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15, Vol. 18 ›› Issue (32): 3906-3909.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32.003

• • 上一篇    下一篇

心搏骤停后消化系统的损伤及低温治疗对消化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然,马青变   

  1. 100191北京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通信作者:马青变,100191北京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E-mail:maqingbian@medmail.com.cn
  • 出版日期:2015-11-15 发布日期:2015-11-15
  • 基金资助:
    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Z1311070022131142);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重点项目(BYSY201208)

  • Published:2015-11-15 Online:2015-11-15

摘要: 目前,心搏骤停复苏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率逐渐提高,但患者最终的生存率仍然较低,心搏骤停后综合征(PCAS)或复苏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为主要死亡原因。治疗性低温指将患者核心体温降至32~34 ℃,是目前唯一被证实能够提高心搏骤停患者生存率的方法。低温治疗在神经系统领域应用广泛并且成熟,但目前低温治疗对患者消化系统的受益情况仍存在争议。本文探讨了心搏骤停后消化系统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总结低温对胃肠道、肝脏及胰腺影响的相关研究,以期为心搏骤停后消化系统损伤的低温治疗提供借鉴。

关键词: 心脏停搏, 消化系统, 再灌注损伤, 低温,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