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中国全科医学2022-29
P. 30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3611·
rt-PA 治疗轻型卒中的疗效相似 [5] ,ASA 则认为两者 分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对 114 例 WUS 患者
间疗效对比尚不明确 [4] ;在轻度卒中且无大血管闭塞 组内分析同样表明取栓治疗对其预后有积极作用(均
的患者中使用 TNK-tPA 国内指南与 ASA 给出的推荐等 P<0.05) [67] 。DEFUSE-3 研究筛选出 182 例发病 6~16 h
级分别为(Ⅱ级推荐,B 级证据)与(Ⅱ b,B-R); 颈内动脉或 MCA-M1 闭塞、低灌注面积 / 梗死灶 >1.8、
ASA(Ⅱ b,B-R)及欧洲最新版指南(弱推荐,低质 梗死体积≤ 70 ml 的患者(含 WUS),进行一项Ⅲ期
量证据) [58] 均认为在溶栓与血管内治疗间可桥接使用 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其中 92 例为
TNK-tPA(0.25 mg/kg)。 血管内治疗(WUS 占 53%)、90 例为药物治疗(WUS
KATE 等 [65] 研究卒中后 4.5~24 h 内 TNK-tPA(0.25 占 47%),最终组间 90 d 预后(mRS 评分 0~2 分)良
mg/kg)的治疗效果,将 ASPECTS 评分 >6 分和错配评 好率和死亡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68] 。基于以上研究,
分 >2 分归为影像学不匹配,分为不匹配 TNK 组(n=16)、 ASA 在 2019 年发布的脑卒中指南中提出发病 6~24 h 并
不匹配非 TNK 组(n=18)和匹配非 TNK 组(n=23), 伴有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时,推荐启用多模式影像寻找
结果不匹配 TNK 组治疗的患者所挽救的 IP 更多。 半暗带的存在,在发病 6~16 h 前循环 LVO 患者满足
AHMED 等 [66] 选取了 NOR-TEST 研究中的 40 例 WUS DAWN 及 DEFUSE-3 其他标准时可行机械取栓(Ⅰ,A),
患者,其中 16 例接受 TNK-tPA 治疗,24 例接受 rt-PA 发病 16~24 h 的前循环 LVO 患者满足 DAWN 其余标准
治疗,发现经过 TNK-tPA 治疗的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 时可行机械取栓(Ⅱ a,B-R) [4] 。
善较好,两组间获得良好临床疗效的人数(90 d mRS 评 对 于 6 h 内 大 脑 前 动 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分为 0~1 分)并无差异。2022-02-10,国际卒中大会上, ACA)和 MCA-M2/M3 闭塞的取栓治疗在 ASA 于 2019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程忻教授公布了一项Ⅱ a 年发布的中风指南中推荐级别较低 ACA(Ⅱ b,C-LD)、
期试验(CHABLIS 研究)的初步研究结果,该研究纳 MCA-M2/M3(Ⅱ b,B-R),而当发病 >6 h 时未给出
入了 13 家不同医院的 86 例脑梗死患者,在有卒中症状 具 体 说 明。ATCHANEEYASAKUL 等 [69] 对 1999 年 10
后的 4.5~24 h 内进行脑部成像,将治疗后 24~48 h 无症 月至 2016 年 6 月接受 MCA-M2 大血管闭塞血栓切除术
状性脑出血的情况下血流恢复为阳性结果,发现在较低 的 3 个医疗中心的 253 例 AIS 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发
剂量的 TNK-tPA(0.25 mg/kg)治疗下,43 例患者中有 现抽吸取栓术可以更好地应用于 MCA-M2 大血管闭塞
14 例(32.6%)达到了指定的阳性结果标准,在较高剂 患者中,且预后不良率等并未增高。LI 等 [70] 对 805 例
量的 TNK-tPA(0.32 mg/kg)治疗下,43 例患者中有 10 M2 段血栓切除术患者进行荟萃分析,比较大脑中动脉
例(23.3%)达到了指定的阳性结果标准,3 个月后, M1 段和 M2 段闭塞患者的治疗结果,发现 M2 段闭塞的
53.5% 的患者仅轻度残疾,38.4% 的患者无明显的神经 患者预后比 M1 段闭塞的患者要好,在高血压患者中效
功能缺损症状或有轻微症状,同时接受 TNK-tPA 及血 果更为显著,且 sICH 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
管内治疗并无明显增加阳性结果率,该研究目前尚无与 明大脑中动脉 M2 段取栓治疗和 M1 段一样安全。
rt-PA 进行对照,期待该团队正在进行的一项更大规模 5.2 后循环 脑干位于脑血管后循环供血区,管理呼
全国性研究的结果。 吸和心跳等,又被称为生命中枢。《中国急性缺血性脑
以上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在凭借影像学评估溶栓治 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2018》 [71] 指出对后循环
疗的同时,也伴随着出血风险的增加;通过对亚洲人溶 血管闭塞的患者,经评估后可以进行取栓治疗(Ⅱ级推
栓药物剂量的研究,猜测 rt-PA 剂量与多模影像学表现 荐,B 级证据);在 AHA/ASA 协会最新颁布的指南中
之间是否存在某些相关性;期待关于新型溶栓药物的更 对发病 6 h 内后循环血管闭塞患者的血管内取栓推荐级
多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或许即使面对部分脑梗死大血管 别也较低(Ⅱ b,C-LD)。对于时间窗外后循环介入治
闭塞的患者,通过静脉溶栓能解决血管再通问题,无需 疗的权威性研究甚少,总体上对于后循环介入治疗还处
桥接血管内治疗。 于积极探索阶段。
5 血管内治疗 6 数字化医疗
机械取栓与静脉溶栓均可应用于 AIS 患者的超早期 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人工智能(AI)也与医疗
治疗中,机械取栓一般用于 rt-PA 溶栓效果欠佳或考虑 卫生事业相互融合。国务院于 2017 年发布的《新一代
大血管闭塞的患者。 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将智能医疗作为 AI 的重点任务
5.1 前 循 环 DAWN 研 究 发 病 6~24 h、ICA 和 / 或 之一;“中国医学影像 AI 产学研用创新联盟”在 2019
MCA-M1 段闭塞、临床症状与 DWI 不匹配的 206 例 年发布了《中国医学影像 AI 白皮书》,书中提出关于
患者(WUS 114 例),进行前瞻性、多中心、随机、 AI 算法与图像重建、大脑分区、脑部疾病诊断等应用
对照的临床试验,最后机械取栓组 90 d mRS 评分 0~2 方向;2020 年国家公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建设“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