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25, Vol. 28 ›› Issue (27): 3345-3358.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5.0134
• 指南·共识 • 下一篇
崔译元1, 闫逸婧1, 王颖2, 孟祥聚3, 张庆林4, 刘丽星1, 李思聪1, 冯利1,5,*(), 癌因性疲乏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工作组
收稿日期:
2025-02-10
修回日期:
2025-06-15
出版日期:
2025-09-20
发布日期:
2025-07-22
通讯作者:
冯利
崔译元与闫逸婧为共同第一作者
基金资助:
CUI Yiyuan1, YAN Yijing1, WANG Ying2, MENG Xiangju3, ZHANG Qinglin4, LIU Lixing1, LI Sicong1, FENG Li1,5,*(), The Working Group for th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Cancer-related Fatigue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Received:
2025-02-10
Revised:
2025-06-15
Published:
2025-09-20
Online:
2025-07-22
Contact:
FENG Li
About author:
CUI Yiyuan and YAN Yijing are the co-first authors
摘要: 癌因性疲乏(CRF)是由癌症或癌症治疗相关的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痛苦的、持续的、主观的、有关躯体、情感或认知方面的疲乏感或疲惫感,且与近期的活动量不相符,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针对CRF西药无适应证用药推荐,多为对症支持治疗,而中医药通过辨证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关CRF中西医结合的诊治指南尚为空白,为更好地指导中西医结合诊治CRF的临床实践,本指南工作组同国内部分肿瘤领域专家,结合循证证据进行讨论,最终形成《癌因性疲乏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介绍了CRF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病机,阐述了中西医诊断标准和评估方法,详细论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包括中药治疗、中医外治法、西药治疗、心理疗法、运动、饮食管理等,并对治疗后评估和预防调护给出建议,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期更加正规、全面、综合地指导和规范CRF的临床诊治。
量表 | 条目 | 评分(分) | 维度 | 回忆期 | 置信区间 | 难易程度 |
---|---|---|---|---|---|---|
视觉模拟量表(VAS) | 1 | 0~10 | 单维 | 当前 | α=0.94~0.96 | 容易 |
简明疲乏评估量表(BFI) | 9 | 0~10 | 单维 | 24 h | α=0.82~0.97 | 容易 |
慢性病治疗的功能评估-疲乏量表(FACT-F) | 13 | 0~4 | 单维 | 1周 | α=0.93~0.95 | 容易 |
多维疲乏症状评估量表(MFSI-SF) | 30 | 0~4 | 5维(一般、身体、精神、情绪、活力) | 1周 | α=0.87~0.96 | 容易 |
疲乏症状量表(FSI) | 13 | 0~10 | 3维(强度、持续时间、生命质量) | 1周 | α>0.90 | 容易 |
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 | 22 | 0~10 | 4维(行为、情绪、感觉、认知) | 当前 | α=0.87~0.96 | 容易 |
多维度疲乏量表(MF1-20) | 20 | 0~4 | 5维(身体、认知、情绪、活动、积极性) | 24 h | α=0.53~0.93 | 容易 |
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 | 19 | 0~10 | 6维(一般、身体、精神、人际关系、情绪、活力) | 24 h | α=0.82~0.94 | 容易 |
表1 CRF评估常用量表特征总结
Table 1 Summar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on scales for CRF evaluation
量表 | 条目 | 评分(分) | 维度 | 回忆期 | 置信区间 | 难易程度 |
---|---|---|---|---|---|---|
视觉模拟量表(VAS) | 1 | 0~10 | 单维 | 当前 | α=0.94~0.96 | 容易 |
简明疲乏评估量表(BFI) | 9 | 0~10 | 单维 | 24 h | α=0.82~0.97 | 容易 |
慢性病治疗的功能评估-疲乏量表(FACT-F) | 13 | 0~4 | 单维 | 1周 | α=0.93~0.95 | 容易 |
多维疲乏症状评估量表(MFSI-SF) | 30 | 0~4 | 5维(一般、身体、精神、情绪、活力) | 1周 | α=0.87~0.96 | 容易 |
疲乏症状量表(FSI) | 13 | 0~10 | 3维(强度、持续时间、生命质量) | 1周 | α>0.90 | 容易 |
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 | 22 | 0~10 | 4维(行为、情绪、感觉、认知) | 当前 | α=0.87~0.96 | 容易 |
多维度疲乏量表(MF1-20) | 20 | 0~4 | 5维(身体、认知、情绪、活动、积极性) | 24 h | α=0.53~0.93 | 容易 |
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 | 19 | 0~10 | 6维(一般、身体、精神、人际关系、情绪、活力) | 24 h | α=0.82~0.94 | 容易 |
图1 癌因性疲乏中西医结合评估与筛查流程图注:NRS=数字评分量表,PFS-R=Piper疲乏症状量表,FSI=疲乏症状量表,FACT-F=慢性病治疗的功能评估-疲乏量表,CRF=癌因性疲乏。
Figure 1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evaluation and screening for CRF
证据等级 | ||
---|---|---|
1A | 高 | 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
1B | 高 | 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队列研究 |
2A | 稍低 | 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病例系列 |
2B | 稍低 | 规范化的专家共识、回顾性病例系列、历史性对照研究 |
3 | 低 | 非规范化专家共识、病例报告、经验总结 |
推荐强度 | ||
Ⅰ级推荐 | 1A类证据和部分2A类证据 专家一致共识(支持≥80%) | 推荐使用 获益远大于风险 |
Ⅱ级推荐 | 1B类证据和部分2A类证据 专家基本一致共识(支持60%~<80%) | 合理的,可能有用的 获益大于风险 |
Ⅲ级推荐 | 2B类证据和3类证据 专家一致共识(支持≥80%) | 或许合理,未明确 获益不小于风险 |
不推荐/反对 | 可以是任何类别等级的证据 专家具有一致共识 | 不建议,无效,不应实施 获益小于风险 |
表2 证据等级和推荐强度[12,34,35]
Table 2 Evidence quality grading and recommendation strength
证据等级 | ||
---|---|---|
1A | 高 | 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
1B | 高 | 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队列研究 |
2A | 稍低 | 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病例系列 |
2B | 稍低 | 规范化的专家共识、回顾性病例系列、历史性对照研究 |
3 | 低 | 非规范化专家共识、病例报告、经验总结 |
推荐强度 | ||
Ⅰ级推荐 | 1A类证据和部分2A类证据 专家一致共识(支持≥80%) | 推荐使用 获益远大于风险 |
Ⅱ级推荐 | 1B类证据和部分2A类证据 专家基本一致共识(支持60%~<80%) | 合理的,可能有用的 获益大于风险 |
Ⅲ级推荐 | 2B类证据和3类证据 专家一致共识(支持≥80%) | 或许合理,未明确 获益不小于风险 |
不推荐/反对 | 可以是任何类别等级的证据 专家具有一致共识 | 不建议,无效,不应实施 获益小于风险 |
[1] |
|
[2] |
|
[3] |
|
[4] |
吴人杰,谢长生. 癌因性疲乏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 肿瘤学杂志,2020,26(3):240-244. DOI:10.11735/j.issn.1671-170X.2020.03.B015.
|
[5] |
张永慧,林丽珠. 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中医证候聚类分析[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4):485-489. DOI:10.13359/j.cnki.gzxbtcm.2016.04.010.
|
[6]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16751.1—2023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第1部分:疾病[S]. 2023.
|
[7]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16751.2—2021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第2部分:证候[S]. 2021.
|
[8]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16751.3—2023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第3部分:治法[S]. 2023.
|
[9] |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2020年版[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Z]. 2018.
|
[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中文版[Z]. 2018.
|
[12] |
陈薇,方赛男,刘建平. 基于证据体的中医药临床证据分级标准建议[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39(3):358-364.
|
[13] |
《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 中成药治疗癌因性疲乏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41(5):534-541. DOI:10.7661/j.cjim.20210303.021.
|
[14] |
陈伟娟,赵海燕,孔冬,等. 成年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筛查与评估的证据总结[J]. 护理学报,2020,27(14):20-25. 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20.14.020.
|
[15] |
车文文,杨静雯,夏小军,等. 针灸防治癌因性疲乏临床实践指南研究[J]. 世界中医药,2021,16(10):1594-1598,1603. 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10.019.
|
[16] |
陈薇,陈可冀,刘建平. 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证据的构成及分级标准建议[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41(5):608-611.
|
[17] |
张剑军,钱建新. 中国癌症相关性疲乏临床实践诊疗指南(2021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2021,31(9):852-872. DOI:10.19401/j.cnki.1007-3639.2021.09.012.
|
[18] |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王杰军,等. 癌症相关性疲乏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3):180-189. DOI:10.3760/cma.j.cn112137-20210811-01789.
|
[19] |
|
[20] |
尚敏红,陈萍,冯丹,等. 癌症患者疲乏相关性管理指南的质量评价及内容分析[J]. 重庆医学,2023,52(6):913-918.
|
[21] | |
[22] |
王泽坤,陈晓琦,陈召起,等. 癌因性疲乏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3):1185-1189.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汉)张仲景. 金匮要略[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27-28.
|
[28] |
(清)吴谦,著;张年顺,张弛主,校. 医宗金鉴[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466.
|
[29] |
谷珊珊,宋卓,李蒙,等. 基于现代文献分析癌因性疲乏的中医证治规律[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5(12):2198-2203,2215. DOI:10.13935/j.cnki.sjzx.201209.
|
[30] |
吴勉华,石岩. 中医内科学[M]. 5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366.
|
[31] |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1-390.
|
[32] |
|
[33] |
任似梦,吴晓月,周慧灵,等. 癌因性疲乏患者报告结局评估工具研究进展[J]. 世界中医药,2021,16(13):1928-1931,1936. 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13.002.
|
[34] |
汪受传,陈争光,徐珊,等. 建立循证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证据分级体系的构想[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15(7):1488-1492.
|
[35] |
|
[36] |
谷珊珊. 癌因性疲乏的证候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22. DOI:10.27658/d.cnki.gzzyy.2022.000265.
|
[37] |
宋金洁,李中玉,张钟玥,等. 癌因性疲乏的证候特征及用药规律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23,20(3):15-19. DOI:10.20047/j.issn1673-7210.2023.03.03.
|
[38] |
李淏,滕羽鸥,陈佳阳,等. 基于数据挖掘的癌因性疲乏证用药规律[J]. 世界中医药,2022,17(8):1145-1151.
|
[39] |
刘德钊. 归脾汤加减治疗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D]. 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
|
[40] |
张聪,王棱杏,郭远婷. 归脾汤治疗消化道肿瘤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J]. 内蒙古中医药,2019,38(8):20-21. DOI:10.16040/j.cnki.cn15-1101.2019.08.010.
|
[41] |
张燕军,魏晓辉,刘爱琴,等. 归脾汤加味治疗肺癌初始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5):149-151. DOI:10.19347/j.cnki.2096-1413.202035054.
|
[42] |
刘子婕. 加减归脾汤治疗胃癌术后癌因性疲乏的临床观察及机制研究[D].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22. DOI:10.27253/d.cnki.gnjzu.2022.000212.
|
[43] |
阳国彬,刘玉芳. 薯蓣丸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2015,37(4):8-10.
|
[44] |
韩甜甜. 薯蓣丸加减方治疗气血两虚型肺癌化疗癌因性疲乏的随机对照试验[D].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20. DOI:10.27433/d.cnki.gxyku.2020.000684.
|
[45] |
徐宏. 薯蓣丸治疗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D]. 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21. DOI:10.26988/d.cnki.gcdzu.2021.000713.
|
[46] | |
[47] |
范永升,姜德友. 金匮要略[M]. 5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71.
|
[48] |
梁彩霞,左瑜芳,陈满瑜,等. 生血宝合剂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8-10.
|
[49] |
何斌,杨宇飞,褚亚军,等. 生血宝合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210例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J]. 中医杂志,2017,58(9):763-767. DOI:10.13288/j.11-2166/r.2017.09.012.
|
[50] |
李娜. 复方阿胶浆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观察[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
[51] |
李娜,陈信义,李潇,等. 复方阿胶浆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观察[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2):565-567.
|
[52] |
刘维岩,任汝静,高登锋,等. 复方阿胶浆在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5(1):141-145. DOI:10.16306/j.1008-861x.2021.01.018.
|
[53] |
初晓苏. 复方阿胶浆组方化裁治疗Ⅳ期肺腺癌气血两虚型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D].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22. DOI:10.27282/d.cnki.gsdzu.2022.000619.
|
[54] |
薛贻. 加味参芪地黄汤对气阴两虚型肺癌疲乏治疗的研究[D].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20. DOI:10.27282/d.cnki.gsdzu.2020.000525.
|
[55] |
张晓明. 参芪地黄汤治疗肺癌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D].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20. DOI:10.27282/d.cnki.gsdzu.2020.000358.
|
[56] |
王小辉,刘紫玲. 贞芪扶正颗粒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术后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J]. 陕西中医,2020,41(6):736-739.
|
[57] |
李守山,熊化萍. 贞芪扶正颗粒配合化疗治疗消化道癌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2011,17(35):147-148.
|
[58] |
刘鹏飞,陈泽勉. 贞芪扶正制剂联合含铂化疗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当代临床医刊,2022,35(6):14-15.
|
[59] |
都鑫. 补中益气汤、金匮肾气丸联合溴吡斯的明治疗脾肾亏虚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6):646-648. DOI:10.13586/j.cnki.yjyx1984.2019.06.017.
|
[60] |
何冠霖. 温补脾肾法治疗化疗期间大肠癌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D].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
|
[61] |
王群,王水英,王燕,等. 黄芪建中汤联合金匮肾气丸对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干预价值[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39(2):175-178. DOI:10.13463/j.cnki.cczyy.2023.02.014.
|
[62] |
汤丽娜. 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弱证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观察[D]. 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
|
[63] |
周岩,田乃菊,赵玮璿,等.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肺脾两虚型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J]. 辽宁中医杂志,2023,50(11):124-128.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23.11.034.
|
[64] |
胡敬晖,董慧君,黎永明. 加味参苓白术散联合对T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癌性疲乏、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2022,41(12):69-71. DOI:10.16040/j.cnki.cn15-1101.2022.12.011.
|
[65] | |
[66] |
李恩强. 补中益气汤联合耳穴压贴治疗消化道肿瘤癌因性疲乏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22,37(14):2579-2581.
|
[67] |
胡辉,吴芳. 补中益气汤联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2020,12(24):87.
|
[68] |
林振荣,潘萍. 补中益气汤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18,33(14):2039-2041.
|
[69] |
姜爱萍,仲巧玲,杭燕. 补中益气汤治疗肺癌康复期癌因性疲乏[J]. 吉林中医药,2022,42(11):1294-1297. DOI:10.13463/j.cnki.jlzyy.2022.11.013.
|
[70] |
宁博彪,李宝花,郝淑兰,等. 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脾气虚弱型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20,31(11):2685-2688.
|
[71] |
杨萍. 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9.
|
[72] |
季尹霞,孙波,施适,等. 子午流注下经络循行温和灸联合补中益气汤在改善脾气虚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临床观察[J]. 四川中医,2021,39(4):199-202.
|
[73] |
何理玉,杨梦霞,芦殿荣,等. 益肾骨康方对肺癌A549细胞形态及转录组基因表达的影响[J]. 世界中医药,2022,17(15):2162-2166.
|
[74] |
梁敏,芦殿荣,何理玉,等. 益肾骨康方对骨转移癌痛大鼠骨质破坏的影响[J]. 吉林中医药,2022,42(3):324-327. DOI:10.13463/j.cnki.jlzyy.2022.03.018.
|
[75] |
何理玉,梁敏,芦殿荣,等. 益肾骨康方对骨转移癌痛大鼠痛阈值及骨质破坏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2):187-190.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21.12.052.
|
[76] |
宋洪丽,殷玉琨,王耀焓,等. 益肾骨康方联合奥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性躯体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观察[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24(22):164-168. DOI:10.13422/j.cnki.syfjx.20182031.
|
[77] |
宋洪丽,殷玉琨,周磊,等. 益肾骨康方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性躯体痛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对照双盲临床研究[J]. 中医杂志,2018,59(15):1300-1304. DOI:10.13288/j.11-2166/r.2018.15.011.
|
[78] |
宋洪丽. 益肾骨康方抑制骨癌痛的作用机制及成药性研究[D].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
|
[79] |
宋洪丽,冯永利,王耀焓,等. 益肾祛痛颗粒对骨癌痛大鼠痛觉敏化及骨破坏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22,28(22):1688-1693. DOI:10.13210/j.cnki.jhmu.20220705.003.
|
[80] |
殷玉琨,陈佳阳,刘丽星,等. 益肾祛痛颗粒抑制乳腺癌骨转移及对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3,41(3):26-29,261-263. DOI:10.13193/j.issn.1673-7717.2023.03.006.
|
[81] |
|
[82] |
张弛,郭苇,夏江南,等. 《金匮要略》方治疗癌因性疲乏举隅[J]. 中医肿瘤学杂志,2020,2(5):6-10. DOI:10.19811/j.cnki.ISSN2096-6628.2020.05.002.
|
[83] |
|
[84] |
袁超. 调神针法治疗脾虚型卵巢癌癌因性疲乏临床疗效观察[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21. DOI:10.27044/d.cnki.ggzzu.2021.000137.
|
[85] |
陶龙娇,芦殿荣,刘泰,等. 针刺疲劳组穴治疗气血两虚型癌因性疲乏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20,36(8):4-8.
|
[86] |
罗颖. 针刺治疗肺癌化疗后癌因性疲乏肺脾气虚证的临床观察[D]. 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21. DOI:10.27138/d.cnki.ghuzc.2021.000345.
|
[87] |
刘理,刘毛毛,袁芳彬. 针灸治疗癌因性疲乏25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8):137-138.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21.08.053.
|
[88] |
|
[89] | |
[90] |
杨恒,卢幻真,张妹宁,等. 雷火灸对气虚证肺癌化疗病人疲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21,35(5):892-896.
|
[91] |
白平,张国铎,苏立,等. 针刺联合改良督灸治疗肺癌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J]. 上海针灸杂志,2022,41(4):353-358. 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22.04.0353.
|
[92] |
|
[93] | |
[94] |
裴燕翔,赵志正,吕雨桐,等. 艾叶精油穴位按摩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22,49(3):171-174.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22.03.048.
|
[95] |
李雁林,朱峰,侯辉. 推拿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1,14(3):245-247.
|
[96] |
金敏. 背部芳香疗法对肺癌晚期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1):137-138.
|
[97] |
季广云. 中医情志护理加穴位按摩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黑龙江医学,2022,46(13):1629-1632.
|
[98] |
段艳芳. 吸入芳香疗法联合精油穴位按摩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应用研究[D].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22. DOI:10.27288/d.cnki.gsxyu.2022.001081.
|
[99] |
|
[100] |
房敏,宋柏林. 推拿学[M]. 4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
[101] |
冯利. 癌性疼痛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M]. 中华中医药学会,2023.
|
[102] |
唐敏芳,陆云. 艾灸联合中药足浴对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7):63-66.
|
[103] |
李志湘,曾满萍,欧利芳,等. 八段锦联合中药足浴对胃癌化疗期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0(6):763-767.
|
[104] |
王晓庆,段培蓓,梅思娟,等. 中药足浴对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 护理学报,2015,22(12):1-4. 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2.001.
|
[105] |
朱桂平. 中药足浴对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6):260-261.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6.201.
|
[106] |
丁春花,屠德敬,金林红. 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按摩干预晚期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J]. 护理与康复,2017,16(8):823-826.
|
[107] |
|
[108] |
|
[109] |
|
[110] |
|
[111] |
|
[112] |
|
[113] |
|
[114] |
|
[115] |
|
[116] |
|
[117] |
|
[118] |
|
[119] |
|
[120] |
|
[121] |
|
[122] |
|
[123] |
|
[124] |
|
[125] |
|
[126] |
|
[127] |
|
[128] |
|
[129] |
|
[130] |
|
[131] |
|
[132] |
|
[133] |
|
[134] |
|
[135] |
|
[136] |
|
[137] |
|
[138] |
|
[139] |
|
[140] |
|
[141] |
|
[142] |
|
[143] |
蹇秋枫,姚倩,周媛媛. 瑜伽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的Meta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8):2784-2793.
|
[144] |
|
[145] |
|
[146] |
|
[147] |
|
[148] |
|
[149] |
|
[150] |
|
[151] |
庄永玲. 八段锦缓解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研究[D]. 青岛:青岛大学,2021. DOI:10.27262/d.cnki.gqdau.2021.001130.
|
[152] |
杨柳,韩琼,薛辉,等. 简易太极拳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疗效观察与炎症因子的影响[J].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4(5):29-34. DOI:10.16588/j.cnki.issn2096-8426.2022.05.007.
|
[153] |
林其,翁燕蓉,陈惠玉,等. 太极拳对子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的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7):102-104. DOI:10.14033/j.cnki.cfmr.2021.27.031.
|
[154] |
|
[155] |
钟秋润,易静,王芳,等. 药膳黄芪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效果观察[J]. 中药与临床,2022,13(1):61-65.
|
[156] |
王勤. 当归补血粥对气血两虚证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疗效观察[D]. 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20. DOI:10.27021/d.cnki.gfjzc.2020.000441.
|
[157] |
董琪,李金花,丁清清. 患者参与式饮食干预对老年肺癌化疗患者营养状态和疲乏的改善效果[J]. 河北医药,2021,43(17):2598-2601.
|
[158] |
张艳梅. 基于膳食抗炎指数的营养支持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D].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21. DOI:10.26921/d.cnki.ganyu.2021.001294.
|
[159] |
|
[160] |
|
[161] |
李勇,蒋帅,郑敏. 针刺颅底组穴配合热敏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19,34(11):1703-1705.
|
[162] |
刘丽敏,林丽清,方舒,等. 食疗联合穴位贴敷对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22,20(31):4421-4424.
|
[163] |
王瑞鑫,周弘,张卉,等. 针刺联合王不留行籽穴位贴敷对乳腺肿瘤放疗后癌因性疲乏患者睡眠质量、生存质量的影响[J]. 四川中医,2023,41(2):198-201.
|
[164] | |
[165] |
孟冲,王梨莉,宫政. 针刺联合中医芳香疗法治疗失眠症患者的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2,34(17):100-102,106.
|
[166] |
陈元. 中医穴位按摩与情志护理对中晚期癌症患者进食及睡眠障碍的干预效果[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26(S1):289-290.
|
[167] | |
[168] |
赵方敏,赵书亚,俞锐,等.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舒琦瑾辨证治疗抗肿瘤药物相关性皮疹用药规律[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6(12):1374-1382. DOI:10.16466/j.issn1005-5509.2022.12.014.
|
[169] |
张冰彬,董克芳. 两种补肾方药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疼痛评分影响的Meta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139-143.
|
[170] |
孙志英,乔天德. 左归丸汤剂、丸剂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肝肾不足证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对比[J]. 中医研究,2019,32(4):37-39.
|
[1] | 智从从, 李雪, 程一乘, 王孝龙, 郑丽华. 痔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5版)[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6): 3217-3228. |
[2] | 徐乙莎, 李春梅, 王城城, 郭维, 甘雨浓, 张宇, 张文, 余葱葱. 慢性疲劳综合征不同年龄组人群肠道菌群特征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3): 2900-2907. |
[3] | 倪旻晗, 吴芷涵, 周思宇, 黄仙红, 孙涛, 王小合, 崔琳琳. 基于健康共富逻辑的数字化中西医协同健康治理模式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3): 1567-1572. |
[4] | 彭红叶, 鲁春丽. 主动健康视角下糖尿病前期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管理的现状与挑战[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3): 1573-1582. |
[5] | 王一荃, 陈万佳, 刘旺意, 张璐芸, 邓跃毅. 发酵虫草菌粉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的预后效果:基于回顾性队列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09): 1084-1091. |
[6] | 倪小佳, 林浩, 罗旭飞, 邝卓然, 刘云兰, 郭建文, 陈耀龙, 蔡业峰, 脑卒中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工作组. 脑卒中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2023版)[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05): 521-533. |
[7] | 彭红叶, 荆雅楠, 留典淳, 王莹, 薛雪, 鲁春丽. 糖尿病前期中西医结合早期诊断的国内外进展与挑战[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03): 262-272. |
[8] | 魏戌, 徐卫国, 李路广, 秦晓宽, 葛龙, 杨克新, 高景华, 朱立国. 腰椎管狭窄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年)[J].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25): 3076-3082. |
[9] | 韩焕霞, 樊春雷, 王利刚, 陶婷, 高文斌. 职业压力对律师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自我调节疲劳的中介作用和健康素养的调节作用[J].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21): 2607-2616. |
[10] | 谷珊珊, 许云, 付力, 王晶惠, 郭欣煜. 癌因性疲乏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甲状腺功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21): 2623-2629. |
[11] | 李自栋, 朱琳. COVID-19恢复期疲劳发生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15): 1849-1854. |
[12] | 王晓萱, 张振香, 赵志欣, 江湖, 王佳佳, 林蓓蕾, 王文娜, 陈素艳. 卒中后疲劳患者疲劳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J].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09): 1134-1141. |
[13] | 薛超, 李娟, 方茜, 余洁, 郝明青. 中国卒中后疲劳患病率及发展趋势的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03): 364-374. |
[14] |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进食障碍研究协作组, 陈妍, 陈涵, 刘兰英, 孔庆梅, 乔慧芬, 张岚, 李雪霓, 匡桂芳, 张大荣, 栗克清, 王振, 陈珏. 中国神经性贪食诊疗专家共识[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6): 4487-4497. |
[15] | 刘欣怡, 刘占东. 慢性疲劳综合征相关焦虑及抑郁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5): 4477-448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