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16, Vol. 19 ›› Issue (01): 100-105.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1.021
马玉琴,滕海英,孙宁,汪博,王浩,陈千
摘要: 目的 了解农村医疗支出型贫困人群的门诊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四川省米易县、河北省邢台县、江苏省滨海县作为调查地区,按收入水平进行分层后,在四川省米易县选择6个乡镇、在河北省邢台县选择6个乡镇、在江苏省滨海县选择3个乡镇,在每个乡镇随机选择4~6个行政村,由村委干部协助获得医疗支出型贫困人群为调查对象。于2013年7-8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开展入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患病后的门诊就医行为、家庭情况等。3个县共获得有效问卷453份,其中米易县209份、邢台县166份、滨海县78份。结果 453人中,患病后治疗方式为自我治疗、先自我治疗再就医、直接就医、不治疗的人数分别为15人(占3.3%)、230人(占50.8%)、136人(占30.0%)、72人(占15.9%);首诊机构为私人诊所、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县级及以上医院的人数分别为47人(占10.7%)、107人(占24.4%)、163人(占37.2%)、121人(占27.7%)。米易县、邢台县、滨海县人群的治疗方式、首诊机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婚姻状况、与户主关系、学历、健康自评情况、人均住房面积、人均耕地、人均资产、家庭年人均支出、医疗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例、门诊例均费用、门诊费用主要支付方式、从家到最近医疗机构距离、从家到最近医疗机构时间的患者患病后的治疗方式、首诊机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农村医疗支出型贫困人群的门诊就医行为呈现就医趋高性的特点,影响其患病后门诊就医行为的主要因素有患者的基本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医疗经济负担及机构可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