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6 - 2022-01-中国全科医学
P. 136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129·


           耐量,提高其血浆胰岛素水平,降低其胰岛素抵抗指数。WEI                        群,进而发挥多种心血管保护作用。SHI 等              [39] 对卒中易感
           等 [27] 对 db/db 小鼠进行为期 8 周的禁食模拟饮食(FMD)干预,            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进行了为期 10 周的 ADF 干
           发现间歇性 FMD 可使 db/db 小鼠的血糖水平正常化,胰岛素                   预后,SHRSP 收缩压降低(在研究的最后 3 周平均降低了
           敏感性、β 细胞功能得以改善,胰腺再生标志性基因 NGN3                       40 mmHg,1 mmHg=0.133 kPa);肠道变形菌门丰度降低,拟
           (NEUROG3)表达升高。同时间歇性 FMD 方案实施后,小                     杆菌、罗伊氏乳杆菌、约氏乳杆菌等菌群的相对丰度及胆汁
           鼠的肠道菌群亦发生了较大改变,主要体现在狄氏副拟杆菌、                         酸水平升高。该研究进一步揭示:胆汁酸代谢是血压调控的
           布劳提亚菌丰度增加,普雷沃菌、另支菌、瘤胃球菌丰度降低,                        潜在媒介,补充胆汁酸或胆汁酸受体,可降低SHRSP血压水平。
           而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与小鼠血糖水平正常化密切相关。                           另有研究表明,与仅遵循终止高血压(DASH)饮食计划相比,
               此外,有研究发现,自噬体 - 溶酶体系统可能与 2 型糖                    5 d 禁食 +3 周 DASH 饮食可使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压和体质量
           尿病相关,当该系统数量与功能改变时,可影响 2 型糖尿病                        明显下降、对抗高血压药物的依赖得以减轻、肠道丁酸盐产
           的发生、发展。自噬增强是胰岛 β 细胞抗氧化应激的保护机                        生菌普拉梭菌的相对丰度增加          [40] 。丁酸作为一种短链脂肪酸,
           制,对于维持 β 细胞的正常功能和胰岛素分泌至关重要                 [28] 。   由肠道微生物厌氧发酵膳食纤维产生,已被证明对血压具有
           有研究发现,IF(饥饿)可激活细胞自噬,以恢复胰岛的自                         调节作用   [41] ,并可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来降低小
           噬通量,并通过增加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β 细胞存活                         鼠血压,并减轻其肾脏炎性反应程度             [42] 。
           和 NGN3 的表达,改善小鼠葡萄糖耐受性。而当敲除掉小鼠                           IF 有助于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机制可能与肠道菌群重
           的溶酶体关联膜蛋白 2、自噬基因 BECLIN1 造成小鼠自噬 - 溶                 塑、BDNF 表达增加有关。肠道菌群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多
           酶体功能受损后,通过 IF 也无法减少肥胖小鼠的胰岛 β 细                      项研究表明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是 IF 发挥有益作用的机制之一。
           胞凋亡或诱导 NGN3 表达,这表明自噬 - 溶酶体系统在 IF 改                  这也提示研究者可尝试提取接受过 IF 干预者的肠道菌群,并
           善糖耐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9] 。未来可考虑开发自噬调控药             通过开发供口服应用的微生物制剂、粪菌移植,助力高血压、
           物,以期为 2 型糖尿病提供新的防治策略。                               糖尿病、肥胖的治疗。
           4 IF 与高血压                                           5 IF 与炎性反应
               高血压既是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又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等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性病变,是心血管疾病最常
           多种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7]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血管壁损             见的病理基础。血管中形成的粥样硬化斑块,可导致血管壁
           伤,而血液中的脂肪等大分子物质沉积在损伤处。一方面可                          硬化和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发展与脂蛋白、
           引起一系列炎性反应,进而使血管的正常形态和结构发生改                          血管壁成分、血细胞及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变;另一方面可导致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进而促进心肌                          而炎性递质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3] 。有研究表明,
           梗死或脑梗死的发生与发展          [6,30] 。MAGER 等 [31] 对雄性 SD   IF 可使健康受试者白细胞和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 1β、白
           大鼠进行了为期 16 周的 IF 或热量限制(减少 40% 的热量摄入)                介素 6、肿瘤坏死因子 -α)水平明显降低           [44] 。BHUTANI 等 [45]
           干预,以评估两种饮食干预方案对大鼠自主神经功能活动的                          发现,经过 10 周的 ADF 干预后,肥胖受试者脂联素水平升高,
           影响,发现长期 IF/ 热量限制后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下降,                    瘦素和抵抗素水平降低。瘦素和脂联素是由脂肪组织合成并
           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在一项为期 1 年                        释放的重要脂肪因子。高瘦素水平、低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
           的观察性研究中,1 422 例受试者参与了为期 4~21 d 的禁食计                 抵抗、肥胖和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46] 。瘦素可使
           划,研究结果亦显示,全部受试者的体质量、腹围和血压均                          内皮细胞黏附因子表达增强,并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中性粒
           明显下降  [32] 。IF 有助于降低血压的机制可能与 IF 通过激发“代              细胞和嗜酸粒细胞,进而促进促炎因子产生;而脂联素则可
           谢转换”,使机体增强脂肪动员、持续氧化脂肪酸,进而使                          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表达降低,并通过诱导单核细胞凋亡,
           血中酮体水平升高,从而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抑制嗜酸粒细胞和内皮细胞迁移,进而发挥抗感染作用                   [47] 。
           的表达有关    [4] 。既往研究证实,BDNF 水平的升高可引起副                 WAN 等 [48] 对雄性 Wistar 大鼠进行了为期 3 个月的 IF 干预,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32] 。WAN 等 [33] 发现,BDNF 单倍体不       发现 IF 可使心肌缺血损伤大鼠炎性因子(白细胞和白介素 6)
           足的小鼠可出现静息心率加快,而在其脑室内灌注 BDNF 后,                      表达水平降低,心肌缺血梗死面积明显变小,而这些有益作
           野生型和 BDNF+/- 小鼠的心率明显减慢,BDNF 水平升高诱                   用的产生可能与大鼠脂联素水平升高有关。综上,IF 可通过
           导的脑干副交感神经元兴奋性增强,可使心率减慢,进而使                          调节脂联素、瘦素和抵抗素等脂肪因子的活性,进而减轻炎
           血压下降。                                               性反应,发挥心脏保护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此外,动物和临床研究均表明高血压与肠道菌群失调有                        6 小结与展望
           关 [34-35] 。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                        综上所述,IF 可通过“代谢转换”、促进 WAT 褐变、
           性明显下降,具体表现为普雷沃氏菌(属拟杆菌门)和克雷                          增加细胞自噬通量、重塑肠道菌群等多种机制减缓心血管疾
           伯氏菌(属变形菌门)等有害细菌的丰度增加                 [36] ,产丁酸      病的发生与发展,其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盐菌的丰度降低      [37] 。将高血压受试者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与长期热量限制相比,虽然 IF 可降低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的肠道菌群移植到血压正常的动物体内时,可观察到受体动                          且方案实施过程中患者依从性较高,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亟待
           物的血压明显升高,这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在高血压的发生过                          解决:(1)IF 方案种类众多,目前尚无可靠的临床研究证明
           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6,38] 。而 IF 已被证明可通过重塑肠道菌            何种 IF 方案对人体的益处更大;(2)大多数医务人员并未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