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18, Vol. 21 ›› Issue (31): 3886-3891.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31.023
张宝露1,刘刚2,孙子科技木1,雷健波3,鞠梅1*
ZHANG Baolu1,LIU Gang2,SUNZI Kejimu1,LEI Jianbo3,JU Mei1*
摘要: 目的 探讨我国医生和患者对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认知需求现状,以期为我国构建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分布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192例医生和590例患者为调查对象。于2017-10-12至2017-10-31,采用自行设计的“关于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认知需求调查问卷”,利用专业问卷调查网-问卷星进行调查并收集汇总资料。医生和患者共用一份问卷,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对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知晓情况及对全科医生的利用情况、对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的认知情况、对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的认知情况。共发放问卷782份,回收有效问卷739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4.5%。结果 739例医生和患者中,知晓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者占19.9%(147/739);患病时去全科医生处就医比较方便/方便者占59.0%(436/739);选择全科医生的依据为自己经验判断者占33.6%(248/739);对获取便捷高效的选择全科医生途径的渴望程度的平均评分为(4.35±1.00)分。医生和患者对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知晓率、选择全科医生就医的方便程度、选择全科医生的依据(亲戚朋友介绍、自己经验判断、互联网或媒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39例医生和患者对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可行性评分分别为(4.17±1.02)、(4.06±1.04)分,对通过专家推荐、同行评价、医生自评、患者评价的方式进行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可靠性评分分别为(3.84±1.03)、(3.55±0.95)、(3.29±1.06)、(4.02±1.05)分。医生和患者对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可行性及对评价方式的可靠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身份、人均月收入、曾经到门诊看病总次数的医生和患者对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身份、曾经到门诊看病总次数、曾经住院总次数的医生和患者对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可行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生和患者对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知晓率均较低,对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可行性评分较高。在我国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采用综合评价方式的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