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25, Vol. 28 ›› Issue (18): 2294-2300.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261
• 医学前沿 • 上一篇
朱子一1, 何贵新2,*(), 秦伟彬2, 宋惠1, 张利文1, 唐伟智1, 杨斐斐1, 刘凌云1, 欧阳彬1
收稿日期:
2024-05-20
修回日期:
2024-09-27
出版日期:
2025-06-20
发布日期:
2025-04-25
通讯作者:
何贵新
作者贡献:
朱子一负责文章的构思与设计、论文撰写;何贵新、秦伟彬负责论文修订、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朱子一、宋惠、张利文、唐伟智、杨斐斐、刘凌云、欧阳彬负责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基金资助:
ZHU Ziyi1, HE Guixin2,*(), QIN Weibin2, SONG Hui1, ZHANG Liwen1, TANG Weizhi1, YANG Feifei1, LIU Lingyun1, OUYANG Bin1
Received:
2024-05-20
Revised:
2024-09-27
Published:
2025-06-20
Online:
2025-04-25
Contact:
HE Guixin
摘要: 线粒体作为细胞"守护者",在生物体中具有复杂的生理功能。线粒体自噬作为一种选择性的自噬方式,在清除损伤的线粒体、维持线粒体的数量及功能等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心肌细胞在心肌梗死后会经历缺血和再灌注损伤,并伴随着线粒体功能的异常及数目的增多,导致心肌纤维化的形成。线粒体自噬的激活对于改善心肌损伤和心肌纤维化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本文对线粒体自噬在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具体通路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以及中医药干预线粒体自噬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合阐述,以期为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策略。
[1] |
马丽媛,王增武,樊静,等.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要点解读[J].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32):3975-3994.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08.
|
[2] |
|
[3] |
|
[4] |
|
[5] |
袁文慧,刘剑芳,王梦龙,等. 心血管疾病中心肌纤维化与自噬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7,15(3):197-200. DOI:10.3969/j.issn.1672-5301.2017.03.002.
|
[6] |
|
[7] |
|
[8] |
|
[9] |
冯雨菲,何贵新,胡梦弦,等. 从线粒体功能障碍探讨心血管疾病作用机制及中药复方干预治疗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4):97-102.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2.04.021.
|
[10] |
|
[11] |
|
[12] |
殷玉,许志亮,刘刚. 线粒体自噬在纤维化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2,36(1):102-105. DOI:10.13507/j.issn.1674-3474.2022.01.025.
|
[13] |
|
[14] |
李开,饶莉. 线粒体自噬的分子生物学过程及其在心脏疾病中的作用[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22,43(3):222-224,228. DOI:10.16806/j.cnki.issn.1004-3934.2022.03.008.
|
[15] |
|
[16] |
|
[17] |
|
[18] |
刘亦伟,周静,高峰. 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J]. 智慧健康,2022,8(5):21-25. DOI:10.19335/j.cnki.2096-1219.2022.05.007.
|
[19] |
|
[20] |
李金城,杨杰,黄周,等. PINK1/Parkin通路调控线粒体自噬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细胞的影响研究[J]. 蛇志,2023,35(1):23-25,52. DOI:10.3969/j.issn.1001-5639.2023.01.006.
|
[21] |
李伟,赵卓,赵添,等. 细胞自噬与心室重构的相关研究进展[J]. 心肺血管病杂志,2022,41(4):436-439. DOI:10.3969/j.issn.1007-5062.2022.04.021.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王永正,苏先华,林金. 白藜芦醇通过抑制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 四川中医,2021,39(8):39-42.
|
[32] |
李想. 栝楼薤白半夏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线粒体自噬及PINK1/Parkin通路作用机制研究[D]. 昆明:云南中医药大学,2020. DOI:10.27460/d.cnki.gyzyc.2020.000296.
|
[33] |
|
[34] |
|
[35] |
张文静,李晓峰,孙明明,等. 线粒体自噬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J].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7):1194-1198. DOI: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56.
|
[36] |
|
[37] |
|
[38] |
郑霞. 线粒体靶向性H2S供体AP39通过抑制过度线粒体自噬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纤维化[D]. 衡阳:南华大学,2021.
|
[39] |
|
[40] |
王春淼. 参莲提取物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干预炎症小体活化抗大鼠心肌梗死的研究[D].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21. DOI:10.27658/d.cnki.gzzyy.2021.000098.
|
[41] |
|
[42] |
|
[43] |
|
[44] |
|
[45] |
|
[46] |
|
[47] |
辛高杰. 双参宁心胶囊调控FUNDC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D].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20. DOI:10.27658/d.cnki.gzzyy.2020.000191.
|
[48] |
|
[49] |
|
[50] |
吴云娇,黄锋,卢创宏,等. HMGB1介导线粒体自噬参与糖尿病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21,38(4):655-661. DOI:10.16190/j.cnki.45-1211/r.2021.04.005.
|
[51] |
|
[52] | |
[53] |
吴瑛滢,陈竞纬. 自噬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影响及中药的干预作用[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7):160-162.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7.104.
|
[54] |
黄淑敏,李书楠,钟森杰,等. 基于"正邪理论"探讨自噬在慢性心力衰竭发展中的作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12):233-239. DOI:10.13422/j.cnki.syfjx.20221296.
|
[55] |
周家谭,卢健棋,罗文宽,等. 中医药调控线粒体自噬相关信号通路防治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26(4):66-70. DOI:10.3969/j.issn.2095-4441.2023.04.018.
|
[56] |
王新宇. 线粒体自噬-NLRP3炎症小体轴介导丹酚酸B对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D].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
[57] |
齐苗苗. 黄芪甲苷通过PINK1/Parkin介导线粒体自噬改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研究[D]. 兰州:兰州大学,2021. DOI:10.27204/d.cnki.glzhu.2021.002986.
|
[58] |
|
[59] |
|
[60] |
|
[61] |
魏东明,徐臣年,刘洋,等. 积雪草苷通过Notch1/Hes1信号上调自噬减轻糖尿病心肌病心肌损伤的作用及机制[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22,53(3):305-311. DOI:10.13753/j.issn.1007-6611.2022.03.008.
|
[62] |
程相阁,刘万周,王东伟. 淫羊藿苷对心力衰竭大鼠线粒体自噬及能量代谢的影响[J]. 西北药学杂志,2022,37(4):51-57. DOI:10.3969/j.issn.1004-2407.2022.04.009.
|
[63] |
|
[64] |
汪刘洋. 芪参益气滴丸通过内源性H2S调控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抑制铁死亡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D]. 衡阳:南华大学,2023.
|
[65] |
赵新军,黎燚华,康亮,等. 金欣康颗粒提高线粒体自噬蛋白LC3/Beclin1表达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的研究[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23,34(6):713-721. DOI:10.19378/j.issn.1003-9783.2023.06.001.
|
[66] |
|
[67] |
|
[68] |
|
[69] |
|
[70] |
李亭亭,陈捷,吉恩生,等. 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对间歇性低氧暴露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J]. 中国中药杂志,2023,48(21):5881-5887. DOI:10.19540/j.cnki.cjcmm.20230614.703.
|
[1] | 褚田雨, 顾艳. 颈动脉钙化特征在评估斑块稳定性及临床事件中的作用[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8): 2247-2252. |
[2] | 谭文彬, 李佳, 刘明玉, 路永欣, 程雅欣. 神经系统疾病及相关治疗药物对骨质疏松症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7): 2092-2100. |
[3] | 黄晓韩, 朱铁英, 彭楠, 高恒波, 田英平, 姚冬奇. 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效果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5): 1898-1902. |
[4] | 隋鸿平, 李婷婷, 姜桐桐, 夏云龙, 史铁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相关高血压的血压管理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5): 1932-1936. |
[5] | 邓毅凡, 何胜虎, 张晶, 朱莉.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一项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5): 1884-1890. |
[6] | 孙沁瑜, 邓毅凡, 何胜虎, 张晶.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及两者联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5): 1891-1897. |
[7] | 曹干, 邓毅凡, 何胜虎, 张晶. 乳酸脱氢酶与白蛋白比值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5): 1878-1883. |
[8] | 施逸凡, 李博, 于淼, 马银浩, 刘倩, 胡晶, 王宏, 张会娜, 王天园. 互联网医疗在临床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与思考[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4): 1694-1701. |
[9] | 李伊婷, 徒文静, 尹婷婷, 梅紫琦, 张苏闽, 王萌, 徐桂华. 人工智能在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管理中应用的范围综述[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4): 1709-1716. |
[10] | 竺晶, 谢骥, 胡晓霞.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西格列汀的抗炎及抗氧化应激机制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2): 1543-1548. |
[11] | 鲍志鹏, 李芸霞, 王洁, 汤志杰, 游展鸿, 何英, 孙国珍. 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围术期症状群及管理策略[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2): 1479-1485. |
[12] | 李炳松, 吕奕童, 雷天楚, 刘宇宸, 甄雪梅, 王健. ROCCIPI框架下中医药与基层健康服务融合发展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2): 1549-1552. |
[13] | 王宇新, 彭文婉, 周正, 黄海阳, 卢晓敏, 董明国. 胃癌前状态的癌变风险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1): 1411-1416. |
[14] | 马婧馨, 杨荣, 刘力滴, 张亚琳, 宋海齐, 罗健钊, 朱林林, 廖晓阳. 连续性照护定量评估指标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0): 1179-1184. |
[15] | 黄晶, 苗依婷, 贺雪梅, 蒋东洋, 梁英. 我国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的系统综述[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0): 1220-1227.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