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16, Vol. 19 ›› Issue (11): 1342-1346.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1.024

所属专题: 精神卫生最新文章合集

• • 上一篇    下一篇

某省级精神卫生中心2002-2011年抗精神病药物用药频度分析

张云淑,王健,徐娜,栗克清   

  1. 071000河北省保定市,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通信作者:栗克清,071000河北省保定市,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E-mail:like1002@sina.com
  • 出版日期:2016-04-15 发布日期:2016-04-15

  • Published:2016-04-15 Online:2016-04-15

摘要: 目的  了解某省级精神卫生中心2002-2011年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为精神科药物使用政策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收集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2002、2006、2011年度的药品出库记录,以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运用药物经济学用药频度(DDDs)分析方法,并结合药品总销售金额,对精神科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该机构抗精神病药物选择范围逐渐增加,2011年较2002年抗精神病药物品种增加了33.33%(4/1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占品种数由2002年的25.00%(3/12)上升至2011年的56.25%(9/16)。抗精神病药物的销售金额及DDDs呈现上升趋势,复合增长率分别达26.71%和4.51%。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销售金额(30.39%)和DDDs(15.71%)稳步增长,其构成比也相应增加,而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销售金额(-12.68%)及DDDs(-13.95%)呈负增长态势。2011年DDDs排名前5位的均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分别是喹硫平、奥氮平、利培酮、氯氮平、阿立哌唑。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价格日趋合理,除氯氮平外其余药品总销售金额排序与DDDs排序的比值(B/A)整体呈上升趋势,至2011年利培酮和喹硫平B/A≥1。结论  该机构使用的主要抗精神病药物已经由传统的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转向以喹硫平、奥氮平、利培酮为主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根据药物使用趋势,建议卫生行政部门适时调整医保药物政策。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 用药频度, 销售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