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2022-28-中国全科医学
P. 59
·3512·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表 3 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对基本医疗服务体验差异的广义线性模型 医疗服务体系中主要是指患者与某一特定全科医生或家
Table 3 The difference in experiences of using essential medical services 庭医生之间人际关系的连续性。匡莉等 [17] 、余明洁等 [18]
between permanent and migrant populations analyzed using the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 的研究结果表明,医患关系的连续性这一全科医疗核心
初始模型 调整后模型 a 特征功能可使全科医生具有内在优势,并能使全科医生
因变量
b(95%CI) P 值 b(95%CI) P 值 及时识别患者的健康需求、做出转诊决定并为患者提供
首诊利用维度得分 -0.407(-0.505,-0.310)<0.001 -0.245(-0.341,-0.148)<0.001 转诊服务。患者在该维度上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
首诊可及维度得分 -0.303(-0.416,-0.191)<0.001 -0.085(-0.196,0.025) 0.128 者与全科医生间人际关系的强度、长度和深度 [19] 。由
连续性照护维度 -0.417(-0.535,-0.298)<0.001 -0.175(-0.292,-0.059) 0.003 于流动人口流动性较大,其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难以
得分
建立长期、稳定、深入的关系,导致全科医生难以对流
转诊协调性维度 -0.262(-0.396,-0.127)<0.001 -0.040(-0.174,0.095) 0.563
得分 动人口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信息协调性维度 -0.225(-0.339,-0.112)<0.001 -0.033(-0.144,0.079) 0.565 应为流动人口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注重与其建立长久
得分
的信任关系。由较为固定的全科医生团队为患者提供个
可获得医疗服务的
综合性维度得分 -0.136(-0.238,-0.034) 0.009 -0.011(-0.115,0.093) 0.836 性化服务、对管理的患者进行全面的了解、建立流动人
可提供医疗服务的 -0.222(-0.329,-0.115)<0.001 -0.045(-0.150,0.060) 0.401 口健康档案动态管理系统、实施患者参与式转诊,将有
综合性维度得分
助于保障就诊患者对连续性医疗和照护服务的需求。此
以家庭为中心维度 -0.322(-0.436,-0.208)<0.001 -0.112(-0.225,0.001) 0.050
得分 外,实现高效的转诊离不开卫生信息技术系统的建设与
以社区为导向维度 -0.332(-0.441,-0.223)<0.001 -0.176(-0.286,-0.066) 0.002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通过加大对卫生信息技术系
得分
统的建设力度,规范管理患者的病历和健康档案,着力
文化胜任力维度
得分 -0.441(-0.556,-0.327)<0.001 -0.270(-0.383,-0.156)<0.001 实现区域(医联体内)卫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以便医
PCAT-AE 总得分 -0.311(-0.404,-0.218)<0.001 -0.128(-0.218,-0.037) 0.006 务人员快速、高效地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疾病、健康状
注:自变量均为人口类型(赋值:户籍人口 =1;流动人口 况,从而为患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连续性医疗和照护
a
=2); 表示调整的混杂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年 服务 [20] 。
收入、自评健康状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参加医疗保险类型和年度医 3.3 以家庭为中心、以社区为导向及文化胜任力 本
疗费用;受限于篇幅,未呈现控制变量的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在以家庭为中心(P 值
状况既受健康信念、健康意识水平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处于临界状态,故本研究亦将此维度纳入分析)、以社
又受时间、距离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12] 。因此,流动人 区为导向及文化胜任力维度上的体验存在差异。上述 3
口在出现医疗服务需求时,常因上述因素的影响而做出 个维度主要反映的是全科医生对社区居民需求的了解程
放弃就医或“就低不就高”的选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 度,以及其融入社区的程度 [21] 。研究结果显示,以家
构的就诊比例可达 65.47% [6,13] 。部分省市通过完善流 庭为中心的照护是满足患者家庭成员对医疗服务需求的
动人口相关的政策、法规提高流动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 重要方式 [22] ,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孕产妇和慢性病患
构就诊率,如深圳市对参加劳务工保险的流动人口实施 者的就医体验,提升照护效果 [23-25] ,其要求家庭(全科)
新型社区首诊制度,要求参保的流动人口患病时需首先 医生在照护患者的过程中,以家庭系统理论为基础、将
至首诊定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13] 。尽管流动人口 家庭作为单元,体现了尊重、信息共享、共同参与和决策、
对基本医疗服务的利用率较高,但本研究结果显示,流 合作 / 协作的理念 [26] 。宋笑蕾等 [27] 的研究结果表明,
动人口对基层首诊的体验并不好。究其原因,一方面可 家庭化流动是广东省流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与广东
能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后的硬件设施给患者带来了不 省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的利用存在一定的关联。因此,对
良体验 [7] ,另一方面可能与流动人口和基层医疗卫生 流动人口做好以家庭为中心的照护,根据其家庭特征开
机构间关联不紧密、在基层治理中容易被忽视、家庭医 展综合性照顾服务工作,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生签约率低有关 [14-15] 。基于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亟 还将有助于有效节约医疗资源、控制医疗费用,具有现
须加强与流动人口的联系,通过开展健康相关的交流活 实意义。
动,加强与流动人口的互动 [8] ,提升流动人口的归属感, 以社区为导向的照护是指在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
从而推进流动人口的家庭医生签约进度,充分发挥家庭 务过程中,以社区医学为指导,重视影响社区人群健康
(全科)医生的“基层网底”作用。 的相关因素,把服务的范围从单一的临床治疗扩大到社
3.2 连续性照护 相比于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在连续 区 [28-29] 。社区作为承载居民日常生活的社会实体,不
性照护维度上的体验较差,与一项针对苏州市流动人口 但是城乡空间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疾病防控的第一道
与户籍人口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16] 。连续性照护在基本 防线。流动人口在该维度上体验较差的原因一方面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