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24, Vol. 27 ›› Issue (32): 4077-4084.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802
所属专题: 神经系统疾病最新文章合辑; 脑健康最新研究合辑
江湖, 王晓萱, 张振香*(), 赵志欣, 梅永霞, 林蓓蕾, 王文娜
收稿日期:
2023-08-10
修回日期:
2024-03-10
出版日期:
2024-11-15
发布日期:
2024-08-08
通讯作者:
张振香
作者贡献:
江湖提出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案并撰写论文;王晓萱、赵志欣、梅永霞负责收集和整理文献;林蓓蕾、王文娜负责论文修订;张振香负责文章审校,并对文章整体负责。
基金资助:
JIANG Hu, WANG Xiaoxuan, ZHANG Zhenxiang*(), ZHAO Zhixin, MEI Yongxia, LIN Beilei, WANG Wenna
Received:
2023-08-10
Revised:
2024-03-10
Published:
2024-11-15
Online:
2024-08-08
Contact:
ZHANG Zhenxiang
摘要: 背景 脑卒中发病率高且复发风险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医院治疗后需过渡至家庭康复,患者在过渡期体验复杂,亟需通过Meta整合更为全面地了解患者在过渡期的体验和感受。 目的 系统评价脑卒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体验的质性研究。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Embase、CINAHL、PsycINFO、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收录的有关脑卒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3-07-11。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汇集性整合的方法进行结果整合。 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提炼出46个研究结果,归纳出7个类别,最终得出3个整合结果:身心社会各层面的动态改变产生交互影响;整体照护需求强烈;积极应对疾病并逐渐过渡到新的生活常态。 结论 脑卒中患者从医院过渡至家庭期间面临复杂的身心挑战和多层次的照护需求。医护人员应关注脑卒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的真实体验和未满足需求,为患者提供整体性和连续性的照护服务,促进患者身心社会的全面过渡。
中图分类号:
步骤 | 检索式 |
---|---|
#1 | stroke[MeSH Terms] |
#2 | ((((((ischemic attack[Title/Abstract])OR(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tle/Abstract]))OR(tia[Title/Abstract]))OR(poststroke[Title/Abstract]))OR(cerebrovascular accident[Title/Abstract]))OR(cva[Title/Abstract]))OR(brain attach hemorrhage[Title/Abstract]) |
#3 | #1 OR #2 |
#4 | (((transition*[Title/Abstract])OR(transition* care[Title/Abstract]))OR(hospital-to-home transition*[Title/Abstract]))OR(transition home[Title/Abstract]) |
#5 | (((((needs[Title/Abstract]))OR(attitudes[Title/Abstract]))OR(experience[Title/Abstract]))OR(perspectives[Title/Abstract]))OR(perceptions[Title/Abstract]) |
#6 | ((((((qualitative[Title/Abstract])OR(focus group[Title/Abstract]))OR(interview[Title/Abstract]))OR(phenomenon[Title/Abstract]))OR(grounded theory[Title/Abstract]))OR(narrative[Title/Abstract]))OR(ethnograph*[Title/Abstract]) |
#7 | #3 AND #4 AND #5 AND #6 |
表1 PubMed检索策略
Table 1 Strategy of PubMed
步骤 | 检索式 |
---|---|
#1 | stroke[MeSH Terms] |
#2 | ((((((ischemic attack[Title/Abstract])OR(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tle/Abstract]))OR(tia[Title/Abstract]))OR(poststroke[Title/Abstract]))OR(cerebrovascular accident[Title/Abstract]))OR(cva[Title/Abstract]))OR(brain attach hemorrhage[Title/Abstract]) |
#3 | #1 OR #2 |
#4 | (((transition*[Title/Abstract])OR(transition* care[Title/Abstract]))OR(hospital-to-home transition*[Title/Abstract]))OR(transition home[Title/Abstract]) |
#5 | (((((needs[Title/Abstract]))OR(attitudes[Title/Abstract]))OR(experience[Title/Abstract]))OR(perspectives[Title/Abstract]))OR(perceptions[Title/Abstract]) |
#6 | ((((((qualitative[Title/Abstract])OR(focus group[Title/Abstract]))OR(interview[Title/Abstract]))OR(phenomenon[Title/Abstract]))OR(grounded theory[Title/Abstract]))OR(narrative[Title/Abstract]))OR(ethnograph*[Title/Abstract]) |
#7 | #3 AND #4 AND #5 AND #6 |
第一作者 | 发表年份(年) | 国家 | 研究方法 | 样本量 | 感兴趣的研究现象 | 情境因素 | 主要研究结果 |
---|---|---|---|---|---|---|---|
YEUNG[ | 2011 | 中国 | 现象学研究,半结构式访谈 | 15例脑卒中幸存者 | 探讨脑卒中幸存者在过渡期的担忧 | 参与者家中 | ①患者在医院和家中的整体关注点有所不同,但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因素仍然相互影响;②中国文化背景下对疾病的应对方式;③社会支持"悖论";④临床管理中的照护差距 |
RITTMAN[ | 2007 | 美国 | 质性研究,半结构式访谈 | 125例脑卒中幸存者 | 探讨脑卒中幸存者过渡期特征性和功能性的变化 | 参与者家中 | ①自我意识和身体体验的变化;②社会关系的变化;③社区融合的变化 |
RITTMAN[ | 2004 | 美国 | 质性研究,半结构式访谈 | 51例脑卒中幸存者 | 探讨患者对过渡期时间的体验 | 参与者家中 | ①生活秩序的变化;②自我意识混乱;③时间管理的策略 |
TIMOTHY[ | 2016 | 新西兰 | 扎根理论,半结构式访谈 | 7例脑卒中患者 | 探究脑卒中患者从医院过渡到家庭的体验 | 参与者家中 | ①分散的身体自我;②凝聚的身体自我;③身体体验的主要影响因素 |
PRINGLE[ | 2013 | 英国 | 现象学研究,开放式深度访谈 | 12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 | 探究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出院后过渡期内的体验 | 参与者家中 | ①重新审视自己;②重新与外界建立联系;③回顾过去 |
SHOOK[ | 2016 | 加拿大 | 现象学研究,半结构式深度访谈 | 3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 | 探究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的教育需求 | 参与者家中,康复中心 | ①二级预防;②康复的概率;③从多个渠道收集、利用有关疾病与治疗信息;④向家庭过渡;⑤居家康复的依从性 |
LINDBLOM[ | 2020 | 瑞典 | 扎根理论,半结构化访谈、焦点小组访谈 | 16例脑卒中患者,7例重要他人和48例医护人员 | 探讨脑卒中患者、重要他人和医护人员对过渡期的看法 | 医院 | ①开展对话,促进协调过渡;②通过综合措施达成共识;③从被动参与被迫转变为茫然的决策者 |
GUSTAFSSON[ | 2014 | 澳大利亚 | 描述性质性研究,半结构化访谈、 | 7例脑卒中患者 | 探究脑卒中患者从医院到家庭的过渡过程中的体验和期望 | 康复中心,参与者家中 | ①对医院和家庭环境的体验;②生活被彻底改变 |
GUSTAFSSON[ | 2013 | 澳大利亚 | 描述性质性研究,半结构化访谈 | 5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 | 探究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过渡期的体验 | 参与者家中 | ①康复训练可被接受;②艰难回归;③支持和援助 |
CONNOLLY[ | 2018 | 美国 | 描述性质性研究,半结构化访谈 | 31例缺血性脑卒中幸存者 | 探究脑卒中幸存者过渡期内的体验 | 参与者家中 | ①脑卒中打断了正常的生活;②过渡到一个陌生的家庭环境;③不确定感;④理解新的自我;⑤适应新的自我 |
HODSON[ | 2016 | 澳大利亚 | 质性研究,半结构化访谈 | 7例脑卒中患者 | 探究脑卒中患者过渡期的居家体验 | 不清楚 | ①物理维度;②社会关系维度;③个人维度;④时间维度;⑤职业维度;⑥社会系统维度 |
LIN[ | 2022 | 中国 | 质性研究,半结构化访谈 | 23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 | 探究脑卒中幸存者及其家庭照顾者在从医院到家庭的过度护理过程中的体验 | 医院,参与者家中 | ①幸存下来;②生活在迷雾之中;③居家过程中的危机 |
HODSON[ | 2019 | 澳大利亚 | 现象学研究,半结构化访谈 | 1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 | 纵向探究轻度脑卒中后配偶双方的家庭过渡情况 | 参与者家中 | ①意外、不理想和短暂的时光;②新的生活常态 |
表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Table 2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cluded literature
第一作者 | 发表年份(年) | 国家 | 研究方法 | 样本量 | 感兴趣的研究现象 | 情境因素 | 主要研究结果 |
---|---|---|---|---|---|---|---|
YEUNG[ | 2011 | 中国 | 现象学研究,半结构式访谈 | 15例脑卒中幸存者 | 探讨脑卒中幸存者在过渡期的担忧 | 参与者家中 | ①患者在医院和家中的整体关注点有所不同,但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因素仍然相互影响;②中国文化背景下对疾病的应对方式;③社会支持"悖论";④临床管理中的照护差距 |
RITTMAN[ | 2007 | 美国 | 质性研究,半结构式访谈 | 125例脑卒中幸存者 | 探讨脑卒中幸存者过渡期特征性和功能性的变化 | 参与者家中 | ①自我意识和身体体验的变化;②社会关系的变化;③社区融合的变化 |
RITTMAN[ | 2004 | 美国 | 质性研究,半结构式访谈 | 51例脑卒中幸存者 | 探讨患者对过渡期时间的体验 | 参与者家中 | ①生活秩序的变化;②自我意识混乱;③时间管理的策略 |
TIMOTHY[ | 2016 | 新西兰 | 扎根理论,半结构式访谈 | 7例脑卒中患者 | 探究脑卒中患者从医院过渡到家庭的体验 | 参与者家中 | ①分散的身体自我;②凝聚的身体自我;③身体体验的主要影响因素 |
PRINGLE[ | 2013 | 英国 | 现象学研究,开放式深度访谈 | 12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 | 探究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出院后过渡期内的体验 | 参与者家中 | ①重新审视自己;②重新与外界建立联系;③回顾过去 |
SHOOK[ | 2016 | 加拿大 | 现象学研究,半结构式深度访谈 | 3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 | 探究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的教育需求 | 参与者家中,康复中心 | ①二级预防;②康复的概率;③从多个渠道收集、利用有关疾病与治疗信息;④向家庭过渡;⑤居家康复的依从性 |
LINDBLOM[ | 2020 | 瑞典 | 扎根理论,半结构化访谈、焦点小组访谈 | 16例脑卒中患者,7例重要他人和48例医护人员 | 探讨脑卒中患者、重要他人和医护人员对过渡期的看法 | 医院 | ①开展对话,促进协调过渡;②通过综合措施达成共识;③从被动参与被迫转变为茫然的决策者 |
GUSTAFSSON[ | 2014 | 澳大利亚 | 描述性质性研究,半结构化访谈、 | 7例脑卒中患者 | 探究脑卒中患者从医院到家庭的过渡过程中的体验和期望 | 康复中心,参与者家中 | ①对医院和家庭环境的体验;②生活被彻底改变 |
GUSTAFSSON[ | 2013 | 澳大利亚 | 描述性质性研究,半结构化访谈 | 5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 | 探究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过渡期的体验 | 参与者家中 | ①康复训练可被接受;②艰难回归;③支持和援助 |
CONNOLLY[ | 2018 | 美国 | 描述性质性研究,半结构化访谈 | 31例缺血性脑卒中幸存者 | 探究脑卒中幸存者过渡期内的体验 | 参与者家中 | ①脑卒中打断了正常的生活;②过渡到一个陌生的家庭环境;③不确定感;④理解新的自我;⑤适应新的自我 |
HODSON[ | 2016 | 澳大利亚 | 质性研究,半结构化访谈 | 7例脑卒中患者 | 探究脑卒中患者过渡期的居家体验 | 不清楚 | ①物理维度;②社会关系维度;③个人维度;④时间维度;⑤职业维度;⑥社会系统维度 |
LIN[ | 2022 | 中国 | 质性研究,半结构化访谈 | 23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 | 探究脑卒中幸存者及其家庭照顾者在从医院到家庭的过度护理过程中的体验 | 医院,参与者家中 | ①幸存下来;②生活在迷雾之中;③居家过程中的危机 |
HODSON[ | 2019 | 澳大利亚 | 现象学研究,半结构化访谈 | 1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 | 纵向探究轻度脑卒中后配偶双方的家庭过渡情况 | 参与者家中 | ①意外、不理想和短暂的时光;②新的生活常态 |
第一作者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⑩ | 质量等级(级) |
---|---|---|---|---|---|---|---|---|---|---|---|
YEUNG[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B |
RITTMAN[ | 不清楚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B |
RITTMAN[ | 不清楚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B |
TIMOTHY[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A |
PRINGLE[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不清楚 | 不清楚 | 是 | 是 | 是 | B |
SHOOK[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B |
LINDBLOM[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B |
GUSTAFSSON[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B |
GUSTAFSSON[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B |
CONNOLLY[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B |
HODSON[ | 不清楚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B |
LIN[ | 不清楚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B |
HODSON[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B |
表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Table 3 Methodological quality evaluation of included literature
第一作者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⑩ | 质量等级(级) |
---|---|---|---|---|---|---|---|---|---|---|---|
YEUNG[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B |
RITTMAN[ | 不清楚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B |
RITTMAN[ | 不清楚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B |
TIMOTHY[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A |
PRINGLE[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不清楚 | 不清楚 | 是 | 是 | 是 | B |
SHOOK[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B |
LINDBLOM[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B |
GUSTAFSSON[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B |
GUSTAFSSON[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B |
CONNOLLY[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B |
HODSON[ | 不清楚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B |
LIN[ | 不清楚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B |
HODSON[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B |
[1] |
|
[2] |
|
[3] |
王陇德,彭斌,张鸿祺,等.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概要[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2,19(2):136-144.
|
[4] |
|
[5] |
|
[6] |
郑伟,陈鑫,王建荣. 老年慢性病病人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模式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16,30(26):3209-3211.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26.003.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GBD 2019 Stroke Collaborators. Global,regional,and national burden of stroke and its risk factors,1990-2019: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J]. Lancet Neurol,2021,20(10):795-820. DOI:10.1016/S1474-4422(21)00252-0.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朱杉杉,张会敏,高杰,等.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医学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关系[J]. 广东医学,2020,41(18):1931-1935. DOI:10.13820/j.cnki.gdyx.20201471.
|
[38] |
|
[39] |
|
[40] |
邢雁芬,栗江霞,张沁莲,等. 中青年脑卒中病人及其配偶疾病二元应对体验的质性研究[J]. 护理研究,2022,36(18):3355-3358.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2.18.030.
|
[41] |
|
[42] |
|
[1] | 顾小林, 陈俊屿, 陈丹, 韩广莉, 陈衣迪, 李春宏, 罗小茜. 农村女性妊娠期负性情绪体验的质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6): 3283-3288. |
[2] | 翟佳燚, 陆媛, 潘莹, 于德华. 全科临床诊疗思维课程引进程序性评价课程体验的质性研究——基于建构主义视角[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5): 3193-3199. |
[3] | 杨继, 张垚, 赵英强, 张秋月. 中医三级防控模式对冠心病与脑卒中患者的管理效能评价: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2): 2750-2761. |
[4] | 谈毅, 祝丽红, 尹增维, 侯舒喃, 俞厚明. 磁共振成像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真实世界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0): 2508-2515. |
[5] | 边颖, 尹刚, 张梓洵, 陶红兵. 信息化建设赋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9): 2426-2432. |
[6] | 代高岚歆, 尹刚, 李浩, 陶红兵.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下家庭医生团队整合服务模式研究:基于关键事件技术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9): 2433-2440. |
[7] | 褚田雨, 顾艳. 颈动脉钙化特征在评估斑块稳定性及临床事件中的作用[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8): 2247-2252. |
[8] | 谭文彬, 李佳, 刘明玉, 路永欣, 程雅欣. 神经系统疾病及相关治疗药物对骨质疏松症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7): 2092-2100. |
[9] | 李玫, 蒋东升, 赵晶晶, 曹亚景, 张帆, 唐丽娟, 刘晓丽. 40岁及以上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的关系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4): 1723-1729. |
[10] | 王欣宇, 张家鸣, 过泽渊, 吴宇婷, 孙晓芳. 代谢正常型肥胖症患者放牧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一项质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2): 1453-1458. |
[11] | 杨辉. 倡导全科医学的质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2): 1421-1426. |
[12] | 孔晓倩, 王婧怡, 王莉, 毛婷, 夏文婧, 施雁. 山区农村老年人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目击情境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1): 1342-1346. |
[13] | 赵志欣, 梅永霞, 王晓萱, 江湖, 王文娜, 张振香. 脑卒中患者对社会参与的认知和经历:基于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0): 1273-1280. |
[14] | 刘祖婷, 徐明欢, 杨学智, 莫佳丽, 刘星雨, 杜慧杰, 张慧琴, 易应萍, 况杰.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的关联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05): 541-547. |
[15] | 杜慧杰, 刘星雨, 徐明欢, 杨学智, 张慧琴, 莫佳丽, 卢依, 况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预测研究的应用进展:以机器学习预测模型为例[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05): 554-56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