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15, Vol. 18 ›› Issue (32): 3901-3905.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32.002

• • 上一篇    下一篇

心搏骤停后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郭治国,马青变   

  1. 100191北京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通信作者:马青变,100191北京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E-mail:maqingbian@medmail.com.cn
  • 出版日期:2015-11-15 发布日期:2015-11-15
  • 基金资助:
    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Z1311070022131142);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重点项目(BYSY2012208)

  • Published:2015-11-15 Online:2015-11-15

摘要: 心搏骤停后急性肾损伤(AKI)是心搏骤停患者经有效生命支持获得自主循环恢复后常面临的重要并发症。由于其高发病率、病死率,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目前,心搏骤停后肾保护措施仍然有限,复苏后休克状态可能成为临床重要的干预靶点,给予精确的液体管理有望明显减少AKI的发生或进一步恶化。新型肾损伤标志物有助于更早发现心搏骤停后AKI患者,为尽早识别和实施干预提供线索,从而改善预后。本文重点就心搏骤停后发生AKI的病理生理机制、危险因素、干预措施及新型肾损伤标志物进行综述。

关键词: 心脏停搏,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标记物, 生化,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