碍关系的进展进行综述。重点讨论骨质疏松与认知障碍的共病机制、共病临床危险因素及共病临床特征。发现骨质疏松与认知障碍关系密切,并严重危害老年人群健康。希望本文能为探索骨质疏松与认知障碍共病新的风险因素提供思路,为有效预防和管理骨质疏松与认知障碍共病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