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全选:
    2024年 第27卷 第29期    刊出日期:2024-10-15
    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解读系列(六)
    张鹏, 刘力滴, 杨梓钰, 杨荣, 吕垚, 周伊恒, 方湘, 雷弋, 代华, 廖晓阳
    2024, 27(29):  3581-358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14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03KB) (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是导致全球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加趋势。2023年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通过评估最新研究证据并分析HDP筛查的获益和危害,更新发布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筛查》推荐声明(以下简称"推荐")。该推荐与2017版推荐相比,进一步肯定了血压测量筛查HDP的重要性,肯定其具有实质性的净获益,建议在整个妊娠期测量血压以筛查HDP。本文基于《指南解读类文献报告规范的制订指南(RIGHT for INT)》,探讨分析该推荐的核心要点及其对我国全科医生的指导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重点人群研究·女性健康专题
    杨昕晖, 彭笑笑, 马丽丽, 赵国玉, 马秀华, 郭晶
    2024, 27(29):  3587-359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19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10KB) ( )  
    背景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常见并发症,既往研究表明,GDM孕妇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患病风险较高,但相关队列研究少见。

    目的

    了解GDM孕妇不同孕周阴道菌群变化特点,对比GDM孕妇与非GDM孕妇阴道菌群差异,观察阴道菌群异常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

    方法

    本研究采用连续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建立档案并规范保健的孕妇,在妊娠24~28周行75 g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诊断是否为GDM。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进行GDM组与非GDM组1∶1匹配,于妊娠24~28周(A阶段)、妊娠32~35周(B阶段)和妊娠37~40周(C阶段)分别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3次阴道微生态检测,并进一步分为GDM阴道菌群正常组、GDM阴道菌群异常组、非GDM阴道菌群正常组及非GDM阴道菌群异常组,随访至分娩后7 d以评估妊娠结局。

    结果

    本研究最初纳入426名参与者,141例发生GDM。经过PSM匹配,GDM组和非GDM组成功匹配122对,作为研究队列。本研究中有9例GDM孕妇和5例非GDM孕妇发生早产(妊娠<37周),故最终有113例GDM孕妇和117例非GDM孕妇进入C阶段。A阶段阴道菌群优势菌为乳杆菌所占比例高于C阶段,阴道pH值、阴道菌群异常发生率、细菌性阴道病(BV)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发生率均低于C阶段(P<0.05)。A阶段GDM组优势菌为乳杆菌所占比例高于非GDM组,阴道菌群异常和VVC发生率均低于非GDM组(P<0.05)。C阶段GDM组优势菌乳杆菌比例低于非GDM组,阴道菌群异常发生率高于非GDM组(P<0.05)。GDM阴道菌群异常组(n=65)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GDM阴道菌群正常组(n=57)(P<0.05);GDM阴道菌群异常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是GDM阴道菌群正常组的1.830倍(RR=1.830,95%CI=1.293~2.590,P<0.001)。

    结论

    GDM孕妇在妊娠37~40周时,阴道菌群异常发生率高于妊娠24~28周。相比于非GDM孕妇,GDM孕妇在妊娠24~28周时阴道菌群异常发生率低,而在妊娠37周后,阴道菌群异常发生风险升高。妊娠期阴道菌群异常是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建议加强妊娠期阴道微生态的检测与管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魏占超, 王佳, 刘程, 郑薇, 李光辉
    2024, 27(29):  3595-360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2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00KB) ( )  
    背景

    甲状腺激素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妊娠期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妊娠合并Graves病甲亢是众所周知的小于胎龄儿(SGA)的危险因素。但妊娠早期单纯低甲状腺素血症(IMH)是否影响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目前研究较少且结果不一致。

    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IMH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建档、产检并分娩或终止妊娠的单胎孕妇,根据本研究制定的妊娠早期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2.5th和97.5th分成IMH组(344例)和对照组(19 426)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早期IMH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相关性,再依据孕前BMI(PPBMI)将研究对象分为超重/肥胖(PPBMI≥24.0 kg/m2,IMH组69例/对照组3 376例)和非超重/肥胖(PPBMI<24.0 kg/m2,IMH组275例/对照组16 050例)。比较不同分组及亚组孕妇的妊娠结局以及IMH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MH组巨大儿及大于胎龄儿(LGA)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的1.627倍(OR=1.627,95%CI=1.103~2.399,P=0.014)和1.681倍(OR=1.681,95%CI=1.288~2.196,P<0.001);两组低出生体质量儿(LBW)及SGA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PBMI<24.0 kg/m2中,IMH组巨大儿及LGA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的2.021倍(OR=2.021,95%CI=1.320~3.093,P=0.001)和1.788倍(OR=1.788,95%CI=1.322~2.418,P<0.001)。而在PPBMI≥24.0 kg/m2中,两组巨大儿、LBW、LGA及SGA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孕妇在妊娠早期患IMH会增加分娩巨大儿或LGA的发生风险,尤其在孕前非超重/肥胖孕妇中。在孕前超重/肥胖孕妇中,妊娠早期患IMH并不会增加巨大儿或LGA的发生风险。而LBW及SGA发生率在整体及孕前超重/肥胖、孕前非超重/肥胖孕妇中均无明显差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徐丽丽, 郑薇, 袁仙仙, 马恺文, 张浦杨, 李光辉
    2024, 27(29):  3602-360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2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22KB) ( )  
    背景

    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母儿的近远期健康造成影响。孕前BMI与GDM密切相关,但BMI无法评估脂肪与脂肪分布情况,因此仅用其评估肥胖存在一定缺陷。隐性肥胖人群[BMI正常但体脂百分比(PBF)>30%]及正常体质量伴中心性肥胖人群[BMI正常但内脏脂肪面积(VFA)≥80 cm2]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代谢异常,然而在临床中此部分人群常被忽视,关于其与GDM关系的研究相对缺乏。

    目的

    分析孕前正常BMI孕妇孕早期体成分与GDM的相关性并探讨脂肪分布情况与GDM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8年10月—2022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门诊建档,孕早期自愿接受营养评价并定期产前检查至妊娠24~28周的单胎孕妇1 938例。研究对象于孕早期(6~16周)进行人体成分检测、妊娠24~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OGTT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GDM组(n=382)和正常组(n=1 556)。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孕早期体成分及体脂分布与GDM的关系。

    结果

    GDM组孕妇体脂量(BFM)、VFA、PBF、脂肪质量指数(FMI)均高于正常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BFM、VFA、PBF、FMI升高(OR=1.044,95%CI=1.012~1.078;OR=1.007,95%CI=1.002~1.012;OR=1.041,95%CI=1.012~1.070;OR=1.138,95%CI=1.043~1.241)(P<0.05)和中心性肥胖即VFA≥80 cm2OR=1.396,95%CI=1.101~1.770,P<0.05)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BFM、VFA、PBF、FMI与OGTT各时点血糖呈正相关(P<0.05)。

    结论

    在孕前正常BMI孕妇中,孕早期BFM、VFA、PBF、FMI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中心性肥胖即VFA≥80 cm2可以独立预测GDM的发生。产检时需要关注孕妇的脂肪分布,对于中心性肥胖人群加强孕期管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贾建瑞, 严欣, 张黎锐, 郑薇, 李光辉
    2024, 27(29):  3608-361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2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25KB) ( )  
    背景

    鉴于2型糖尿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增加,除了控制血糖,了解妊娠期体质量增加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非常重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孕妇妊娠期增重情况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选取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2—2020年建档并分娩的691例2型糖尿病妇女,根据中国《妊娠期妇女体重增长推荐值标准》进行分类,分为增重不足组(n=143)、增重适宜组(n=289)、增重过多组(n=259)。比较三组人群的妊娠期增重特点、母体结局、新生儿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妊娠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增重适宜组相比,增重过多组增加剖宫产(aOR=1.626,95%CI=1.110~2.382)、子痫前期(aOR=1.997,95%CI=1.071~3.677)、巨大儿(aOR=1.948,95%CI=1.175~3.230)及大于胎龄儿(LGA)(aOR= 2.090,95%CI=1.321~3.306)的发生风险,降低阴道顺产率(aOR=0.617,95%CI=0.415~0.918);增重不足组降低LGA的发生风险(aOR=0.497,95%CI=0.255~0.970),但对小于胎龄儿(SGA)的发生无影响(P>0.05)。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孕前BMI≥24.0 kg/m2的增重过多组剖宫产、子痫前期、LGA的发生风险增加[aOR及95%CI分别为:1.673(1.082~2.587)、1.961(1.022~3.761)、2.031(1.221~3.379)],阴道顺产率降低(aOR=0.589,95%CI=0.372~0.933);孕前BMI≥24.0 kg/m2的增重不足组LGA的发生风险降低(aOR=0.487,95%CI=0.237~0.999)。孕早期、中期、晚期增重过多是巨大儿[aOR(95%CI)分别为1.07(1.00~1.15)、1.16(1.03~1.31)、1.16(1.06~1.27)]和LGA[aOR(95%CI)分别为1.08(1.01~1.16)、1.13(1.02~1.26)、1.16(1.07~1.26)]的危险因素;孕晚期增重过多是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aOR=1.13,95%CI=1.02~1.24;aOR=1.14,95%CI=1.03~1.26),孕中期、晚期增重过多是剖宫产的危险因素(aOR=1.11,95%CI=1.02~1.21;aOR=1.09,95%CI=1.02~1.17)。

    结论

    妊娠期增重过多增加了2型糖尿病孕妇发生LGA、巨大儿、子痫前期、剖宫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妊娠期增重不足降低了LGA风险,但不增加SGA的风险;孕早、中、晚期不同阶段妊娠期增重与不良妊娠结局存在明确的相关性,2型糖尿病患者妊娠期优化血糖的同时应从孕前及孕早期加强体质量管理宣教及干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吴清悦, 陈晓玲, 周训琼, 杨敬源, 周全湘, 杨星
    2024, 27(29):  3616-362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8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04KB) ( )  
    背景

    既往研究发现臂间血压差(IAD)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但IAD与MCI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尚不明确。

    目的

    探讨农村老年人IAD与MCI的关系,为明晰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9年7—8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2个县(区)5个乡镇的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一般体格检查、认知功能检查及双臂血压测量。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日常生活功能状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老年人IAD与MCI的关联性。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795份,排除问卷信息不完整、未进行血压测量、未进行血液检查对象,最终纳入1 088名参与者的数据进行研究。1 088名农村老年人中,共检出MCI患者138例(12.68%),臂间收缩压差(sIAD)≥10 mmHg(1 mmHg=0.133 kPa)者99例(9.10%),臂间舒张压差(dIAD)≥10 mmHg者80例(7.35%)。与IAD<10 mmHg人群相比,IAD≥10 mmHg人群的MCI患病率更高,MMSE总分、定向力、语言能力和延时回忆力得分较低(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IAD与MMSE总分(rs=-0.094)、定向力评分(rs=-0.082)、语言能力评分(rs=-0.065)和延迟回忆力评分(rs=-0.104)呈负相关(P<0.05);dIAD与MMSE总分(rs=-0.080)、定向力评分(rs=-0.094)和注意计算力评分(rs=-0.063)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AD每增加1 mmHg,MCI发生风险增加8.80%(OR=1.088,95%CI=1.046~1.131,P<0.001);sIAD≥10 mmHg(OR=2.169,95%CI=1.262~3.728,P<0.05)和dIAD≥10 mmHg (OR=1.926,95%CI=1.047~3.542,P<0.05)是老年人发生MCI的影响因素。

    结论

    农村老年人MCI患病率为12.68%,其IAD升高与MCI发生风险增加相关,IAD≥10 mmHg人群MCI患病风险高于IAD<10 mmHg人群。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付伟, 程国彬, 吕麟亚, 丁瑶, 王瑶, 赵俊龙
    2024, 27(29):  3623-362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14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08KB) ( )  
    背景

    尽管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摄入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联已受到关注,但在中国人群中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MUFA每日摄入量与NAFLD发病率之间的关联,并确定MUFA摄入量对NAFLD风险的潜在阈值。

    方法

    本研究数据从Dryad数据库获取并严格遵守Dryad的服务条款(https://doi.org/10.5061/dryad.8nn2j46)。选取2015年4月—2017年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治疗的534例NAFLD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534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SQFFQ)收集参与者的典型食物消费信息,并计算MUFA每日摄入量。采用综合分析策略,包括基线特征、多变量统计、非线性关系及亚组探究,探讨MUFA每日摄入量与NAFLD发病率的关联,同时考虑多种混杂因素如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其他饮食成分,以确定MUFA对NAFLD风险的潜在阈值。

    结果

    在调整模型中,MUFA每日摄入量是NAFLD风险的影响因素(OR=1.04,95%CI=1.02~1.07,P<0.001)。将MUFA每日摄入量转换为分类变量后,在调整模型中,随着MUFA每日摄入量的增加,NAFLD风险呈增加趋势(P趋势<0.001)。非线性分析表明,当MUFA每日摄入量达到39.04 g/d时,其与NAFLD风险的关系发生显著变化(P=0.045)。MUFA每日摄入量<39.04 g/d时,NFALD风险为1.08(95%CI=1.04~1.11,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能量每日摄入量与NAFLD风险间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5)。

    结论

    增加MUFA每日摄入量与较高的NAFLD风险相关,并在特定阈值(39.04 g/d)后呈现非线性关系。这一发现强调了在NAFLD管理中考虑饮食脂肪的质量和数量的重要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于春艳, 董芬, 雷洁萍, 杨汀, 夏金根, 曲木诗玮, 杨天祎, 李晓盼
    2024, 27(29):  3629-363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9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79KB) ( )  
    背景

    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于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最大运动能力以及制订康复处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身体成分与CPET结果相关。CPET操作复杂、耗时长、禁忌证较多且风险大,一些COPD患者无法完成,而身体成分分析操作简单快捷。

    目的

    探讨COPD患者的身体成分与CPET的相关性,为不能完成CPET的COPD患者预测最大运动能力、制订康复处方、合理营养支持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于中日友好医院进行身体成分检测和CPET检测的稳定期COPD患者77例,依次进行身体成分测定和负荷连续递增的CPET,评估身体成分和CPET结果的关系。

    结果

    77例符合要求的稳定期COPD患者均完成了身体成分测定和CPET。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体脂率(BFP)与最高运动状态时代谢当量(peakMETs)呈负相关(P<0.01);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与最高运动状态时摄氧量(peakVO2)、最高运动状态时运动负荷(peakLoad)、最大分钟通气量(peakVE)、最高运动状态时心率(peakHR)、最高运动状态时氧脉搏(peakO2pulse)、摄氧效率斜率(OUES)呈正相关(P<0.01);去脂体质量指数(FFMI)与peakVO2、peakLoad、peakVE、peakO2pulse、OUES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MI、FFMI与COPD患者peakLoad、peakVE、peakO2pulse、OUES呈独立正相关(P<0.05);BFP与COPD患者peakMETs呈独立负相关(P<0.05)。其中在因变量为peakLoad、peakVE、peakO2pulse、OUES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SMI的β值高于FFMI。

    结论

    肌肉含量与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呈正相关,身体成分测定结果可以作为COPD患者运动能力预测、指导康复运动、合理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标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牛娣, 陈瑞芳, 庞欣欣, 肖明芝, 张峻韶, 张效威
    2024, 27(29):  3635-364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8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17KB) ( )  
    背景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低反应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治疗达标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M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尽早识别并予以前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血液炎性指标可能与MHD患者EPO低反应性存在相关性。

    目的

    探究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河南省中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规律MHD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EPO抵抗指数(ERI)评价患者的EPO反应性,并根据ERI将患者分为EPO低反应组与非EPO低反应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ERI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II对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结果

    180例MHD患者中,男104例(57.8%)、女76例(42.2%),年龄(56.1±8.6)岁。EPO低反应组52例(28.9%),非EPO低反应组128例(71.1%)。EPO低反应组与非EPO低反应组透析月龄、透后体质量、每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甲状旁腺激素、三酰甘油、ER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SI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ERI与每周rHuEPO用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尿酸、血磷、血清铁蛋白、NLR、PLR、SII呈正相关[rrs)=0.486、0.355、0.348、0.294、0.198、0.270、0.167、0.258、0.302、0.317,P<0.05];与透后体质量、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rs)=-0.407、-0.502、-0.627、-0.34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I为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之一(OR=1.003,95%CI=1.001~1.004,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SII预测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95%CI=0.660~0.831),灵敏度为61.5%,特异度为79.7%,最佳截断值为650.61。

    结论

    SII为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对MHD患者EPO低反应性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邹炎铃, 王晓庆, 李洵, 张紫嫣, 李易, 杨丽华, 高娟, 管慧芸, 段培蓓
    2024, 27(29):  3641-364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7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43KB) ( )  
    背景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多且相互作用,缺乏有效的干预靶点。近年来,网络分析成为研究识别干预靶点的热点。

    目的

    构建胃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间消化道症状网络,识别核心症状及分析核心症状的影响因素,为精准症状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12月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的4所三级甲等中医院(江苏省中医院、苏州市中医院、无锡市中医院、徐州市中医院)肿瘤内外科病区的胃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安德森症状测评量表胃癌特异性模块评估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严重程度,评估患者的中医体质分类。通过R语言构建消化道症状网络,分析中心性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消化道核心症状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电子问卷362份,有效问卷355份,有效回收率为98.1%。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中发生率排名前三的为食欲下降(83.1%)、味觉改变(81.7%)、恶心(71.0%),症状严重程度排名前三为食欲下降(2.77分)、味觉改变(2.50分)、恶心(2.27分)。网络分析显示,味觉改变的强度最大(rS=1.27),紧密中心性最高(rC=1.50);呕吐的中介中心性最大(rB=1.7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B=0.809,95%CI=0.319~1.298)、吸烟史(B=0.706,95%CI=0.185~1.228)及痰湿质(B=1.703,95%CI=0.538~2.868)为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味觉改变症状严重程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味觉改变是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群的核心症状,性别、吸烟史及痰湿质为患者味觉改变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可基于核心症状及其影响因素制订干预措施,提高胃癌患者化疗期消化道症状管理效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马宁, 赵阳, 吕少博, 张浩东, 王长明, 孟洁
    2024, 27(29):  3648-365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16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00KB) ( )  
    背景

    学龄儿童的睡眠特征对其情绪和行为问题的产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并且睡眠特征对学龄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龄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产生与其执行功能的发展又有紧密的联系。目前对于学龄儿童睡眠特征、执行功能以及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系是否存在中介效应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学龄儿童的睡眠特征、执行功能与学龄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及执行功能在学龄儿童的睡眠特征与情绪和行为问题中的中介作用。

    方法

    于2021-08-21—10-08,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西戌小学与第四实验小学1~6年级学龄儿童516名,分别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长处与困难问卷(SDQ)以及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RIEF)评定学龄儿童的睡眠特征、情绪和行为问题以及执行功能。利用SPSS 27.0以及PROCESS 4.1插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中介的调节作用分析。

    结果

    共发放问卷516份,回收有效问卷496份,有效回收率为96.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学龄儿童CSHQ总分与BRIEF中的行为管理指数、元认知功能指数抑制及转换、情感控制、任务启动、工作记忆、计划、组织、监控因子呈负相关(P<0.001);学龄儿童SDQ总分与BRIEF中的行为管理指数、元认知功能指数抑制及抑制、转换、情感控制、任务启动、工作记忆、计划、组织、监控因子呈正相关(P<0.001)。强迫引入法最终结果显示,学龄儿童睡眠特征负向预测情绪和行为问题(B=-0.15,t=-5.33,P<0.01),执行功能正向预测情绪和行为问题(B=0.13,t=20.88,P<0.01);中介作用分析结果显示,以执行功能、行为管理指数以及元认知功能指数分别作为中介变量,在儿童睡眠特征与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间均存在完全中介作用,主效应、间接效应95%CI均不包括0(P<0.001),直接效应95%CI均包括0(P>0.05)。

    结论

    学龄儿童睡眠特征、执行功能与其情绪和行为存在密切关系,且执行功能在儿童睡眠特征与学龄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中存在完全中介作用。这一发现强调了良好睡眠对学龄儿童行为与情绪的重要性,并为提升学龄儿童执行功能和整体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干预途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任凌萱, 卢子琪, 齐威, 冯志杰
    2024, 27(29):  3654-366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9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41KB) ( )  
    背景

    肝脏巨噬细胞在构建宿主防御机制及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参与肝脏损伤和修复的重要细胞成分。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在基因调控以及具体功能方面与肝脏固有巨噬细胞不尽相同。90%以上的原发性肝癌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巨噬细胞在肝硬化及肝癌疾病进展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值得探讨。

    目的

    解析不同来源肝脏巨噬细胞的转录组学差异,分析巨噬细胞在肝硬化-肝癌疾病进展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探索预防肝硬化进展为肝癌的潜在策略。

    方法

    本研究通过从GEO数据库获取健康、肝硬化及肝癌组织的单细胞转录组学数据。健康及肝硬化数据来自GEO数据库GSE136103数据集,取自5例健康肝脏以及5例肝硬化肝脏的数据。肝癌数据来自GEO数据库GSE149614数据集,取自10例肝癌患者的数据。通过Seurat软件包分别对肝硬化及肝癌样本的数据进行聚类,鉴定各个细胞类型。将肝硬化样本中的3簇巨噬细胞亚群提取后,分析各个亚群前200个特异性表达基因,应用Metascape在线分析软件对各亚簇特异性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分析。提取巨噬细胞亚群肝硬化特异性表达基因,通过KEGG功能分析探究巨噬细胞在肝硬化中的功能。将肝硬化以及肝癌单细胞转录组数据通过CellChat软件包进行细胞间相互作用分析,对比肝硬化与肝癌样本巨噬细胞的细胞通讯的差异。将健康对照、肝硬化以及肝癌三者不同来源的巨噬细胞通过Harmony软件包去批次效应,之后导入Monocle软件包进行伪时序分析,构建健康肝脏-肝硬化肝脏-肝癌巨噬细胞的演变轨迹。利用limma软件包找寻在健康肝脏-肝硬化肝脏-肝癌巨噬细胞的演变过程中连续上调以及下调的基因,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

    结果

    对所有细胞进行无监督聚类,根据标记基因表达情况,共提取出3个巨噬细胞亚簇(分别为Mac1,Mac2和Mac3)。其中Mac1起源于组织驻留巨噬细胞(Kupffer细胞),Mac2以及Mac3起源于血液单核细胞,并且其数量在肝硬化组织中明显增多。在肝硬化组织中的Mac1表现了适应性免疫系统相关功能的上调,Mac2以及Mac3亚群均表现出吞噬体相关功能以及抗原提呈功能的下调。肝硬化与肝癌样本中巨噬细胞与其他类型细胞的通讯存在巨大的差异。某些细胞间通讯仅发生于肝硬化巨噬细胞中,这包括干扰素Ⅱ(IFN-Ⅱ)以及CD40等信号通路的细胞通讯。经过去批次效应的处理后,对健康肝脏、肝硬化肝脏以及肝癌巨噬细胞进行伪时序分析,结果提示三组数据存在特定的时序关系。本研究发现81个在该过程中连续下调的基因,然而未发现在健康肝脏-肝硬化肝脏-肝癌巨噬细胞演变过程中连续上调的基因。功能分析提示连续下调基因存在对细菌免疫反应的功能富集。

    结论

    肝硬化巨噬细胞可以分为3个亚群,其中Mac1来自肝脏固有Kupffer细胞,Mac2、Mac3来自血液单核细胞。肝硬化中诸多免疫相关细胞通讯例如IFN-Ⅱ以及CD40通路在肝癌中消失。健康肝脏-肝硬化肝脏-肝癌巨噬细胞演变过程存在对细菌免疫反应的持续下调,这可能加重了门脉高压造成的肠道菌群位移的危害。对于肝硬化患者,尽早地治疗门脉高压造成的肠漏,可能是重要的治疗策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医学循证
    张雅思, 张静, 徐晨, 孙玉静, 白银洁
    2024, 27(29):  3664-367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1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24KB) ( )  
    背景

    心理弹性的评估能协助了解患者面临逆境、创伤等生活重大压力及疾病治疗等问题时,运用内外资源调试适应的过程。国内外目前可用来评估癌症心理弹性的量表多为自我报告形式且类别繁多,但暂无测量癌症心理弹性的金标准,且缺乏量表测量属性的整合及标准化评价,评估工具的选择缺乏循证依据。

    目的

    系统评价癌症患者心理弹性评估工具的测量学属性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为医护人员选择高质量的评估工具提供参考。

    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与癌症心理弹性量表测量学属性评价有关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02-14。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依据健康测量工具选择的共识标准(COSMIN)系统评价指南,采用偏倚风险清单及质量标准评定量表评价测量学特性并形成最终的推荐意见。

    结果

    共纳入13项研究,包含9个癌症心理弹性工具,分别为10项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10)、癌症心理弹性量表(RS-SC)、10项简短癌症心理弹性量表(RS-SC-10)、14项心理弹性量表(RS-14)、简明弹性应对量表(BRCS)、SV-RES心理弹性量表(SV-RES)、修订自我复原力量表(ER89-R12)、疼痛心理韧性量表(PRS)、转变和坚持问卷(SPQ),研究均未报告评估工具的反应度及测量误差。由于内容效度皆为不确定,证据质量等级为高等或以下,8个量表均为B级推荐;因跨文化效度为不充分且证据质量为高等,RS-SC-10为C级推荐。

    结论

    本研究纳入的心理弹性评估工具的测量学特性均不完善,与其他8个量表相比,RS-SC的测量学属性评价较为全面,信效度较好,可暂时被推荐使用,但有待进一步深入验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高艺轩, 王锡友, 陈千吉, 杨晓明, 郭俊明, 訾一路, 翁志文, 马敬祎, 章乃文, 刘二杨, 邵辉, 孙亚男, 于长禾
    2024, 27(29):  3672-367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1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81KB) ( )  
    背景

    腰痛全球患病率逐步上升,而腰痛是致残、病休、失业的主要原因,对个人及社会均是沉重的负担。评估慢性腰痛患者的残疾程度对于评价临床干预疗效和临床流行病学至关重要。罗兰-莫里残疾调查问卷(RMDQ)是目前评估腰痛患者残疾的主要工具,但其测量性能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尚不明确。

    目的

    评估RMDQ在中国腰痛人群中的适用性,为临床实践、临床研究的应用提供证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及Web of Science等,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10-01,针对腰痛量表的性能研究建立文献库,再从中筛选RMDQ测量性能的研究。按照健康测量工具选择的共识标准(COSMIN)系统评价指南对RMDQ的测量学性能进行评价,并采用GRADE证据评价等级对证据分级。

    结果

    共纳入6篇RMDQ文献,RMDQ内容效度方法学质量为不足,测量性能为充分;内部一致性方法学质量存在非常好与不确定,测量性能为充分;重测信度方法学质量为不确定,测量性能为充分;测量误差方法学质量为不确定,测量性能为充分;校标效度方法学质量为不确定,测量性能为不充分;假设检验方法学质量存在非常好与不确定,测量性能存在充分与不确定;反应度方法学质量存在非常好、足够与不足,测量性能存在充分与不足。根据GRADE证据质量评级结果表明内容效度有低质量证据证明不确定,重测信度及内部一致性有中等质量证据证明充分;测量误差及反应度有低质量证据证明充分;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量表(VAS)为校标时,校标效度有非常低质量证据证明不充分;假设检验有中等质量证据证明不确定。

    结论

    RMDQ方法学质量不高,测量性能尚可,证据质量偏低,在中国腰痛临床实践或试验中需谨慎使用,重测信度与内部一致性虽被中等质量证据证明充分,但研究内容和方法不规范。将来研究应注意规范,能更准确判断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综述与专论
    黄锦海, 李允, 高怡
    2024, 27(29):  3679-368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7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90KB) ( )  

    保留比值受损肺功能(PRISm)是一种常见的肺功能障碍,其被认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期阶段,近年来颇受学术界的关注。尽管目前已有研究者对PRISm群体病因、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但是有关胸部CT影像学的检查尚缺乏较为全面的综述。为了更加深入且全面地了解这一人群,本文对PRISm人群胸部CT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评估方法包括视觉评估及定量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气道、肺实质及血管的特征变化。本文表明PRISm人群单纯根据胸部CT视觉评估得到的CT影像学特征的参考价值有限,胸部CT的定量评估及其联合肺功能检查指标有利于深入了解PRISm人群的肺部结构特征,并建议在未来开展更多的系统性研究,如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队列研究,以阐述PRISm人群的胸部影像学特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杨超富, 谭国庆, 徐展望
    2024, 27(29):  3685-369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2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69KB) ( )  

    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是细胞衰老的重要特征,在调控疾病微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对于SASP干预骨代谢、诱导骨流失的作用机制了解有限,因此,本文探讨了在骨质疏松模型中SASP的调控机制,并归纳总结了其调控特点:SASP在衰老骨细胞中充分表达,以自分泌/旁分泌的方式将衰老效应传递到间充质干细胞,从而干预其成骨分化;SASP激活免疫细胞,并促进其衰老,从而诱导炎性组织微环境的形成,加重骨流失;线粒体稳态失调、病理性血糖升高、肥胖诱导的脂肪蓄积均会促进SASP的表达,从而扰乱微环境稳态,将衰老效应传递到骨组织。所以,有必要深入了解SASP在骨质疏松中的作用,为后续开发抗SASP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提供借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佟静涵, 吴晓明, 孙雅欣, 李姝凝, 梁琛, 董恒, 车刚, 刘畅, 胡艳, 刘雅莉
    2024, 27(29):  3696-370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8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08KB) ( )  
    背景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好发于儿童期的血管炎性疾病,部分患儿会累及肾脏,临床上称为紫癜性肾炎。目前不同研究建议的干预措施不尽相同,对于相应干预措施所采用的结局指标存在较大差异。

    目的

    调查分析我国紫癜性肾炎临床研究结局指标现状,为该领域核心结局指标集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及Web of Science,收集公开发表的紫癜性肾炎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为2010年1月—2021年6月。中文数据库采用题名或关键词结合主题词的检索策略进行检索,英文数据库采用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方式进行检索。由两名研究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并对结局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结果

    共纳入紫癜性肾炎的随机对照研究148篇,紫癜性肾炎研究结局指标以理化指标为主,症状类指标较少。结局指标出现频次依次为临床疗效(121次,81.76%),不良反应(74次,50.00%),24 h尿蛋白(68次,45.95%),尿红细胞(43次,29.05%),复发率(20次,13.51%)。仅2篇文献明确区分主要和次要结局指标。

    结论

    国内紫癜性肾炎研究结局指标种类繁多,以理化指标为主,异质性较大。研究关注疗效指标而对不良反应的关注度不足。因此有必要建立紫癜性肾炎临床干预性研究结局指标集,为同类研究选择结局指标及指导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罕见病系列研究
    邓琳, 逯军
    2024, 27(29):  3704-370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2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81KB) ( )  

    RRM2B基因突变相关疾病根据遗传方式和临床表型可分为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8A型(MTDPS8A),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8B型(MTDPS8B),锥杆营养不良、感音神经性耳聋和范可尼型肾功能障碍(RCDFRD),常染色体显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伴线粒体DNA缺失5型(PEOA5)这4种类型。其中MTDPS8A、MTDPS8B均属于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遗传方式相同,在疾病早期临床表型复杂且具有异质性,难以鉴别。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分析2例分别确诊MTDPS8A、MTDPS8B患儿的临床特点、基因检测结果、诊治经过等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来总结这两型的遗传学特点,为今后遇到疑似病例提供诊断思路,进一步提高RRM2B基因突变相关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诊断率,也有助于评估预后情况。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