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2022-35-中国全科医学
P. 42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4391·


           学意义。                                                性动作而进入大众视野,但病因尚不明确,有文献称其
           2 结果                                                可能与多巴胺能系统受损相关,还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 42 例,试验组 39                      发病风险    [9-10] 。目前对于脑血管引发肢体运动的防治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脑卒中类型比较,差                           并未得到重视,相关报道较少,临床经验缺乏。当床伴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发现患者睡眠期间肢体异常运动时,临床上常以脑血管
           2.2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睡眠结构及相关参数比较                            并发症处理,未进一步探查病因,常因药物选择不佳而
           试验组清醒期 PLMI、N1 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N2                       诱发或加重部分患者症状,延误病情。为此,本研究纳
           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觉醒指数、周期性肢体运动                            入了 81 例患者,观察其睡眠结构,为临床提供理论支
           觉醒指数高于对照组,睡眠效率、N3 期睡眠占总睡眠                           持及数据支撑,促进睡眠医学发展,科学指导用药,降
           时间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低患者负担。
           两组患者 REM 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AHI、睡眠                             研究发现,伴有 PLMS 的患者睡眠效率降低、清
           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醒次数增多、睡眠结构失调,PLMS 与周期性肢体运动
           2.3 PLMS 与睡眠结构及相关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觉醒指数有较强的相关性(r s =0.828)。BENBIR 等             [4]
           PLMS 与清醒期 PLMI、N2 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                      调查评估了年龄为 50~80 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现
           睡眠潜伏期、觉醒指数、周期性肢体运动觉醒指数呈正                            54.3% 的患者在睡眠中会出现周期性的腿部运动,平均
           相关,与睡眠效率呈负相关(P<0.05),见表 3。                          PLMI 较高。证实脑破坏性损伤会导致运动通路受损,
           3 讨论                                                造成大脑皮质下去抑制,引起 A11 多巴胺能在脑干脊
               睡眠障碍为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                          髓通路中功能减退,促进 PLMS 进展              [9] 。这些通路还
           是神经内科等诸多学科关注重点。PLMS 因其反复刻板                          支配节前交感神经元,其功能减退可导致交感神经兴

                                                   表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年龄               性别                BMI                 脑卒中类型
               组别        例数                                                        2
                                 〔M(P 25 ,P 75 ),岁〕    (男 / 女)     〔M(P 25 ,P 75 ),kg/m 〕  (出血性脑卒中 / 缺血性脑卒中)
              对照组         42       49.0(44.8,61.3)       24/18        25.3(22.4,27.8)            6/36
              试验组         39       58.0(48.0,64.0)       28/11        25.6(23.7,28.4)            5/34
                 2
             Z(χ )值                    -1.854            1.889 a          -5.060                 0.037 a
               P 值                      0.064            0.169            0.613                  0.847
                 a
                       2
              注: 表示 χ 值;BMI= 体质指数
                                           表 2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睡眠结构及相关参数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sleep structure and related parameters betwee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N1 期睡眠占          N3 期睡眠占                                      周期性肢体
                       清醒期 PLMI  睡眠效率            N2 期睡眠占总          REM 期睡眠占          睡眠潜伏期    觉醒指数〔M
                                                                                                       运动觉醒指
             组别   例数   〔M(P 25 ,  〔M(P 25 ,  总睡眠时间比  睡眠时间比例  总睡眠时间比  总睡眠时间比  AHI〔M(P 25 ,  〔M(P 25 ,  (P 25 ,P 75 ),  数〔M(P 25 ,
                                                          例〔M(P 25 ,
                                        例〔M(P 25 ,
                                                                            P 75 ),次 /h〕
                      P 75 ),次 /h〕  P 75 ),%〕    ( ±s,%)           例( ±s,%)          P 75 ),min〕  次 /h〕
                                         P 75 ),%〕         P 75 ),%〕                                   P 75 ),次 /h〕
                         24.0     74.8     7.3               20.9              6.6      12.3    14.9      0.1
            对照组    42                            51.32±11.07        18.59±7.68
                      (4.1,49.9) (65.0,85.7) (3.6,10.9)   (12.4,28.0)       (2.0,27.6) (5.5,23.0) (10.2,25.9)  (0,0.6)
                         65.5     64.3     10.1              12.7              13.4     15.0    29.9      1.9
            试验组    39                            57.51±12.32        16.53±6.69
                      (51.3,96.0) (55.8,78.3) (4.3,19.9)  (6.8,19.7)        (2.5,33.2) (8.5,32.5) (12.7,41.1) (1.0,4.6)
           Z(t)值        -4.713   -2.874   -1.971   2.379 a  -2.685   -1.283 a  -1.191  -1.432   -2.387   -6.111
             P 值        <0.001    0.004    0.049    0.020   0.007    0.203    0.234    0.152    0.017    <0.001
                 a
              注: 表示 t 值;PLMI= 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AHI=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表 3 PLMS 与睡眠结构及相关参数的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
                              Table 3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PLMS with sleep structure and related parameters
                                      N1 期睡眠   N2 期睡眠   N3 期睡眠    REM 期睡眠                               周期性
                    清醒期
            项目              睡眠效率     占总睡眠时 占总睡眠时 占总睡眠时 占总睡眠时间                 AHI  睡眠潜伏期      觉醒指数     肢体运动
                    PLMI
                                       间比例      间比例       间比例       比例                                 觉醒指数
             r s 值  0.619    -0.345    0.216     0.250    -0.172    -0.259   0.144    0.271    0.312    0.828
             P 值    <0.001    0.002    0.053     0.024    0.125     0.059    0.200    0.014    0.005    <0.001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