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15, Vol. 18 ›› Issue (29): 3636-3640.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9.030

• • 上一篇    

导管相关性异常汉逊酵母菌败血症五例临床分析

陈丽,吴本清,吴伟元,李志光,吴俊,唐沂,戎荣   

  1. 518020广东省深圳市,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 出版日期:2015-10-20 发布日期:2015-10-20
  • 基金资助: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201302023)

  • Published:2015-10-20 Online:2015-10-20

摘要: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发生的导管相关性异常汉逊酵母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防控措施、治疗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10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NICU发生的导管相关性异常汉逊酵母菌败血症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并进行药敏试验和菌株鉴定。结果 5例患儿均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均有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2周以上经历,部分有肠外营养。5例患儿均出现发热,3例心率增快,1例反应欠佳,3例出现发绀、呼吸暂停,3例有气促表现。2例患儿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1例出现血小板减少,1例C反应蛋白(CRP)增高,1例肺部出现新病灶。5例脑脊液检查正常。该菌对氟康唑敏感。患儿均及时拔除导管,采用氟康唑静脉滴注,12 mg·kg-1·d-1,治疗均痊愈。随访1年,5例患儿生长发育未见明显异常。NICU经过强化健康教育和管理,加强手卫生等措施,未再出现院内侵入性真菌感染。结论 导管相关性异常汉逊酵母菌败血症病例罕见,临床特点与常见真菌败血症相似,该病可防可控,氟康唑治疗效果满意,预后好。

关键词: 早产儿, 导管相关性感染, 毕赤酵母,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