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中国全科医学2022-05
P. 16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525·


           显示舒张功能不全的患病率为 76%,在比较 HFmrEF                        特征被发现介于 HFpEF 和 HFrEF 之间,其中纤溶酶
           改善组和 HFmrEF 恶化组的舒张功能障碍程度时发                          原尿激酶受体、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剂 -1、转录因
           现,HFmrEF 恶化组的舒张功能障碍程度明显更严重,                         子 AP-1 和白介素 1-B 可能是其核心生物标志物。心
           与 HFpEF 患者相似,这意味着 HFmrEF 组的潜在病                      外膜脂肪组织位于心肌和心包膜脏层之间,直接接
           理生理是异质性的,与 LVEF 本身无关,而与其病因                          触冠状动脉,可分泌大量脂肪因子。最近一项研究
           和既往心功能相关。BRANN 等             [22] 针对 HFmrEF 患       表明,HFmrEF 和 HFpEF 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较对
           者前期射血分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开展了一项研究,                             照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与心力衰竭患者相似)
           在该研究中共纳入 448 例患者,按照 LVEF 变化趋势                       偏高,而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合并心房颤动、2 型糖尿
           分为 3 组(恶化组、稳定组、改善组),其中恶化组                           病以及与心肌损伤的生物标志物相关,这与 HFmrEF
           占比最高(50.0%),其次是改善组(35.0%),其                         和 HFpEF 患者的临床特征相似           [27] 。综上,HFmrEF
           中恶化组更有可能患恶性肿瘤,改善组的慢性肾脏病                             患者与炎症以及脂质代谢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患病率最高,且存在或曾患有症状性心力衰竭的比例                             3.2 神经内分泌机制 心力衰竭时,心脏器官水平
           明显更高;用药方面,改善组较其他亚组患者更多地                             代偿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便会激活神经内分泌
           使用了 β- 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代偿机制。神经内分泌激活近年来一直在心力衰竭
           (ACEI)/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醛固                         领域被广泛提及,其机制较为复杂,涉及肾素 - 血
           酮受体拮抗剂、利尿剂,更多地安装了植入型心律                              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 - 儿茶酚胺系统等。
           转复除颤器(ICD)/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而                         早期研究已证实 β- 受体阻断剂通过阻断交感神经活
           在稳定组中,有更多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性在 HFrEF 患者治疗中发挥了确切疗效               [28] 。近期一
           他汀类药物、直接口服抗凝剂,但用药比较无统计学                             项研究发现,根据血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评估
           差异;该研究还发现,恶化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                              的交感神经活性与全 LVEF 值频谱心力衰竭患者的全
           住院风险是改善组患者的 1.34 倍,心血管事件和因                          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显著相关;与 HFrEF 相比,
           心力衰竭住院的风险是改善组患者的 1.71 倍,这与                          HFpEF 和 HFmrEF 患者的血 NE 水平偏低,且 NE 与
           OPTIMIZE-HF 研究   [15] 结果相似,即基线为 HFmrEF              心血管死亡率的相关性最强的是 HFmrEF 组,最弱的
           的患者在 1 年后恶化至 HFrEF 时死亡率增加,但在                        是 HFpEF 组  [29] 。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强化
           过渡到 HFpEF 或在 1 年后仍留在 HFmrEF 时则不会                    药物治疗与标准药物治疗对比试验(TIME-HF)研
           增加死亡率。                                              究 [30] 中,HFrEF 组和 HFmrEF 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
               以上两项研究        [21-22]  注意到了 HFmrEF 患者因          体(NT-proBNP)水平升高相似,显著高于 HFpEF 组;
           LVEF 不同变化趋势所展现的不同临床特征,其中改                           此外,与标准药物治疗相比,NT-proBNP 引导治疗
           善组预后比恶化组更好,可能稳定组是最应该关注                              (将 NT-proBNP 降至年龄校正的参考值两倍以下)
           的“真正的”HFmrEF 患者,然而以上两项研究中稳                          在 HFrEF 和 HFmrEF 患者中展现出了明显而相似的
           定组的样本量过少,需要更多临床研究探索稳定组                              益处,而在 HFpEF 患者中却未获得显著改善。
           患者的特征。                                                  综上,在现有的研究中,HFmrEF 的病理生理学
           3 HFmrEF 的相关病理生理学机制                                 机制涉及炎症、代谢、神经内分泌激活等机制,总
           3.1 炎症与代谢相关机制 系统性炎症早已被认为                            体表现介于 HFpEF 与 HFrEF 之间,但仍然未完全明
           是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的共同病理生理学特征                     [23-24] 。  确,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其内在机制。
           虽然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起到了重                              4 HFmrEF 治疗进展
           要作用,但在最近的 COACH 研究             [25] (心力衰竭咨          4.1 HFmrEF 相关药物治疗进展
           询研究)和 BIOSTAT-CHF 研究         [26] (慢性心力衰竭           4.1.1 血管紧张素受体 - 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
           个体化治疗的生物学研究)中发现,HFpEF 患者与                            ARNI 是近年来心力衰竭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著
           炎性标志物存在更强的关联,这可能与 HFpEF 患者                          名的 PARADIGM-HF 试验       [31]  已经证明了 ARNI 在
           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血压、甚至恶性肿瘤等疾病                              HFrEF 患者中的明显益处:ARNI 与依那普利相比可
           患病率较高相关;HFrEF 患者则与细胞增殖相关生                           以降低 21% 的心力衰竭住院风险,可以改善心力衰
           物标志物联系更紧密;而 HFmrEF 患者的生物标志物                         竭的症状、体征和体能障碍;另外,虽然 ARNI 组低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