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15, Vol. 18 ›› Issue (13): 1563-1566.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13.021

• • 上一篇    下一篇

基于六西格玛理论的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模式测评与改良研究

秦燕,吴建平,杨建道,孙克兴,吴绪波,张杰   

  1. 200437上海市虹口区曲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秦燕,吴建平,张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内科(杨建道);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学院(孙克兴,吴绪波);通信作者:吴建平,200437上海市虹口区曲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E-mail:hkqddb@163.com
  • 出版日期:2015-05-05 发布日期:2015-05-05
  • 基金资助:
    虹口区卫生局医学科研课题(虹卫1102-16)——虹口区曲阳路街道脑卒中病人居家康复模式探讨及成本效益评价

  • Published:2015-05-05 Online:2015-05-05

摘要: 目的  了解基于六西格玛(6σ)理论的居家康复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干预效果,并提出改良建议。方法  以虹口区曲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脑卒中居家康复模式为例,以2012年6月-2013年6月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放的9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入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指导其自行康复;试验组患者采用居家康复模式进行管理,时间均为6个月。采用六西格玛理论界定居家康复模式定义,并对其进行测评与分析,进而提出优化该模式应采取的改良方式和应建立的控制体系。结果  居家康复模式是指患者接受完医院治疗后,在社区康复医师指导下,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一切康复护理活动。入组时,2组患者Rankin修正量表(MRS)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1,P<0.05)。入组时,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2组患者ADL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六西格玛理论的居家康复模式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社会效益较好。建议广泛推广该模式,适当提高服务价格,降低可替代环节成本,建立良性循环健康保障系统。

关键词: 六西格玛管理, 居家康复, 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