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21, Vol. 24 ›› Issue (34): 4306-4311.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283
所属专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新文章合集
朱晓燕1,杨永华2,黄贇聪2,朱敏3,黄倩3,周良1,石建伟1,王朝昕1,梁鸿4,黄蛟灵1*
ZHU Xiaoyan1,YANG Yonghua2,HUANG Yuncong2,ZHU Min3,HUANG Qian3,ZHOU Liang1,SHI Jianwei1,WANG Zhaoxin1,LIANG Hong4,HUANG Jiaoling1*
摘要: 背景 上海市在我国率先提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诊室,发热哨点诊室在防疫体系中承担着“网底”功能。公共卫生防范诊所(PHPC)是新加坡成熟的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一个分支系统。目的 对比上海市发热哨点诊室与新加坡PHPC模式,探究双方在基层疫情防控方面的差异,并对完善上海市发热哨点诊室建设提出建议。方法 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远郊、城郊结合区各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诊室作为样本机构,通过对发热哨点诊室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开展两轮访谈,以及对样本机构开展现场调研,并辅以文献检索,获取上海市发热哨点诊室模式及应用资料。通过检索新加坡卫生部官网和数据库文献,获得新加坡PHPC模式及其应用资料。结果 新加坡PHPC模式诊所数量、密度高于上海市发热哨点诊室;上海市发热哨点诊室的设置标准要求高,但新加坡PHPC的准入“门槛”更高;上海市发热哨点诊室在就诊流程方面更具个性化;新加坡PHPC模式对防疫补贴、医护人员保障方面较为突出。结论 新加坡PHPC模式具有更长的筹建时间,由政府自上而下制定标准、准入批准、统筹布局,呈现出更高的同质性与缜密性,上海市发热哨点的建设起步较晚,呈现出更高的个性化与本土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