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2022-35-中国全科医学
P. 81

·4430·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胸闷、气促、闻及哮鸣音、呼吸频率加快等哮喘急性发                            风险 [31] 。另有研究发现,哮喘急性发作期以热哮为主                [32] 。
           作时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预警因素,                           鉴于中医证候的复杂性以及相关研究较少,其在风险预
           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                                          警因素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3.2.2 疾病情况 哮喘严重程度与未来急性发作风险                          3.2.6 患者基本情况 哮喘急性发作多与接触变应原、
           呈显著正相关      [12] 。激素类药物,尤其是吸入性糖皮质                   刺激物等诱因有关,过敏原暴露会增加哮喘住院风
           激素(inhale corticosteroids,ICS)使用不足或不规范,             险 [33] 。生活 / 工作环境、气候 / 季节变化是哮喘急性
           均可导致哮喘急性发作风险增加               [13] 。而过度使用短           发作的重要风险预警因素。空气污染水平升高会导致哮
           效 β2 受 体 激 动 剂(short-acting inhale bete2-agonist,   喘发病率或严重程度增加           [34] 。室内真菌和尘螨水平的
           SABA)的哮喘患者,其急性发作风险也会增加                    [14] 。    变化与成年人哮喘急性发作风险相关                [35] ,清洁的居住
           每个月使用 1.4 罐(200 吸 / 罐)以上沙丁胺醇的患者,                    环境可有效降低哮喘急性发作和死亡风险                  [36] 。而夏季
           其死亡风险急剧上升         [15] 。在轻度哮喘患者中,与使用                大量降水    [37] 、寒冷的气温和气温下降          [38] 等事件均会
           SABA 作为缓解剂相比,首选按需使用 ICS- 福莫特罗                       大幅度增加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此外,对国内 6 480
           作为缓解剂,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发作的风险且有相似或                            例因哮喘急性发作而住院治疗患者的研究发现,住院人
           更好的症状控制效果         [16] 。此外,过去 1 年有急性发作              数存在一定的季节波动性,3 月份和 9 月份为两个高峰
           史 [17] 、依从性  [18] 或吸入技术差      [19] 的哮喘患者未来          期 [39] 。
           急性发作风险也会增加。                                         3.3 本研究局限性 (1)本研究主要侧重于临床调查
           3.2.3 生存质量 哮喘控制测试总分和哮喘急性发作风                         表中应重点关注的风险预警因素,其他一般资料,如患
           险呈负相关,哮喘控制测试 <15 分的哮喘患者,其急性                         者姓名、性别、联系方式等在本研究中没有进行设置;(2)
           发作的风险是哮喘控制测试 =20 分患者的 1.6 倍               [20] 。    本研究确立的风险预警因素仍然较多,今后的研究可根
           哮喘控制问卷 >1.5 分提示哮喘症状控制差,未来急性                         据研究目的的不同,按照重要性评分有所取舍;(3)
           发作风险增加      [21] 。在重度哮喘患者中,哮喘控制问卷                   当前在运用德尔菲法时,专家组的遴选、咨询问卷的设
           每增加 1 分,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增加 50%               [22] 。哮喘      计、意见征询以及调查文件的处理等尚缺乏统一标准,
           生命质量问卷总分与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时间以及                            故本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研究结果的可行性和实际应
           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23] 。                              用效果亦有待进一步验证。
           3.2.4 生物学信息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blood                            综上,本研究基于改良德尔菲法,通过两轮专家问
           eosinophil count,BEC)增多是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                  卷咨询,对繁杂的哮喘急性发作风险预警因素进行了精
           素,BEC>400 个 /μl 的哮喘患者,其急性发作的风险是                     简,由此形成的调查表,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
           BEC ≤ 400 个 /μl 患者的 1.48 倍  [24] 。总免疫球蛋白 E          用,可为多维度构建哮喘急性发作风险预测模型提供参
           (IgE)水平低下或波动明显的患者,未来急性发作风                           考。下一步研究拟据此开展临床数据的收集,并定期进
           险更高   [25] 。痰嗜酸粒细胞变化水平可以有效反映气道                      行随访评估,以验证其可行性和实际应用效果,待病例
           炎症情况,预测哮喘急性发作风险,指导 ICS 减量                  [26] 。   达到一定数量时,着手构建风险预测模型。
           肺通气功能指标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 )和呼气                           志谢:感谢所有参与本研究的专家,感谢你们的支
           流量峰值(PEF)反映气道阻塞的严重程度,是客观                            持与帮助!
           判断哮喘病情最常用的评估指标。连续 2 d PEF 下降到                           作者贡献:杨江、王明航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
           80% 预测值以下,重症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风险增加到                          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撰写论文;李建生、李素云负责研
           1.24 倍 [27] 。FEV 1 是哮喘急性发作的独立预测因子,当                 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杨江、林晓红进行数据收集与
           FEV 1 <60% 预计值时,急性发作风险急剧增加              [28] 。基     整理;杨江、刘元元进行统计学处理;谢洋负责文章的
           线呼出气一氧化氮 >50 ppb 较呼出气一氧化氮 <25 ppb                   质量控制及审校;王明航对文章整体负责。
           的患者未来急性发作率高 1.54 倍          [29] 。                      本文无利益冲突。
           3.2.5 中医证候 哮喘归属于中医学“哮病”“喘证”                         参考文献
           等范畴,《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6 版)》                  [30]   [1]CLOUTIER M M,DIXON A E,KRISHNAN J A,et al. Managing
           将其分为实证类、虚证类、兼证类“3 类 10 证”,不                             asthma in adolescents and adults:2020 asthma guideline update from
                                                                   the national asthma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 program[J]. JAMA,
           同证候由相互联系的症状群和舌象、脉象等组成,急性
                                                                   2020,324(22):2301-2317. DOI:10.1001/jama.2020.21974.
           发作期以实证为主,临床缓解期以虚证为主。中医证候
                                                               [2]HUANG K W,YANG T,XU J Y,et al. Prevalence,risk factors,
           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若疾病缓解期出现急性发作期对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in China: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应的症状、舌象、脉象等,则提示可能存在急性发作的                                study[J]. Lancet,2019,394(10196):407-418. DOI: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