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2022-01-中国全科医学
P. 24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17·
全球 COVID-19 流行的影响 [36] 。 中和抗体具有完全抵抗力 [41] 。CELE 等 [42] 发表在
2021 年 12 月 7 日,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发 medRxiv 平台的研究使用了高精度的“金标准”——
布报告,根据公开数据,全球共报告 Omicron 确诊病 活病毒中和试验(FRNT)评价辉瑞疫苗(BNT162b2)
例 1 137 例,英国已取代南非成为 Omicron 变异株感 的 血清 中 和 活性, 结 果 显示, 这 些 血清 对 SAR-
染最高流行国家,其 Omicron 变异株累计病例为 336 CoV-2 原始毒株(D614G)的中和活性(FRNT50)
例 [37] 。但由于数据限制,可能存在对确诊病例的低估。 为 1 321,而对 Omicron 变异株的 FRNT50 为 32,下
大多数确诊病例与非洲旅行史有关,部分欧洲国家 降了 41.4 倍。Omicron 变异株可以逃避辉瑞疫苗诱导
(如比利时、丹麦、冰岛、西班牙)可能已经出现 的抗体免疫,但在接种过疫苗和被感染过的人中仍
了社区传播,但尚未被发现 [37] 。美国共有 21 个州 保留了相当的免疫力。
报道Omicron变异株感染病例,并已出现社区传播 [38] 。 目前,中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推进
目前,有关感染 Omicron 变异株的临床症状研究 COVID-19 疫苗加强针的接种。辉瑞和 BioNTech 公
较少。根据欧洲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的报告,目前欧 司均声称疫苗的加强针可以为 Omicron 变异株感染提
盟国家确诊的 Omicron 变异株感染病例均为无症状或 供高水平的保护。一项初步试验显示,与两针剂疫
轻型,尚未发现 Omicron 变异株死亡病例 [37] 。博兹 苗相比,疫苗的加强针可将抗体保护提高 25 倍,注
瓦纳报告称新增 Omicron 变异株感染病例中,85% 是 射加强针后的抗病毒能力与两针剂疫苗对原始病毒
无症状感染,另外 15% 的感染者症状也相对较轻 [39] 。 株提供的 95% 保护力相当 [43] 。
南非医学协会 Angelique Kotze 博士认为,Omicron 变 7 对我国防控策略的建议
异株感染表现为轻度症状,主要包括疲倦、肌肉酸 7.1 加快推进疫苗全程接种 目前研究证据表明,
痛、头痛和干咳,但没有患者报告嗅觉或味觉丧失、 与野生株或其他 VOC 比较,疫苗对 Omicron 变异
呼吸困难等明显症状 [39] 。12 月 4 日,南非医学研 株的保护效力相对下降,但对于感染后重症、住院
究理事会 Fareed Abdullah 等通过分析本轮 Omicron 变 风险及死亡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因此,对于控制
异株感染疫情前两周(2021 年 11 月 29 日至 12 月 3 Omicron 变异株流行,全人群疫苗接种仍是首要选择。
日)豪登省某医院的 COVID-19 病例发现,42 例入 研究发现,老年人和儿童感染 Omicron 变异株的风险
院病例中 29 例没有吸氧且未发现任何呼吸道症状。 较高 [40] ,因此可以持续推动老年人群和 3~11 岁儿
COVID-19 病区的 38 例成年患者中 6 例接种过疫苗, 童的全程接种。接种第三剂加强针可以有效提高疫
24 例未接种疫苗,8 例疫苗接种情况不详 [40] 。感染 苗的保护效果,因此我国应继续推进加强针的接种,
Omicron 变异株的患者有年轻化趋势,80% 的患者在 做到“应接尽接”,提高加强针接种率。
50 岁以下,这可能是因为豪登省 50 岁以上的人群疫 7.2 加快推进应对新变异株的疫苗研发 相对野生
苗接种率高于 18~49 岁的人群(57% 比 34%)。此外, 株,现已上市的疫苗对变异株预防感染的效力有所
Omicron 变异株并未导致当地死亡率上升,尽管新增 降低,因此还应加强针对变异株新型疫苗的研发。
病例数量的确在快速增加 [40] 。 目前全球多家疫苗公司已加快对 Omicron 变异株的疫
6 疫苗对 Omicron 变异株的保护效果 苗研发工作。辉瑞和 BioNTech 公司表示预计在 2022
Omicron 变异株在南非暴发,提示其具有一定的 年 3 月之前开发出针对 Omicron 变异株的疫苗 [43] 。
免疫逃逸能力 [19] 。PULLIAM 等 [25] 的研究发现, Moderna 公司也表示预计在 2022 年初推出一种针对
Omicron 变异株的传播与原发感染风险系数的降低 Omicron 变异株的重新配制的疫苗 [44] 。
和再感染风险系数的增加有关,再感染与原发感染 7.3 加强境外输入风险管控 目前,Omicron 变异株
的风险比为 2.39〔95%CI(1.88,3.11)〕,意味着 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全球均加强了入境措
Omicron 变异株有能力逃过初次感染引发的自然免疫 施。美国、英国、德国等已经对南非及其邻国实施入
防线。此外,4 例早期博茨瓦纳 Omicron 变异株感染 境限制,包括南非、博茨瓦纳、津巴布韦、纳米比亚、
者均已完全疫苗接种,表明 Omicron 变异株可能存在 莱索托、斯威士兰、莫桑比亚、马拉维。澳大利亚
疫苗逃逸 [41] 。既往对 Omicron 变异株刺突蛋白突变 的边境开放时间从 2021 年 12 月 1 日推迟至 12 月 15
的研究表明,该突变会减弱中和抗体的效力。有研 日 [45] 。加拿大要求除美国外的所有境外航空旅客都
究者设计了一种多突变的刺突蛋白模型,该模型对 需要在降落后接受核酸检测,并自我隔离直到出具
接受了两剂 mRNA 疫苗者或 COVID-19 康复患者的 检测结果 [46] 。我国内地于 2021 年 12 月 14 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