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1年 第2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1-02-20
    专题研究
    王伟,谭淑慧,张斌,郭冬梅
    2021, 24(6):  637-64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58
    摘要 ( )   PDF for PC (1413KB) ( )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近年来我国痴呆患者数量呈现快速增多趋势,但目前我国痴呆诊治相关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型综合医院,远不能满足广大痴呆患者需求。目前仍存在基层医务工作者由于缺乏痴呆识别和诊治经验、不能区分痴呆与正常老化而导致多数痴呆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进而贻误病情、导致患者错过早期治疗的最佳时间等问题。提高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对痴呆的识别和诊治能力、建立基层医务工作者与三甲医院记忆门诊的上下联动机制并进行连续性管理是中国痴呆防控的必要措施。本文主要就我国痴呆流行病学特征、诊治现状及困境、提高痴呆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有效改进措施等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马蔚蔚,张晓玲
    2021, 24(6):  643-65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12
    摘要 ( )   PDF for PC (1324KB) ( )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近年来其发病率日益升高。阿尔茨海默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赖于社区筛查和诊断流程的建立,但目前国内外并无统一标准。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阿尔茨海默病社区筛查和诊断常用的评估量表和工具、诊断标准及筛查和诊断流程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各量表和工具的优劣性、诊断标准的适用性及筛查和诊断流程的可操作性,以探讨建立适用于我国的阿尔茨海默病社区筛查和诊断流程。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费秀文,董爱梅,郭晓蕙,温冰,齐心,张丽娜,孟民,郭宇,黄雨澄,孔玉侠,张晨,昊篮,王晶晶,郑嘉堂
    2021, 24(6):  652-65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69
    摘要 ( )   PDF for PC (1076KB) ( )  
    背景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无痛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同时可导致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升高约5倍,但目前尚缺乏关于我国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CAN患病情况的研究报道。目的 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CAN发生情况及其分级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Excel表进行随机抽样,从2018-11-01至2018-12-31在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站点(爱民街站、鼓楼站、百米站、德内站、西四站、柳荫街站)进行糖尿病足和糖尿病肾病筛查的2 75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取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详细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采用Ewing试验进行CAN筛查;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CAN分级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最终共纳入136例患者,其中无CAN(0级)15例(11.0%),亚临床CAN(1级)38例(28.0%),临床CAN(2级)57例(41.9%),严重CAN(3级)26例(19.1%)。不同CAN分级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性别、卧位舒张压、吸烟史、高血压发生率、脑血管病发生率、慢性肾脏病发生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口服甲钴胺及B族维生素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AN分级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体质指数、2型糖尿病病程、卧位收缩压、冠心病发生率、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口服二甲双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6.878,95%CI(3.003,15.753)〕、2型糖尿病病程〔OR=4.422,95%CI(2.048,9.546)〕、周围神经病变〔OR=2.830,95%CI(1.315,6.090)〕是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CAN分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CAN发生率(61.0%)较高,而年龄、2型糖尿病病程、周围神经病变是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CAN分级的影响因素,应加以关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吴蓝雪,汪四虎,黄大祥,黄利娟,何江,章秋
    2021, 24(6):  658-66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62
    摘要 ( )   PDF for PC (1025KB) ( )  
    背景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P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常被忽略或误诊,如果对糖尿病并发疼痛的危险因素缺乏认知,则易造成延误治疗。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积极预防提供对策。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安庆市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T2DM患者273例,根据其有无PDN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PDN组,n=185)及T2DM并发PDN组(PDN组,n=88)。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结果 PDN组患者年龄大于NPDN组,T2DM病程长于NPDN组,体质指数(BMI)、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率、糖尿病肾病(DKD)发生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NPDN组,餐后1 hC肽(1 hCP)、餐后2 hC肽(2 hCP)低于NPDN组(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OR=1.079,95%CI(1.003,1.160)〕、DR〔OR=7.524,95%CI(1.363,41.541)〕、DKD〔OR=3.547,95%CI(1.134,11.095)〕、FPG〔OR=1.831,95%CI(1.384,2.422)〕、HbA1c〔OR=2.468,95%CI(1.694,3.596)〕是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T2DM病程、DR、DKD、FPG、HbA1c是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临床应注意积极预防、早期干预存在上述影响因素的T2DM患者。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韩孟冉,敖娜,王鹤,金实,杨晶,都健
    2021, 24(6):  663-66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22
    摘要 ( )   PDF for PC (1057KB) ( )  
    背景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作为2型糖尿病(T2DM)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肢体坏疽、截肢风险增加,且与心脑血管病变存在相关性,严重影响T2DM患者的生存质量。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是新近发现的一个炎性标志物,研究发现其与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目的 探讨MHR与T2DM患者LEA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400例,按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AS)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四组:T2DM+AS1(单纯T2DM患者)组109例,T2DM+AS2(T2DM并下肢动脉内膜增厚)组97例,T2DM+AS3(T2DM并下肢动脉斑块形成)组109例,T2DM+AS4(T2DM并下肢动脉狭窄)组85例。收集四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计算MHR。结果 四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高血压病史、胰岛素使用史、体质指数(BMI)、MHR、单核细胞计数(M)、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HDL)、肌酐(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MHR与BMI(rs=0.176,P<0.001)、中性粒细胞计数(N)(rs=0.426,P<0.001)、M(rs=0.739,P<0.001)、淋巴细胞计数(L)(rs=0.261,P<0.001)、三酰甘油(TG)(rs=0.215,P<0.001)、尿酸(UA)(rs=0.203,P<0.001)、Cr(rs=0.127,P=0.011)呈正相关,与总胆固醇(TC)(rs=-0.200,P<0.001)、HDL(rs=-0.630,P<0.001)、低密度脂蛋白(LDL)(rs=-0.102,P=0.042)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853,95%CI(1.398,2.456)〕、长病程〔OR=1.323,95%CI(1.002,1.746)〕、吸烟史〔OR=2.854,95%CI(1.440,5.658)〕、高血压病史〔OR=2.116,95%CI(1.281,3.661)〕、MHR升高〔OR=1.777,95%CI(1.190,2.653)〕是T2DM患者发生下肢AS的危险因素(P<0.05),BMI升高〔OR=0.590,95%CI(0.422,0.824)〕是T2DM患者发生下肢AS的保护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是T2DM患者发生2~4级下肢AS 的危险因素,吸烟史、高血压病史、MHR是T2DM患者发生3~4级下肢AS 的危险因素,长病程是T2DM患者发生4级下肢AS 的危险因素,BMI升高是T2DM患者发生2、4级下肢AS 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MHR与T2DM患者LEAD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T2DM患者下肢AS的严重程度随MHR的增高逐渐增加,并主要体现在3~4级下肢AS 患者中。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黎,冯潇宇,王敏华
    2021, 24(6):  669-67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58
    摘要 ( )   PDF for PC (1102KB) ( )  
    背景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一种可导致死亡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国内外研究显示其最常见的诱因为感染。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降钙素原(PCT)对DKA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1-01至2020-01-01巴中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7例DKA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细菌感染患者64例(DKA合并细菌感染组)、未合并细菌感染患者63例(DKA无细菌感染组)。分析DKA合并细菌感染组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绘制NLR、PCT及二者联合预测DKA合并细菌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64例DKA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2例(18.8%),大肠埃希菌感染10例(15.6%),肺炎克雷伯菌感染10例(15.6%),铜绿假单胞菌感染8例(12.5%),流感嗜血杆菌感染3例(4.7%),其他类型细菌感染21例(32.8%)。DKA合并细菌感染组患者血糖、NLR、PCT高于DKA无细菌感染组,动脉血pH值、血清HCO3-低于DKA无细菌感染组(P<0.05)。NLR、PCT单独预测DKA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7〔95%CI(0.617,0.797)〕、0.715〔95%CI(0.624,0.805)〕,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2.94、2.57 μg/L,灵敏度分别为59.4%、46.9%,特异度分别为76.2%、93.7%。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NLR联合PCT检测的回归方程PRE(P):Ln〔P/(1-P)〕=-1.235+0.046×NLR+0.335×PCT,使用该模型预测DKA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AUC为0.761〔95%CI(0.680,0.843)〕,最佳截断值为0.458,灵敏度为60.9%,特异度为82.5%。结论 NLR、PCT均可作为单独预测DKA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临床指标,且二者联合对DKA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预测效能更高。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湾湾,李园园,石小天,马清
    2021, 24(6):  673-67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27
    摘要 ( )   PDF for PC (1057KB) ( )  
    衰弱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老年综合征,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健康事件。营养作为衰弱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之一,在衰弱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近年相关文献,就营养对衰弱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及能量、蛋白质、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可能增加衰弱风险,而健康的膳食模式能降低衰弱风险。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湾湾,李园园,石小天,马清
    2021, 24(6):  678-68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94
    摘要 ( )   PDF for PC (1095KB) ( )  
    背景 衰弱和营养不良是老年比较常见的问题。近年来营养不良作为衰弱的可改变危险因素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若能及早识别并干预营养不良,有可能延缓甚至逆转衰弱。目的 了解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究其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以期为衰弱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老年科住院的36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由专业人员进行老年综合评估(CGA),并分别应用FRAIL量表和简版迷你营养评估量表(MNA-SF)评估患者的衰弱和营养状况。统计老年住院患者衰弱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老年住院患者衰弱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结果 362例老年住院患者中衰弱91例(25.1%),衰弱前期172例(47.5%),无衰弱99例(27.4%);营养不良27例(7.5%),有营养不良的风险125例(34.5%),营养状况正常210例(5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2.844,95%CI(1.309,6.178)〕、营养不良〔OR=6.055,95%CI(1.580,23.200)〕、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IADL)评分〔OR=0.603,95%CI(0.523,0.695)〕、血红蛋白(HGB)〔OR=0.981,95%CI(0.964,0.99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OR=1.017,95%CI(1.004,1.030)〕是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老年住院患者FRAIL评分与体质指数(BMI)(rs=-0.244)、MNA-SF评分(rs=-0.585)、HGB(rs=-0.360)、白蛋白(Alb)(rs=-0.420)、总胆固醇(TC)(rs=-0.164)、三酰甘油(TG)(rs=-0.11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s=-0.12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s=-0.151)呈负相关,与年龄(rs=0.537)、尿素氮(BUN)(rs=0.172)、肌酐(Cr)(rs=0.168)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衰弱前期患者约占老年住院患者的一半,值得重视;糖尿病、营养不良、日常生活能力、HGB、hs-CRP是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且其衰弱和营养状况明显相关,临床医生应当重视老年住院患者功能状态的评估和共病的管理。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陶阳,郭洪花,张彩虹
    2021, 24(6):  684-68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14
    摘要 ( )   PDF for PC (1078KB) ( )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衰弱作为一种老年综合征,近年来受到老年医学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衰弱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衰弱也成为许多研究探讨的热点。但是众多研究主要致力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衰弱发生率的横断面调查以及对两者相关性的探讨,对于其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论述较为分散,综述类文献相对缺乏。而且,深入研究此类患者的发病机制和探讨有效干预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又极其必要,因此,本文结合有关的研究近况对其发病机制进行阐述,并对相关的营养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制定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发衰弱人群的营养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叶爱梅,李子军,艾小玉
    2021, 24(6):  690-69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07
    摘要 ( )   PDF for PC (1562KB) ( )  
    背景 胎动(FM)是唯一依赖孕妇自我评估的主观性指标,却可客观反映胎儿宫内安全情况;如何将FM量化并使其成为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指标一直是产科医师研究和关注的焦点。目的 通过应用日常胎动记录图(DFMC)预测和评估脐带绕颈胎儿的宫内安危。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在浙江衢化医院住院分娩的足月孕妇100例,分娩前B超和分娩后临床均证实胎儿脐带绕颈。分析孕妇分娩前24 h DFMC,并根据FM情况预测胎儿宫内是否安全:FM规律定义为宫内安全;FM异常、减少或消失均定义为宫内不安全。收集孕妇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孕周、超声下脐动脉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比值(S/D值)、羊水指数(AFI),同时行临产前24 h无应激试验(NST)并予以改良Fischer评分法评分,采集分娩后围生儿结局情况、分娩方式(自然阴道、剖宫产、产钳助产)。根据分娩后围生儿结局分为胎儿宫内安全组(44例)和胎儿宫内不安全组(5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究脐带绕颈胎儿宫内安全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S/D值、脐带绕颈周数、FM、改良Fischer评分法评分、分娩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M和分娩方式是脐带绕颈胎儿宫内安危的影响因素(P<0.05)。DFMC预测自然分娩的脐带绕颈胎儿宫内安全的灵敏度为86.5%,特异度为90.0%,约登指数为0.77;DFMC预测剖宫产的脐带绕颈胎儿宫内安全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94.6%,约登指数为0.61。FM异常、减少或消失者剖宫产比例为87.5%(35/40)。结论 DFMC可以有效预测和评价脐带绕颈胎儿宫内安危,同时亦可为胎儿脐带绕颈的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有限的临床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侯东霞,侯丽青,乌云塔娜,冀云鹏,王晓华,冀小平
    2021, 24(6):  696-70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05
    摘要 ( )   PDF for PC (1068KB) ( )  
    背景 胎儿鼻骨发育情况评估作为常规产前超声检查项目,是胎儿染色体检查的重要指标,近几年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的应用使得产前胎儿染色体疾病的检查范围更广、准确度更高,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对鼻骨发育异常和染色体异常之间的相关性重新进行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目的 探讨胎儿鼻骨发育异常或与其他产前筛查高危因素结合在预测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价值,以及CMA在胎儿鼻骨发育异常遗传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20年1月于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并提示胎儿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的92例孕妇及胎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产检信息、遗传学检测结果及妊娠结局。遗传学检测方法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结果 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染色体异常19例(20.7%),均为21-三体;CMA检出染色体异常25例(27.2%),包括21-三体19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6例。孤立性与非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胎儿相比,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颈项透明层(NT)增厚、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血清学筛查(MSS)高风险、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无创产前筛查(NIPT)高风险、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2种及以上产前筛查高危因素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均升高(P<0.05)。结论 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的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高,且与基因组变异有关;染色体核型分析、CMA结合其他产前筛查高危因素将有效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CMA的应用为产前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染色体变异信息,建议所有类型的胎儿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与CMA结合的遗传学检测。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冯锦屏,何雪梅,周姿杏,王丽娟,于丹丹,陈菲娜
    2021, 24(6):  701-70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50
    摘要 ( )   PDF for PC (1287KB) ( )  
    背景 早产是一种严重而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早产儿因身体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而存活率低,会造成沉重的家庭社会负担。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国际公认的促胎肺成熟、使新生儿获益的标准措施,但地塞米松的治疗对母体血糖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且母体血糖随地塞米松血药浓度峰值变化的机制尚不清楚。目的 探究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对先兆早产孕妇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2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因先兆早产需住院行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24~28周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妊娠期糖尿病(GDM)组和非GDM组。两组孕妇入院后均接受统一的促胎肺成熟方案:地塞米松肌肉注射,6 mg/次,1次/12 h,共4次。使用美敦力MINIMED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两组孕妇每次注射地塞米松前1 h和注射后3 h的血糖。比较两组孕妇第1、2、3、4次地塞米松注射前1 h和注射后3 h血糖,4次地塞米松注射后血药浓度峰值前后1 h血糖,并绘制相应的血糖随时间变化趋势图。结果 最终完成研究55例,其中GDM组16例,非GDM组39例。GDM组和非GDM组孕妇第1、2、3、4次地塞米松注射前1 h和注射后3 h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第2、3、4次地塞米松注射前1 h血糖均高于第1次(P<0.05);GDM组孕妇第1、2、3、4次地塞米松注射后3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GDM组孕妇第2、3次地塞米松注射前1 h血糖均高于第1次(P<0.05);非GDM组孕妇第2、3、4次地塞米松注射后3 h血糖均高于第1次(P<0.05)。GDM组与非GDM组孕妇第1、2、3、4次地塞米松注射后血药浓度峰值前后1 h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地塞米松注射后3 h内,非GDM孕妇血糖均在参考范围内波动,无明显规律趋势;GDM组孕妇血糖波动范围较大,且4次地塞米松注射120 min后血糖逐渐升高。结论 单胎孕妇注射地塞米松2 h内,其血糖可能不受地塞米松血药浓度峰值影响;地塞米松升高血糖的作用时间是在注射后3 h,4次地塞米松注射对血糖的升高无累积效应。接受地塞米松注射后3 h内,非GDM孕妇血糖均在参考范围内波动,无明显规律趋势;GDM组孕妇血糖波动范围较大,且4次地塞米松注射120 min后血糖逐渐升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叶芸,沈倩,杨雁芬,沈双双
    2021, 24(6):  706-71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65
    摘要 ( )   PDF for PC (1234KB) ( )  
    背景 预防早产是现代医学围生期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目的 探究宫颈长度(CL)联合宫颈分泌物胎盘α-1微球蛋白(PAMG-1)预测先兆早产孕妇早产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金华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适龄(20~32岁)先兆早产孕妇25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孕周及其他研究结果将研究对象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妊娠28~30周,第二阶段为妊娠31~33周,第三阶段为妊娠34~36周。采用经阴道超声测量孕妇CL,并检测宫颈分泌物PAMG-1。以先兆早产孕妇临床是否发生早产为金标准,比较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不同CL、PAMG-1先兆早产孕妇早产发生率;分析各阶段CL、PAMG-1及CL联合PAMG-1对先兆早产孕妇早产的预测价值;探究CL、PAMG-1与先兆早产孕妇早产的定量关系。结果 252例先兆早产孕妇处于第一阶段67例、第二阶段95例、第三阶段90例。第一、二、三阶段CL<2.5 cm、PAMG-1(+)先兆早产孕妇早产发生率高(P<0.05);第一、二、三阶段不同CL联合PAMG-1情况先兆早产孕妇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阶段CL<2.5 cm预测先兆早产孕妇早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和67%,PAMG-1(+)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和75%,CL<2.5 cm联合PAMG-1(+)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和78%;第二阶段CL<2.5 cm预测先兆早产孕妇早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和79%,PAMG-1(+)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和66%,CL<2.5 cm联合PAMG-1(+)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3%和87%;第三阶段CL<2.5 cm预测先兆早产孕妇早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和56%,PAMG-1(+)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和65%,CL<2.5 cm联合PAMG-1(+)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和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L〔OR=0.331,95%CI(0.182,0.601)〕、PAMG-1〔OR=0.332,95%CI(0.182,0.605)〕与先兆早产孕妇早产有定量关系(P<0.05)。结论 CL、PAMG-1对预测先兆早产孕妇各阶段早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CL联合PAMG-1提高了早产预测的特异度,而灵敏度稍有降低;CL联合PAMG-1对预测妊娠31~33周先兆早产孕妇早产具有较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勉力,张伟健,郭玲珑,黄彦子,郭绍举,李海文,许艺飞,姜小艳,李京伟,康建媛,陈绮婷,黄彬
    2021, 24(6):  712-71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21
    摘要 ( )   PDF for PC (1564KB) ( )  
    背景 反流性食管炎(RE)的治疗主要为抑制胃酸分泌,缓解反流症状及预防并发症。沃诺拉赞为一种新型的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具有高速、高效抑酸特点,近年来用于RE的治疗。目的 评价沃诺拉赞对比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RE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沃诺拉赞(试验组)与PPI(对照组)对比治疗RE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限定为2015年1月—2020年4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篇文献,均为英文文献,共1 4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第8周治愈率、第4周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R)=1.02,95%CI(0.99,1.04),P=0.15;RR=1.03,95%CI(0.99,1.06),P=0.18〕;试验组第2周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09,95%CI(1.03,1.15),P=0.002〕。试验组和对照组洛杉矶(LA)分级系统为A/B级患者第2、4、8周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2周:RR=1.04,95%CI(0.98,1.10),P=0.21;第4周:RR=0.98,95%CI(0.95,1.02),P=0.33;第8周:RR=1.00,95%CI(0.97,1.02),P=0.74〕;试验组LA分级系统为C/D级患者第2、4、8周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第2周:RR=1.26,95%CI(1.11,1.42),P=0.000 3;第4周:RR=1.15,95%CI(1.05,1.25),P=0.003;第8周:RR=1.09,95%CI(1.02,1.16),P=0.01〕。试验组和对照率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TEAEs)发生率和严重不良事件(SAEs)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EAEs:RR=1.04,95%CI(0.89,1.22),P=0.59;SAEs:RR=0.82,95%CI(0.29,2.35),P=0.71〕。结论 沃诺拉赞在RE黏膜愈合阶段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与PPI相似,具有起效迅速的特点,短期疗效优于PPI,对重度RE患者具有更高的临床效益,但本Meta分析纳入文献数量较少,仍需更多相关的多中心、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薛梦婷,杨敏,潘娅岚,谭佳妮,黄安乐,卜子涵,王庆,徐桂华
    2021, 24(6):  718-72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68
    摘要 ( )   PDF for PC (1066KB) ( )  
    背景 骨髓抑制是常见的化疗相关剂量限制性毒副作用之一,目前国内外已有多项关于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疗效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但研究质量参差不齐,尚缺乏系统性评估。目的 通过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 2和GRADE分级对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疗效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OVID、EBSCO等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筛选关于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疗效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2月。采用AMSTAR 2评价所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并依据GRADE分级对所纳入文献的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分级。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AMSTAR 2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篇文献可信度中,2篇文献可信度低,其余20篇文献可信度极低。23篇文献中应用Meta分析的结局指标共涉及62个,其中2个GRADE分级为高级,11个GRADE分级为中级,13个GRADE分级为低级,36个GRADE分级为极低级,主要降级因素为研究局限性,其次为不一致性、不精确性和发表偏倚。结论 基于AMSTAR 2质量评价和GRADE分级,现有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疗效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及结局指标证据质量较低,结论可靠程度一般,无法证实中医药能有效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未来需开展更多设计严谨的高质量系统评价/Meta分析。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胡瑞丹,周宏珍,刘志红,侯佳坤,刘杨杨,白雪洁,李牧玲
    2021, 24(6):  727-73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16
    摘要 ( )   PDF for PC (1080KB) ( )  
    背景 心理-社会因素是卒中后抑郁(PSD)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病耻感给患者带来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改变可能与PSD的发生密切相关,却很少被重视。目的 探讨病耻感与首发卒中患者PS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和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7—12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的首发卒中患者299例。记录患者人口学资料和卒中病史资料。使用卒中病耻感量表(SSS)、9条目患者健康量表(PHQ-9)、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卒中后1个月时病耻感、抑郁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共纳入299例首发卒中患者,完整随访221例,脱落78例。根据PHQ-9评分分组,PSD组65例(29.4%,PHQ-9评分≥5分),非PSD组156例(70.6%,PHQ-9评分为0~4分)。PSD组SSS总分及躯体障碍、社会交往、受歧视经历、自我感受、PHQ-9、mRS评分均高于非PSD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HQ-9评分与SSS总分及躯体障碍、社会交往、受歧视经历、自我感受、mRS评分呈正相关(rs=0.606、0.319、0.441、0.369、0.616、0.38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SS总分是首发卒中患者发生PSD的影响因素〔OR=1.263,95%CI(1.158,1.379),P<0.05〕。结论 首发卒中患者早期的病耻感对PS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应采取相应措施,警惕PSD的发生。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朱明锦,眭淑彦,罗方,李波,曹玉林,张永华
    2021, 24(6):  732-73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11
    摘要 ( )   PDF for PC (1105KB) ( )  
    背景 认知障碍和失眠障碍均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两者常以共病形式出现且相互影响,进而影响卒中患者功能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卒中发生后,患者的激素水平及脑血流会发生改变,这可能与卒中并发症存在相关性。目的 分析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伴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2月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卒中患者55例,将PSCI伴失眠患者作为观察组(n=40),卒中后不伴有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者作为对照组(n=15)。记录两组一般资料,相关临床量表评分,血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激素〔促肾上腺激素(ACTH)、皮质醇(CORT)〕、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激素〔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采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序列(ASL)测定患者脑血流量(CBF),对两组感兴趣区(RO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Barthel指数低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TSH、FT3、FT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CTH、COR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NS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侧额叶CBF值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MoCA评分与年龄、NIHSS评分、血清NSE水平呈负相关(rs=-0.321,P=0.043;rs=-0.478,P=0.002;rs=-0.433,P=0.005),与Barthel指数、右顶叶、左顶叶、右侧额叶、左侧额叶、右侧颞叶、右侧枕叶、左侧枕叶、右侧丘脑CBF值呈正相关(rs=0.486,P=0.001;rs=0.639,P=0.003;rs=0.285,P=0.003;rs=0.723,P<0.001;rs=0.530,P=0.020;rs=688,P=0.001;rs=0.705,P=0.009;rs=0.582,P=0.009;rs=0.576,P=0.010);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与HAMD评分、HAMA评分、血清CORT水平、右侧枕叶CBF值呈正相关(rs=0.603,P<0.001;rs=0.591,P<0.001;rs=0.635,P<0.001;rs=0.593,P=0.007)。结论 PSCI伴失眠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较高,HPA轴相对亢进,血清NSE水平偏高,相关性分析提示PSCI伴失眠患者的睡眠障碍程度与血清CORT水平、HAMD及HAMA评分、右侧枕叶CBF值呈正相关;认知功能与年龄、NIHSS评分、血清NSE水平呈负相关,与Barthel指数和大部分脑区CBF值呈正相关。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金玉霞,李素萍,李晶,唐萍
    2021, 24(6):  740-74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06
    摘要 ( )   PDF for PC (1545KB) ( )  
    背景 X-连锁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XL-HED)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患者常伴有严重的汗腺分泌异常,但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遗传咨询及准确的产前诊断是预防和减少此类患儿出生的有效措施。目的 对一个XL-HED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为该家系成员提供准确病因诊断、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方法 抽取先证者及与其有血缘关系的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采用目标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法进行基因检测,并对突变基因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在确定家系突变基因位点后,抽取先证者姐姐(孕妇)羊水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先证者为Ectodysplasin A(EDA)基因半合子突变,突变位点为c.467G>A(p.Arg156His),为已知致病性突变。先证者姐姐为EDA基因杂合突变,但胎儿不存在EDA基因突变,先证者姐姐可以继续妊娠。结论 先证者EDA基因半合子突变是XL-HED的致病性突变,应重视先证者家系成员的基因突变分析和产前诊断,以减少及避免少XL-HED患儿的出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厉广栩,李渊龙,逯军,孙薇薇
    2021, 24(6):  744-74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47
    摘要 ( )   PDF for PC (1051KB) ( )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累及脑膜和脑实质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发热、抽搐、头痛等。因病毒性脑炎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且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所以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3例采用宏基因组测序(mNGS)技术早期诊断出儿童疱疹病毒性脑炎的病例资料,相较于病毒性脑炎的传统检测方法,脑脊液二代测序能及早地做出病原学诊断,在早期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峰,肖建强,蔡高军
    2021, 24(6):  748-75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23
    摘要 ( )   PDF for PC (1626KB) ( )  
    远端桡动脉入路是近两年新兴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路径,其与常规桡动脉入路相比具有局部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等优点,可作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替代路径。本文回顾了经远端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其有效性、安全性、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综述,以期能使更多的心脏介入医生了解和应用远端桡动脉入路,进而使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更多获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瑜,廖晓阳,赵茜,李志超,王伟文
    2021, 24(6):  753-7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95
    摘要 ( )   PDF for PC (1068KB) ( )  
    1型糖尿病(T1DM)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但其经胰岛素降糖治疗后血糖达标率普遍偏低。长期使用胰岛素可导致频发低血糖、体质量增加和血压上升,进一步增加T1DM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有研究显示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转运体2(SGLT2)抑制剂辅助胰岛素治疗成年人T1DM可在减少胰岛素用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血糖,且不增加严重低血糖发生风险;但也有研究报道SGLT2抑制剂可增加成年T1DM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发生风险。因此找到SGLT2抑制剂用于成年人T1DM的获益与风险的平衡点是临床研究的关键。本文汇总了近几年更新的关于SGLT2抑制剂用于成年人T1DM治疗的重要研究结果,对SGLT2抑制剂辅助胰岛素治疗成年人T1DM的获益与风险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和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郝文雪,李瑞青,胡延超,苏凯奇,黄金,李洁莹,赵薇,冯晓东
    2021, 24(6):  759-76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49
    摘要 ( )   PDF for PC (2893KB) ( )  
    背景 卒中后认知障碍严重影响卒中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和生存时间减少等一系列不良结果,已成为世界卒中相关研究和干预的热点。目的 分析2010—2019年卒中后认知障碍相关研究的现状和热点。方法 以Web of Science中的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来源,检索2010—2019年卒中后认知障碍相关研究,应用CiteSpace软件对研究国家/地区、机构、作者、发表期刊、突现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9年卒中后认知障碍相关研究文献共3 603篇,发文量随时间推移呈持续增长趋势。美国是发文量(1 107篇)和中心性(0.25)均位居第一的国家。多伦多大学与哈佛大学分别为具有最高发文量(83篇)和最高中心性(0.15)的机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BLACK、德国慕尼黑大学的DICHGANS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DECARLI,无论是发文量还是中心性均居于前5名内,且与其他作者之间协作较多,具有较高的权威。Stroke、Neurology与J Neurol Neurosur PS是卒中后认知障碍相关研究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期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测因子、Meta分析、白质高信号、氧化应激可能是未来卒中后认知障碍相关研究的前沿。结论 卒中后认知障碍是目前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近几年研究趋势集中在相关机制方面。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测因子、Meta分析、白质高信号、氧化应激是最新的研究前沿,应密切关注。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