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婷, 王海燕, 富文俊.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23): 2913-2920. |
[2] |
姚俊杰, 商强强, 王宇峰, 栗嘉徽, 刘畅, 庞婷婷. 基于可穿戴式惯性传感器对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27): 3450-3455. |
[3] |
柳兰萍, 杨越, 黄漫, 马晓晶, 叶永铭, 刘晓旭, 林蕙泽, 朱可欣, 郭盛楠, 费宇彤, 杨涛, 于金娜. 基于改良德尔菲法构建《非特异性腰痛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临床问题[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09): 1037-1043. |
[4] |
林蕙泽, 闫文茜, 张萍萍, 费静雯, 申江红, 柳兰萍, 王翔, 朱可欣, 杨涛, 于金娜. 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的现状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09): 1053-1063. |
[5] |
陈安, 曹霄, 张慧林, 练剑锋. 针灸辅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03): 331-335. |
[6] |
张金焕,陈伊镕,兰凯,胡梨雨,于海波.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率和对血尿酸及疼痛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8): 1001-1010. |
[7] |
石强,罗琴,龚亲平,王岗.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氧-针-康”方案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浆多巴胺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27): 3460-3465. |
[8] |
田阡陌,卢文,朱礼刚,白昕予,匡薇薇,任虹,吴园园. 基于面部不同埋线方法的综合针灸疗法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9): 1068-1073. |
[9] |
吴佳璟,朱文妍,孙亦农,朱世鹏. 逆针“丰隆”穴对大鼠肥胖的预防作用及对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受体γ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6): 707-711. |
[10] |
吴佳璟,孙亦农,朱世鹏. 逆针灸对肥胖症预防机制研究的思路探讨[J].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5): 559-562. |
[11] |
赵健,梁玉丹,王小寅,罗海丽,马碧茹,周思英,郭端英,奎瑜,韦丽芬.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应用规律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1): 104-108. |
[12] |
蒲瑞生1,2,方晓丽1*,颉旺军1,刘丁龙1,权可1,苏成红1,杨晨光1,张延菊1. 颊针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家兔模型镇痛效应中的特点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33): 4183-4187. |
[13] |
郭丽君,鲍勇,沈婉婉,冯晋,孙炜,戴红勤,王泽洲. 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中医"治未病"技术现状及对策建议[J].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25): 3090-3093. |
[14] |
郭丽君,鲍勇,戴红勤,冯晋,孙炜,沈婉婉,王泽洲. 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中医"治未病"认知现状及政策建议[J].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10): 1213-1217. |
[15] |
严前琳,陈洪波. 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8): 946-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