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15, Vol. 18 ›› Issue (11): 1314-1316.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11.021
邹文琴,陈光辉
摘要: 目的 探讨外侧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LC-BPPV)患者假性自发性眼震(PSN)的临床特点,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7年8月—2013年8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LC-BPPV患者19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冷热试验和红外线视频眼动记录仪观察自发性眼震结果,将患者分为PSN组(34例)和非PSN组(165例)。患者均采用Barbecue翻滚试验治疗。结果 两组性别、LC-BPPV类型、症状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eotropic型和apogeotropic型症状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患侧耳和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eotropic 型和apogeotropic型治疗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N组患者21例PSN方向与Barbecue翻滚试验卧位方向一致,症状持续时间和治疗时间分别为7.6(1.7)d和8.1(2.1)d,7例PSN方向与Barbecue翻滚试验卧位方向不一致,症状持续时间和治疗时间分别为11.7(2.2)d和12.2(1.9)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3.718,P=0.421;Z=3.542,P=0.52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SN进入回归方程,是影响治疗时间的因素(P<0.05)。结论 单侧前庭无病变的LC-BPPV患者在坐位时亦可出现自发性眼震,PSN的发生提示LC-BPPV患者需更长的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