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全选:
    2024年 第27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24-01-20
    主编笔谈
    杨辉
    2024, 27(03):  0-C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A000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指南·共识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委会, 丁荣晶, 刘园园, 袁丽霞, 王一波, 李忠艳
    2024, 27(03):  253-26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9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700KB) ( )  

    临床上,心血管疾病患者广泛存在精神心理问题,两者相互影响,加重疾病状态。双心医学是一门由心脏病学和心理学交叉并综合形成的学科,强调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双心学组的专家们经查阅文献、开展研讨,制定了《双心门诊建设规范中国专家共识》,以完善并提高我国双心医学诊治能力,推动各级医疗机构开设双心门诊,不断健全我国双心医疗服务体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热点关注
    邓煜璇, 黄学君, 江妍霞
    2024, 27(03):  262-26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7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00KB) ( )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造成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病因。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之一,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不仅可以通过多种机制降低血糖,还可以阻止糖尿病肾病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多项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对于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临床疗效,应根据肾小球滤过率评估患者药物安全性。本文综述了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旨在深入了解二甲双胍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雅萍, 李霞
    2024, 27(03):  268-27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9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65KB) ( )  

    近期研究发现代谢综合征(MetS)患者有认知功能下降甚至向痴呆进展的趋势,而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最重要的分型。本文回顾总结既往研究中MetS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与AD发病的相关性,指出有较多证据支持MetS作为整体及其组分中的高血压、高血糖是AD的危险因素,而胰岛素抵抗、神经慢性炎症、脂肪因子紊乱等在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因尚缺乏可有效延缓或逆转AD病理进展的治疗方案,期待以相对可治MetS为干预靶标,为早期防治AD综合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证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朱春临, 高洁
    2024, 27(03):  273-27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5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31KB) ( )  

    近年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和代谢综合征(MetS)因对心血管造成不利影响而备受关注。CMD是导致心肌缺血的一种潜在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进展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MetS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CMD和MetS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了解两种疾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对于制订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综述二者的发展历程、MetS各组分与CMD之间的关系、疾病诊疗以及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杨慕坤, 贾潇湘, 任正洪, 顾蓓, 白文佩
    2024, 27(03):  280-28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0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82KB) ( )  
    背景

    绝经将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和远期并发症(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其中冠心病是健康的头号杀手。

    目的

    探讨绝经状态改变以及年龄增长对中年女性冠心病常见高危因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厚、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等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体检中心规律体检的45~54岁未绝经健康女性556名,根据相关标准剔除89名,最终纳入467名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3年随访期间内是否绝经,将研究对象分为未绝经组(176名)和绝经组(291名),监测两组女性BMI、腰围、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随访前后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绝经状态与年龄对中年女性冠心病高危因素(CIMT增厚、高血压)发病率的影响。

    结果

    467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47.6±2.3)岁;与基线相比,研究对象3年后腰围、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升高,空腹血糖(FBG)水平降低(P<0.05)。组间比较:3年后,两组女性腰围、BMI、TG、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女性UA、TC、LDL-C水平高于未绝经组(P<0.05)。组内比较:两组女性3年后腰围较基线水平均增加(P<0.05)。未绝经组女性在3年后的UA、TC、TG水平高于基线(P<0.05)。绝经组女性在3年后的UA、TC、TG、LDL-C水平均高于基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是中年女性CIMT增厚的高危因素(OR=2.475,95%CI=1.049~5.838,P=0.038)。

    结论

    中年女性腰围和TG的变化主要受到年龄增长的影响,LDL-C的变化主要受到绝经状态的影响,TC和UA的变化同时受到绝经状态和年龄增长的影响。中年女性年龄≥50岁是CIMT增厚的高危因素,绝经后UA、TC、LDL-C等代谢指标的变化先于CIMT的变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林小梅, 祖姆热提·阿布都克依木, 马春晖, 徐梦鸽, 马巨星, 李霞
    2024, 27(03):  286-29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0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03KB) ( )  
    背景

    冠心病(CHD)是全世界的主要公共卫生负担之一。虽然已经制订了相应治疗策略,但CHD仍然是全球人口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CHD诊断主要依靠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增强CT,然而基层医院设备不足,早期诊断及对预后的判断相对困难,故寻找相对简便、易获得的实验室指标,有利于为基层医生诊治CHD提供依据。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6(IL-6)、空腹血糖(FPG)水平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临床分型、病变支数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方法

    纳入2020年9—11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与实验室检查结果。依据Gensini积分评分标准,将患者得分结果按中位数分为轻度狭窄组(A组,Gensini积分≤33.25分,n=40)和中重度狭窄组(B组,Gensini积分>33.25分,n=40)。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按照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n=28)、双支病变组(n=21)及多支病变组(病变支数≥3,n=31)。根据患者临床分型,将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n=34)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n=46)。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索血清IL-6、FPG与患者相关资料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究CHD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绘制IL-6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

    结果

    A组IL-6、FPG水平低于B组,多支病变组IL-6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FPG水平高于双支病变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IL-6、FPG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水平与临床分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性别、三酰甘油(TG)、FPG有相关性,FPG水平与临床分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年龄、IL-6水平有相关性(P<0.05)。按IL-6中位表达水平(45.8 ng/L)将患者分为IL-6>45.8 ng/L组(n=39)和IL-6≤45.8 ng/L组(n=41),FPG以参考值上限(6.1 mmol/L)作为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FPG>6.1 mmol/L组(n=36)和FPG≤6.1 mmol/L组(n=44)。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IL-6>45.8 ng/L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IL-6≤45.8 ng/L组(76.9%与36.6%;χ2=16.075,P<0.001)、FPG>6.1 mmol/L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FPG≤6.1 mmol/L组(69.4%与45.5%;χ2=4.292,P=0.038)。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IL-6是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HR=2.396,95%CI=1.203~6.054,P<0.05)。IL-6预测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95%CI=0.658~0.880),最佳截断值为40.97 ng/L,灵敏度为0.867,特异度为0.683。

    结论

    血清IL-6、FPG水平与CHD及其不良预后相关,血清IL-6是CHD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吴瑞鹏, 彭成, 袁丙坤, 章梦君, 李文源
    2024, 27(03):  293-29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9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81KB) ( )  
    背景

    我国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逐年攀升,血清尿酸(S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UHR)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但在中老年人群中,关于UHR与MS关联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中国中老年人群UHR与MS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估UHR对MS的预测价值。

    方法

    本研究采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公开数据,纳入9 233名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体格检查指标和血生化检查指标。计算研究对象UHR。依据是否患有MS将研究对象分为非MS组(n=7 006)与MS组(n=2 227),同时按UHR四分位数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Q1组(UHR≤7.32%,n=2 308)、Q2组(7.32%<UHR≤9.45%,n=2 307)、Q3组(9.45%<UHR≤12.20%,n=2 310)、Q4组(UHR>12.20%,n=2 308)。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UHR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UHR与MS的关系。分别绘制总体和不同性别研究对象UHR预测MS发生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0.3±9.6)岁,MS组女性比例、年龄、城镇比例、高血压史比例、糖尿病史比例、血脂异常史比例、服用降脂药比例、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SUA、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MI、腰围(WC)、UHR高于非MS组,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非MS组,两组受教育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UHR水平的上升,Q1~Q4组MS、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TG血症、低HDL-C血症检出率呈上升趋势(P趋势<0.01);Q1~Q4组BMI、WC、SBP、DBP、TG、HDL-C、LDL-C、TC、FPG、eGFR、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UHR与TG、FPG、DBP、SBP、BMI、WC均呈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按性别分层后,男性、女性UHR与TG、FPG、DBP、SBP、BMI、WC均呈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Q1组相比,男性Q4组(OR=3.385,95%CI=1.778~6.444,P<0.01)和女性Q4组(OR=2.886,95%CI=1.991~4.184,P<0.01)MS患病风险增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UHR预测MS的AUC为0.735(95%CI=0.723~0.746),男性群体UHR预测MS的AUC为0.773(95%CI=0.757~0.790),女性群体UHR预测MS的AUC为0.750(95%CI=0.735~0.766)。

    结论

    中国中老年人群UHR水平与MS呈正向关联,UHR与MS及其组分密切相关,UHR可能是MS的危险因素且对中老年群体MS发生风险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贺佳, 李永平, 魏枫, 刘美岚, 吴亚玲, 韶龙格
    2024, 27(03):  300-30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6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80KB) ( )  
    背景

    随着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威胁全民健康,目前非编码RNA与内分泌代谢相关疾病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其中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lncRNA NEAT1)及微小RNA(miRNA)-182-5p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中的研究鲜有报道。

    目的

    探讨T2DM合并MAFLD患者lncRNA NEAT1、miRNA-182-5p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机制及临床意义。

    方法

    纳入2021年10月—2022年6月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236例为研究对象,同时纳入49名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与实验室检测结果。测定内脏脂肪面积(VFA)、皮下脂肪面积(SFA)。采集外周血,测定lncRNA NEAT1、miRNA-182-5p。将T2DM患者其分为T2DM合并非MAFLD组(n=82)与T2DM合并MAFLD组(n=154)。进一步根据肝纤维化指数(FIB-4)将T2DM合并MAFLD组分为肝纤维化低危亚组(n=55)、肝纤维化中危亚组(n=69)、肝纤维化高危亚组(n=30)。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肝纤维化高危亚组lncRNA NEAT1、miRNA-182-5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2DM合并MAFLD患者肝纤维化风险的影响因素。

    结果

    健康对照组年龄、颈围(N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于T2DM合并MAFLD组、T2DM合并非MAFLD组,白蛋白(Alb)高于T2DM合并MAFLD组、T2DM合并非MAFLD组(P<0.05);T2DM合并MAFLD组BMI、腰围(WC)、VFA、SFA、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TG)、血尿酸(SUA)、lncRNA NEAT1高于健康对照组、T2DM合并非MAFLD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健康对照组、T2DM合并非MAFLD组,总胆固醇(TC)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T2DM合并非MAFLD组HOMA-IR、lncRNA NEAT1高于健康对照组,miRNA-182-5p高于健康对照组、T2DM合并MAFLD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低于健康对照组、T2DM合并MAFLD组(P<0.05)。肝纤维化低危亚组VFA、SFA、AST、lncRNA NEAT1低于肝纤维化中危亚组、肝纤维化高危亚组,PLT、miRNA-182-5p高于肝纤维化中危亚组、肝纤维化高危亚组,BMI、WC、NC低于肝纤维化高危亚组,TC高于肝纤维化高危亚组(P<0.05);肝纤维化中危亚组PLT、miRNA-182-5p高于肝纤维化高危亚组,AST、lncRNA NEAT1低于肝纤维化高危亚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肝纤维化高危亚组患者lncRNA NEAT1与miRNA-182-5p呈负相关(rs=-0.438,P<0.0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NEAT1(OR=1.326,95%CI=1.087~1.616)、VFA(OR=1.019,95%CI=1.006~1.033)、miRNA-182-5p(OR=0.083,95%CI=0.027~0.257)、PLT(OR=0.956,95%CI=0.942~0.970)、AST(OR=1.048,95%CI=1.022~1.075)是T2DM合并MAFLD患者肝纤维化风险的影响因素。

    结论

    外周血lncRNA NEAT1、miRNA-182-5p与T2DM合并MAFLD患者并发肝纤维化密切相关,为该病的早期预测及诊治提供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范彩霞, 李娇, 魏延津, 郭德群, 刘存飞, 李峥嵘, 邱石
    2024, 27(03):  308-31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3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63KB) ( )  
    背景

    心房颤动发病率高,是引起脑卒中、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适当的抗凝治疗是预防心房颤动相关性卒中的核心。华法林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抗凝药物,但其治疗窗较窄,固定剂量的华法林在治疗初期很容易导致过度或抗凝治疗不足,既往华法林抗凝过度的临床研究较少。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初期发生抗凝过度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并探讨发生抗凝过度的影响因素。

    方法

    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2年12月临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华法林2.5 mg/d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55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心房颤动类型(非瓣膜型/瓣膜型)、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转氨酶异常、心力衰竭)、联合用药情况(联合用药数量、联用抗菌药物、联用胺碘酮),收集患者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收集患者治疗前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用药7 d后INR。根据华法林治疗7 d后INR是否>3.0将患者分为抗凝过度组(INR>3.0,n=122)和未抗凝过度组(INR≤3.0,n=430),比较两组患者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华法林抗凝治疗初期发生抗凝过度的影响因素。

    结果

    抗凝过度组患者年龄,女性、瓣膜型心房颤动、低蛋白血症、转氨酶异常比例,联合用药数量,联用胺碘酮比例,AST高于未抗凝过度组;体质量、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Alb、ALT低于未抗凝过度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1.954,95%CI=1.243~3.073,P=0.004)、体质量≤63 kg(OR=2.967,95%CI=1.841~4.783,P<0.001)、联合用药数量>5种(OR=1.976,95%CI=1.175~3.323,P=0.010)、Scr≥91 μmol/L(OR=2.087,95%CI=1.222~3.561,P=0.007)是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初期发生抗凝过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OR=0.424,95%CI=0.191~0.939,P=0.034)是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初期发生抗凝过度的保护因素。

    结论

    年龄≥65岁、体质量≤63 kg、联合用药数量>5种、Scr≥91 μmol/L可能是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初期发生抗凝过度的危险因素,而糖尿病可能是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初期发生抗凝过度的保护因素。对于高龄、低体质量、多种药物联合使用、Scr水平升高的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应密切监测INR水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老年认知功能问题研究
    王英, 董之晓, 杨克虎
    2024, 27(03):  315-32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9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19KB) ( )  
    背景

    认知障碍可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抑郁、孤独感,以及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下降。

    目的

    探讨非药物整合式干预对轻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抑郁、孤独感、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

    方法

    基于认知障碍的风险因素研发了认知功能训练、身体运动、情绪管理、社会连结、健康生活习惯5个维度的非药物整合式干预方案,采用A-B-A单个案受试者设计,于2021年6—12月展开对3名确诊为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进行为期3个月,1次/周,60 min/次的干预。于基线、干预3个月后、干预结束后3个月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版生活质量量表(SF-12)、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中文版孤独量表(DJGLS)从认知功能、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抑郁情绪、孤独感5个维度评估3名老年人各量表得分并分析其变化。并在干预结束后3个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从认知功能、生活质量、抑郁情绪、自我效能感和孤独感维度评估干预效果。

    结果

    纳入研究的3名老年人年龄为74、70、73岁,均已婚、与配偶和孙辈共同居住。3名老年人的MoCA基线得分为21、22、24分,干预3个月后为28、26、27分,干预结束后3个月为25、19、23分;GSES基线得分为25、30、27分,干预3个月后为29、29、30分,干预结束后3个月为28、31、28分。SF-12基线时得分为69、32、51分,干预3个月后为81、81、83分,干预结束后3个月为78、38、59分。GDS-15基线得分为4、8、2分,干预3个月后为2、6、1分,干预结束后3个月为1、8、4分。DJGLS基线得分为8、7、8分,干预3个月后为5、5、4分,干预结束后3个月为5、5、7分。半结构访谈资料表明,受试者在认知功能、生活质量、抑郁情绪、孤独感、自我效能感5个维度均有改善。

    结论

    对于患有轻度老年认知障碍的受试老年人而言,从认知功能训练、身体运动、情绪调节、社会连结、健康生活习惯5个维度开展非药物整合式的干预是有意义的,轻度老年认知障碍老年人的MoCA、SF-12、GDS-15、DJGLS得分在干预3个月后均有改善,GSES得分在干预后效果不理想,所有维度得分在干预结束后3个月呈递减趋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黄晓彤, 王琼, 刘晨, 侯晓春, 许心蕊, 吴炳义, 杨晓
    2024, 27(03):  322-32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5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36KB) ( )  
    背景

    童年经历对中老年健康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但其对中老年认知功能的影响效应及路径尚不明确。

    目的

    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分析童年社会经济地位对中老年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中老年认知功能的促进策略。

    方法

    本研究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2、2020年数据,构建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童年社会经济地位对中老年认知功能影响的中介效应路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各指标的关系。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034位中老年人,平均年龄为(62.33±9.89)岁。其童年社会经济地位得分为(0.000±0.797)分,个体受教育水平得分为(1.970±1.111)分,社会参与得分为(1.150±0.967)分,抑郁状况得分为(5.960±4.681)分,中老年认知得分为(0.000±1.000)分。童年社会经济地位与受教育水平、社会参与、中老年认知功能均呈正相关(P<0.05),与抑郁状态呈负相关(P<0.05)。多重中介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年龄、性别、城乡、慢性病患病、医疗服务利用的情况下,童年社会经济地位对中老年认知功能影响的直接效应不显著(β=0.054,t=1.400,P=0.162),受教育水平、社会参与、抑郁状况显著影响中老年认知功能(β=0.335,t=11.622,P<0.05;β=0.064,t=2.166,P<0.05;β=-0.019,t=-3.154,P<0.05)。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受教育水平、社会参与在童年社会经济地位与中老年认知之间的简单中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95%CI=0.141~0.223;95%CI=0.001~0.019),受教育水平、社会参与的链式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95%CI=0.001~0.017),受教育水平、抑郁状况的链式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95%CI=0.001~0.008)。

    结论

    受教育水平是童年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中老年认知功能的资源路径;社会参与是童年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中老年认知功能的条件路径;抑郁状况是影响中老年认知功能的风险因素。应基于生命历程理论,从个人、家庭、社会多个层面关注童年期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制订中老年认知促进策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吴子幸, 胡欣, 陶诗萌, 何友军, 蔡传云, 江伟
    2024, 27(03):  328-33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9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26KB) ( )  
    背景

    慢性失眠是老年人群常见的疾病之一,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而关于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与失眠严重程度、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诊治的老年慢性失眠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入组前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老年抑郁量表(GDS-15)、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测试,并根据PSQI评分将患者按照失眠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其中轻度失眠组32例、中度失眠组38例、重度失眠组35例。运用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PG)评估患者客观睡眠质量,监测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及觉醒次数;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血清25(OH)D3、TNF-α水平。

    结果

    重度失眠组睡眠潜伏期长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觉醒次数高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总睡眠时间少于轻度失眠组,睡眠效率低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中度失眠组睡眠潜伏期长于轻度失眠组,睡眠效率低于轻度失眠组(P<0.05)。重度失眠组MMSE、MoCA评分均低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中度失眠组MMSE、MoCA评分均低于轻度失眠组(P<0.05)。重度失眠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25(OH)D3水平低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P<0.05);中度失眠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轻度失眠组,25(OH)D3水平低于轻度失眠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MSE、MoCA评分与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25(OH)D3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失眠严重程度、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和TNF-α水平呈负相关(P<0.05)。

    结论

    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可能与失眠严重程度及血清25(OH)D3水平降低、TNF-α水平升高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
    宁麟, 孙建光
    2024, 27(03):  335-34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5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26KB) ( )  
    背景

    肝细胞癌(HCC)存在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在癌前病变阶段进行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率,对其防治具有显著意义。现代医学对于HCC癌前病变的治疗存在干预时机难以把握、治疗手段单一等问题,中医药防治HCC癌前病变或许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新途径。

    目的

    观察芪术化积方治疗HCC癌前病变(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纳入2019年10月—2020年3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威海市中医院、泰安市中医院肝病科门诊就医且符合中医证型"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证"的HCC癌前病变初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乙型病毒性肝炎(HBV)后肝硬化史、HCC家族史、10年以上饮酒史],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肿瘤标志物指标[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影像学指标(病灶类型、病灶性质、病灶长径)、安全性指标、不良反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且完成研究的6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0),对照组予以抗病毒、抗炎保肝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联合芪术化积方治疗。疗程为48周,停药后随访4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及随访周期中HCC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改善指标(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肝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指标、影像学指标(病灶长径、病灶稳定率、病灶改善率)、安全性指标(安全率)的差异。

    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ALT、AST、TBIL、GGT、ALP、AFP-L3均低于治疗前,ALB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DCP值、病灶长径均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AST、ALP水平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周期结束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1.2%)高于对照组(63.3%)(P<0.05);观察组病灶改善率(35.3%)和病灶稳定率(50.0%)与对照组(20.0%,4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周期结束后观察组HCC发生率(8.8%)与对照组(1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8.8%)低于对照组(30.0%)(P<0.05)。安全性指标方面,观察组2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两组均未出现安全性指标异常,观察组安全率(94.1%)与对照组(9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芪术化积方治疗HCC癌前病变(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证),在改善中医证候、改善肝功能、缩小病灶结节、降低远期HCC发生率及减少肝硬化并发症等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郑蓉, 刘志栋, 王淼, 张笑, 陈俊岚, 周时高
    2024, 27(03):  343-34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6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73KB) ( )  
    背景

    全球约有1/4的人患有代谢综合征(MetS)。近年来我国MetS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对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中医药治疗MetS有着多靶点、多环节的优势,但目前临床上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

    目的

    观察葛斛调脂方对MetS患者腰围(WC)、体质量、体脂率(BFP)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方法

    2021年6月—2022年11月前瞻性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84例MetS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给定随机种子数,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葛斛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葛斛组应用葛斛调脂方颗粒治疗(葛根6 g,铁皮石斛6 g),患者空腹早晚各1次,1包/次,冲服,连续服用8周。对照组应用安慰剂颗粒干预,患者空腹早晚各1次,1包/次,冲服,连续服用8周。干预期间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同的健康宣教(包括膳食方案和运动处方的指导)。干预8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WC、体质量、BMI、BF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

    结果

    最终葛斛组41例、对照组41例完成8周的干预研究。治疗前两组患者WC、体质量、BMI、BF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WC、体质量、BMI、BFP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G、TC、HDL-C、LDL-C、FB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TG、TC、FBG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和随访结束后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

    结论

    葛斛调脂方能较好地改善MetS患者的WC、体质量、BMI、BFP、TG、TC及FBG,且安全性较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罗书曼, 朱星, 陈帅, 李文, 董右青, 何昌禄, 周艳, 陈云志
    2024, 27(03):  348-35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2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951KB) ( )  
    背景

    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病比例不断增加,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四妙汤中药物的有效成分确有改善RA的作用,但分析方剂的作用及机制缺乏相关研究。

    目的

    观察四妙汤对胶原诱导法建立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干预效果及其对维生素D系统及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影响。

    方法

    2021年11月—2023年1月选取SD雌性大鼠7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空白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甲氨蝶呤组(MTX组)、维生素D组(VD组)、四妙汤低剂量组(SMT-L组)、四妙汤中剂量组(SMT-M组)、四妙汤高剂量组(SMT-H组),每组10只。通过胶原诱导法建立滑膜型关节炎大鼠模型,于造模7 d后开始灌胃治疗。观察药物干预前后大鼠踝部肿胀程度,测量关节炎指数(AI)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情况,检测大鼠血清中白介素6(IL-6)、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NETs水平,检测关节滑膜组织24-羟基化酶(CYP24A1)、1-α羟化酶(CYP27B1)、MPO、维生素D受体(VDR)、弹性蛋白酶(NE)表达水平。

    结果

    药物干预第第7天Control组、MTX组、VD组、SMT-L组、SMT-M组、SMT-H组踝部肿胀程度低于Model组,第14天Model组踝部肿胀程度高于Control组,SMT-M组踝部肿胀程度高于Model组,第21天Model组踝部肿胀程度高于Control组、MTX组,低于VD组、SMT-L组、SMT-M组、SMT-H组,第28天Control组、MTX组、VD组、SMT-L组、SMT-M组、SMT-H组踝部肿胀程度低于Model组(P<0.05)。第14天SMT-H组大鼠AI评分低于Model组,第21天MTX组、VD组、SMT-L组、SMT-H组AI评分低于Model组,第28天MTX组、VD组、SMT-L组、SMT-M组、SMT-H组AI评分低于Model组(P<0.05)。7组大鼠滑膜组织MPO、TNF-α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odel组MPO、TNF-α高于Control组,MTX组、VD组、SMT-H组MPO、TNF-α低于Model组,SMT-M组TNF-α低于Model组(P<0.05)。Model组IL-6、NETs高于Control组,25(OH)D3低于Control组;MTX组、VD组、SMT-H组IL-6、NETs低于Model组,25(OH)D3高于Model组;SMT-M组NETs低于Model组(P<0.05)。Model组CYP24A1高于Control组、MTX组、VD组、SMT-M组、SMT-H组,CYP27B1、VDR低于Control组、MTX组、VD组、SMT-M组、SMT-H组,MPO高于Control组、MTX组、VD组、SMT-L组、SMT-M组、SMT-H组,NE高于Control组、VD组、SMT-M组、SMT-H组(P<0.05)。

    结论

    四妙汤可能通过调控维生素D系统抑制NETs的形成,进而治疗RA。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医学循证
    林令君, 郭俊, 王俊伟, 高杨, 陈惠盈, 万永丽
    2024, 27(03):  357-36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5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191KB) ( )  
    背景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多数患者病情重,疾病进展快。性能良好的糖尿病足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识别高危患者,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目的

    系统评价糖尿病足发病风险预测模型,为模型的构建和优化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发表的关于糖尿病足风险预测模型的相关文献,检索期限为建库至2023-05-15。由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文献数据,使用预测模型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PROBAST)对模型进行质量评价。使用Stata 17.0软件对模型中预测因子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包含13个模型,其中12个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0.7。7个模型进行了模型校准,8个模型进行了验证。PROBAST评估结果显示,纳入的13篇文献中有1篇为低偏倚风险,其余12篇均为高偏倚风险;模型适用性方面,1篇为低适用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3,95%CI=1.04~1.24)、糖化血红蛋白(OR=1.56,95%CI=1.26~1.94)、足溃疡史(OR=5.93,95%CI=2.85~12.37)、足截肢史(OR=7.79,95%CI=2.74~22.17)、单丝试验敏感性减弱(OR=1.59,95%CI=1.42~1.78)、足真菌感染(OR=6.14,95%CI=1.71~22.04)、肾病(OR=2.09,95%CI=1.65~2.65)是糖尿病足发病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糖尿病足风险预测模型仍存在不足,未来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可重点关注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足溃疡史、足截肢史、单丝试验敏感性、足真菌感染、肾病等预测因子。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薛超, 李娟, 方茜, 余洁, 郝明青
    2024, 27(03):  364-37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1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851KB) ( )  
    背景

    卒中后疲劳(PSF)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恢复,也是卒中复发和卒中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了解PSF的流行病学现状对于推进我国卒中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PSF患病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我国相关部门制订有针对性地脑卒中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集有关中国PSF患病率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05-20。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57个横断面研究,涉及中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总样本量为13 621例,其中PSF者5 76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PSF患病率为43.5%(95%CI=40.0%~47.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按性别分组,男性患病率为38.4%(95%CI=34.3%~42.5%),女性为45.2%(95%CI=40.7%~49.7%);按年龄分组,<60岁为40.0%(95%CI=32.3%~48.0%),60~75岁为67.9%(95%CI=54.2%~80.1%),>75岁为71.9%(95%CI=48.9%~90.5%);按地理分区分组,华北地区为40.0%(95%CI=35.0%~45.2%),东北地区为41.0%(95%CI=29.5%~53.0%),华东地区为49.5%(95%CI=43.1%~55.8%),华中地区为40.3%(95%CI=34.9%~45.8%),华南地区为40.0%(95%CI=28.4%~52.2%),西南地区为59.3%(95%CI=54.0%~65.0%),西北地区为46.2%(95%CI=38.3%~54.2%);按卒中性质分组,出血性脑卒中为56.3%(95%CI=42.8%~69.4%),缺血性脑卒中为40.0%(95%CI=36.7%~43.4%);按卒中分期分组,急性期为41.4%(95%CI=37.0%~45.8%),恢复期为46.4%(95%CI=40.8%~52.1%);按受教育程度分组,小学及以下为56.0%(95%CI=43.7%~67.9%),初中为46.7%(95%CI=39.6%~53.8%),高中为46.8%(95%CI=40.3%~53.4%),大专及以上为43.6%(95%CI=35.7%~51.6%);按婚姻状况分组,有配偶者为45.8%(95%CI=40.8%~50.9%),无配偶者为53.6%(95%CI=47.4%~59.8%);按工作状况分组,在职者为45.0%(95%CI=33.2%~57.0%),无业或退休者为53.8%(95%CI=40.1%~67.2%);按评估工具分组,应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为41.8%(95%CI=38.3%~45.3%),应用个人疲劳强度问卷(CIS)为65.8%(95%CI=57.1%~74.0%),应用中文版卒中神经疲劳指数(NFI-stroke)为50.5%(95%CI=44.6%~56.5%),应用中文版疲劳评估量表(C-FAS)为52.7%(95%CI=43.1%~62.1%),应用精神疲劳自评量表(MFS)为48.9%(95%CI=43.6%~54.2%)。此外,从年龄分布来看,我国PSF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χ2趋势=87.081,r=0.209,P<0.01);从文化背景来看,我国PSF患病率与受教育程度的无相关趋势(χ2趋势=0.333,P=0.564);从空间分布来看,全国7个地区PSF患病率(40.0%~59.3%)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615,P<0.01),19个省级行政区PSF患病率(23.3%~74.2%)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294,P<0.01);从发表时间来看,2013年1月—2023年5月我国PSF患病率(32.4%~53.9%)有增长趋势(χ2趋势=48.011,P<0.01)。

    结论

    中国PSF总体患病率较高,不同地区、省份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西南地区和贵州省最高,而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及天津市最低。此外,女性、高龄、无配偶、受教育程度低、无业或退休、卒中恢复期、脑出血等群体PSF患病率偏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全科医生知识窗
    韦葵葵, 巩浩雯, 刘玉秀, 王妍, 刘梦丹, 张曼婷, 虞茜惠
    2024, 27(03):  375-38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5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59KB) ( )  

    中美韩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均是针对本国国民健康与营养监测而形成的数据库,近年已成为数据挖掘的重要公共资源。本文对比分析了中美韩3个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的建设现状、历史追溯、抽样方法和调查内容,其主要区别在于研究设计的类型不同,我国采用的是队列研究,而美国和韩国均为系列横断面调查。随后对基于数据库发表文献的数量和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美国的发文量上升趋势更为突出,且3个数据库的研究热点与健康、营养调查主题一致。最后对数据库建设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建议,期望为研究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路径,更好地促进科学证据产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