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15, Vol. 18 ›› Issue (11): 1322-1325.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11.023
云长缨,吴多荣,黄会,黄增光,佘姝敏
摘要: 了解海南地区泌尿系感染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特点及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海南地区4家三级综合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南农垦总局医院和三亚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门诊和住院泌尿系感染患者清洁中段尿分离的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225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采用改良Hodge试验(MHT)和金属酶筛选(MBL)试验对碳青霉烯类不敏感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确认,对于阳性菌株采用PCR扩增分别进行ESBLs、KPC酶、IPM酶和NDM-1基因型检测,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225株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的细菌203株(90.2%),其中大肠埃希菌163株、肺炎克雷伯菌32株、产酸克雷伯菌4株、奇异变形杆菌4株;其他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22株(9.8%)。药敏试验发现对碳青霉烯类不敏感的细菌有26株,行MHT有11株阳性,MBL试验有8株阳性。经PCR扩增对阳性菌株进行基因检测,结果3株携带KPC-2基因,5株携带NDM-1基因,1株携带IPM-4基因。ESBLs基因型中TEM型占60.1%(122/203)、CTX-M型占46.3%(94/203)、SHV型占15.8%(32/203),有39株细菌同时扩增出2种及以上基因型。结论 海南地区泌尿系感染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主要以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流行的基因型以TEM型多见,其次是CTX-M型和SHV型;已发现少量对碳青霉烯类不敏感菌株,其主要耐药机制为产生NDM-1、KPC-2、IPM-4基因,临床上应引起重视,严格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