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中国全科医学2022-14
P. 8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1669·


           段与注意力和空间工作记忆相关的枕后区、顶上区能影                            眠药)及非药物干预(如经颅直接电刺激和神经反馈)
           响 PSQI 的预测。研究表明,从短期失眠到慢性失眠间                         均可能改变纺锤体参数,从而针对性治疗低密度纺锤体
           存在一个完整的过渡过程,神经功能连接模式在其间发                            失眠亚型个体;(3)鉴别易患精神病的高危人群,提
           生了变化。该类分型方式有助于体现不同患者脑功能区                            供预防性干预手段。最新研究也显示,睡眠纺锤体的减
           的差异,可能有助于睡眠质量诊断及后续临床干预,为                            少表明丘脑 - 皮质回路功能出现障碍,而该障碍在临床
           研究 ID 异质性的神经基础提供新思路。                                上被认为是精神病患者的神经病理学基础,因此低密度
               MA 等 [17] 通过研究两种亚型的神经机制,发现慢                     纺锤体失眠亚型个体更易罹患精神病                [22] 。
           性与急性 ID 患者大脑普遍存在右侧海马亚区 CA1 和前                       2 根据主观与客观睡眠时长分型
           额叶皮质(MPFC 和 MFG)之间的灰质体积和静息状态                            20 世纪 70 年代末 HOLLMANN 等       [23] 首次提出可
           功能连接性(RSFC)增加的情况,且慢性 ID 患者更为                        将睡眠障碍的客观标志物(睡眠时长)作为失眠及其表
           明显。慢性 ID 患者大脑的其他结构也存在 RSFC 改变                       型生物学严重程度和医学影响的可靠指标,VGONTZAS
           的特定特征,这种新海马亚区中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支持                            等 [24] 据此提出了基于客观睡眠时间的两种失眠表型的
           了 ICSD-3 定义亚型的诊断,表明 RSFC 可作为一个潜                     启发式模型。
           在的诊断指标和分类生物标志物来区分失眠亚型,且有                            2.1 客观睡眠时间短失眠(ISSD) 也称客观性失眠,
           助于未来临床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策略。虽有脑功能及神                            指患者存在失眠主诉,且客观检查证实其每晚平均睡眠
           经机制方面的研究支持,但该种分型方式仍过于注重                             时长少于 6 h 并呈高发病率趋势。新研究发现,通过多
           ID 持续时间,且仍未探明疾病的潜在病理机制,因此                           导睡眠监测(PSG)测量的患者短睡眠时间与脑生物标
           难以针对不同亚型采取特定治疗方法。                                   志物改变相关,如前扣带回皮质 γ- 氨基丁酸(GABA)
           1.5 通过神经生理学睡眠微结构分型 睡眠微结构是                           水平较低    [25] 、谷氨酸代谢物减少        [26] ,上述标志物可
           一个尚未受到广泛关注的领域,睡眠纺锤波是一种丘脑                            作为客观睡眠障碍的特征标志。VGONTZAS 等                [24] 研究
           皮质节律,是神经振荡活动的爆发,由丘脑网状核(TRN)                         表明,ISSD 与一系列医学和精神病学并发症有关,包
           和其他丘脑核在第 2 阶段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期                         括不利的心脏代谢结果(如死亡率增加)、定势转换注
           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在脑电图(EEG)上表现为短暂的                           意缺陷、皮质和生理性过度觉醒、非缓解性病程、糖尿病、
           11~15 Hz(σ 带)瞬时振荡。纺锤波在感觉处理和长                        高血压   [27] 、心血管疾病     [28] 、认知功能障碍      [29] 和抑
           期记忆巩固中发挥重要作用,能调节外界刺激(尤其是                            郁情绪   [30] 。其中,睡眠持续时长≤ 5 h 的人群患高血
           声音)对机体的影响         [18] 。神经成像研究表明,在处于                压、糖尿病的概率最高,且睡眠时长与高血压风险、血
           NREM 睡眠期时,声音能持续激活大脑听觉皮质;但当                          压水平和血压日间变化有关            [31] ,原因可能是短时睡眠
           大脑处于纺锤波期时,对声音的反应性则明显降低                     [19] 。   通过自主神经平衡紊乱、激素失衡、肥胖和代谢功能障
           因此,纺锤波较丰富的个体在睡眠过程中不易受到外界                            碍、昼夜节律失调等因素影响血压               [27] ,故这是一种生
           声音的干扰     [20] 。研究表明,纺锤波在睡眠保护机制中                    物学上更严重的失眠亚型,已得到多项研究支持                     [32-35] 。
           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个体遭受声音干扰时,纺锤波可能                            客观睡眠时间短可能是慢性失眠遗传易感性的生物学标
           有助于维持个体的睡眠状态。                                       志,具有生物学根源,对该亚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疗效
               DANG-VU 等  [21] 基于纺锤波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                  更佳。客观性失眠与体内脑代谢物浓度有关                   [33] :谷氨
           异,且治疗前个体纺锤体密度可用于预测其对失眠认知                            酰胺的浓度与客观性失眠间关联最明显,其次为肌酸和
           行为疗法(CBT-I)有何反应的现象,提出睡眠纺锤体                          天冬氨酸。左枕叶皮质中谷氨酰胺浓度与患者总睡眠时
           活动可能构成区分失眠特定亚型的理论,并据此将 ID                           间呈正相关,与患者清醒时间呈负相关,这可能有助于
           分为两种亚型:(1)低密度纺锤体失眠亚型,即纺锤                            阐明苯二氮 类药物在治疗短期失眠患者中的作用。对
           波较少型,患者睡眠期间受外部刺激唤醒的阈值较低,                            患者使用低剂量镇静抗抑郁药物(如曲唑酮)治疗,可
           导致生理上的高度觉醒状态,故对睡眠干扰具有生理易                            下调患者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的活性,降低患者皮
           感性,对 CBT-I 反应较差。(2)正常密度纺锤体失眠                        质醇水平,从而减少其生理性亢奋,进而增加患者睡眠
           亚型,即纺锤波保留型,此亚型失眠患者处于低觉醒状                            持续时间    [36] 。研究表明 ISSD 患者对 CBT-I 的治疗反
           态,对 CBT-I 反应较好。该研究表明,成人慢性失眠                         应较差   [37-38] ,已经开展通过针灸疗法治疗 ISSD 患者的
           患者中的纺锤体密度可能存在如下作用:(1)作为区                            研究  [39] 。
           分失眠的内源性生物标志物;(2)作为神经生理学预                            2.2 正常睡眠时长失眠(INSD) 也称为主观性失眠、
           测因子预测治疗反应,可作为预后工具帮助指导选择最                            矛盾性失眠,指患者主观存在严重的失眠体验,并伴有
           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如药物干预(如苯二氮 类催                            明显日常功能障碍,但缺乏睡眠不足的客观证据,也未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