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 2025, Vol. 28 ›› Issue (10): 1273-1280.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67
Special Issue: 神经系统疾病最新文章合辑; 脑健康最新研究合辑
• Evidence-based Medicine •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Received:
2024-03-03
Revised:
2024-07-28
Published:
2025-04-05
Online:
2025-01-23
Contact:
ZHANG Zhenxiang
通讯作者:
张振香
作者简介:
作者贡献:
赵志欣、梅永霞、王晓萱进行研究的构思与设计、可行性分析,负责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并撰写论文;江湖、王文娜负责论文及英文的修订;张振香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基金资助:
CLC Number:
Add to citation manager EndNote|Ris|BibTeX
URL: https://www.chinagp.net/EN/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67
步骤 | 检索式 |
---|---|
#1 | Search:(((((((((((("Stroke"[Mesh])O R(cva[Title/Abstract]))O R(stroke*[Title/Abstract]))O R(poststroke*[Title/Abstract]))O R(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tle/Abstract]))O R(tia[Title/Abstract]))O R(ministroke*[Title/Abstract]))O R(cerebrovascular accident[Title/Abstract]))O R(brain ischemia[Title/Abstract]))O R(brain infarction[Title/Abstract]))O R(intracranial embolism[Title/Abstract]))O R(thrombosis[Title/Abstract]))O R(intracranial hemorrhages[Title/Abstract]) |
#2 | Search:(((("Social Participation"[Mesh])O R(participation[Title/Abstract]))O R(Social Engagement[Title/Abstract]))O R(engagement[Title/Abstract]))O R(social integration[Title/Abstract]) |
#3 | Search:(((((((((((("Qualitative Research"[Mesh])O R(qualitative[Title/Abstract]))O R(grounded theory[Title/Abstract]))O R(ethnography[Title/Abstract]))O R(phenomenology[Title/Abstract]))O R(open-ended interview[Title/Abstract]))O R(focus group[Title/Abstract]))O R(interview[Title/Abstract]))O R(perspective[Title/Abstract]))O R(experience[Title/Abstract]))O R(opinion[Title/Abstract]))O R(feelings[Title/Abstract]))O R(demands[Title/Abstract]) |
#4 | #1 AND #2 AND #3 |
Table 1 PubMed literature search strategies
步骤 | 检索式 |
---|---|
#1 | Search:(((((((((((("Stroke"[Mesh])O R(cva[Title/Abstract]))O R(stroke*[Title/Abstract]))O R(poststroke*[Title/Abstract]))O R(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tle/Abstract]))O R(tia[Title/Abstract]))O R(ministroke*[Title/Abstract]))O R(cerebrovascular accident[Title/Abstract]))O R(brain ischemia[Title/Abstract]))O R(brain infarction[Title/Abstract]))O R(intracranial embolism[Title/Abstract]))O R(thrombosis[Title/Abstract]))O R(intracranial hemorrhages[Title/Abstract]) |
#2 | Search:(((("Social Participation"[Mesh])O R(participation[Title/Abstract]))O R(Social Engagement[Title/Abstract]))O R(engagement[Title/Abstract]))O R(social integration[Title/Abstract]) |
#3 | Search:(((((((((((("Qualitative Research"[Mesh])O R(qualitative[Title/Abstract]))O R(grounded theory[Title/Abstract]))O R(ethnography[Title/Abstract]))O R(phenomenology[Title/Abstract]))O R(open-ended interview[Title/Abstract]))O R(focus group[Title/Abstract]))O R(interview[Title/Abstract]))O R(perspective[Title/Abstract]))O R(experience[Title/Abstract]))O R(opinion[Title/Abstract]))O R(feelings[Title/Abstract]))O R(demands[Title/Abstract]) |
#4 | #1 AND #2 AND #3 |
作者 | 国家或地区 | 研究设计方法 | 研究对象 | 感兴趣现象 | 情境 | 主要结果 |
---|---|---|---|---|---|---|
MANNING等[ | 爱尔兰 | 定性研究,半结构访谈、主题分析法 | 脑卒中失语症患者14例(男8例,女6例) | 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社会参与和良好生活的关系 | 患者家中或第三部门组织 | 5个主题:(1)与他人关系及角色转变;(2)社会支持;(3)同伴支持;(4)提高对脑卒中失语症的认识;(5)提供就业和培训 |
ZHOU等[ | 中国 | 扎根理论研究,深入半结构访谈和观察法、持续比较法 | 脑卒中患者36例(男26例,女10例) | 脑卒中患者社会参与的发展和转变过程 | 患者家中、随访门诊、社区、病房 | 4个主题:(1)在轨(个体社会参与系统相对稳定);(2)脱轨(社会活动暂停、角色行为缺失和人际互动搁浅);(3)返轨(个体社会参与系统再次实现平衡与稳定);(4)再轨(回归/折损/突围/个体参与能力和参与意愿达到新的平衡) |
周璇等[ | 中国 | 现象学研究,半结构访谈、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 | 脑卒中偏瘫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 | 脑卒中偏瘫患者对社会参与概念内涵的理解 | 病房或空闲的诊室 | 3个主题:(1)拥有自由之躯(活动自如、生活自理);(2)做有意义的事(承担家庭责任、回到工作岗位、享受美好生活);(3)与他人的互动(增加与他人的互动、减少与他人的互动) |
TÖRNBOM等[ | 瑞典 | 描述性质性研究,半结构访谈、主题分析法 | 脑卒中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 | 脑卒中患者患病7~8年后对社会参与的认识和看法 | 患者家中或某地安静房间 | 4个主题:(1)脑卒中后重新返回工作岗位;(2)脑卒中后7~8年的工作生活;(3)脑卒中后7~8年的社会生活;(4)重新定位生活状态 |
ZHANG等[ | 中国 | 现象学研究,半结构访谈、定性内容分析法 | 脑卒中患者18例(男14例,女4例) | 影响农村脑卒中患者活动和社会参与的促进因素或阻碍因素 | 患者家中 | 9个主题:(1)生活空间受限;(2)日常活动减少;(3)社交网络萎缩;(4)缺乏辅助设备、如厕和外出障碍;(5)家庭、邻居和政府支持;(6)医疗保健和交通服务;(7)政策法规;(8)他人的态度;(9)经济负担 |
NO R LANDER等[ | 瑞典 | 扎根理论研究,半结构访谈、持续比较法 | 脑卒中患者10例(男5例,女5例) | 影响脑卒中患者长期参与社会和休闲活动的因素 | 患者家中 | 6个主题:(1)个人特征;(2)社交和支持性网络;(3)依赖他人;(4)有价值的活动和环境;(5)积极参与;(6)有足够的参与能力 |
URIMUBENSHI等[ | 卢旺达 | 现象学研究,面对面访谈、主题分析法 | 脑卒中患者10例(未提及性别) | 脑卒中患者所经历的活动和社会参与限制 | 患者家中 | 2个主题:(1)活动限制(步行、自我护理和家庭生活活动);(2)社会参与限制(无法回归以前的工作、社会互动减少和不能参加宗教活动) |
KUBINA等[ | 加拿大 | 扎根理论研究,访谈、持续比较法 | 脑卒中患者6例(男3例,女3例) | 脑卒中患者重新参与有价值活动的过程 | 患者家中 | 2个主题:(1)社会联系(归属感、互惠、分享和支持);(2)自我负责活动参与(活动标准、适应和优先事项) |
RHODA等[ | 南非 | 现象学研究,半结构访谈、主题分析法 | 脑卒中患者8例(未提及性别) | 脑卒中患者活动限制和参与限制的因素 | 患者家中 | 3个主题:(1)无法执行活动和参与以前的角色;(2)情绪因素;(3)依赖他人 |
BRADY等[ | 苏格兰 | 定性研究,深入半结构访谈、持续比较法 | 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 | 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对社会参与的影响 | 患者家中 | 2个主题:(1)社会疏离(不与他人交谈、没有人理解自己、被忽视、沟通模式改变、想要回归正常);(2)自我认同紊乱 |
HUTTON-JOHNSON等[ | 美国 | 现象学研究,焦点小组、内容分析法 | 脑卒中患者4例(男1例,女3例) | 脑卒中患者对社会参与的定义及促进其社会参与的因素 | 封闭会议室 | 3个主题:(1)社会关系变化;(2)参与活动;(3)自我调整 |
DALEMANS等[ | 荷兰 | 现象学研究,半结构访谈、焦点小组 | 脑卒中失语症患者13例(男7例,女6例) | 脑卒中失语症患者对社会参与的感知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 患者家中 | 4个主题:(1)社会参与的感知方式(参与其中、不是他人负担、受人尊敬);(2)个人因素(动机、生理心理状况、通讯技能);(3)社会因素(照护者的支持);(4)环境因素(安静熟悉的环境) |
O'SULLIVAN等[ | 爱尔兰 | 现象学研究,半结构访谈、主题分析法 | 脑卒中患者5例(男3例,女2例) | 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后恢复休闲活动的经历 | 患者家中 | 4个主题:(1)重新参与休闲活动;(2)接受脑卒中后的身体限制;(3)感谢他人的帮助和支持;(4)展望未来 |
AMARSHI等[ | 加拿大 | 扎根理论研究,半结构访谈、持续比较法 | 脑卒中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 | 脑卒中患者参与社会和休闲活动的频率及参与限制因素或支持因素 | 患者家中或康复中心 | 4个主题:(1)完全不同的生活(活动减少、职业损失、依赖他人);(2)参与限制因素(身体方面、交通障碍、成本、恐惧);(3)参与支持因素(他人帮助、社会支持、适应、组织支持);(4)继续生活(适应、维持有意义的活动) |
Table 2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cluded literature
作者 | 国家或地区 | 研究设计方法 | 研究对象 | 感兴趣现象 | 情境 | 主要结果 |
---|---|---|---|---|---|---|
MANNING等[ | 爱尔兰 | 定性研究,半结构访谈、主题分析法 | 脑卒中失语症患者14例(男8例,女6例) | 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社会参与和良好生活的关系 | 患者家中或第三部门组织 | 5个主题:(1)与他人关系及角色转变;(2)社会支持;(3)同伴支持;(4)提高对脑卒中失语症的认识;(5)提供就业和培训 |
ZHOU等[ | 中国 | 扎根理论研究,深入半结构访谈和观察法、持续比较法 | 脑卒中患者36例(男26例,女10例) | 脑卒中患者社会参与的发展和转变过程 | 患者家中、随访门诊、社区、病房 | 4个主题:(1)在轨(个体社会参与系统相对稳定);(2)脱轨(社会活动暂停、角色行为缺失和人际互动搁浅);(3)返轨(个体社会参与系统再次实现平衡与稳定);(4)再轨(回归/折损/突围/个体参与能力和参与意愿达到新的平衡) |
周璇等[ | 中国 | 现象学研究,半结构访谈、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 | 脑卒中偏瘫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 | 脑卒中偏瘫患者对社会参与概念内涵的理解 | 病房或空闲的诊室 | 3个主题:(1)拥有自由之躯(活动自如、生活自理);(2)做有意义的事(承担家庭责任、回到工作岗位、享受美好生活);(3)与他人的互动(增加与他人的互动、减少与他人的互动) |
TÖRNBOM等[ | 瑞典 | 描述性质性研究,半结构访谈、主题分析法 | 脑卒中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 | 脑卒中患者患病7~8年后对社会参与的认识和看法 | 患者家中或某地安静房间 | 4个主题:(1)脑卒中后重新返回工作岗位;(2)脑卒中后7~8年的工作生活;(3)脑卒中后7~8年的社会生活;(4)重新定位生活状态 |
ZHANG等[ | 中国 | 现象学研究,半结构访谈、定性内容分析法 | 脑卒中患者18例(男14例,女4例) | 影响农村脑卒中患者活动和社会参与的促进因素或阻碍因素 | 患者家中 | 9个主题:(1)生活空间受限;(2)日常活动减少;(3)社交网络萎缩;(4)缺乏辅助设备、如厕和外出障碍;(5)家庭、邻居和政府支持;(6)医疗保健和交通服务;(7)政策法规;(8)他人的态度;(9)经济负担 |
NO R LANDER等[ | 瑞典 | 扎根理论研究,半结构访谈、持续比较法 | 脑卒中患者10例(男5例,女5例) | 影响脑卒中患者长期参与社会和休闲活动的因素 | 患者家中 | 6个主题:(1)个人特征;(2)社交和支持性网络;(3)依赖他人;(4)有价值的活动和环境;(5)积极参与;(6)有足够的参与能力 |
URIMUBENSHI等[ | 卢旺达 | 现象学研究,面对面访谈、主题分析法 | 脑卒中患者10例(未提及性别) | 脑卒中患者所经历的活动和社会参与限制 | 患者家中 | 2个主题:(1)活动限制(步行、自我护理和家庭生活活动);(2)社会参与限制(无法回归以前的工作、社会互动减少和不能参加宗教活动) |
KUBINA等[ | 加拿大 | 扎根理论研究,访谈、持续比较法 | 脑卒中患者6例(男3例,女3例) | 脑卒中患者重新参与有价值活动的过程 | 患者家中 | 2个主题:(1)社会联系(归属感、互惠、分享和支持);(2)自我负责活动参与(活动标准、适应和优先事项) |
RHODA等[ | 南非 | 现象学研究,半结构访谈、主题分析法 | 脑卒中患者8例(未提及性别) | 脑卒中患者活动限制和参与限制的因素 | 患者家中 | 3个主题:(1)无法执行活动和参与以前的角色;(2)情绪因素;(3)依赖他人 |
BRADY等[ | 苏格兰 | 定性研究,深入半结构访谈、持续比较法 | 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 | 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对社会参与的影响 | 患者家中 | 2个主题:(1)社会疏离(不与他人交谈、没有人理解自己、被忽视、沟通模式改变、想要回归正常);(2)自我认同紊乱 |
HUTTON-JOHNSON等[ | 美国 | 现象学研究,焦点小组、内容分析法 | 脑卒中患者4例(男1例,女3例) | 脑卒中患者对社会参与的定义及促进其社会参与的因素 | 封闭会议室 | 3个主题:(1)社会关系变化;(2)参与活动;(3)自我调整 |
DALEMANS等[ | 荷兰 | 现象学研究,半结构访谈、焦点小组 | 脑卒中失语症患者13例(男7例,女6例) | 脑卒中失语症患者对社会参与的感知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 患者家中 | 4个主题:(1)社会参与的感知方式(参与其中、不是他人负担、受人尊敬);(2)个人因素(动机、生理心理状况、通讯技能);(3)社会因素(照护者的支持);(4)环境因素(安静熟悉的环境) |
O'SULLIVAN等[ | 爱尔兰 | 现象学研究,半结构访谈、主题分析法 | 脑卒中患者5例(男3例,女2例) | 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后恢复休闲活动的经历 | 患者家中 | 4个主题:(1)重新参与休闲活动;(2)接受脑卒中后的身体限制;(3)感谢他人的帮助和支持;(4)展望未来 |
AMARSHI等[ | 加拿大 | 扎根理论研究,半结构访谈、持续比较法 | 脑卒中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 | 脑卒中患者参与社会和休闲活动的频率及参与限制因素或支持因素 | 患者家中或康复中心 | 4个主题:(1)完全不同的生活(活动减少、职业损失、依赖他人);(2)参与限制因素(身体方面、交通障碍、成本、恐惧);(3)参与支持因素(他人帮助、社会支持、适应、组织支持);(4)继续生活(适应、维持有意义的活动) |
作者 | 项目1 | 项目2 | 项目3 | 项目4 | 项目5 | 项目6 | 项目7 | 项目8 | 项目9 | 项目10 | 整体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
---|---|---|---|---|---|---|---|---|---|---|---|
MANNING等[ | 不清楚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B级 |
ZHOU等[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B级 |
周璇等[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不清楚 | 是 | B级 |
TÖRNBOM等[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B级 |
ZHANG等[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B级 |
NORLANDER等[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B级 |
URIMUBENSHI等[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B级 |
KUBINA等[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B级 |
RHODA等[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B级 |
BRADY等[ | 不清楚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B级 |
HUTTON-JOHNSON等[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B级 |
DALEMANS等[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B级 |
O'SULLIVAN等[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B级 |
AMARSHI等[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B级 |
Table 3 Methodological quality evaluation of included literature
作者 | 项目1 | 项目2 | 项目3 | 项目4 | 项目5 | 项目6 | 项目7 | 项目8 | 项目9 | 项目10 | 整体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
---|---|---|---|---|---|---|---|---|---|---|---|
MANNING等[ | 不清楚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B级 |
ZHOU等[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B级 |
周璇等[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不清楚 | 是 | B级 |
TÖRNBOM等[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B级 |
ZHANG等[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B级 |
NORLANDER等[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B级 |
URIMUBENSHI等[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B级 |
KUBINA等[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B级 |
RHODA等[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B级 |
BRADY等[ | 不清楚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B级 |
HUTTON-JOHNSON等[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B级 |
DALEMANS等[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B级 |
O'SULLIVAN等[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B级 |
AMARSHI等[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B级 |
[1] |
GBD 2019 Stroke Collaborators. Global,regional,and national burden of stroke and its risk factors,1990-2019: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J]. Lancet Neurol,2021,20(10):795-820.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穆欣,李娟,刘瑞荣,等. 首发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16,51(3):289-293.
|
[9] |
|
[10] |
孙皓,时景璞. 循证医学中PICO模型的扩展及其在定性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14(5):505-508.
|
[11] |
|
[12] |
周英凤,胡雁,贾守梅,等. 《循证护理学》混合模式教学与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J]. 护理研究,2016,30(4):440-443.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04.017.
|
[13] |
袁浩斌. 循证护理中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方法[J]. 护理学杂志,2012,27(21):67-69.
|
[14] |
|
[15] |
|
[16] |
周璇,周兰姝. 脑卒中偏瘫患者对社会参与概念理解的质性研究[J]. 护理学报,2019,26(8):5-8.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贺亚楠,吕剑虹,朱洁,等. 脑卒中病人的社会支持与社会参与的相关性分析[J]. 护理研究,2016,30(16):1950-1952.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6.009.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
[41] |
张莉芳,燕铁斌,尤黎明,等. 农村脑卒中患者住所环境障碍及其与活动与参与关系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10):1158-1161. DOI:10.3969/j.issn.1001-1242.2017.10.015.
|
[42] |
|
[43] |
|
[44] |
|
[45] |
|
[46] |
|
[47] |
|
[48] |
|
[1] | YANG Hui. Advocating Qualitative Studies in Territory of General Practice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5, 28(12): 1421-1426. |
[2] | KONG Xiaoqian, WANG Jingyi, WANG Li, MAO Ting, XIA Wenjing, SHI Yan. The Real Experience of Elderly People in Rural Areas Who Witnessed Acut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a Qualitative Study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5, 28(11): 1342-1346. |
[3] | WANG Ganhong, ZHANG Zihao, XI Meijuan, XIA Kaijian, ZHOU Yanting, CHEN Jian. Construction of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del and Application for an 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rbals Based 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5, 28(09): 1128-1136. |
[4] | ZHAO Xinrui, HUANG Li, CAO Lichun, QU Huichao, ZHANG Meilin, LIU Huan.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versible and Potentially Reversible Cognitive Frailty among the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5, 28(07): 824-830. |
[5] | YUAN Yiqing, CHEN Honglin. Research Progress on Stigma of Cognitive Disorders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5, 28(05): 631-638. |
[6] | LIU Zuting, XU Minghuan, YANG Xuezhi, MO Jiali, LIU Xingyu, DU Huijie, ZHANG Huiqin, YI Yingping, KUANG Ji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ex and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Recurrence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5, 28(05): 541-547. |
[7] | DU Huijie, LIU Xingyu, XU Minghuan, YANG Xuezhi, ZHANG Huiqin, MO Jiali, LU Yi, KUANG Jie. Advances in the Prognostic Prediction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Using Machine Learning Predictive Models as an Example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5, 28(05): 554-560. |
[8] | ZHANG Pingshu, XUE Jing, XING Aijun, WANG Lianhui, MA Qian, FU Yongshan, YUAN Xiaodong. Study on Sleep Statu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Stroke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5, 28(05): 548-553. |
[9] | ZHOU Chenxi, LIN Beilei, TANG Shangfeng, ZHANG Zhenxiang, WANG Xiaoxuan, JIANG Hu, ZHANG Dudu, LIU Bowen, LI Xin. Construction of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Proactive Health Behavior in Stroke Patients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5, 28(05): 534-540. |
[10] | NI Xiaojia, LIN Hao, LUO Xufei, KUANG Zhuoran, LIU Yunlan, GUO Jianwen, CHEN Yaolong, CAI Yefeng, Working Group o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troke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troke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23 Edition)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5, 28(05): 521-533. |
[11] | YUAN Dan, WANG Ying, WANG Yingpeng, XU Li, XUE Jia, CHENG Jingjing, WANG Haipeng. Effect of the 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beyond Time Window: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5, 28(02): 169-174. |
[12] | REN Xiaoqiao, WANG Pan, WU Hao, JI Yong, SHI Zhihong. Correlation of Serum Uric Acid to Serum Creatinine Ratio with the Recurrence of Cerebrovascular Events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5, 28(02): 175-182. |
[13] | LIN Jiali, ZHANG Shuyang, LIN Jiaying, ZHOU Yuxin, ZHAO Yuehua, CHEN Yun, JIA Jie. Correlation between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and Attention after Stroke: a Multicenter Cross-sectional Study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5, 28(02): 208-213. |
[14] | JIA Jie. Reflections and Strategies for Full-cycle Stroke Rehabilitation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5, 28(02): 129-134. |
[15] | ZHOU Xinmei, HAN Liyan, XIA Yu, LI Haixin, LUO Yuan, QIAN Yi, ZHAO Yang, XU Zhijie. Training Needs of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in Medication Decision-making for Multimorbidity: a Qualitative Research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5, 28(01): 111-118. |
Viewed | ||||||
Full text |
|
|||||
Abstract |
|
|||||