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睿方, 徐方兴, 刘同库, 周玉杰, 吴小凡. "Crowbar Effect"技术促进球囊跨过高阻力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29): 3683-3688. |
[2] |
王珍, 申国旗, 李亚南, 朱英华, 仇航, 郑迪, 徐通达, 李文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对比剂急性肾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29): 3650-3656. |
[3] |
袁铭培, 林耀望, 贝伟杰, 刘华东, 董少红, 孙鑫.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逆向开通闭塞桡动脉的可行性:单中心前瞻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27): 3373-3377. |
[4] |
蔡高军, 师干伟, 李峰, 李文华, 严永敏, 薛社亮, 肖建强, 顾君, 宋艳斌, 张刘燕, 卢伟, 龚春. 如何提高经远端桡动脉入径穿刺成功率、"曲径通幽"?基于两千余病例的经验总结[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27): 3361-3365. |
[5] |
刘明浩, 王攀, 高立建, 徐淑清, 王欢欢, 赵光贤, 陈珏, 乔树宾, 徐波, 袁晋青.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行二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时机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27): 3366-3372. |
[6] |
兰永昊, 科尔沁, 韩蕊, 梅迎晨, 刘巍.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27): 3355-3360. |
[7] |
陈伟翔, 殷人麟, 凌琳, 张弛, 蒋廷波, 林佳.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27): 3430-3434. |
[8] |
高扬, 王贇霞, 张优, 高传玉. ≤45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超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人群降脂治疗后血脂达标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27): 3383-3387. |
[9] |
任园园, 程功, 蒋红英, 王依阳, 陈亮, 赵慧, 梁宸源.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24): 2980-2985. |
[10] |
陈焱, 吕智博, 赵昕. 残粒脂蛋白胆固醇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不一致性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24): 3010-3015. |
[11] |
祖姆热提·阿布都克依木, 马燕玲, 朱凯瑞, 刘芳, 李霞. 早期生长反应因子3和白介素6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24): 3016-3021. |
[12] |
王丹, 王建辉, 董建秀, 常文红, 秦璐, 刘琪, 陈晨. 基于网络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运动行为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21): 2603-2608. |
[13] |
王舟, 邓金龙, 吴东峰. ACAT-1 rs104492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脂反应的关系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21): 2620-2625. |
[14] |
王淑敏, 李雪军, 张奕星, 姜之炎, 肖臻.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发生冠状动脉损伤相关性的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20): 2532-2539. |
[15] |
陈轶琳, 林平, 韩永奎, 王旖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Ⅰ期心脏康复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18): 2209-2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