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中国全科医学2022-04
P. 130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511·
的浪费 [13] 。 水平急救医疗 [23] 。因此,社区可在居民发生紧急情况时起到
我国现行的养老模式以居家养老为主,以社区为依托。传 鉴别病情和分流的作用,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社区卫生服
统的社区老年人应急救护管理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呼叫反 务中心可利用其医疗力量,初步处理并观察病情变化;若病
应时间较长、缺乏急救患者的病史资料、非急危重呼叫者占用 情严重,则应即刻发挥其联动转运机制。目前,世界范围内
大量院前急救医疗资源、确定伤病者的位置困难等 [11] 。社区 正在逐步推行一种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照护模式,即社区辅
卫生服务机构不仅是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一级预防屏障,还是 助医疗项目,来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做出鉴别诊断及相应
社区院前急救分类分级和联动转运的首选场所 [14] 。在美国和 的分级处理;其体现了医院急诊科和长期家庭护理的外延和
澳大利亚,六到八成的首次急救场所为私人住宅,急症发生者 合作关系,同时整合了社区资源,该项目在北美和欧洲已经
以老年人居多 [8,15-16] 。在我国,社区是城市院外急救的重要 开始广泛使用 [24] 。通过以护士为主导的社区辅助医疗项目能
场所 [11] ,但社区死亡占院前死亡的 79.53% [12] ,近 2/3 的创 够降低急诊就诊率 [23] 。例如在美国,社区辅助医疗项目使社
伤性死亡发生在院前 [17] ,这表明目前社区在院前急救中的功 区充分发挥了其在急救处理方面的优势,即患者呼叫医生,
能定位还需进一步明确或扩展 [14] 。人口老龄化使人们对原本 医生呼叫社区辅助医疗机构,社区辅助医疗机构凭借其较近
就非常紧张的急诊医疗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因此,社区卫生 的地理优势和对居民健康状况的了解程度迅速赶到现场,快
服务中心作为社区急救医疗体系的前沿组织,应充分发挥处理 速进行现场评估,再由医生、辅助医疗人员、患者和照护者
应急事件的“守门人”作用,做好“哨岗”和分流工作,针对 共同决定是否前往医院急诊科,如果病情不需要转运至急诊
应急事件从预防、发生到妥善处理的各环节完善管理机制,提 科,可通过远程医疗使患者的突发状况在家中得到缓解或解
升管理效能 [18] 。为达到这一目标,现主要从监测预警、现场 决 [25] 。
处理 - 紧急调度和健康教育 3 个方面,对社区在老年人院前应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贴近社区居民,具有较强的地缘优势。
急管理中应发挥的作用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已有调查发现,急救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耽误在赶往现场
1 监测预警 的路途中,由于医院救护车不熟悉地理环境,难以定位发病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由于长期在社区中随访, 地点,延误病情,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范围小,对社区
对居民的健康状况相对了解,又凭借其较近的地理优势,可 地理环境和社区内患者的病情相对了解,因此,在提供院前
对居民的健康状态起着良好的监测预警作用。在美国,社区 急救服务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为争取抢救时间提供了
与医院急诊科建立合作关系,医院向社区提供前往急诊科看 有利条件 [14] 。欧美实行的社区急救医疗项目能够对患者的紧
病的高血压患者相关的健康状况信息,以便社区能够鉴别出 急呼叫电话随时做出响应,给予患者及时救治 [23-26] 。社区急
血压不易控制的患者,对该类患者重点关注,提高随访的频率, 救医疗项目在加拿大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该系统能够有效
并鼓励患者在社区进行后续检查,以达到监测的目的 [19] 。在 地改善患者健康结局、减少急诊医疗服务的使用、降低医疗
我国,陈先辉等 [20] 提出“三网融合”,即物联网与云计算、 照护系统的成本,在医疗照护系统中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27] 。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网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网络的结合。物 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实行社区急救医疗项目后发现,通过
联网与云计算即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化、机 该项目救治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状况明显改善 [28] 。目
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可穿戴设备、智能监测设备、 前在我国,社区主要负责老年慢性病的常规管理,在针对老
便携跌倒检测仪等来采集人体生理参数,实行连续监测,再 年急症发作的应对处理方面,尚无成熟的应对处理机制。侯
基于 Android 平台智能终端上传到云平台,实现远程监控,最 晋等 [29] 提出基于胸痛中心的远程急救系统,可实现患者体征
终建立疾病预警体系 [17,21]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网络即通过 实时共享、病情程度分级处理和远程会诊协助三大功能组成
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与病患服务记录,记录其日常的生命 的整体救治环路。因此,当前应加强社区急救网络建设,实
体征、血糖等情况,对于生命体征值异常的高危人群,社区 现多方联动,满足社区老年急救患者的需求。社区网络医院
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可提高其随访频率。家庭医生签约 建设重点包括:为每个社区网络医院配备成套的院前急救包,
服务网络能够通过云平台使患者在紧急情况下得到社区医疗 包括可接急救平台的无线监护系统(实时心电监护仪、无线
的及时救助,起到监测预警和紧急施救的作用 [20] 。 血压计、无线血糖仪、无线血氧仪等)、移动医学影像信息
此外,要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监测预警作用, 系统的一体机工作站及云视频远程会诊系统,以确保社区网
还可通过普及健康教育与增加医保投入的方式来鼓励居民定 络医院接诊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影像数据传到医院急诊中心,
时进行健康体检,并将体检结果存入电子健康档案,借助人 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场抢救和医院专家实时远程支持的
工智能及社区医务人员的分析与管理,识别出疾病及其高危 联动处理 [29] 。
因素,并对该类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此 对于需要转诊的重症患者,黄远泉等 [30] 提出启动构建“医
减少急性病症的发生和发作次数 [22] 。 院 - 社康中心 - 第一目击者”绿色通道,即医院、社区健康
2 病情分级、现场救治和联动转运 服务中心与患者或第一目击者之间保持双向通讯,如当社区
传统的以医院为中心的救护模式空诊率高,轻症患者居 内第一目击者或患者本人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发出呼救后,
多,急救医疗资源的分配相对不合理 [13] 。对医院急诊病例进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急救人员在迅速奔赴现场的同时,根据患
行分析发现,大多数老年患者的病情可能并不需要即刻的高 者所提供的信息和居民健康档案内所提供的疾病史,判断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